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傲世天骄 > 第三一○章 新明建国

傲世天骄 第三一○章 新明建国

作者:越岭山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55:28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三一○章新明建国

十月十九日,定为新明国建国日。

陈维政并不打算在新明国建国之日露面,也不准备出任新明国任何职务,因为他这人身份太敏感,他更希望这一两年,人们会忘记他。

依照常规,举行了大游行,游行队伍向新国王郑伯龙致敬,郑老爷子从来没有这么舒坦过,想起当年的总设计师,很遗憾没人在下面打出“老郑你好”的横幅。有莫丛和他的内阁*心,新明国建国典礼完满成功,整个程序精确无误,无懈可击。

出人意料的是,典礼并没有进行阅兵式,甚至在游行队伍中也没有出现军人方阵,似乎新明国一夜之间变成了一个热爱和平的国度。

新明国一成立,举国上下,全部投入到建设当中,河道疏竣,高等级公路修建,高速铁路,港口建设,工业区建设,特色农业发展。

其它什么都还好办,就是特色农业发展,让陈维政等人一筹莫展,正在这时,传来一个极好的消息,红河省因为与越南双边经贸关系处理不当,升级成为外交事件,造成双方关系紧张,为了息事宁人,上到经贸部,中到红河省,下到宁州市,从上到下找人承担责任,最后板子落在宁州市长龙金星身上。直接免职,回省委组织部等候工作分配。

听到这个消息,陈维政一蹦三尺高,跟一起喝闷酒的莫丛说:我马上去平南,绑架也要把龙金星绑来,有他在,特色农业发展就不用愁。

莫丛说,农业对于中国那种大国很重要,对于新明国这种喧来说,并不是什么太重要的事,你想想,一个不到五千万人的喧,如果工业发达,养活农业都没有问题。

陈维政说,主要是要解决原居民的问题,原居民素质低,绝大多数从事传统农业,他们除了那种最原始原低效益的种植方式,没有别的本事,每年的收益,连人头税都没有办法交。总不可能把他们都斩尽杀绝吧!

莫丛说,是不是考虑从事农业生产方面人员的人头税减免。陈维政说那绝对不行,本来这些人素质就低,你一旦减免人头税,他那孩子就一串串的往外生,到时想让生的不生,不想让生的老在生,你才烦。

莫丛说如果真交不上人头税,你还能怎么办?劳动改造?强制执行?

都可以!陈维政回答得很坦然,一个连税都交不上的人,他不应该是新明国的人,爱上哪去哪。最不济还能北上,反正北方央央大国,海纳百川,流氓无产者是坚贞的革命力量。

莫丛哈哈大笑,说:你这样的,也是党员!你就是个流氓有产者。

两人开始商议人头税的细节,这个人头税还真是一个相当落后的东西,难怪这一两百年没人采用,因为它完全打破了人们对大锅饭的需求。中国古代,有按人头收税的,由于价位定得太高,有人开始交不起,后来有越来越多的人交不起,就产生农民起义。于是就有了改革,从人头税改成按土地收税,按土地收税的最直接结果就是:有土地的交税,没土地的生仔,所以从有唐一代开始,人口数量就开始飙升。人多力量大,这本来是好事,如果之后的大宋老赵家提倡外向型发展,把人口向全球辐射,那世界就完全不同。问题是从宋代开始,中国就开始闭关锁国,土地面积越来越窄,人还越生越多,人均土地面积,森林面积越来越少,以到于发展到,一瓶牛奶分给三个人吃,为了还能感觉到牛奶的黏糊和色泽,创造性的发明了三聚氢氨技术。米不够吃,就提高单产,开创性的发明了重金属技术。

莫丛认为单有人头税是不够的,企业应该另外收税,陈维政说收经营交易税,不收所得税,个人收入调节税和企业收入所得税都是杀富济贫的做法,其结果就是让富人宁愿停止生产也不愿意交纳所得税,严重防碍生产力发展。

莫丛认为如果是这样,税收将不能支付国家相应开支。

陈维政问比如哪些开支,莫丛举例说教育。陈维政告诉他,教育并不需要所有的人享受,比如一个在农村种田的农民,一辈子也不会用到解方程,他们接受这种教育就是浪费,他们应该接受的三年蒙学,学会一千字,学会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懂一些普通的道理,能接受法律思想就行。如果有钱,才可能接受进一步的有偿教育,教育是一个成本很高的行业,现在推行的九年,太浪费,而且负作用很大。接受教育的程度越高,人越懒,越自以为是,越自命不凡,越老子天下第一。最可笑的是,高中毕业生90%上大学,大学生毕业100%找不到工作,不是没有工作岗位,而是大学毕业生们百分百认为这些岗位的收益与自己十多年来的投入与期望相差甚远。

莫丛想起国内的教育状况,也很赞同陈维政的观点,国内的学生,绝大多数是教育附加税的浪费者,因为他们读书读到最后那一天,都未能搞清楚自己到底为什么要读书。反而明白了一个道理:这十来年父母亲辛辛苦苦挣回来两个钱,全让学校给骗走了!于是毕业后就不再是报答社会而是报复社会。这种大学生,在新明国,宁愿少一些。

陈维政告诉莫丛,国家还是会推出大量的国企,国企的收入才是真正支撑王国的柱石。用法律和税收管理市场,用制度和条例管理内部,尽量营造一个公平的社会,起码是表面上的公平。

莫丛再问起军费和国内治安费用的问题,陈维政说,任何投入都必须有收益,否刚就是失败,军队必须打仗,抢掠,否则就无法养活自己。警察必须抓人,按律收取费用,不然也无法养活自己。

莫丛知道陈维政说的有道理,但是受过国内高等教育的他仍然无法接受陈维政的观点,特别是管理成本论,让他很难受。陈维政的理论会产生大量的暴富现象,无论你有多富,也只需要交纳企业经营税和人头税。同时也会在管理层滋生大量的**现象,而等待着**分子的又是不计后果的杀戮,伸手的结果就是死亡。陈维政要给新明国人交待一个道理,做好你应该做的事,做得好就会大大的有钱,你有多少钱也没有人眼红,只需要交纳一种税:人头税,剩下来的就是你应该得的。如果你的收入连人头税都交纳不起,不好意思,你有两种选择,一是选择离开新明国,二是选择死亡。每一孩子出生时,税务局就会送一张银行交税卡,与身份证同号,这一卡一证就是新明国公民的标志,没有这个标志的,将不能得到新明国的保护,随时会被驱逐或被枪决。这个月卡里没有收到税款,一般都是两种情况,意外死亡或者自动离开新明国。

莫丛认为这种做,人们会纷纷逃离,陈维政说,新明国的土地,最适合的人类总数是一千万。如果是一千万,这里山会更清,天会更蓝,水会更绿,土会更肥,生存条件会更好。农业可以采用最原始的方式,离开重金属,杜绝镉超标,这样种出来的大米,二十元一斤不贵,三十元一斤合适,虽然亩产下降了,种植者的收入反而上升,农民会很轻易的交上人头税。至于那些无聊的城市混混,只要你能正常交上人头税,爱怎么混就怎么混,如果通过违法手段来获取财物,那跟你打交道的就是警察,就是内卫部队,就是无情的杀戮和惩罚。

最后两人就土地国有的问题进行了明确。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作为王国,土地全部归国王所有,土地严禁买卖,使用土地采用长期租赁制,租赁期可以达到三百年,租赁费用每年交给王室,王室土地管理机构会对全国土地进行管理,也可以向有功的大臣赠送特定土地在特定时期的使用权,无论是通过租赁还是赠予,凡获得土地使用权的个人,在有效期内对该土地具有处理权,可以转租或者转赠,当然,不能买卖。

向国内发出公务员考试通知,凡三十岁以下大学毕业以上学历,均可报考新明国公务员,一经录用,公务员将自动获得新明国公民身份,享受公务员待遇,接受国家监督。第一批招考录取人数为五万人,主要充实基层。消息传出,网上报名人数达到难以思议的二百八十多万人。选择了其中的二十万人,通知在指定时间来到指定地点进行集中考试。

这二十万应试人员,除了择优录取的五万人,其它人看到了新明国的发展势头,部分选择了去新明国的国企成为技术工人,部分进入新明**队成为中文教官,更大一部分成为蒙学的启蒙教员,还有部分被私企要走,成为企业白领。让陈维政和莫丛失望的是,能够选择在新明国独立创业的极少,看来国内的教育仍然停留在把大学生们培养成一个大型机械上的小零件,而不是培养他们成为主导者,毕业生缺乏应有的霸气和市承应力。

这是国内的需求,不需要开拓型的人才,需要的更多是奴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