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傲世天骄 > 第三○七章 旋翼飞机

傲世天骄 第三○七章 旋翼飞机

作者:越岭山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55:28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三○七章旋翼飞机

九月一日,学生们入学的日子。

把孩子们集中在一个地方上学,让几个老太太在家准备孩子们的吃食,上班的一回家就能有现成的吃,红水河畔这一栋多数*古宜话的小楼,成了欢乐的海洋。

上初中的四个分成两组,大的刘裕和汪宁,小的阮程和郑天天。一对初三,一对初一,三百米的上学距离,走走路就到,在刘裕的严格要求下,准时上下课。

刘懿、范金兰、蒙丽华三人单位都有食堂,中餐是福利,基本不回来,到是陈丽萍时间多,每天去大江经贸联合会露个脸,算是上班,然后就回家。她不重视这个岗位,但是平南市高市长却十分重视这个位置,因为已经出现一个现象:国内的产品通过新明国进入国际市场,已经受到一些正当的限制,只有大江商贸的产品,仍然畅通无阻。八月上旬,随着陈丽萍会长为首的商贸代表团去新明国考察,大江商贸的随员在那里得到了家人般的招待,国王郑伯龙亲自接待,才知道,陈会长是郑伯龙的侄媳妇,是旧明村的当家大媳妇。平南市的产品现在进出国际市场,已经全部通过新明国自由港,在新明国的大港口,龙光市,一个东方最大的自由港已经现出雏型。

红河大学的唐教授最懒,中午基本不回来,都在单位解决。女儿唐斯斯跟着陈华峥,加上陈华伟和阮珍,是木棉花小学唯一一队没有家长接送的小学生。

这群孩子,一到新的学校,就把本班级的第一名收在手中,两个学校的老师狂呼:难道古宜的教育水平就层已经达到这样的高度。后来调查才知道,这些孩子,除了唐斯斯,其它都是当地班级的王者,虽然没有陈华峥这么变态,也都属于绝顶聪明之类。当然这一切,都得益于陈维政让他们喝的灵丹水,冲通了体内的淤积,虽然没有进一步修练,但是身体比一般好,智力比一般人强,那是肯定的。

接下来的工作是把一些适合新明国的企业,送往新明国,但是什么是适合的,什么是不适合的,很难判断。比如平南一个临近倒闭的工厂,这是一个很有历史的工厂,手表厂。这家的手表很不错,四十年前也曾经雄霸一方,平南乃至红河,甚至周边省市,平南手表都算不错,特别是全自动机械表,走时准确,大方美观,得到一致认可。然而,在之后的市场中,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企业越走越窄,最后只生产一款石英电子表,品牌全废。

大江帮一个帮众,找到大江集团总裁,大江帮财堂执事刘五洲,希望得到财堂的支持,以垃圾价收购部分平南手表厂的机械设备,运到新明国首都龙山市,在当地生产一款以当地宝石为装饰的手表,金属原材料来自于国内渡口市,经过三木重金水加持,借用国际品牌的优秀特点,打造一款适合东方人的手表。

刘五洲觉得很有想法,制表业是一个十分暴利的行业,对原材料的要求不多,对工艺的要求不少,在瓦国这样的一个传统手工艺国家,找到一批手艺精湛的手工艺人并不难。也许,手表在这里会有一个全新的改观。向集团成员征求意见,陈维政第一个赞成,让这位帮众拿出可行性方案,需要多少资金,以及资金运营方式。最后确定,投资五千万,陈维政仅获得5%的股份,其它股份被一分而空。

能够不参与,尽量不参与,一定要参与,也是表态而已。陈维政知道一点,不能什么都有自己的份,毕竟要发动大多数人参与才能集思广益,达到潮流般的推进。

古宜风临厂设备没有动,全新的设备已经在新明国龙山市准备就绪,胡国平带着一半老职工离开了古宜,古宜的风临厂总经理将由张弛出任。

新明国的汽车厂已经定名为新龙汽车厂,首先出厂的三款车,原龙山汽车厂生产的龙山云龙,原风临车厂生产的风临天际和风临天运。龙山汽车厂的龙山云龙以后只供国内,出口部分全部在新明国生产。风临天运是半年前推出的一款新车,定位为家庭使用,谁知道国人对这款车并不感兴趣,认为这款车既没有派,也没有样,过于实用,价格还不低,认可度不高。但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国际上对这款车需求量却很大,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生活车,工作车。

新明国山多河流多,雨多水多树林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陈维政来到金陵航空航天大学。给了一个课题:一款旋翼垂直起降飞机,之所以选择金陵航空航天大学,是因为之前在新闻中看到过金陵航空航天大学的设计创意,就是那款类似电影阿凡达的飞行器的东西,电池驱动,需要多大功率的电机,由大学研究所决定。研究费用由龙山电池厂提供。

航空航天大学的研究所很有意思,告诉陈维政,这种技术不是什么新技术,只要有钱就可能随时完善。陈维政告诉他们,钱不是问题,主要是技术可靠。

给了一笔钱后,大学研究所弄出了一个图纸,上面标明了各种数据和要求,让陈维政找一个电机厂,定制几个这样的电动机,陈维政觉得可以交给古宜电机厂解决。

回到古宜电机厂,电机厂的专家只是随便一看,就看出了陈维政的目的:“陈总这是想弄小型飞机?”

“是啊,每天在地上爬,就想跑到天上看看,其它人怎么在地上爬。”陈维政说。

“这个电机只能勉强把一个小的实验机拉上天,如果要应付一些问题,功率不够。”专家就是专家,一眼就看出了问题。

“能不能在不改变外型尺寸的情况下,增加功率?”陈维政问。

“完全可以,对方的一些知识点有些老化,一些新的东西没使用,通过新技术的使用和新材料的采用,增加50%的功率是可以做到的。”

金陵航空航天大学研究所的教授告诉陈维政,一个飞机的出现,不象一辆汽车那么简单,特别是这种没有先例的探索型飞机,绝对不能玩山寨。教授告诉陈维政,在六盘,有一个不死不活的航天厂,生产过汽车,生产过摩托,还生产过农用机械,但是它本身就是为航空准备的,骨子里还是一副航空的特性。如果能够把这个厂收在旗下,在资金充裕的条件下,新飞机才可能出现,而且可能很快就出现。

从金陵出来,陈维政来到六盘,在正义市,找到了金陵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说的那个航天厂,这个厂还真的很难找,听到陈维政说航天厂,基本上所有人都一楞。因为当地人已经完全不记得自己的城市还有一个能够生产航天器的地方,现在那地方只能生产三轮车,而且是那种连棚都没有的晴天一脸灰,雨天一身泥的三轮车。

走进厂里,诺大的一个厂区,只有三分之一还在使用,还有三分之一已经变成大型仓储,还有三分之一是密封的老厂区,听厂里的工人说,密封的老厂区里就是航天设备生产车间和生产线,十来年没有用了,估计也坏得差不多,只是这些东西卖也没人要,扔又没人敢,只好放在这里自然降解。

陈维政找了几个老工人,问这里的员工现在怎么安排,老工人说,基本不安排,有能力调走的都调走,次一等的在生产三轮车,再次一等的就指望着仓储出租得回点钱发低保,最没劲的不是死了就是进去了。

陈维政听到这话,乐了,敢情人家这厂的人,都能活出个三六九等了!

老工人师傅问陈维政,来厂里是招人还是租仓库。陈维政告诉他们,想弄一个生产民用小飞机的小厂,听说这里还有一大堆的老设备,想来看看,能不能按称斤的方式把设备弄走,如果有可能,再带走一些保养设备的人。

老师傅说,那些设备,基本不能用,倒是人还有,就是领低保的那一批,年龄都在四十多五十多岁,生产三轮车也用不上他们这种大知识分子,上市场去找饭吃,他们有些是下不了那张脸,有些是真的没那个本事,文不能笔,武不能打,唱也不会唱,跳也不会跳,做个保安都没人要。偏偏一个个还臭味实足,有个搞专用材料的,在他面前,神十八都是不合格产品。

陈维政听到这些,很为这家厂的一些高精尖技术人员悲哀,这些人,太过于专业,又过于依赖于团体,除了自己的专业和企业,想去做点别的事养家糊口,的确困难。这也与当地的发展有关,在其它地方也有大量的航天厂转为民用,大多数转得非常成功,部分还在国内保持技术先进行列。只有地处夜郞国的这个厂,混得与众不同。

仓储区的保安头目,曾经的生产厂长,在一堆垃圾中会见了陈维政。

这哥们姓郝,五十多岁,秃顶,尖嘴少须,一副老式秀郞架眼镜,卡在高高的鼻梁上。一口大黄牙,手上不离烟。

他一开口,让陈维政知道,老有老的价值,老有老的必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