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傲世天骄 > 第一九七章 高雅通俗

傲世天骄 第一九七章 高雅通俗

作者:越岭山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55:28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一九七章高雅通俗

周四奇最后还是决定不生产这款商务车,因为这款车的定位与红水河的基本布局有出入,红水河生产普及型的客车,而不是精品型的商务车。

陈维政全部认购已经改好的五辆车,把应该付给红水河的各项费用支付给红水河,然后让张弛团队把其中四辆开回古宜,交给风临汽车厂,与郑建一、汪洪涛、胡国平研究后,推出风临汽车厂的第四个产品,定名叫风临天泽。

开着另外一辆装好军牌的风临天泽,陈维政与区杰去漓水接飞机。

两人都穿着制服,挂着全套的臂章胸章和肩章,既然开着军牌车,就必须把自己也搞得很军牌。陈维政开着车,区杰坐在一边的折叠工作位上,位置虽然有点矮,但是人体工程设计做得很到家,可以保持很舒适的坐姿,随意的跟司机聊天,区杰对这个工作位的设计很满意。

车辆很静,经过加强密封的车体将风声与胎噪屏蔽在车外,超大型的前挡玻视线很好,陈维政之前没有开过这种大车,头一回开,感觉不错。长轴距和宽胎,都增加了车辆的平顺性和稳定性,强大的动力系统收发有力,起步加速迅速果断,六速全自动变速与古宜电机配合得天衣无缝,省电有力。

从潭城到漓水机场,很快,一个小时多一点时间。在机场等了近一个小时,奉天到漓水的飞机到了,三个专家走出来。

陈维政和区杰看到远远走来的三个人,怎么也想不出来专家还能有这种形象的。想当初汪洪涛当街卖车的时候,虽然穿的很低档,起码还能保持知识分子形象,可这三位,比陈村的任何一个农民都要象农民。第一是黑,人偶尔有一个颜色比较黑的不奇怪,可三个都一样黑就神奇了,毕竟我们是黄色人种而不是在中非洲。第二是上半节毛多,汗毛多是返祖,胡子多那是上了年纪,上了年纪的人头发必然就会少,这三个,头发胡子汗毛都多,看来是光合作用比较好。第三是装备酷,现在的人出门,一般都是拖箱拉秆箱,不然就是双肩背,象这三位,一人一个白色的斜背帆布地质袋,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东西,这年头,能淘到这种装备不容易。

陈维政和区杰迎上去,陈维政问:“请问是不是辽东来的张乔山博士?”

“我是张乔山。”走在中间的人停下脚步。

“你好,我是陈维政,这位是区杰。”陈维政说。

“哎呀!是陈总和区总,怎么能让您二位亲自来接机。”张乔山很惊讶,没想到,这二位还是现役军人,定了一下,接着说:“介绍一下,这二位是我的搭档,这位是郭子龙,这位是杨晋章。”

五人亲切握手,陈维政和区杰发现,一开口,这三位还是读书人,很斯文,不象他们的外观那么酷,那么有型。

坐上陈维政的车,三位远道来的客人才知道,这两位中国相当著名的老总还兼任他们的司机,三位没有坐过电动车,对开来的车很感兴趣,坐进车里,四处打量。放好行李,杨晋章和郭子龙自动选择坐在后排的三人位子,座位很宽,坐四个人都有余,两人坐好把扶手调整合适,杨晋章说了一句:“这个位子好,比刚才的飞机舒服。”郭子龙表示同意。

陈维政陪张博士坐在中排,张博士问:“陈总,这辆车挺豪华,过百万吧?”

“自己生产的,还没有定型,目的还不知道市场定价。”陈维政说。

“这是你们自己生产的车?”郭子龙问。

“是的,请你们几位来,也是为了解决这个车的问题。”陈维政说。

听到这句话,三位专家来了兴趣。连躺在皮椅上沉沉欲睡的杨晋章也来了精神。陈维政接着说:“这个车的动力,是一对120v500ah的电池。一对电池,大约可以驱动这辆车行驶五百公里。我们还在车里另备了一组电池,在行驶时通过风能充电,如果在超过三十公里的速度下行驶,风能可以在一组电池用完时,让另外一组电池充电达到60%,当然,如果使用空调,就会差一些,约40%,如果在市内开车,还全空调,基本就不能充电,一组电池,最多能行驶300公里,就必须使用交流电充电。”

“这就很了不起,一组电池能在市区内行驶300公里。”张乔山说:“国内的西秦车也能达到这个水平,只是它的电池相对比较多,比较重。陈总你们的电池有他们的一半重吗?”

“我们一组电池是十公斤,再带一组备用电池是二十公斤,西秦车的大一些,它只有一组电池,将近九百公斤。”陈维政说。

这巨大的差别让三位专家不敢相信。如果不是就坐在这么一辆车上,三位都认为陈维政在说天方夜谭。

最早恢复智商的是杨晋章,他急切的问:“陈总,你的电池已经登峰造极了,还需要我们做什么呢?”

陈维政笑笑,说:“这辆车也有一个优势,就是宽大,它有一个长四米多,宽一点八米的平整四方的车顶,我想把这块车顶交给你们,弄成太阳能吸收板,吸收太阳能充电,在城市里行驶,因为车速慢不能形成风能,但是太阳能还是有的。按照我们的计算,在城市里走完300公里,出租车得一天,私家车得一周,公务车则更长。以这么长的时间,以太阳能充电,达到80%的饱合度以上,就是我们的目的。如果在超过40公里的环境下行驶,风能结合太阳能,达到80%以上的回充电,而且还能完美解决空调问题,需要做的事可不少。”

张乔山抬头扫了一眼车顶,嘴角露出一丝笑意。看来这个问题对于他来说解决起来不难。

杨晋先想说什么,生硬忍住。“哦”了一声后再没做声。

郭子龙看了看张乔山,张乔山不说话,他也不表态。

陈维政观察一下他们的神态,知道郭子龙跟张乔山关系密切,相对杨晋章就与他们两个疏远一些。

“听说当年东辽新能源四大专家,除了你们三位还有一位现在还在做太阳能吗?”陈维政问。

“我们为了糊口,开始做通俗太阳能,那位契而不舍,还在继续那条艰难的路。”张乔山说。

“什么叫通俗太阳能?”陈维政对这个感兴趣。

“就是应用型太阳能,包括最无聊的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透镜集热器,聚光型太阳能电池开发,太阳能灯具开发等等。”张乔山说。他说的这些都是目前国内太阳能研究和开发的基本方向,很有一些公司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那还有高雅太阳能?”陈维政问。

“有!你刚才问的第四位就认为有。”张乔山说:“那位在我们四人中年龄最小,思想最活跃,他有一个理论,就是太阳光谱分析,他认为太阳能转变为我们使用的电能,并不需要全面收集平时所见到的太阳光,而是收集太阳光谱中的一种或者几种就足够,我们现在的太阳能充电,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重点,做了不少无用功,反而浪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最后得到的能源还不是纯净能源。”

“听起来觉得很有道理,估计做起来不容易。”陈维政说。

“是啊!”杨晋章感叹的说:“那不是一滁新,而是一筹命,如果成功,就是划时代的,不过想要成功,相当的不容易。”

“或许可以成功,但是需要强大的支持,不然研究没弄出,人先饿死了。”郭子龙还真是搞通俗太阳能的,说话很实在。

陈维政很认可郭子龙的话,这也就是现在科学界的危机,科学研究不仅需要时间,而且还需要大量的投资,有些科学项目就是无底洞,可能一两代人都出不了成绩,那是不是应该继续下去?如何继续下去?就靠国家养着的那一批研究人员,还是应该建立一项科学发展机制……这相当的复杂!陈维政摇摇头,把这个念头从脑海里推了出去,国家有科委,地方有科协,这不是自己应该考虑的。

四人在车上一路闲聊,时间过得很快,两个小时,车在古宜下高速,到路口不远处的河鱼馆吃了一餐午饭,再开车前住龙山电池厂。

留下陈维启带了一个五人团队在潭城汽车厂监督24k的最后装配,张驰带着其它人返回到庆山,他们将要将风临天泽进行大手术,既然不再与红水河有任何的关系,那还不如推出一款完全属于自己的东西。郑建一、汪洪涛、胡国平,甚至红水河的江国民,都完全支持张弛的意见,也都十分看好这款车。这时,这伙人都集中在龙山电池厂,等待三位北方来的高人。

车子停在龙山电池应用开发中心大楼门口,陈维政和区杰带着三位专家下了车。陈维政介绍了三位专家后,指着郑建一一伙人介绍说:“这位是龙山电池应用开发中心主任张驰,负责相关的电池开发项目,太阳能充电将在应用开发中心下属展开,有什么想法和要求,直接向张驰提出。另外几人是应用中心的技术顾问,郑建一、汪洪涛、江国民、胡国平。”

郑建一、汪洪涛、江国民、胡国平听到陈维政这么介绍他们,立即知道了陈维政的用意,均移后半步,突出张驰,让张驰跟这几个北方高人周旋。

张驰带他们三个安置下来,安排好住房、食宿,参观了电池灌装车间、军营和应用开发中心,并在应用开发中心给三人每人一个大型工作室。再给三人每人配备三个助手、一辆风临天泽,让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将三辆车的太阳能充电问题解决,费用按三人的要求,百分之百拨付。

仅三天,事情就有了分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