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傲世天骄 > 第一八九章 血浓于水

傲世天骄 第一八九章 血浓于水

作者:越岭山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55:28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一**章血浓于水

冼老头子没有理睬跪在面前的刘懿,自顾自的走到墙边蹲着,无声的抽泣了很久,最后还是刘懿自己站起来,走到冼老头子身边,用古宜官话轻轻喊:“外公,外公。”

老头子听懂了刘懿的呼喊,抬起头来,举起老而粗的手指,轻轻的触碰了一下刘懿的脸,点点头,站起来,擦去眼角的泪花,对冼冬霜说了几句什么。

“爷爷说让你们坐,我去叫二叔。”

冼老头子走到刘懿面前,用很古怪的古宜官话语调问:“叫什么名字?”

“刘懿。”

“多大了?”

“二十二。”

“嫁人了吗?”

“领了结婚证,下个月就办酒。”刘懿说,拉过陈维政:“这就是我老公,叫陈维政。”

“外公好。”陈维政跟老爷子打招呼。

老爷子看了看陈维政,很满意。

陈维政走到电摩旁,打开尾箱,把之前在宝石乡买的东西拿了进来。刘懿看到堂屋边有一张折叠桌,拿过来摆好,从小包里拿出几张餐纸擦了擦,全是灰尘。陈维政把酒和糖饼放地上,腾出手来,再走到电摩前,把电摩上那条专用擦车的绒布拿进来,在折叠桌上一擦,绒布立即变色。当桌子恢复正常颜色,绒布已经完全失去了本来颜色。

刘懿把糖果饼摆在桌子上,酒放在桌子下面,提着那块五斤重的腰排走向厨房。随即,厨房里传出洗涮涮的声音。

陈维政没有跟进去,而是坐在堂屋跟冼老头子连猜带懵对话。陈维政摸出一包精装黄鹤楼,撕开,递了一根给冼老头子,冼老头子接过烟,从口袋里拿出一个一元钱的一次性火机,点上,看到陈维政没有点,忙将火机递给陈维政。

陈维政接过火机,用手指刮动砂轮,点着火机,点上烟,问:“外公,你今年好大年纪?”

“六十六岁。”冼老爷子说。

“我靠,六十六岁!居然就能老得跟木乃伊似的。”陈维政心里暗鸟。

“身体还好吧!”陈维政再问。

“好好!自己挑水,自己种粮,种菜,自己砍柴火,样样做得。”老头子说。

“才六十六岁如果连这些都不能做,那才叫完蛋。且不说中央那些领导六十六刚登大位,就是陈村那些六十几岁的,哪个不是腰挺体壮,打得死老虎。”陈维政心里这么想,话可不能这么说,“外公没有养点鸡?”

“没有。吵得很。”冼老头子说。

“不养鸡嫌吵,这个理由比较发癫!”陈维政真的不太理解面前的这个老人。

正说着话,冼冬霜忻娘跟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走了进来。一个很文静的男人,白衬衣外面一件小翻领休闲装,西裤皮鞋。一跨进门口,就伸出手,口中说:“你好你好,我是冼国河,你可以叫我二舅。”

“二舅好,我叫陈维政,龙山陈村人。”陈维政自我介绍。

“陈维政?这个名字很熟悉。”这个名字冼国河有印象,看来陈维政这个名字已经影响到宝石横塘这个地方。

“我想起来了!”一边的冼冬霜叫了起来:“表姐夫就是龙山电池的陈维政。”

“龙山电池!对对!就是龙山电池的陈维政!是不是?”冼国河问。

“是我,我就是龙山电池的董事长陈维政。”陈维政老实承认。

这里,刘懿走了出来,喊了一声二舅,冼国河知道这位就是自己那个苦命大姐的女儿,上下打量了一番,真是美人,当年自己大姐就是宝石一带有名的大美人,这个姑娘比自己家大姐年轻时候还要漂亮几分。

洗国河忍不住开起冼冬霜的玩笑来:“冬霜,平时看到你也蛮好看的,这回你表姐来,可把你比下去了。”

“我哪有表姐好看,珍珍表姐也没有表姐好看。”冼冬霜说。

“二舅你跟维政在这里坐,冬霜,你过来。”刘懿叫道。

“什么事?”冼冬霜问。

“家里没水了,在哪里挑水?”刘懿问。

“我知道,我去挑。”冼冬霜马上说。

冼国河是横塘村小学的老师,难怪一脸斯文。陈维政跟他说话比较顺利,虽然身为教育工作者,冼老师普通话肯定不能达标,起码说起来能听懂,偶尔还能冒出几个成语词组,让人觉得文化无所不在。

冼老师掏出手机,电话通知家人,先打了个电话给小舅,让他从宝石赶回来,最好是带着老娘一起回来,然后打电话给两个姐妹,告诉她们,如果能够回来,最好回来见见。最后站起来,跟冼老头子说,他回家一趟,杀只鸭子,拿过来炒。让冼老头子去菜园弄点青菜出来,洗好。

泉水在村边的山谷里,一担水挑回来,冼冬霜忻娘气喘吁吁。陈维政把水倒进水缸,让忻娘带路,自己把水桶挑上肩。刘懿看着肩挑水桶往外走的陈维政,偷偷的笑,由你在外面再大个老板,到了这个地方照样做苦工。

刘懿把排骨取下来做了一大碗清蒸排骨,瘦猪肉炒豆角,肥猪肉做了一大碗晶晶亮、红彤彤的红烧肉,冼老师杀了只麻鸭,在家里闷好,用大碗装了拿上来,身后跟着一个中年妇女,估计是他老婆。妇人手里,拿着一些青菜。

他们刚进屋,一辆摩托车飞也似的开来,停在陈维政的电摩旁边。摩托车后座上,搭着一个老太婆。这位,应该是刘懿的外婆,开车的,自然是刘懿的小舅。

老太婆的眼红红的,估计一路都在哭,一进门,一把搂过刘懿,就是撕心裂肺的哭声。几个男人面面相觑,冼老师娘子在陪着抹泪,冼老师看到抹泪的老婆,哼了一声:哭什么,就由着她们老的哭小的叫,也不会劝劝。

冼老师娘子立即破啼为笑,上前相劝。

将近一点,又来了两个哭货,刘懿的两个小姨,惹得哭声刚停的外婆又哭一场。

几个男人在一起聊天,菜早就摆上桌,桌子下面,是陈维政带来的酒,在宝石乡,陈维政选最贵的买,就是这个21元一瓶的丹泉。看起来跟另一款3.5元的丹泉差不多,也不知道这个厂是怎么想的,好好丑丑都是丹泉。

冼老师有日子没有喝21元的丹泉了,看着酒的包装眼睛都在发光。

小舅洗国海就无所谓得多,毕竟在外面做生意,见过世面,好烟常烧,好酒常喝。

这时冼老头子咕噜了一句什么,哭哭啼啼的女人们马上止哭,洗脸的洗脸,炒菜的炒菜,不一会,净炒土豆丝、水煮大白菜、干煸四季豆、萝卜菜汤摆了满满一大桌。

大大小小,老老少少九个人,围坐满满一桌,冼老头子用他那种古怪的古宜官话语调刚讲了一句,就被大家的笑声打断,他干脆*起本地土话,依里哇拉了一通,小冬霜翻译过来就是:今天,是个团圆的日子,国梅的女儿女婿来到横塘,既然年轻人还认我这个老家伙,我这个老家伙没理由不认后生家,过去的事谁对谁错都不准再讲,以后各凭良心过日子就行。

听到老头子这么一说,本来打定主意要弄清楚“水还水桥还桥,各走各的路”这句话的来龙去脉,陈维政也不由打消了念头。过去的老账翻出来,不是伤了这个,就是伤了那个,不如就让它随风而去。老头子虽然样子老迈,心里却一点也不糊涂,而且还很精明,既然是精明人,那就帮他们一把。

话已经说开,大家还是亲戚,刘懿告诉大家,11月11日,她跟陈维政结婚,在这里郑重邀请大家参加,如果去,统计一下人数,到时好派车来接。

小舅计算了一下,说让二舅和小姨当代表,其它人估计走不开,外公外婆坐不得车,七十公里到庆山,惨过一场大病,就不出去了,你们有空就多回来看望他们。

刘懿点点头,说:也不敢劳动外公和外婆去,那天人很多,就是二舅和小姨去,也会有照顾不到的地方。因为父母亲不在世,仪式由堂叔负责*办,堂叔不认识宝石乡这边的人,必定会照顾不周,还请看在小辈的份上多多体谅。

陈维政问小舅做什么生意,冼国海说,做收购,主要是收购山里特产干货,罗汉果、香菇、金银花、山胡椒、山茶油。

陈维政问山里的土榨山茶油收购多少钱一斤,冼国海告诉他大约三十五。陈维政问山里的量多吗,洗国海说:多,一年,光是宝石乡,也能调出去论万斤。

陈维政说,一升山茶油一斤六两,五升装的就是八斤,八斤收购就是二百八十元。比较贵。目前市场四升桶装的大约二百五十元,每斤的价格不到四十。差价太小,没有利润。

冼国海脸红了红,说:在油榨厂里要,可以要到每斤二十二元。

陈维政让他准备两瓶样品,每瓶一斤,拿去古宜检验一下。如果可以,在华侨镇一个山茶油包装厂,商标,由国联超市统一推出。

冼国海听得目驰神授,向往不已,说等一会就去准备样品。

冼国河看到陈维政随手之间,就是一个很不错的项目,说:“项目是好,就是要本钱多。”

陈维政指着刘懿说:“本钱问她要,多了没有,三几百万她有。”

冼国海很有生意头脑,说:“维政,过去我们是没有钱,只能小打小闹,如果有本钱,往大了来做,就不能跟过去一样。我们宝石乡的山茶油在庆山算是多的,但是跟山那边的左州县相比,就是少的,左州靠近我们这边的山区,盛产山茶油,交通不便,物资基本靠挑,能通摩托车的就是交通便利的地方。从横塘过左州有条杏,如果能给杏修条小桥,能走摩托车小手拖的那种桥,只怕左州的山茶油全部过我们这边。”停了一会,又补充说:“修一条桥用不了多少钱,一两万块罢了,就是没有人来*这个心,乡里的主要干部一天到晚就想调回县里,无心工作。”

陈维政点点头,说:“桥我们修,一两万就当做善事。但是也不能修太早,先把市场落实再说。”

冼国海知道,有了这门亲戚,自己家的出头之日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