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傲世天骄 > 第一八○章 稳步发展

傲世天骄 第一八○章 稳步发展

作者:越岭山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55:28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一八○章稳步发展

六十亿美元,还是老一套办法,交给区建生,换成人民币。

陈维政告诉郑建一和区杰,三百六十亿人民币,每人先分二十亿零花,剩余的三百个亿作为常设资金,准备在平南开办一家国际贸易公司,蓝书记调到平南,总要有所表示。

二十亿?零花!区杰和郑建一有点被吓住,这个数字有点大。

郑建一问这段时间有些什么大计划,陈维政说,没什么计划,应用开发中心考虑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弄几辆奔驰的乌尼莫克,解决电驱动和涉水问题,主要目的是配发给山地师,第二是进一步研发太阳能和风能充电,解决在无交流电情况下的能源收集问题。

郑建一说这第一个好办,交给张弛和陈维启,不出半年,一辆乌尼莫克电动车就会出现,至于是全军用还是军地两用,都没有问题。后一个可以说是全人类都在想办法解决的问题。之前的太阳能和风能充电,由于蓄电池蓄电能力不够,即使有大量的太阳能电力产生,也不能进行有效的收集,现在龙山电池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太阳能转换电能成本相对较高,只有一些民用电无法到达的地方才会不计成本的使用。目前,国际上美国在太阳能进入军事方面有较多的涉及,其它国家还都在民用方面下功夫,中国与德国在这方面的合作很多,也仅限于民用。三年前,东辽省有一家股份制的太阳能研究机构,曾经很有创新,由于经费问题后来也不了了之,我们可以找找这家单位,如果可能的话,把机构搬来龙山,主要是把所有的研究人员请来龙山,我们的经济实力应该可以帮助他们继续下去。

区杰说,这些事他不懂,也*不了心。他这次去南城,跟几个发小偶尔碰面,其中一个听说古宜有近十万亩的葛根种植基地,想来投资做葛根产品深加工。他跟阮蕾回华侨镇时曾听阮越说起过,要在华侨镇再开一个农业产品深加工园区,他把发小的意思跟阮越说了,阮越说,一定要区杰能请对方过来,只要将人请来,就是大功一件,庆山将尽最大的努力把对方留住。

陈维政知道这回事,说,这个忙要帮,我是庆山人,你们两个都是庆山女婿,责无旁贷。

区杰说应该没有问题,发小最大的优势是技术,最大的劣势上资金,现在自己有二十亿的零花钱,借给他一个零头就够。

一听这话,陈维政和郑建一突然发现,原来在别人眼中如登天一般的难题在自己几个面前竟如此简单。

郑建一知道,陈维政这个人,别的都好说,就是别跟他说农民利益,只要对农民有利的,他绝对一往无前。区杰说他是实足的农民,阮蕾说他是小农经济,陈丽萍说他是不忘本,刘懿说他是大笨猪。

当下,三个人分工,陈维政去东辽,区杰去南城,郑建一先去潭城检查张弛的24k进展情况,再检查陈维启的天际警车进展情况,然后开始进入电动乌尼莫克的理论准备阶段。

三个人还没有商量得十分停当,区杰的手机响了,是黄胜元黄大县长。

“区杰!”听筒里传来黄胜元亲切得有点献媚的声音,把一旁听见的陈维政的郑建一听出一身鸡皮疙瘩,相视一眼,哈哈大笑。

“谁在?”黄胜元的声音马上变了:“我猜维政肯定是一个,还有一个是老郑。”

“恭喜你,你猜对了!”区杰笑着说。

“你们别笑,有一个是一个,全部过县政府来,晚上吃饭我请客,柳书记买单。”黄胜元说。

“吃饭就算了,回去陪老婆。”区杰说:“晚饭后找个地方喝喝茶,吹吹风还正经。”

“地方你定,我只管出一盒好茶叶,叫维政和老郑一起来。”黄胜元说:“农业园那边还想请他们帮拿拿脉。”

“晚上八点,县党校临龙江的楔园有一个六角亭,就定那里。我们经常去那里喝茶,环境优美,清静,就是没有电,不过这个你别担心,有维政在,就有电池照明烧开水。”区杰说。

“上万元一块的龙山电池你们就用来烧开水?这也太奢侈了!”黄胜元在电话里叫道:“那我可要见识见识。”

各人回各家吃饭,陈维政和区杰现在已经很喜欢这种生活。奶奶做的农家饭特别香,有刘懿陪着,有小裕打趣,生活啊,就是这样。

区杰的家里成了大家庭,一到吃饭的时候就人满为患,阮蕾的二哥二嫂完全已经把这里当成饭堂。他们这一年来,在县里做建材,做得不错,虽然没有发大财,也温饱不愁,还很有节余,在建材市场的旁边商住小区买了一套三房两厅的商品楼,正在装修,二嫂的肚子已经很大,如果不出意外,十月底就会添队口。阮越的一对儿女跟着奶奶一直住在这里,只留下一个爷爷在农场种着那几分菜地,养着一堆鸡鸭狗兔。阮越和范金兰只要有空就来这边吃晚饭,就一定会接着爷爷来。一集中就是大大小小十个,一坐下就是热热闹闹一桌,区杰很喜欢这样的环境,还特别喜欢跟阮老爷子来两盅。

吃饭时,区杰告诉阮越兄妹,等会去党校老地方喝茶,黄胜元和柳智兴会过来。阮越估计领导想谈农业园的事,觉得自己作为下属,在场不好,不打算去。区杰问他,现在政府职能倾向于服务方面,至于经济,让经济实体去搞,为什么庆山政府还这么热衷搞经济,搞工业园。

阮越说告诉区杰,并不是倾向于服务,而是政府人员有经济能力的人太少,之前很多经济开发区初衷不错,后来把握不住,搞得变味,绝大多数开发区变成部分人的捻财之地,也因此滋生了很多**行为。所以才定调为:你可以不会挣钱,但是要会为挣钱者服务。如果你连服务都不会,那你就应该走人。

区杰笑了,说:“现在大把人不仅不会服务,就会设置障碍,让企业主动表示表示,不照样在台上混得挺好。”

“这种人比前些年少得多了,做这种事,夜路走多了总会见鬼的。”阮越说。

“你怎么看待华侨镇大力发展经济这件事。”区杰说:“怕不怕到时功劳没有反而一身臊”

“不怕。”阮越说:“人总要做点实事,现在是个机会,时事造人,不抓住不应该。实在砸了,就退出来,跟你去做电池,这总可以吧!”

“这个完全可以。”区杰说。

八点,阮越两口子跟阮家老爷子走人,老爷子放心不下家里那一堆小动物,嫌烦还越养越多,一吃起来就嫌少。

陈维政和区杰、郑建一带着各自的夫人,一起去到党校六角亭,家庭式聚会气氛更轻松一些。陈维政开着刘懿的风临天际,里面是喝茶设备。其它几人安步当车,从隆庆花园到学校,走走路有益健康。

走到六角亭,大灯一照,不好f县长和柳副书记已经到了,正黑灯下火坐在亭子里,蓝天早已变成墨色,下弦月还没有出,只有几颗星星陪着两个无聊的政府要人。

六角亭的中央有一个石桌,石桌四面各有一张石鼓凳。陈维政一边跟两位政府要人打着哈哈,一边从车里拉出一条电线,在距离亭子有点距离的地方接上灯,保证能让亭子够亮,又不想让蚊子蛾子打扰。

区杰等人也到了,从车里拿出四张折叠沙滩椅,再把全套功夫茶设施摆上。陈维政从车里提出一个电动自行车电池箱,里面是一个240v500ah的电池组,接上电磁炉,再搬出一加仑桶从龙江电池厂120米深井里抽出的地下水。

烧水,洗茶具,泡杯,接下来就是黄胜元献宝的时刻,黄胜元拿来的是一包散装的本地毛尖,这种茶叶,是特供的本地雨前,清淡,适合用大杯子泡着喝,而不是用功夫茶具即冲即喝。区杰说:“县长老爷的茶留着在办公室慢慢喝吧,我们还是喝点六堡,生津养胃还不影响睡眠。”

黄胜元说:“你们这帮家伙,都已经过上这么小资的生活了,可怜我和柳书记,还在日夜为温饱奔波。”

“你拉倒吧!”区杰说:“现在公务员,高薪养廉,谁还会为了温饱奔波。”

“我们是公务员,可我们还有一个称呼:父母官。”黄胜元说:“做人父母,总得给人温饱吧!”

“我们庆山,应该已经达到温饱标准了吧?”陈维政问。

“按统计数据是达到了。”柳副书记说:“大家都知道,水分不少。全县城乡五十四万人,无论边远山区还是县城周边,饭有得吃,还能经常吃到肉,衣也有穿,谁都有几套料子服。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抵御风险的能力不足。如果风调雨顺,皆大欢喜,一有风吹草动,旱涝冰雹,就伤筋动骨。这几年算是风调雨顺,种什么得什么,养什么活什么,日子好过。记得前面有一年春天,连续70天不下雨,当时在西岭做乡长的钟庆红,急得在大会上哭。那一年,春天一季基本无收,我当时在农业局,组织全庆山抢种了一季紫薯,还算好,卖了个好价钱。流沙那边就惨了,到庆山来借粮。”

讲到这里,柳书记叹了口气,继续说:“总是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其实农业啊,是最难稳的,靠天吃饭,能有多稳。”

“那柳书记想怎么办?”郑建一问。

“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是储备,储备粮食,储备钱币,储备力量,储备精神。”柳书记说:“还是千年前的唐朝就干这种事,我们现在还在干。只是科技含量高一点而已。”

柳智兴的兴趣完全在农业方面,陈维政突然觉得,如果他出任常务副县长,蓝光担任副书记,估计更合适。赵长富早就看到这一点,只是当时有个张同辉,占着茅坑不拉屎,无奈何,只好把他放在副书记位置。姜还是老的辣,赵长富着实厉害!一个县只要有一个对农业方面有专业水平的管理干部,即使这个县不富,但是一定会很稳,黄胜元毕业于红河大学电力专业,对农业完全是门外汉,他就是那种适合做服务的政府官员,跟了刘德厚这么多年,应该对自己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评价,但愿他有自知之明。

一场没有太多主题的闲聊,近十一点,散场。

解决了两个问题,一、葛根产品深加工项目确认到位,二、龙山电池厂本年度商定税五亿元在十月一日前上交龙山镇财税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