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傲世天骄 > 第十七章 自助狂欢

傲世天骄 第十七章 自助狂欢

作者:越岭山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55:28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十七章自助狂欢

新屋进火,按常规最累的应该是舅舅家的人,舅舅要送很多礼仪性的东西,才算礼成。可问题是陈维政连母亲都没有见过,就更别说舅舅了,办置这些礼仪性东西的重任又落在了陈村人的肩上。

召开陈村常委会,布置任务层层落实,十八爷虽然不是国家干部,但这一套使用起来相当的熟练。第一句话就让全村人的高兴点燃:“阿政说,这次进火酒不收红包,每家送个十斤八斤今年的新米就行,阿政家的田两年没种,没有粮。”

农村人种田,有粮无钱,一斤米就算两块钱,十斤米也不过是二十块,可真要从荷包里拿出二十块,都比较肉痛。

宝龙大伯娘负责做发糕。本来这是亲舅舅做的,寓意家财大发的意思,没有舅家,只好请叔伯中排行最前的大伯负责。

宝良伯娘做糍粑。进火酒必吃的食品就是糍粑,有“亲密无间”、“彼此关照”之意。

姑姑陈小美负责酒水和水果。水果首推苹果,有家宅平安之意。

维字辈没有出去打工的年龄最大的七哥陈维金负责火盆,烧一盆旺旺的碳火搬进堂屋,这就是传说中的进火。

十八老爷子亲自祷告,燃烛上香。

宝良伯负责采购,秀花婶子负责后勤,维来负责安保。维刚负责外联。

负责总监督的仍然是宝龙大伯,这老爷子,一对火眼金睛,经他检查的项目,基本不会有错漏。

经统计:传字辈的还有六个,另外还有三家有遗孀,那传字辈参加宴会的就有九个。

宝字辈的四十七个,夫妻双双在外务工十二个,一家一代表,三十五个。

维字辈已经成家的八十八个,双双在外务工的六十一个,只有二十七个在家,代表,二十七个。

华字辈的还小,只有宝龙大伯的孙子陈华强刚结婚,还去上海打工。其它的,还属于蝎鸡仔。

本次进火宴共十二桌,全部安排在陈维政的一楼,客厅的沙发茶几搬到外面走廊,在这里安排了五桌。餐厅安排了四桌,把堂屋的八仙桌抬出去,宽宽的摆了三桌。

村里安排八桌,乡里一桌,县里一桌,市里一桌,不能当任代表的后勤工作人员一桌。

天有点凉,好在陈维政的厅堂有两台五匹的冷暖空调。开上暖气,其乐融融。陈村人第一次知道原来冬天也可以在村子里穿衬衣吃冷盘。

县里赵长富来了,带来了一桌人,一桌陈维政一个都不认识的人,好在有陈维刚招呼,也不至于失礼。有刘德厚作陪,这帮人个个都小心翼翼,颤颤惊惊,欣喜非常。由于他们没有收到陈维政不收红包的消息,所以都用人民币随的礼。

乡里一帮人是最有才的,之前与陈宝良有过勾通,决定不打红包,采用实物方式随礼。由企业办牵头,党政办提请,财政所负责在乡里的几家饲养场,调来土猪一头,土鸡十五只,豚鼠二十五只,费用从乡里接待费中支出,让乡一级十名与会者十分满意。特别是他们不打红包吃白食的举动,让县里来的领导暗自心惊。

九大常委特别邀请陈老爷子坐了一桌,这是当然的首席。在堂屋的中间最近家仙神台的位置。秀花婶子很有眼色,从头到尾帮这一桌的老爷子分菜倒酒,自己基本一点没吃,陈维政几次想去替她,都被她撵了回去。宝龙伯娘告诉陈维政,秀花婶子这个工作很有面子,最村的人都很羡慕,一餐不吃无所谓,可是老爷子们一餐吃得不高兴就是麻烦。

两边次席,一边是刘德厚陪县领导一席,县宣传部的女部长,跟陈小美是大学同学,弃领导不顾,直接跑到陈小美那桌家属席上就坐。县一桌人数不够,只好从乡一桌上把乡党委黄书记借调过去,结果黄书记从一边坐着让人倒酒立即转变成站着帮人倒酒的角色,痛苦并快乐着。陈维刚从家属桌上升到乡一桌,陪乡领导饮酒。

酒过三巡正有味,正在帮刘德厚倒酒的陈维刚接到一个电话,当场笑喷。

正好是元旦放假,孩子们都在家,陈维政做了一件让全村人从未想过的事。让维来嫂子负责,带领七八个嫂子辈的女人,在小学校里弄了一个农家自助餐。主食是蛋炒饭,主饮料是果粒橙、黄老吉、椰子汁,主菜是蒸香肠、火腿肠和豆腐干,副食是饼干、糖果。除了主食,其它都是陈维政在空间里拿出来的,足够两百人食用,孩子们和没有参加陈维政家里宴会的人只要有空随便去吃。结果全村有空的老少男女,全部到位,领头的,就是小松小竹和黄点点。自助餐把负责维持治安的陈维来和几个维字辈的兄弟累得够呛,乐得够呛,没有酒喝也让这几个哥们给馋得够呛。

陈维来把严重抗议的电话打给陈维刚,郑重要求晚上补一餐酒,陈维刚笑着把正在发生的故事说给在坐的领导们听。刘德厚一听,敏感的认识到这里面有亮点,立即让陈小美和县委宣传部长出去看看,顺便拍几张照片,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作一主题。

陈维政连忙拿出一台单反相机交给姑姑,再拿出一台卡片机交给乡党政办主任,让陈维刚带他一起去,也为乡里添点成绩。乡党委黄书记看到陈维政能想到乡里的工作,心中大乐,由衷感到自己送来的猪和鸡抵值。

农村酒宴老三篇,没什么新点亮点,下午三点,宴散人去。

小学校的自助餐早就散了,去了解情况回来的几个人,把情况一说,县里一帮领导碰头会一开,当场决定,作为一个主题来宣传。

一、要求参加了今天自助餐的陈村学生,都以农家自助乐为主题写一篇作文。选择优秀作文上报县委宣传部。

二、龙山村党政办把材料收集整理上报县委宣传部。

三、县委宣传部把宣传通稿发给市晚报,省日报。

四、县委将龙山陈村作为新农村试点单位上报市省两级。

元月三号刘德厚领导值班,四点多点,黄成龙一家,刘德厚一家驾车离开,把陈老爷子老两口留在陈村。中午喝了点酒,老爷子上楼小睡,陈奶奶帮秀花婶子等人搞好卫生,陈维来几个把家具放回原位。

做酒除了正餐,还预留了晚餐,这一餐当地人也有个讲究,叫洗砧板,是专门给工作人员留的,两桌,就开在堂屋。秀花婶子还当真是陈村的当家媳妇,事无巨细,样样管理到,维来一伙也就听她的,让他们干什么都行。很快,晚餐在秀花婶子和另外几个嫂子的*持下,准备就绪。

维来一伙馋坏了,开酒就喝。秀花婶子中午根本就没吃到什么,也有点饿,刚端碗,就被维来一伙敬了一杯酒,陈维政知道自己应该敬一敬这些工作人员,于是也端杯讲了一些礼节话,敬酒,大家都高兴的一干而尽。

这时,陈维刚带着蓝莲花走进来。陈维刚中午光顾着照顾领导,基本没有吃东西,坐下来就是一杯酒,再夹起一块五花肉,吞下去,才说:“狗日的,人家坐着我站着,人家吃着我看着,腮巴里都冒酸水!”大家都笑了。蓝莲花有点意外的看着未婚夫,可能是第一次发现这哥们居然还会讲粗口。

陈奶奶中午吃了肉,晚上想吃点素,做了白粥配酸菜,跟陈老爷子解决晚餐,饭后千步走。

陈维来问陈维政,怎么想起在小学校搞那么一个自助餐,把那些个小东西给喜欢坏了,也撑坏了h饮料喝到脸发青,还使劲把糖果饼干往口袋里塞。

陈维政笑道:“我们家起围墙,要鹅卵石,村里人都出力了,那些小老弟大侄子,个个都帮我捡石头,搞个自助餐,谢谢他们。”

“太花钱!”维来嫂子说:“我算了算,光鸡蛋就用掉三十多斤,米一百斤,油一大桶,饮料喝了五十多瓶,还有那些别的东西加起来只怕一起要花上千多块钱。”

“只要高兴就行,钱,花完再去挣。”陈维政说得很轻松。

“那是!”陈维刚吃了几块肉,缓过神来。

“高兴是高兴了,我们家华健,从来没见他吃过那么多的东西。”华健是维来的大儿子,八岁。维来嫂子笑着说:“跑到我这里要我给他揉肚子,我还是头回看到吃饱了撑的是什么样子。”

“我看到二奶九奶和十三奶,从这边吃了又去了那边小学校,在小学校捡了点吃的,去十五奶坟上了。”一边一个年龄比陈维政小,跟着陈维来搞治安的酗子说。二奶九奶和十三奶,是指那三个传字辈的遗孀。

“维政你可能不太记得起他了,他是维承,是十二爷家宝钟叔的老大。”维刚在一边介绍说。十二爷两个儿子三个女儿,老大儿子陈宝钟,老二儿子陈宝罗,宝罗就是秀花婶子的男人。陈宝钟和陈宝罗两兄弟各有两个儿子,分别取名为承前启后,陈维承、陈维前、陈维启、陈维厚。

“九奶和十五奶都是从一个村子嫁过来的,说起来,娘家还有些亲戚关系,这几年,她们三个总去帮十五奶挂清明的。”大厨陈宝权是四爷家的最小儿子,已经五十多岁,一手好厨艺,跟陈宝国一个师傅教出来,陈宝国遇难后,陈村第一大厨的称号就落到他的头上。这种历史性的东西,估计也只有他们这个年龄才知道。

“哦!难为她们还记得,多谢她们。”陈维政发自内心的说。

“维政,这回你不准大家打红包,只要米到是件新鲜事。这里面只怕有千多斤米,够你吃几年的。”看到厨房一角新搬进来的四层铝皮米仓库,宝权叔说。

“我不缺钱,缺米,所以还不如要米。”陈维政并不缺米,空间里的米多达以吨计算,这只是借口而已。继续说:“大家给的都是好米,今天我姑他们回去,拿了几百斤回去,我姑说以后再也不用买米了。”

大家都笑了。

“维政你那几亩田准备怎么弄?自己种不种?”秀花婶子问。

“我种不来,也不会种,想租给别人种。”

“那不如给我们家种,你宝罗叔前年买了个插秧机,今年农业局又补贴一个小型水稻收割机,想多找点田种,反正也费不了几个工。”宝罗叔过去在农械厂当学徒,会使用农用机械,这几年,在家种田,收益比出去打工还强。

“行。”陈维政一口答应。

“租金怎么算?”秀花婶子是个急性子,恨不得马上签合同。

“我不懂,十八爷做主。”陈维政更是简单到极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