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傲世天骄 > 第一四九章 淡泊明志

傲世天骄 第一四九章 淡泊明志

作者:越岭山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55:28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一四九章淡泊明志

邓中升认为,在这个顶层,甚至这个井里,没有可以伤害自己五人的灵体。但是胡亚达除外,他还相当弱,但是水井口的水灵气又非常适合他,如果在井口呆上三几个月,他就能达到目前居安思危的程度。

胡亚达决定,在井口生活三个月。二百年过去了,他对力量仍然相当崇拜。

居安思危四位,从现在开始,就要在这里值班。陈维政告诉他们,这里只有六个人可以进来,一个是自己,四个是妹妹,还有一个是郑建一,其它的,都只能在警戒线外。如果六人外任何一人,只要走进警戒线内,第一时间,摄取他的灵智。

胡亚达笑了,说:凡人进来,哪就太惨了,先摄取灵智,慢慢分析后再修改植回,这人你想让他干什么都行。

居安思危说:这招我们不会,我们只管把人的灵智摄来,摄来之后交给老胡,让老胡慢慢玩。

邓中升说:你们要分工合作,老胡目前还比较弱,在井口有一定的危险,每次在井边一定要有一人在身边,否则被其它灵体威摄,就非常麻烦。他已经到了突破的关键时候,不想离开陈家宗祠,那里的供奉实在太好,念力之强仅次于一些公共纪念场所。

居安思危有一定的执物能力让陈维政很高兴,在顶层的供奉室安放了一个永远不会断电的手机,手机有一个快捷键,告诉居安思危,只需要按动快捷键,自己就会知道,会第一时间赶过来。居安思危和胡亚达第一次使用手机,很新奇,毕竟,高科技跟他们距离挺远。

看看手表,已经是早上六点,陈维政告别了居安思危和胡亚达,把邓中升放进搬指,换了一套晨运的服装。等陈维政从搬指中出来,已经是龙山二级公路上晨跑的闲人。

一直跑到龙山镇,找了个小摊买了两笼灌汤包,又继续跑回陈村,在祠堂门口,把邓中升悄悄放进祠堂,自己回到家门口。

回到家门口,发现一件让自己很不好意思的事。

门口,陈华容正带着弟弟华峥等着陈维政,看到陈维政晨运回来,华容说:“政叔,弟弟说昨天跟你约好,早上来跟你学练武,我要去学校,政叔再见。”说完走人,留下五岁的弟弟华峥。

这段时间,只要陈维政回陈村,都会把陈华峥带出来,教他石达开的戳脚拳。完全是现学现卖,也难得陈华峥学得还挺来劲,而且悟性超好,学得很快。

陈维政从来都是唯武器论者,认为练武用于技击可以,用于健身更佳,至于用来争斗,陈维政认为那完全没用,他更愿意在十公里外用导弹先把你站的地方周围两公里炸成一块焦土,再跟你讨论武力和练武的关系。但是,这并不影响他成为胡亚达心目中的练武天才,胡亚达的任何动作,只要做得出,陈维政就能做到,只要有要求,陈维政就肯定能做到位。

每次把从胡亚达那里批发来的动作转批给陈华峥,按照胡亚达的要求对陈华峥进行指导,陈华峥的确是有慧根的人,而且方震先生的神识有60%以上寄存在他的身上,虽然达到完全融合还需要长期的时间,但是小部分的进入神识是必然的,表达出来就是这孩子特别聪明,学什么会什么。

陈华峥最喜欢的人是刘懿,因为刘懿最有空,经常回陈村,在陈村,刘懿更象个学生,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每次刘懿回陈村,华峥都不离左右,刘懿学什么他也跟着学什么,目前已经开始接触易经和玄学。陈老爷子也觉得这孩子有趣,百家姓千字文不算,还弄了一套毛笔,让这个五龄童开始练中国毛笔书法。偏这孩子还挺上心,书法、绘画,接受能力之强,让陈老爷子赞叹不已,有一次,陈老爷子对刘懿说:这孩子,如果一直在龙山,只怕成就有限,如果起步略高,那怕在庆山县城或者古宜市内,所接受教育与生活环境不一样,将来的成就不敢预测。

刘懿把陈老爷子的话学给刘福荣听,刘福荣只有苦笑,自己条件有限,很难满足华峥的要求,虽然这几个月来石斛种植不错,收益也行。可是一旦离开自己的这块土地,离开了种植石斛的大棚,自己将又走回赤贫,那就更不用奢谈教育了!也不敢再开口让刘懿一家照顾,现在这样,也就已经够麻烦陈维政一家老小,人不能不知足。

在陈维政的小院里,华峥把一套鸳鸯连环腿打得一丝不苟,精确入微,陈维政看了也觉得很不错,挑不出太多的问题。

看到一脸泄的华峥,陈维政知道孩子练得很专心,牵着华峥的手,进到房里,放水给华峥洗澡,洗干净后,在空间里找出一套印着松山行旅图的儿童t恤给华峥穿上,小屁屁套上纯棉小短裤后,一条沙滩裤很合身。好久没有去翻看空间里的服装了,陈维政才发现,上次在南城弄来的东西已经少了很多,服装类的还有不少,要赶快清货,不然就成古董。

摸摸华峥的鞋子,还是地道的牌子货,看来刘福荣给孩子买东西挺舍得的,就是袜子不好,不是不想买好的,估计是在龙山根本买不到好货,比了比脚,在空间里找了三双一盒的儿童袜子,拿了两盒,一想,弄了个小西瓜太郎儿童小背包,把毛笔、墨汁、砚台、字帖,袜子以及换下来的衣服,装了一袋。

把灌汤包放在微波炉里热热,一杯果奶,让华峥吃,孩子练了一早上,早饿了,也不客气,一口气吃了六个,喝完果奶,跟陈维政告别,回自己家。

陈维政告诉陈华峥,在太爷爷不在陈村的日子,每天早上,在自己家里练拳练字,有什么事让爸爸打叔叔的电话。

送到门口,正好碰到陈维直和刘福荣,这是专门来接儿子的,看到孩子穿着一身新,还背着新书包,知道是陈维政给的,也没有太在意,只是随口谢谢。他们这个儿子,在陈维政家的时间比在自己家的时间还多,有时候晚上睡着了还是刘福荣来抱回去,第二天一早又跑过来。

陈维政问陈维直石斛种植情况怎么样,陈维直说,石斛种植面积扩大到了两亩,就自己两口子打理,每个月都会采收卖给古宜中医院,效益还可以,现在每个月都有五千来元进账,等到两亩地都能采收,收入还会更好一些,可以到每月一万多点。

送走一家三口,陈维政开始巡视自己家的小院,瓜棚开始挂果,小丝瓜已经半尺来长,顶上还带着半枯的黄花,再有两天,就能摘下当菜。小菜园一半种菜,另一半种着刘奶奶的石斛,刘奶奶的石斛是整个陈村种得最差的,因为她不追求经济效益,而是希望达到模拟野生的标准,因此长得超慢,按照十八奶的说法就是不让它死,也不让它好好活着。

小菜园的菜园有豆角,有黄瓜,还有两棵番茄,三棵辣椒,一小畦空心菜。银的豆角红的辣椒青的黄瓜黄的番茄,装点在绿的菜叶中,如宝石如翡翠如五彩石,这就是农家之乐,也是农家之福。

鱼塘里,再也找不到观赏鱼,也许是爷爷已经从华而不实完全返朴归真,鱼塘里的鱼也从过去的鲤鲢草鲫变成了一种青色的鱼,名字就叫青鱼,青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青鱼属。俗称:黑鲩,青鲩,螺蛳青。体长,略呈圆筒形,尾部侧扁,腹部圆,无腹棱。头部稍平扁,尾部侧扁。口端位,呈弧形。体背及体侧上半部青黑色,腹部灰白色,各鳍均呈灰黑色。

养这个鱼的原因是因为刘爷爷的极力推荐,青鱼有益气化湿、和中、截疟、养肝明目、养胃的功效;主治脚气湿痹、烦闷、疟疾、血淋等症。其胆性味苦、寒,有毒,可以泻热、消炎、明目、退翳,外用主治目赤肿痛、结膜炎、翳障、喉痹、暴聋、恶疮、白秃等症;内服能治扁桃体炎。适宜各类水肿、肝炎、肾炎、脚气患者治疗之用,适宜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营养不良、体弱之人营养之用;适宜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硬化者预防之用。

陈村的孩子们都知道,刘太爷爷家养有一种药鱼,是治病的。爱吃河里的锈螺,没事就去弄一堆回来给刘太爷爷养鱼,一度造成螺满为患。刘奶奶更神,把螺用石臼冲碎,跟小鱼料拌匀,每次喂鱼,都可以看到青鱼冲到上层来抢食,孩子们都跟刘太奶奶说,要放学时才喂鱼,喂鱼时大家就可以来看鱼了。

杨开的母亲是第一个食用这个鱼的,连续半个月,每天食用刘爷爷精心制作的青鱼药膳,身体恢复很快。陈村人都目睹了杨开母亲的好转,农村人对于有神奇效果的东西都有一种敬畏的心态,因此对陈维政院子里这一池青鱼那是相当看重。

这四个老的,如今比陈维政还像陈村人!

去年买回来的鸭子,如今还有五只,一公四母,鸭子已经完全适应了自己的生活环境,知道自己的生活范围。陈维政走到鸭棚后面,发现窝里有几只鸭蛋,四老出去这几天,自己没有拾蛋,忙把鸭蛋拾起来,去到菜园摘了一个蕃茄五六个辣椒,准备中午就吃炒鸭蛋。

在陈村小院里,陈维政搬出一张躺椅,躺坐在门口的走廊上,享受着乡村的风。陈维政觉得,这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自己又何苦要去搞什么电池,现在搞得与自己有关的工厂就有六七家,真不知道自己图的是什么。

是功利,还是有什么不能放下,他自己也不明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