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现言 > 华冠路 > 443 反复小人

华冠路 443 反复小人

作者:流利瓶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2-15 09:17:0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华恬在府中收到华恒、华恪的提议,也是大吃一惊。

她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两个哥哥会如此前卫。

但是稍微一思索,她就明白了,未必是前卫,而是为了博一条路出来。

那个提议,未必是为了抬贱籍,只怕为的是让有钱的富贵人家多捐赠一些而已。

朝堂上口口声声指责华恒、华恪的人,应该是怕自己的家底会被迫捐赠出来,所以故意混淆大家视线,认为华恒、华恪要抬贱籍。

她在家中等了许久,也收到了许多消息,得知就连原本一直鼎力支持自己的士人也反对华恒、华恪,不由得失笑。

到了午膳时间,华恒、华恪还未回来。打听消息的人回来说,两人出了宫门,就叫林丞相截去了左相府。

得到了消息,华恬不再焦急,安坐在家中等待。

这时到帝都邻近城镇还债的人全都回来了,也带来了掌柜的签名。

华恬生怕事情有变,当即命人拓印了一份单子去给华楚雅几姐妹,并使人在帝都传开。

一直找不到借口到华府的邓家、严家、徐家,收到那单子,当即就捉到了机会,想马上去华府表示感谢。

命人套好了马车,一路往华府而去。

可惜的是,一路上到处都是在大骂华恒、华恪的,众人在车中也听了个一清二楚,心中都诧异极了。

偷偷遣人下去问明了原委,三家恨不得上华府去抽华恒、华恪一顿,圣人才参加了你的婚宴,你该好好过日子才是,怎地如此作死?

华楚雅听了脸色有些发青,问华府处于人人喊打阶段,他们还要不要上华府去。

这可让邓家为难了,他们犹豫片刻,命车夫调头,又吩咐丫鬟通知另外坐了马车的严家和徐家调头。打算找个酒楼商量妥当了再去。

又一次,他们的马车往华府驶到一半,匆匆折返。

虽然许多书生骂华府,但是普通人却没有太大的感觉。当他们看到折返的邓家、严家和徐家人。都指指点点笑起来。

这三家也算是罕见的捧高踩低了,以为华府有好事,打听到了华府出事,马上又离得华府远远的,这世上怎么会有如此不要脸的人?

三家被这般指指点点。倒也不好再去华家。当中姚氏出身不大好,听到许多人都在指责自家,跳出来叫道,

“华府这等无耻的亲戚,妄图抬贱籍做良籍,我们还不愿意与他们为伍呢。原是看他们也是警醒的,想好好做亲戚,哪里知道是这等烂泥扶不上壁的?”

华府虽然因华恒、华恪提议之事叫许多人不喜,但是如同邓家、严家和徐家这等反复的行径,倒也让人恶心透顶。当下有恶妇便与姚氏对骂起来,一味骂三家趋炎附势,又落井下石。

华楚雅、华楚宜和华楚芳断想不到会变成如今这般,当街撕破了脸。她们又急又恼,担心从此没了华府做依靠,在夫家不好过,便都向姚氏使眼色。

可是姚氏想着一路跋涉到京,半点好处没捞着,反而贱价卖了许多东西,又笃定华府这回无法翻身。哪里看三人眼色,中气十足地与人对骂起来。

这些事很快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帝都。

华恒、华恪的提议,士大夫阶层与权贵阶层关心。可是平民不大关心。像这种彼此交恶,当家对骂的事,才是他们的最爱。

华府接连遭了这些事,名声确实难听起来。

又到了早朝,原本那些纷纷指责华恒、华恪的许多人,竟然支持起华恒、华恪来。

而林丞相一派。也纷纷指出,华恒、华恪此举,一则是为了激励人捐赠更多的银子以救黎民,让天下贱籍者知道,官籍并良籍者,是何等的高贵;二则是为了让贱籍者,也愿为黎民百姓忧,培养其爱国爱民的思想。

无论什么事,只要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站在了道德制高点,是很容易得到支持的。

当华恒、华恪的话被林丞相等人换了一种说话说出来之后,还打算以“违背礼教”这顶大帽子扣压华恒、华恪的人,都悻悻然住了口,苦思对策。

没错,一个晚上过去了,没有人想得出更好的法子。

这银子是一定要出的,可从哪里出,就耐人寻味了。

老圣人言明让百官想好章程递折子,摆明了国库的银子出不得。

国库不出银子,他们又怎么会出?拿自己家里的银子出来,那是割肉的行径啊!

唯一的法子,就是募捐。可是募捐,有多少人愿意捐赠?

华恒、华恪的法子,的确是可以刺激人多捐赠,可是这个受刺激的人,在场文武百官无一人逃得过啊!职位高、俸禄高的,也得多出点,还得看着面子多捐点,不能让属下看低了。

有人机灵一动,说道为了避免攀比,不如匿名捐赠。

当下就被林派驳回了,匿名捐赠,如何让受灾的黎民百姓知道他们受了何人的恩情?虽说施恩不图报,但是这等为国为民之事,正是需要有表率作用。

况且,如果百官都捐了,黎民百姓肯定会更加相信圣人,相信当今天子没有忘记他们,时刻关注着他们。

朝堂再次吵了起来,圣人听了许久,伸手虚压,示意众人静下来。

“如今旱情严重,拖缓不得。既然无法子,便按两位华翰林提议的,鼓励募捐。具体细节,林丞相督从两位华翰林完善,晚膳前递交帖子。退朝――”

只一个早朝,朝廷变了风向,民间也变了风向。

华大、华二不愧是状元、榜眼,竟能想出这个好主意救助民众……

安宁郡君的兄长,果然如安宁郡君一般气节高华,急人之所急。

邓家、严家和徐家听了这些消息,马上停下了收拾衣物回故乡的动作,又聚在一起,商量着如何与华府交好,让世人忘了他们先前所作的事。

还没等他们想出个章程,第二日,圣人宣布,开始募捐,并将募捐榜传发天下,号召全民捐赠。

圣旨很快传了出来,除了捐赠令,圣人还宣布由申王、华恒两人负责募捐并将捐赠所得派发到各受灾地。

众人还来不及惊讶一个翰林学士竟然可以出京并承办此等要事,宫中太后、皇后娘娘便捐赠了一批首饰出来。

华恒、华恪马上响应号召,又从翡翠铺子预支了一万两银子,捐赠了出去。

帝都的捐赠活动浩浩荡荡起来,到处一片热闹。

由于华恒、华恪想出了好法子,因此圣人龙颜大悦,不但大赞了两人一番,还赏赐了许多东西。

华恒、华恪当场奏明圣人,将这些东西捐赠了出去。

此举又赢得了无数佳话,就连周安,也收到了嘉奖――他真是慧眼识女婿!

收到这些消息,邓家、严家和徐家,更是激动万分。如今华家名声这样好,又如此受圣人宠爱,若是提出让他们帮忙谋得一官半职,那该多好啊!

一边想法子一边养伤,三家人又是急、又是激动,每个大人眼下一片青黑。

一连几日养伤,等到身上的伤都消了肿,三家迫不及待想要去华府之际,有人求到华府跟前,请华恒看在同乡的份上,向圣人引荐他,让他入朝为官。

当他们听到这个消息,又是焦急又是欣喜。

欣喜的是,有个人在打头阵,可以借此看看华大华二的意思。焦急的是,果然是四处都是敌人,这敌人论亲疏不及他们,但竟然敢率先上门了,万不可让这个人拔得头筹!

在焦急和喜悦的情绪煎熬中,华府传出了他们的态度:可以引荐人才入朝为官,但此人才华必须得让九成的翰林学士并中书舍人支持。

如今已经开科取士,无论是青州同乡还是华家书院出身,想要做官,要么依靠才气让翰林学士并中书舍人通过,要么依靠自己的努力,自己参加科举考取。

当然,翰林学士和中书舍人那里通过了,还得经过圣人裁定,由圣人做主。

这些话传出之后,帝都哗然,其中士林圈子的人,大多数都持支持态度。

虽然他们有些人曾经是引荐进来的,但是如今这种制度逐渐被科举取代,做官正是体现一个人能力的时机,他们当然支持。

不过,华府此时有种越过圣人说话的意思,叫许多人都动了心思,想要趁此参华恒、华恪一本,尤其是华恒这个最近炙手可热的人物。

这时展博先生出来点评,华府此番做法甚妙,读书人自当目下无尘,自当清高不媚俗,自当节气非凡,作为一个有品格的读书人,怎能不劳而获呢?

大家收了心思,猜测是不是老圣人那里做过什么承诺,让展博先生说出这些话来。

在众人揣摩圣人心思中,老圣人出来说话,如果当真极其优秀,可按照华府提议的进行,不然还是回去好生读书,参加科举获取功名。

这下,没有人敢说什么了。

那让华恒、华恪举荐之人,也灰头灰脸地离开了。

邓家、严家、徐家三家收到这些消息,宛如被泼了冷水,什么希望也没有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