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元末新世界 > 正文 第八十四章 树旗2

元末新世界 正文 第八十四章 树旗2

作者:月下清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20:13: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都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刘正风现在毕竟是大头领,手下头领、人马众多,如何今后更近一步,刘正风也是时不时在考虑,只是自己过去就是种庄稼的出身,对这些事实在是不擅长,如何做事几乎是一头雾水。

今日于志龙过来禀告诸事,刘正风还有些心不在焉,这些琐事实在枯燥无聊,当初于志龙为谢林求情,要求留下继续使用,刘正风还觉得未免小题大做,这些琐事安排谢林处理就是,何必如此上心?倘若做官皆是如此,那做官也太过无趣!只是见于志龙一脸严肃,细细分说诸事的轻重缓急后,想想也有其道理,就是不知于志龙小小年纪怎会知道这么多事?

这边刚答应了于志龙的禀告,那边刘启和秦占山等头领就兴冲冲的进来,一个劲的让自己称王。刘正风就是庄户出身,现在自己最大的梦想就是做个大将军,以后传宗接代,光耀门庭。至于王侯,帝位之尊,他只是姑且转了个念头。

见刘正风似乎没有反应,刘启和秦占山对视了一眼,可着劲儿的鼓动。远说陈胜、吴广、刘邦、刘备,近说刘福通、张士诚、芝麻李、郭子兴等人。

几个人说道酣处,指手划脚,唾液四溅,就连坐在刘正风身旁的于志龙身上也落了不少。于志龙在旁听着,感觉他们似乎说的也有些道理。

这些例子也算是起身于草莽,一旦树旗反叛朝廷,短短时日就能造出好大的声势,就说现在的张士诚自占据高邮等地后,号称雄兵数十万,先后占据多处府县,截断了运河大动脉,导致大都震动。

元廷的各路大军潮水般自腹里、陕西行省、甘肃行省、河南江北行省等纷纷被调往江浙行省,甚至苗军、高丽军也被抽调,可以说长江以北的蒙元军队精锐基本上被其吸引了在此处。无论胜负如何,此时正是其它各路反叛力量趁机发展的机会,于志龙就是看准现在的时机,才大力主张在鲁东立足,远离江浙这块对元廷异常敏感的地区而谋求发展。

于志龙本来就想为自己一部求取靖安军名号,见众头领如此热心,也就附和此议。

刘正风本来还推脱数次,但刘启、秦占山等却一力主张,非此再无他途。其实大家都想尝尝当将军的风光滋味,只有让刘正风先有了王号,自己才能名正言顺的封将军,到时先把自己的队伍扩充起来,夺占州县,自己当家才是道理。

这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至于谁能笑到最后,靠的全是自家本事,谁也别怨谁!于世昌坐在旁边,心里也是兴奋的胸口砰砰跳,昨夜刘启找自己商量,一想到自己今后可以借机出战一方,独掌一军,依自己的能力,怎么也不会差过这些人!

当然于志龙这小子现在兵强马壮,自己一时还比不了,不过大家各自手底下见真章。刘叔一向与父亲交好,只要他有所照拂,机会总会多过其他人。

见大家热情高涨,刘正风大手一拍,震的桌子咚的一声响。

“好,就依众家兄弟之言!我刘某这就称王了!”

刘正风终于决定称王,坐下诸将自是喜不自胜。不过随后刘正风告诉了大家一项军情,着实令众人心中一惊。

原来今日凌晨有元军突然越河袭击了本地的舟船,焚毁和掠走上百艘大小船只,待城内得到警讯后,派出人马至河边时,元军早已经渡河至东岸远遁了。

临朐县城东部有河,名朐水。朐水是弥河的一段,弥河史上几经更名,周秦时期称为具水,西汉称为洋水,东汉称为钜昩水,三国时称为巨洋水,北宋时期称为弥水,金时期称为洱水(临朐称为朐水),元时期改回巨洋水。

弥河共由100余条大小河流组成,县境内流域面积越100平方公里。其主流发源于沂山天齐湾,自南向北贯穿益都境,河道蜿蜒曲折,先流向西,折而北,又转东北向,多处曲折。民间传说“弥河九曲十八弯”,又谓“临朐至九山,弥河过九遍”,最后流入渤海湾。

南高北低悬殊的地势使该河水位落差较大,水流湍急,由于流程一路曲折不一,致使河身宽窄悬殊,受降水影响,河水流量季节性变化很大。

临朐本地多是以农耕为主,但是因为临河,还是有不少民户以捕鱼为生,所以当地的大小船只不少。于志龙当初曾有占据县城,收集船只,渡河而击的计划,只是这两日诸事繁忙,他一时忙于其他杂事,也没有筹划此事,至于刘正风等其他诸将更是沉迷于夺城之喜中,更是不加提防,才有今日元军渡河而击之事。

听闻军情,于志龙大惊。不料元军反应如此迅速,突击如此果决。

他这几日忙于诸事,一时忘记对河道的警戒和船只的收集,也没有提醒刘正风等人,现在是尝到了恶果!自己的营寨驻扎在城西,于志龙完全不知此事。

朐水在县城东侧数里外,河宽不一,河面最短距离有数十步,最宽处有百步。河深普遍在一丈左右,想要徒步涉河完全没有可能,即便现在过了雨季,河水水量减小,但是水深也不在一人身高之下。

没有了船只,想要渡河的向东进军计划成了泡影,于志龙恍然若失,秦占山、刘启等也是吃惊不小。

当初刘正风听闻后曾大吃一惊,再问元军动向,得知已经撤回东岸,并未有继续深入县城附近的迹象,刘正风这才放心。以他的判断,对岸的元军人马必然不多,估计是骚扰、防御为主,看见自己在河岸的警戒防御薄弱,趁机过来捞一把。他见再没有什么损失,而天色已经转亮,这件事索性就先压下,只是分派了部分人马加强了沿河的戒备。

这临朐城西边是群山,道路难行,刘正风、于志龙就是走的这条路。东边是朐水,北边是益都坚城,南边是莒县、沂州,也是山丘、山峦之地。现在东渡之路被敌破坏,只有南北两条路了!

“这鞑子夜袭,毁船即走,说明敌怯,不正是我军将要大胜之兆嘛!”刘启心思转得快,他最先反应说道。

“过不去河也就罢了,反正这点船也不可能将我军全部迅速摆渡过去,这益都的鞑子很快就要来了,大家伙打起精神把益都鞑子的大军彻底打败才是正经。难不成鞑子来了,我们再像以前跑路吗?”万金海大声道。

“这临朐城既然已经是我们占了,就绝不轻易放弃!渡河而击虽然是一条出路,没了亦无不可!正好大家绝了后路,一条心思跟鞑子作战!”夏侯恩接着道。

于世昌赞同道:“刘叔,鞑子毁船,只能说明他惧怕我等,否则,趁势偷袭我军,取得更大战果当为应有之意。只要我军加强战前操练,成就一支强军,打败益都来的鞑子,一切都好说。若是不胜,就是有船,又有何用?难道以前一路逃避的日子大家还没有过够吗?”

刘正风慢慢点头,叹了口气:“是我的疏忽了,这几日大家伙尽顾着高兴了,没想到鞑子还有此计。于小哥,看来渡河而击的计划是不成了!”

于志龙惊讶懊悔后,终于缓过心神,见刘正风对自己说道,稳了稳心神,道:“这几日实如大头领所言,大家不免高兴后有所懈怠,好在这渡河之策只是我军的一条出路而已,最关键的还是在近期击溃益都的鞑子大军,只要取胜,未来如何行事,主动权还不是尽在我手!”

刘正风点点头,爽快道:“不错,大家风里雨里走的路多了,些许小事何足挂齿?刚才既然已经树旗称王,今日就将王旗立起来,给天下然看看,我们这可是要做天下的人!”

刘启、秦占山、万金海、夏侯恩等轰然叫好,走到这一步,胜了固然海阔天空,败了亦不过是回复从前,反正大家这几日是尽情享受了,无旺今世了!

于志龙再问元军的动向,自有斥候回禀:今日凌晨元军毁船后撤回东岸,只见东岸有不少元军驻扎,沿河巡视,观元军旗号估计对岸的元军至少在千人左右。

“不可能会有千人!能有五六百人就不错了,否则,千人的军马渡河偷袭,我军不备下很有可能一击击溃!也无需益都鞑子再来了。”万金海立刻道。

大家深以为然,若真是有千人元军,夜袭之下,各部很有可能会承受重大损失,即使没有崩溃,至少损失之大不可想象,甚至这城池易手亦未可知!

于志龙道:“鞑子渡河夜袭,说明益都城的鞑子已经开始动作,至少他们绝了我军东渡的可能,只要我军想坚守临朐,未来一战不可避免,所以今后数日我军应抓紧时机尽快整训为宜!”

“没错,今日树旗后,各方必然响应,只要打胜了这一仗,何愁将来没有出路!所以练兵是当今最重之事!”于世昌难得的赞同于志龙。

“这朐水两岸的船只多在本地,鞑子毁船,所剩的船只必然不多,即便是鞑子再想故技重施已是难上不少,若所料不差,鞑子还是防备我军渡河为主,近期东岸的鞑子想主动渡河击我的可能性不大。”夏侯恩咂摸咂摸嘴道。

众人细想后多赞同,随后议论纷纷,刘正风早已指定一部移防驻扎在河岸,严密警戒东岸后,众人就不再关注河东的元军了。

刘正风席间再将于志龙准备的檄文和告示一一取出,告知众人。这种拟文的本事军中谁也不会,得知是谢林操刀,于志龙润色,大家面色皆古怪,想不到于志龙还有如此细腻心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