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元末新世界 > 正文 第四章 遇袭2

元末新世界 正文 第四章 遇袭2

作者:月下清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20:13: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几人正行着,忽然闻到有一股血腥味自前方的草丛随着晨风飘过来,令人作呕。众人悄悄下马,抽出刀剑,只留下一人挽住所有的马匹,麻脸在前,掂着步,悄沒声地靠前查探。

麻脸摸到了草丛后,探头一看,脸色刷的青了,眼角的肌肉抖动了几下,一时说不出话来。于志龙几人跟上来看到眼前的情景,好一会儿无语。

草丛里凌乱地丢弃了十几具尸体,看他们的衣饰明显是附近的农户,所有人都是被利刃割喉而死,身上没有多少搏斗、挣扎的痕迹。

于志龙看到眼前的情景就知道这是元军在长途奔袭惯用的手法。为了防止奔袭途中被沿途的路人发现而泄密,往往会将这些路人押解随军前行。纪律好的部队在到达目的地后,一般会释放这些人,纪律差点的往往就地屠杀。这种做法一般是在敌方的土地行军时才使用,可这里毕竟是当今朝廷的辖地,这些都是朝廷的子民,不仅未受到官军的保护,反而如猪狗一般被屠了!

看到这些惨状,各人不由得想起自己的身世和遭遇,深感天理不公,元廷治下真是民贱如狗。自己本想做太平治下的良民,结果却成了反贼。

看来昨日官军突然袭击自己的斥候,很大的目的是不希望这些尸体被发现,免得暴露行军的踪迹。于志龙有了初步的想法。

众人收拾起心情,来不及掩埋这些尸体,继续搜索前行,再行了两里。终于发现了有大队骑卒活动的踪迹。吴四德看到地上大量凌乱的马蹄印和马粪,心一下子就沉了下去。

于志龙和大伙仔细观察这些马蹄印和马粪的数量,再伸手摸了摸马粪里面的冷热和干燥程度后,大家不由地面面相觑。

“大家说说吧,我先起个头,对方是马队,我估计大约有五六百人。”吴四德先起头道。

“从马粪蛋的冷热和干湿来看,应该是走了近一个时辰了,绝不会超过一个时辰。”黄二接着道。

“看方向他们很有可能是从淄川来,而且走的很急,没有走大道,否则我们的探马定然能发现他们。”麻脸马如龙补充道。

“看马蹄印和马粪的量,大约有马六百匹以上,但是人数应该没有那么多。”于志龙仔细看看这些马蹄印的深浅,道“你们看,马蹄印的深浅不一,应该是马的负重不同,他们行军又如此之快,说明很有可能是一人双马。估计人数大约是三四百人。”

“能够陪配备一人双马的只有蒙古人,色目人的骑兵。孟老贼根本没有这个财力。这么多的骑兵也绝不会是益都路的。现在鲁山济南府的兵马还没有出发的动静,那就只有可能是西北边过来的靼子!”于志龙判断道。

“嗯,我赞同于小哥的话!”吴四德想了想,道“他们如此快速,又隐秘地行军,说明目标很明确,这里只有我们,他们是来打我们的!”

大家一时再也说不出话,这支队伍起事不久,只是与当地的官军或是义军做过战,还没有与大股的正宗蒙古部队交手过。这几十年蒙古铁骑横扫中原,西征欧亚各族,一路上侵略如火,尸山血海,屠城灭族,不可胜数。蒙古铁骑天下无敌的形象仍然深深地印在中原百姓的心里。倘若不是这些年苛捐杂税逼得百姓实在活不下去,即便苟且于人世都不可得,他们又怎么肯揭竿起义,做这吊脑袋的营生。

沉重的心里压力压的众人说不出话,大家明白,他们四处转战,长期流窜,一旦势大,朝廷一定会调重兵围剿,遇到蒙古铁骑也是早晚的事。

“四德哥,我们应赶紧通知后面的赵大哥,让于头领早做准备。估计他们现在还没有遇上这股官军。”于志龙见大家不出声,立即提醒道。

“不错!”吴四德立直身子,道“现在没有必要继续向前搜索了,大家赶紧回去,向赵头领回话,为了以防万一,还要分人同时报于大当家!”

“说的是!既如此,麻脸,咱们俩的马最快,抄近道这就去报于大当家,四德哥,你们先和赵哥汇合,若路上有可能就再摸摸这批官军的底细。希望老天保佑,一切还来得及!”

于志龙分说完毕,麻脸答应一声,和于志龙上马急驰,选了一条近路,直奔袁家乡方向而去。吴四德几人则整理鞍辔,立即顺来路返回,争取尽快与赵石汇合。

现在初步判断出了这支元军的人数和兵种,如果于海没有充分的准备,面临规模这么大的一支骑队只需一个冲锋就可以彻底被其打垮。失去了完好的防御队形,骑兵就可以任意驱驰,反复冲锋,步兵基本上只会被屠杀殆尽。想到可能的结局,大家的心里跟着了火一样。

于志龙快马加鞭,麻脸马如龙紧跟在后,看看天色已经到了巳时,于大当家此时应该是率队早已出发了,元军虽然绕路,但毕竟已经过去了近一个时辰,对方又是一人双马,速度快于自己,只能乞求元军中途多歇息一会儿了!

怎么办?怎么办?于志龙的脑子感觉就要炸开了。

卯时,袁家乡。

于海在收到前方探马汇报一切正常后,命令早已整装的大队依次出发。所有辎重和重伤员载在大车上,布置在队伍中间。

“爹,我带前队和刘叔先出发了。”于世昌骑马挎刀从前队中出来,向于海打个招呼。

“世昌,你们一路多与赵百户联系,一切要听刘大哥的。”刘大哥就是前队的千户刘正风,这次行军是前队打头。刘正风经验老道,于海把他的前队放在最前面,心里要放心些。

“爹爹,你就放心吧,我哥不会冒失的!”旁边钻出一个梳着一条油亮的大辫子,着红杉,笑颜如花的年轻少女,“不过,爹爹你可不能让我哥身上带着酒!要不然肯定误事!”

“胡说!我怎么会误事?”于世昌脸一下子红了,身子不自觉的向后侧了侧,顺手把马鞍上挂着的一个葫芦挪到身后,瞪了瞪这个妹妹一眼。“你不要在这里碍事,快去照顾咱娘和刘家婶子!”

刘家婶子就是刘正风的媳妇,自起事以来,身子本来就弱,又担惊受怕,最近有些发烧,由于两家的交情一直很好,大家一般平时聚在一起,互相有个照应。

正说着,刘正风跟着过来,冲于海点了点头,道:“大当家,这次我们一路多是丘陵,速度不会太快,此去到清水河,一路多是坡道,不会好走。你带着中队和辎重,居中照应,可是最操心的。”

“我亲自带队,你们的家人就交给我吧。兰儿,听你哥的话,快去照顾你娘和刘家婶子。”于兰清脆的答应一声,告别了于海和刘正风转身去了。

于海看着正在开拔的前队,这千余人马的开拔动静可不小。街道里已经按照行军顺序依次排好了车马,除了战斗人员外,最重要的就是随军的家属和粮食等辎重。作为一支流动作战的起义军,基本上没有什么坛坛罐罐之类的重物,队伍里的骡马主要是用于载运老幼、伤员和粮食。这一年多的作战,因为伤病、劳累,剩下的骡马数量已经不足使用,不少大车还需要人拉。

于海又看看天色,太阳已经露出了地平线,火红的朝霞洒在秋日的田野,仿佛给山野镀了一层金。前队出发正离开村头,刘正风和于世昌打完招呼后赶往队头,后续的人马依次开拔,一切似乎都是井井有条。

“只要过了清水河,甩掉孟老贼,一切就好办了!”于海不是没有考虑于志龙的提议,只是更多的头领认为益都路人烟稠密,物产富足,易于就地筹粮,而且大家多是本地人,若是转战外地,部属们眷恋乡土的情绪难以抑制,怕时间长了,人心涣散,不用官军围剿队伍就垮了。所以于海几个大首领一合计,还是突破围剿,尽可能在益都路区域活动。

大队一路行军,人马和车辆蜿蜒着沿着山路时上时下,队伍的长度拉开至少有五里多长。袁家乡比较偏僻,也没有正经的官道可走。路边山坡上郁郁葱葱的生长着一簇簇树林,偶尔见到野兔和野鸡在草丛里出现,惊起的山雀等在林间啾啾的鸣叫,若是太平盛世,这里的景色倒也清新宜人。

太阳渐渐升到当空,山风吹来,带来一股温热的气息。队伍已经大约行进了两个时辰,来到了一个叫柳沟的地方。

大队前行,前方和右翼的斥候时有回报,一切正常,但是左翼的斥候仅仅回报了一次后就再无消息。于海见行军人员面色开始出现怠色,开始考虑是否找个地方先歇息,突然见前面马蹄声声,急火火地冲过来两骑,路上的人们见他们俩的马速根本没有减缓的意思,赶紧纷纷避到路旁。

“报—,紧急军情!”两骑离得近了,于海认出来当前的就是于志龙,后面的是马如龙。

“让开,让开,别挡路!”马如龙在后面一迭声地喊着。

“报,紧急军情!”于志龙的嗓子干渴的仿佛要冒烟,这一路急驰,两人根本没有歇息。

飞驰到于海身边,于志龙飞身下马,哑着嗓子将探查到的消息报告了于海。

“什么!”于海听到这个犹如晴天霹雳般的消息,一时都有些呆了。

“大头领,赶紧决断吧!”于志龙知道任谁乍一听到这种消息都不会立刻醒过味来,所以接着道,“大头领,现在我们完全暴露在野外,周围根本没有险地可守,估计元骑已经到了附近,我们这么多人马不可能躲起来不被发现!是走是打,您拿个注意啊!”

于海很快回过神,勉强压下砰砰跳动的心情,想了想,对围在身边的几个卫兵道:“你们立即传刘、马、万、夏侯几个千户过来议事,命令后队和前队向中队靠拢,告诉刘正风,派人到四处探查,一定要找到这队骑兵!注意了,不要把这个消息泄露出去!只是小声告诉几个千户即可!告诉他们,尽快过来!”

周围一些人,包括于海的卫兵们听到于志龙的报讯也是目瞪口呆,于海一发话,有几个亲兵立即答应着,骑上马一溜烟的分别驰往各处传令。

于志龙感觉浑身酸软,此时说完警讯后和马如龙扶着马鞍大口喘着粗气。马如龙更是腿软得发抖,差点坐在地上。那两匹马也累得口吐白沫,直喘粗气。

在于海等待众头领议事时,于志龙解下水囊,咕嘟咕嘟喝了一半水,又转手递给了马如龙,马如龙的脸色也好不到哪里,接过水囊把水完全喝尽。

于志龙望望周围的地形,现在走的山路主要是东西方向,他们正处在一个坡地的半中间,周围都是大大小小的山丘,左边是起伏的山丘,坡上有草,少树,右边十几丈外是一条浅浅的溪涧,沟里有一条小溪哗哗的流着。道路距离坡底沟涧比较近,沟涧对面是一个斜坡,上面是一座座荒丘,都不高,坡上长着稀疏的灌木,间或散布着大大小小的岩石。

于志龙略一思索,对于海道:“大头领,在这里我们不可能甩掉官军,这里向前一路上都是右边有陡坡,如果我没有猜错,官军定是从路北绕过来的,那里坡缓林密,不易被发现,而且我们发现鞑子把沿途遇到的路人全部集中杀了!若我们去路北的探马没有回报,估计也是凶多吉少。要想逃生,我建议赶紧先让老人和妇孺过溪涧,往对面坡上撤!”

于海斟酌了一下,同意了,立即下令一个亲兵引着中队中的老人和妇孺撤向对面。

前队的人马在接到传令后,刘正风立刻带着步卒返回向中队靠拢。起义军马少,除了斥候、头领、和少数的亲兵兼传令兵在,其余的基本上是步卒。命令传达到各个分队后,本来平静的队伍像水煮沸了一样,集合声,吆喝声、孩子哭闹声此起彼伏。

中间的老弱等人员行动后,先头人员已经到了沟底,各队的首领此时尚未全部来到,突变就发生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