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元末新世界 > 正文 第四十二章 收俘

元末新世界 正文 第四十二章 收俘

作者:月下清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20:13: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于志龙这么做,倒不是对农户们有多么深的同情心,而是他觉得既然是造反,就必然要扩大声势,吸纳最多的人加入,从而增强自己的力量,当前这些饥寒交迫的农户或佃户正好是自己可以大力争取的对象,至于采取的手段吗,不论是胁迫也好,利诱也罢,最终的结果才是最重要的。

“我今日已经承诺给刘大当家一万两钱钞,供其支配,这事由你专责点验后,日落前交给于大当家。骡马约两百匹和粮食三千石的交验同样由你办理,此事较繁琐,应在明日完成。”

“诺!”

“城里可有消息传来?”于志龙问道。

“倒是没有。”方学答道。

“嗯,是我心急了!”昨日才安排的人员混进城,随后大队就来这里解围,即便是有什么消息现在也难以传到这里。安排细作进城,此事颇为机密,具体如何行事只有于志龙、赵石和几个手下百户知道,为了后续联系方便,于志龙特地告诉了方学此事,一旦有消息,立即通知于志龙。

暂且放下关于县城的心思,于志龙转眼又考虑今后的田地政策,如打击恶名昭著的豪绅,尽收其财货田亩,将其多数无偿发送给小农和佃户,还有取消驱口政策,取消匠籍等等措施都需要尽快周密考虑。现在于志龙觉得身边实在是缺少大量的治政和谋划人员,自己虽有一些想法,却没有人帮着去实施和完善。在具体的实施中,那些细节筹划就占用了自己大量的时间,就如刚刚夺取的两个寨子,如何处理那些田亩、牛羊,重新编写地契,分发各色物资等就累得自己静不下心来。

赵石、吴四德、穆春等人都是武将,冲锋陷阵时可以独当一面,让他们做这些文书、行政之事却是张飞绣花,大眼对小眼了!钱正倒是读过私塾,学过算法,一些书写计算的杂事可以应付一下,只是钱正的志向不在此,他更想的是今后驰马疆场,统兵打仗,而且现在钱正任百户之职,练兵之事就够他忙的了。目前只有一个方学比较适宜做这些事,再加上找来的几个学徒似的帮手,勉强可以执行于志龙的一些命令了。

主要的事情忙的暂告一段落,于志龙领着孙兴等亲兵,出了帐篷,直奔各部驻扎之地巡视。昨日大战后,各部都已疲惫,今日安排各部休整,补充人员,同时就在野外继续队列和拼杀训练。

此时天色大亮,野外田地早已收割,各部人马自由选择一块较为平坦之地,按照原先的教授之法多在进行队列训练。

于志龙在旁也不出言,只是静静的观察。昨夜各部住宿后,赵石等人就按照于志龙的意思分头劝说这些俘虏,动员他们改变阵营。此时义兵俘虏已经大部分批补入了各部,这些义兵的来源与刘家庄等义兵基本类似,多是当地的佃户和无地流民,当兵只为吃饭。于志龙在劝说其补充加入各部前,已经令劝说之人对其明言,只要改变阵营,诚心诚意的作战,除了战后的厚赏之外,待夺下临朐县城后,必将扫荡周边的乡镇,将部分的农田按照士卒的功绩大小分配到人,十年不收任何田税。若是他们有家小在益都等处,愿意来此定居的,今后于志龙将会想办法专人接其家小至此,旅途和安置费用全由于志龙承担。而且家人来了临朐,于志龙还会拨给安家费若干银两,再划拨一些田亩供其耕作,至于田赋十年内只收两成。若是士卒在战后有伤残或阵亡,也会有抚恤交付家人。只是现在诸事繁忙,具体条款还是有待数日拟定后再通告全军。

为了取信俘虏,于志龙承诺,只要投附他,立刻每人拨发白银五两。

这些优惠一项项逐条告知俘虏后,这些俘虏多是人心大动。虽然所有的优惠只有打下临朐县城才会有,但是看看这些人的士气和战力,拿下临朐似乎不是难事。若这个首领真的言出必行,那么改换阵营似乎是不错的选择。尤其是家人的安置这几条更是令人心动。所以除了少量死忠于孟庆的,绝大部分俘虏都加入了刘正风、于志龙的队伍,很快三百俘虏就被挑选交给了刘正风再具体分配。而这些三百俘虏果然那是黄二、钱正等有心挑选出来的比较羸弱之人。

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不知道的是在当日深夜,纪献诚亲自带着一队士卒,将二十几个死忠孟氏不降的人悄悄绑着,带进了山里,这些人多数是孟氏义军中的各个百户和总旗,与孟氏家族的关系最为亲密,算是有家有业的孟氏子弟。过了约一个时辰,纪献诚等才静静的回来,不过那二十几个人以后再也没人能见到了。

俘虏们多数肯归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于志龙宣告,很快还要去打般阳府路,打济南路,到时大半齐鲁地域都将会被新军占领,大家到时升官发财,皆有重赏。

事实上前几年流传甚广的“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可是大大让世人开了眼,刘福通等一举成事,竟搅得中原翻了天。后来御史大夫也先不花率几十万大军去征剿都被惊得一夜大溃,可见元廷气数已尽。一句话,跟着于志龙走,未来虽有风险,但是前途光明,家小无忧,跟着元廷义军走,只会死无葬身之地!

在百般诱惑下,这些义兵俘虏最后大多留下,加入了这支部队,

看了好一会,于志龙发现还是那些义兵们在队列训练中适应最快,大多知道注意观察旗号,听从百户、总旗的各项号令,看来孟庆对练兵这一块还是下了力气的。有了这些义兵的加入,于志龙的各部部曲的操练明显顺利了许多。现在各部士气如虹,士卒参加训练的热情很高,整个田野上尘土飞扬,杀声阵阵。

过了一会儿,赵石过来请示今后的练兵之法。现在全军再次编组后,每一个百户队都是满编百人,按照元军军制,都是上百户。为了保证各部的战力和有效控制,归附的俘虏全部打散按照比例划分到了各个百户队中。

有趣的是归附的俘虏的衣衫都比较光鲜,虽然部分士卒的衣裳有破损,但是还能看进眼,哪那些驱口的衣衫多是破破烂烂,很多人赤脚,两帮人战列在一起,对比是实在是明显。前两日打下两个大寨后,虽然临时搜检了一些衣衫,可数量远远不够。

采石场归附的驱口们体质大多不错,缺的是有效地军事训练和军纪约束。这一日于志龙的主要目的就是让这些有了血战经历的士卒们体会大战的不易,在队列变化训练中不断强化军纪。山谷之战主要胜在地利,胜在先发夺人,倘若要在野外与元军堂堂正正对阵,以目前这些人的素质完全不是其对手。历史上数千官军往往就能战胜数倍于己的农民军,除了官军兵利甲坚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官军一般是训练有素,知进退,熟阵法,越大规模的战场对阵,官军所占的总体优势就越大。

“跟紧了,注意队形,前后对齐!”场中黄二一个劲的吆喝,“你眼睛斜了吗?为什么总会走到队列外面!”一个清脆的巴掌声传来,那个昏头昏脑的士卒脸上很快浮现一个清晰地掌印。

黄二可是个粗人,性子又急。见手下连队列的站队和行走都不能熟练掌握,心里越发急躁,对着一个不长头脑的士卒就是一个巴掌,那士卒一个趔趄,身子晃了晃,赶紧站直了。

与此同时,吴四德、纪献诚等在情急之下,对一些动作太过出格的士卒也是不时的踢打、喝骂。有的动作和脑筋不灵光的士卒,直接被其一脚踹到在地。

于志龙皱眉,这种打骂方式虽然简洁,痛快,却不利于长远的训练,尤其是俘虏刚刚归附,心志不稳,若是打骂甚重,难免不会心生悔意,即便是那些驱口士卒在严厉的打骂下也难免不会有什么想法。

相比之下,钱正、常智等人的较为温和,他们手持一根细长棍,在部曲之间来回巡视,但有不能听从号令及时作出动作的士卒,手中的长棍就点在了该士卒的脑袋上。

于志龙看着这些尚不熟悉如何行伍转向,许多还不明白金鼓之音的士卒们,心里自然着急。不过他也没有指挥和训练冷兵器时代的将士经验,赵石过来请示操练之法,于志龙只能按照脑海里依稀的印象和现世的经验与赵石商量着条陈。

根据现场观察,与赵石讨论了今后如何对士卒们进行厮杀训练和体能训练。特别叮嘱在对待士卒的方法上,严禁军官任意无限度的对士卒体罚和辱骂,吩咐赵石和罗成、钱正、穆春几人定下个练兵的简略章程,今后一边练兵一边逐步改进。

这一白日,于志龙多在野外观察和纠正各部的士卒训练。现在自己的人马更多了,不计高尚的辎重队,于志龙又新编组了两个百户战兵队,另外将自己和赵石的亲兵队人数分别减少到五十人,减下的人员合并成一个新的百户队,现在手下共有十七个满编的百户队了。高尚任全军的辎重伙房百户后,很快就四处网罗了上百人,再配有十辆骡马挽车和一应的锅碗瓢盆等,伙房做饭的人马基本上是解决了,高尚再设一个淄重分队,专职全部的粮粖、柴木、营帐等的运输,他从原斥候队里选了一个稳重的,名童奎的任职副百户,主要专管辎重的运输。

好在最近缴获甚多,一应杂物基本上可以凑齐,于志龙将缴获孟氏义军的车马、营帐大部交给童奎安排,另一部送到了刘正风那里。刘正风所部为了轻便行军转战,将能抛弃的杂物基本上是扔掉了,现在这些杂物奇缺,有了这些正好应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