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元末新世界 > 正文 第三十七章 明得失

元末新世界 正文 第三十七章 明得失

作者:月下清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20:13: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于志龙接着道:“第二个不足就是山谷突袭后,各部投入战场,基本上没有有力的联络配合。本次能够顺利消灭对方,除了我方占有地利和突然性外,主要靠的是将士的勇猛,若非你们能够身先士卒,不断鼓励下属,只怕对方早已冲出山谷或爬上山崖了。”

“当然,此战事发突然,我对全局掌控不力也是一个原因。”于志龙坦诚道。

“今日险胜,天幸敌千户一开始就被我军射死,。敌军失了头脑,才导致其更加混乱。如果敌集中全力猛攻一点,胜负却是难料!大人将我等任命为各队百户,总旗等职,以我等为躯干,士卒为手足,若能有时间编练一番,定然能成为一支强军。但我军草创,各部之间配合缺缺,士卒又未经训练,手中虽有刀枪,其实与乌合之众差不多。此战除了我军占有先机外,更多的还是靠着大家的血气!即便如此,若没有大人事先的的调遣和赏赐鼓动,我军又怎能得胜?”赵石接着道。

“石哥说的是,若论实力,我们确实不如老贼,但我们偷袭得手,已占先机。对方先折了头领,没了指挥,败得更快。大人身先士卒,鼓励得法,众人效死命,终有此胜。”钱正一脸正色道。

马如龙和黄二羞惭道:“几位哥哥都是英雄,尤其是穆百户、罗百户是谷口前后的中流砥柱,小弟当时守在两侧,若非其他兄弟支援把突上来的义兵打了下去,只怕逃走的义兵不知能有多少。”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敞开说话,基本上把此战的经过完整回忆了一遍,对各处的作战细节谈论了一番。于志龙不强求有多么细致深入,关键是让手下们形成一种习惯,战后议军能够不拘形式,不论职位高低,畅所欲言,这不仅有利于总结经验,也有利于彼此了解,减少误会。

夜色愈深,于志龙见效果基本达到,遂解散军议,令大家回去细细思索今日的得失队。

见众属下纷纷散去,于志龙转过头,问坐在一边的方学是否记录完毕,方学有些羞惭道:“回大人,各位大人说的很多,小的一时无法全部记下,只能按照军议之前大人教授的简记之法,做了简单地记录。虽然内容不全,不过小的还有印象,请大人稍待片刻,小的回头整理一番再请大人过目!”

“无妨,这是我们第一次军议记录,只需大体记录即可,以后我们再想想有何改进之法,能够记得又快又简洁全面。”

于志龙在会前就命方学参加此次军议,要求他记录各个人的话,方学得到报答的机会很是兴奋,早早就自朱贵处借来笔墨纸砚,研好墨汁,在桌上铺上一叠白纸。

看到方学准备的身影,于志龙突然想起此时记录的工具多是毛笔,本就书写速度慢,而且现在文人所用的都是繁体字,很多的字笔画繁多,一个大字可能用二十笔才能写完,估计真要完整记录军议内容,就是两个人同时分工负责也不可能完成。思考了一番,于志龙告诉方学在记录时不妨只记录每句话的主要字词,待会后再细细回忆重新誊写。至于各人姓名不妨每人只做个记号,也可以每人专用一张纸。方学本就聪慧,一点就透,而且告诉于志龙,自己曾习过草书,可以利用草书速记。

于志龙点头,让其回屋誊写,自己则准备回帐躺下歇息。今日作战、议事了整整一天,当真是腰酸背疼。借着身边亲兵火把的余光,一瞥眼,于志龙发现村头树下悄然立着一个纤细的身影。

于志龙脚步微顿,转身向树下走去。孙兴跟在后,一时不知于志龙何意,只得高举火把,紧跟在后。

走进树下,暗影中慢慢过来一个身形纤细的女子,孙兴定睛一看,正是于兰,借着淡淡的光亮,朦胧中可见于兰脸上难抑的喜色。于志龙心情激动,这几日戎马倥偬,每日仅能够睡三个时辰,除了行军打仗,就是反复考虑如何对待俘虏和各色村民,如何任命部队的各级长官,如何逐步进行部队的编组训练,上下沟通和各部间的协调,甚至未来各级部队官吏如何培养,选拔,至于部队后勤辎重的保障和管理也初步有了一个模糊设想。正所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看人挑担不吃力,现在于志龙是深刻体会到了于海当初的难处。

好在赵石、吴四德等都能够严格执行自己的命令,现在队伍规模尚小,不需要太多的军官,一切命令依靠各个百户、总旗基本上即可实现。目前就是尽快处理完这数百俘虏,争取将他们转入自己的队伍,还有就是约束手下,严肃军纪,于志龙可不想部队始终是一种流寇模式,而且原先斥候队的人虽然不多,彼此间有些争锋斗气的事也不少,若不提前化解,日后也是麻烦;另一个与刘正风所部不要闹出什么事。现在自己的队伍人多了,远超刘正风等部人马,时间长了只怕有人也会产生什么想法。

因为考虑的内容太多了,于志龙这几日都无暇想起于兰的身影。今日傍晚战事结束,于志龙就注意到刘正风所部的家属们络绎不绝的通过山岭,因身边人多,又有很多话与刘正风等交待,一时无暇寻找于兰,后来安排刘正风等住宿在朱贵家里,天色已经开始擦黑,然后就是急着召开军议。

如今见着于兰的笑颜,于志龙一时间觉得万千烦恼尽消,眼中只有一人。

“你来此很久了吗?这几日身体可好?”于志龙先问道。

“见你们军议,不好打搅,就在此歇息。”于兰简单说道。大队人马安歇时,于志龙安排所有家属老弱都宿在村里,于兰随姐妹们将母亲等人安顿下来,赶紧的洗刷,生火做饭。

这几日行军辛苦,为了甩掉后追的官军,刘正风多选择走山中崎岖小道,白日行军基本不停,只在夜间歇息,年青人体质好尚能坚持,随队的老弱都是疲惫不堪。于兰的母亲娘家姓辛。以前虽然也下地农耕,但是最近心伤于海之死,悲痛欲绝下,心神更加劳累,幸得于兰孝顺,在身边用心照顾,辛氏才没有因神伤致病。现在到了宿地,身体顿觉劳累不堪。于兰熬好了米粥,先端给辛氏吃了,服侍辛氏躺下睡下,自己才匆匆喝了几口粥,出门一路打听于志龙所在,找到了村前打麦场。

见于志龙和众人团团围做在一起,亲兵打起火把,四处警戒,于兰看出他们是要军议。当初于海在时也曾经做过,于兰见了多次,自是熟悉。于兰不愿就此回转,索性就背靠大树歇息,周围警戒的亲兵多是当初斥候队里的旧人,识得于兰,因职责所在,只是上前打了个招呼,相互闲聊了几句,也不赶她,任于兰自处。

于兰数日未见于志龙,心内牵挂。于志龙此去,一路上初时虽有探查的消息不断返回,但后几日因为刘正风等改了行军路线,走了小道,以躲避追兵,这消息就断了。好在当初定的大方向不变,就是经临朐,出山,进到平原再做后续打算。

今日原以为被孟庆堵住后,大家已陷入绝境,只待拼死一搏,杀他个鱼死网破,于兰多少已经有了与于志龙生死两隔的念头。只道就此送命在这荒山野岭中,哪料到绝境之下,于志龙如神龙降世一般,将孟庆义军打得是落花流水,光俘虏就抓得近千,实是自于海举事以来从未有之大胜。刚才宿营、煮粥期间,周围的婶子,姑娘们都喜洋洋的谈论这次巨变,提到于志龙都是一叠声的夸赞,都说这个纤瘦青年是个人物,不知谁家姑娘有福气能嫁过去。

“要我说,这于小哥智勇双全,自上次出主意在山道上打败了靼子,我就看出他是个有出息的人物,今后指不定会怎样呢!”一个大婶边烧柴边道。

“是哩,听说大头领他们冲了三次也没有打下山头,所有的汉子都派到了前面,准备跟孟老贼决战,连我家的二娃子也被叫了上去。谁想到过一会,孟老贼就逃得一溜烟不见了,山头上冒出一个喊话的,说是自己人,刘头领那些人还搞不懂咋回事呢!”另一个婶子接口道。“可不是吗!我家男的眼尖,先认出了喊话的人就是原来做探子的田家小子,告诉了几个头领,他们才信了!”

“兰姐,咱们下山看见他们抓的俘虏得有好几百吧,那队伍长的快望不见头了!你说这几日未见,于小哥从哪里拉起来这么多的队伍?”于兰几个姑娘也在旁帮忙,一个浓眉大眼,体型微胖的姑娘听得热闹,转头对于兰问道。

这个姑娘名叫刘娥,岁数与于兰相似,两人日常很亲近,刘娥下午见于兰不错眼的盯着于志龙看,自然意识到是于兰芳心暗许了,于志龙现在出人头地,在队伍里算得上是个青年英雄,能得到众多女子的倾心自不奇怪。

“听头领说,是前两日他们打下了临朐附近的釆石场,那里的人们很多就入了伙。后来似乎又打下了两个寨子,得到了许多缴获。”于兰心不在焉的答道。

今日事多,前期各个头领都跑前跑后的集合队伍,带队攻山,后期组织各队抓紧时间行军,到达石峪村休整、宿营等等,于世昌也一直没有多少时间与于兰交谈,只是在相遇时停下交谈了几句,况且于世昌对于志龙的一连串的突出表现有着难与人言的嫉妒,不愿多谈关于于志龙的事情。只是告诉是前方的于志龙突然出现,打跑了孟庆义军,抓了些俘虏。具体情况还是于兰从周围的士卒闲谈中了解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