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元末新世界 > 第三百一十章 北风那个吹6

元末新世界 第三百一十章 北风那个吹6

作者:月下清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20:13: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于世昌、曲波两下夹击,孟桑杰损兵折将。后面谭晔、孔毕等追杀不停,他们是新入之人,还未曾建大功,这次得了机会,拼命领部众向前。

幸好于志龙部多是新附军,日常操训少,很多士卒未经战阵,此时又是夜间,各部彼此配合时难免不力。孟桑杰部依仗兵坚甲利,拼着一股仓惶逃生气,硬是死命冲开一个口子,折损了不少,残部方抢回城内。

天明时,孟昌、金炎等清点战果,元军被杀被俘约千人。于世昌,曲波、谭晔、孔壁等纷纷将俘虏、尸首一一交至中军帐前点验。

于志龙审讯了几个被俘的俘虏,方知走脱了孟桑杰,不由得大为遗憾,转念一想此战大大消灭了城内守军的有生力量,对将来的攻城应该有大帮助。

靖安军各部兴高采烈,于世昌更是斩杀了一个元军下万户,谭晔、孔毕也或擒或杀了几个千户、百户,邬兴德乐呵呵的转头吩咐下人赶紧回庄大肆杀猪宰羊,敲锣打鼓的来犒劳。他已经知道于志龙在军中禁酒,故只是多备酒食而来。

唯有穆春不喜。原来于志龙令他坚守北门,昨夜根本未曾参战。

趁着此战士气旺盛,于志龙下令众军先吃早饭,好生歇息后,第二日早饭后全力攻城。

这一日,日照城头厮杀声,呐喊声,呻吟声响彻天际,靖安军数次强行浴血杀上城头,却皆被视若疯魔般的守军压下去。双方血战三日,靖安军竟然寸功不得!

又一日的傍晚,酣战结束,城头疲劳不堪的元将将士匆匆饭毕后多抓紧时间休息。部分军士则挥舞皮鞭,呵斥惊恐的百姓赶紧连夜抢修工事,搬运檑木、块石,金汁等。

达鲁花赤吾燕尔多此时后悔不及,早知形势如此险恶,当初他说什么也要启程北逃了,可恨那梁思就是个榆木脑袋,满脑子忠君爱国的酸儒气,不仅非要为国君守土,全其声名,还力劝自己留守,主持所谓防御大局。这下可好,如今自己是插翅难飞了!

他转念又埋怨元军万户孟桑杰,若不是他贪图战功,坚信本地元军战力可用,又怎会在旁撺掇自己坚守城池!

想那北边胶州的探马赤军万户慕赤虎拥军数千,且地方义军实力在胶东素有盛名,若能逃去那里,自己最多丢了官身而已,何至于涉此险境?

吾燕尔多随即又怨恨慕赤虎坐岸观火,迟迟不来救援。两地不足两百里,快马几乎是一日可到。他六日前就已经派遣了快马求援,至今却未见丝毫消息。虽说两人素有睚眦,但大敌当前,怎能不以大局为重?

他心内千怨万怨,枯坐在县尹高堂上,看着堂下黑压压坐着的一大圈人,心里就是气不打一处来。

作为元廷文官,梁思这两日的表现可谓兢兢业业,功莫大焉。正是因为他的坚持和辅佐,元军才未弃城北逃。这两日他又招揽大量义军协助孟桑杰守城,看护伤卒,并多方筹措钱财犒劳各部将士,就是一向秉性严厉的孟桑杰都对他点头称许。

“两位大人,只要是能打退贼军,我等愿再奉白银两万两,丝帛八千匹!”堂下几十个地方巨富等纷纷义愤填膺状,慷慨激昂的对县尹梁思道。他们在战后就被吾燕尔多早早召来,一直在堂外侍立良久。

战事已经数日,大家都明白,为了提振军心,抵御贼军,这几日日照城的钱粮花如流水。他们都是家财殷富之人,吾燕尔多这些年雁过拔毛的手段大家心知肚明。此时军中亟需钱粮支援,为了应付吾燕尔多的热心关注,众人还是尽快表个态,多少出点血,也好早早回府洗洗刷刷,抱着美姬睡热炕头吧。

“战事如此激烈,两万两现银如何够用?起码还得五万两!不,八万两!”吾燕尔多和孟桑杰听后却不满。

这几日靖安军攻城烈度如此大,大大超出两人预计,前期募得的数万两大多已拨付军用奖赏或抚恤,现在所剩无多。孟桑杰觉得就是十万两方也不多。

这些富户面面相觑,不由苦脸,在旁边梁思的督促和吾燕尔多的冷峻眼白下,一一咬牙不得不再认捐了共计七万两白银。吾燕尔多这才略略满意,令书办收拾好众人的画押,吩咐差役们随这些商人出了堂,回去收拾,连夜征缴钱财,拨付军用。

自古要无良富户甘心主动认捐,无异于铁公鸡拔毛。若不是他们知道于志龙前期对大豪劣绅的酷烈手段,无论如何,这些人也不愿意交出一个元宝。此时他们低着头,摇头叹息,匆匆出了县衙,心内愤恨有多少,只有天知晓了。

说起来,日照城能数日不失,离不开梁思和孟桑杰等的殚精竭虑。其中,军功厚赐和铁血连坐起到极大作用。

军赐主要来自这些大户的捐献,城内府库的钱粮积蓄,至今已大半耗尽。为了提振军心士气,在吾燕尔多、梁思的主持下,这几日大户们已经先后忍痛捐献了五万两白银,万匹丝绢,牛羊不下六百只。

为了稳定军心,往日的抚恤发放也是十成十,不再可克扣或拖延。就连吃空饷的事也少多了!

守城元军的士气能再次被激励,甘冒矢石,至少一半是因为军功赏赐重所致。

铁血连坐则大大减少了军士避战、耍滑的现象。在孟桑杰毫不犹豫的连杀了上百犯禁、怯战的军士,甚至几个汉军百户后,至少元军很少再出现临战退缩的现象了。

同时,为补充军力,吾燕尔多、梁思大肆招揽城内青壮携守城池,以每人每日可得二两的报酬临时募得约千五百人,其中不少还是各家的家奴,编入军中,激励其上城头助守。

另外,这两日城头的火炮和火铳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靖安军初次面临大小火器攒射,吃惊之下,军心难免不稳。即便是穆春、曲波、谭晔、孔毕等临战奋勇当先,先后抢上城头,也被孟桑杰组织的几次殊死反扑,压了下来。

其中,孔毕初次参战,其部虽然未经操练,好在战意高昂,也有一次冲上了城头,阵斩了两个元军百户。于志龙大大的夸奖了他一番。军前赏赐其部白银千两。

令于志龙等惊讶的是,攻城得第二日邬金梅竟然随着钱正一同到了两军阵前。

钱正本要争先,于志龙就是不允。他若万一出个闪失,邬金梅岂不是立马新妇变寡妇!

面对鲜血淋淋的战场,辗转、呻吟的士卒,邬金梅虽为女流,却未畏缩后退,甚至愿与钱正同为先锋,勇攀城头。唬得邬兴德出列死死拦阻。

于志龙当众大赞她胆色超群,实为当代巾帼,偷觑邬兴德的脸色白的如石灰,随即话锋一转,却是令他夫妇领一偏师北往,守护北边的官道,以待胶州的元军来援。

军令之下,钱正无奈,领己部,有邬金梅作伴,缓缓北去,择紧要处驻扎。

战况胶着,于志龙这两日很是烦恼。他未料到孟桑杰吃了大亏后,城内的防御力量竟然还如此顽强,这几日给靖安军造成相当的的损失!

大军长久困顿于敌坚城下,绝非妙事!

第四日,军使先后将两封书信急递到了于志龙手中。

一封来自赵石,于志龙看后大喜,心中长舒一口闷气。

原来赵石奔袭莒县,不仅顺利得手,还紧急招募流民、破落户、驱口,先后大败归德府、淮东路来的增援元军,总数不下七千之众!

于志龙当初与赵石在沂水分兵,赵石所部不过八百,后于志龙令庞彪等前去增援,两拨人妈全部加起来,赵石的总计兵马才勉强过千。他能够击败数倍之敌,其中艰难自是难以想象!

赵石的信不长,简要说明自己得城后,对当地不肯归化的豪绅、官宦残酷扫荡,劫富济贫,广发赈济钱粮,在极短的时间内立刻稳定了局势。他紧急招募了数千民众,并趁元军轻视,在沐水河边破釜沉舟,正面冲锋,一战败归德府的五千元军!携大胜之威,再连夜迅速赶赴八十里外的相沟,二战败淮东路的元军!

赵石两战定莒县,靖安军的南边防线彻底稳定。

信中,赵石道“余默默无闻三十年,得蒙将军教诲,领一军众,扬名于马前。今惟愿疆场杀敌,救万民于水火,粉身碎骨或可报元帅看重之万一!”

“赵石在,莒县存,大帅勿忧!”

于志龙仔细看完后长舒一口郁气。

脱脱军大败于高邮,无数败军北溃,被收容于徐州、运河沿线、郯城、东海等地。这些元军虽然士气较为低落,可与靖安军相比,仍是军力雄厚,不下数万,令于志龙极为忌惮。如今这股敢于增援莒县的元军被击败,短期内,绝不会再有敢于北犯的可能了。

赵石性直且硬,待人较宽厚,有担当,身手不弱,故很快在于海的队伍做了哨探的头目。于志龙从他身上着实学到了不少本事。若论与于志龙的关系莫逆程度,赵石绝对可以排上前三。两家世交,又有恩情,这也是于志龙放心特令赵石独领一偏师的原因。

同时到达的还有临朐纪献诚的军信。

哨探报弥河对岸的元军营武不整,号令不一,防御力度似乎弱于前期;而侦查发现元军在潍州设有一处规模颇大的元军辎重所,看形制至少存有十几万石粮草。此处元军防御力量只有几个不满编的千户所,因处于后方,戒备较松懈。若能得之,不仅可令益都元军后勤受重创,而且可大大缓解临朐钱粮窘迫的现状,有效解决明年春耕、军粮之需!

纪献诚与明雄等反复商议,建议在临朐北线大张旗鼓,瞒天过海,主力则寻机渡河,强击潍州。若能得手,就可以朐水为界,东西并进益都,甚至可割裂益都与胶东的联系,彻底扰乱元军部署。

因军情紧急,发信时,纪献诚已经开始前期筹备,待时机合适,即可出击。当前只待于志龙准许。

紧接着,又有一份密信直接送达于志龙的手中。

这是明士杰亲笔。明士杰是于志龙甄选的情报司主脑,负责暗中侦缉敌方各类动静和消息,甚至负责暗中监督靖安军中的各级将领的异常动态。情报司所有得到的消息都是明士杰由归总后,再秘密呈报给于志龙。

这封信中,明士杰报:经过两次临朐大战,益都路的粮草储备消耗极大,兵员损失甚剧。如今益都路在境内大肆征收钱粮,加税加赋,益都路周边各县已经民怨沸腾,逃税、抗征的事情时有发生。

但是买奴、也先等似乎已经下定决心,不管不顾。益都城外不断汇聚的元军营盘愈来愈多,看旗帜,精锐不下万人。盔甲械帐、粮草流水般望益都城输送。练军的强度在十日前突然明显减弱,似乎有大动作。

特别是孟庆的义军实力恢复很快,细作多方辨认,孟庆的营盘内驻扎的人马迅速增涨到了六个千户所的规模。

“孟庆?”于志龙的眼角微微跳动。这老家伙的韧性真够顽强!自己先后与他交手数次,几乎灭了他一半的军马,甚至孟庆的三子也被赵石斩杀。彼此间的血海深仇已是根本不可化解。

偏偏孟庆义军的战力是相当的高,可以说如是两军正面对阵,从总体上综合比较,靖安军稍逊一筹。

孟庆义军自然不是元廷正规。军中孟家大族的子弟极多,并多为各级军官,故孟家军抱团的向心力并不比军纪严肃的靖安军差。

孟氏乃地方望族,十几辈的苦心积累经营后,人脉、财力已经异常庞大。当初忽必烈征伐山东,孟氏祖辈立刻望风归附,又得到大批财帛土地山林的赏赐,底蕴更加深厚。地方官府和其它众多大族多青眼、追附于他,受共同利益驱使,他们在钱粮、人员的支持上源源不断,所以孟庆的军资多是自筹就已经足够。

打仗是极为费钱的事。兵器、盔甲、战马、粮草、军俸抚恤、组织动员等等,都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孟庆在这方面有着天然的极大优势。即便吃了几个大败仗,很快他的义军就再次得到补充。兵员素质在经过操训后,恢复的相当快。

而于志龙的一切都是战斗缴获和胜利后对元廷官府府库、地方豪族的无偿占有。这种方式短期可行,长期却是难以支撑。靖安军的地盘越大,这种缺点就约突出。所以胜利了,一切好说,若是大败,不仅无法约束溃兵、逃兵,就是于志龙自己也无路可行!

更令于志龙忌惮的是,这个孟庆性格坚韧,屡败屡战,愈战愈强。他相当擅于从失败中总结得失,治军有方,类似于后世的曾剃头。当初在临朐正面交锋时,差点将于志龙部正面击溃!即便他是败退,也不会溃散。

明士杰多次暗中打探,这个孟庆似乎对元廷极为忠诚,看不出什么野心。无论也先对他如何调派,均是有条不紊的完成,与官军的配合也是有板有眼。孟庆本人对元廷也是毕恭毕敬,给买奴、也先、卓思诚等益都首脑的各类孝敬车马不断。几人对他也是赞叹,给孟氏义军的元廷赏赐也是丰厚。

他们之间鱼水深情,于志龙实在是看不出有什么可以离间的机会。他亲笔回书,再令明士杰多方打探小心消息。如今靖安军情报司草创,细作一时还未能打入元廷高层中。现在得到的小道消息不少,有虚有实,很多还是捕风捉影的事情,只能作为信息辨伪的佐证。

优秀的细作是需要长期严格培养的。于志龙暗暗考虑,是否待形势再好转些,筹建一所细作培训所,以备将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