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元末新世界 > 正文 第三百零五章 定亲

元末新世界 正文 第三百零五章 定亲

作者:月下清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20:13: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此时大元经营九州近百年,后期开科取士,广招儒学仕子入仕,九州万千士子终于有了读书入仕的机会,不再流落乡野百肆,摆脱了立朝初期或卖字,或做书,或编戏,或为讲师,难以出人头地的地位。与言利的商人相比,自诩两袖清风的仕子们,虽然大多人境况不佳,或凄苦,但仍然自视清高。两者不仅在小至立世为人的态度迥异,大至治世伦理上也往往是格格不入。虽有前宋朝廷上下极为重视、鼓励商贸之利可鉴,但在以文章搏出身的文士看来,商蠹只会夺民之利,害国之清政。前宋倾覆未尝没有这些商蠹侵害的成分。

说起来,元廷祖辈来自于大漠草原,其胸襟开阔程度绝非中原农耕文明孕育的文士官僚所能望其项背。忽必烈吸取了前宋腐儒误国的经历,觉得不再开科取士,而是大量启用、拔擢低级实干吏员,对商贾、宗教、海贸等持较开明态度,其中海贸之兴不亚于前宋,甚至对今日非洲的地理形势也有所了解。

不过到了中后期,元廷吏治快速**,弊端丛生。脱脱执政,不得不通过开科取士吸入大量汉家儒士等新鲜血液,维持摇摇欲坠的元廷统治,虽然暂时缓解了某些矛盾恶化的势头,但是元廷已积重难返;而且入仕的汉族进士们也并非都是始终秉性高洁的谦谦君子,很快大多数人也开始追营逐利,沆瀣一气。吏治败坏尤甚!

世风、国政败坏如此,这对于依靠商路繁盛、货贸兴旺的邬家堡不啻于天灾**。邬兴德等为代表的地方商贾难免心中滋生对元廷的不满,日积月累,终离心离德;靖安军在临朐数战的影响此时早已传至本地,邬兴德、邬金梅等惊奇外,也暗暗揣摩于志龙一系列的兴商、兴农的政策。这些措施自然很对邬家堡等大小商人的胃口。

加上今日爱女求婿之事,邬兴德这才有了归附靖安军之果。

邬金梅虽是女子,却非莽撞之人。邬兴德曾夙夜长叹:“家有虎女,奈何是女身!”

邬金梅得知对方只是扣押敏感财货,晓得对方是有分寸之人。故才只带数十青壮亲随,立即骑马前来讨要。双方交涉无果后,也只是擒拿了钱正,击溃钱正的部纵。她拿捏力道,没有杀死靖安军一人,使得古清投鼠忌器,不敢逼迫过甚。他技不如人,无法救回钱正,担不起军责,不得不远远跟随。

此时,见于志龙坚持,邬兴德赶紧令下人请来那家商队执事。

这商队执事今日经历真是大起大落,原以为商队被劫,无法对主家交代,只欲悬梁自尽,不料那邬家小姐真是神将,阵前生生擒了对方头领,抢回自己一应货物。待回转邬家,很快又听闻贼军大举围困了邬家堡。这下众人心急如焚,怕是性命难保。随后再闻两家结为姻缘,对方主帅却已入庄为宾,相谈甚欢。

听闻地方与贼军欲接为亲家,商队众人多心里凉了半截。执事此时正与下属商议如何应对,忽闻庄主遣人来请,道那贼军主帅召见,他不敢抗拒,只得忐忑不安的随人到了邬家大堂,见过于志龙。他不敢细看,赶紧当堂噗通跪拜,连连叩头不已。

于志龙见他两鬓微白,下颌短须,面色黑红,手脚粗大,看年纪似乎长于邬兴德,但是身板结实,步伐稳重,是一个健壮有力之人。

于志龙笑令左右,就在这桌下首给他加了座位,添置一副碗筷,请他入席。那执事大惊,几次跪辞请让,于志龙不许,这才战战兢兢,挨着座位边坐下。

于志龙稍加问询,方知此人姓褚,名青,是松江府人氏,主家经营丝绸绫罗,青花瓷器,各色棉质布匹等。这褚青不仅熟悉南北商路风情,难得的是还知晓东海、渤海近岸水文,季风变化,潮汐等。

大海神秘莫测,特别是远航出外海,航程风险更大。褚青曾多次领海船来往高丽、琉球,对这几条航线相当熟悉。

听到褚青来自松江府,于志龙立时来了兴趣,江淮行省所产粮、盐、棉、丝、瓷、桐油等极为丰富,物资最为风貌,是元廷税收首重之地,大都每年粮食的输入主要是依靠江淮行省经大运河输送数百万担。

此乃国之重地,兵家必争之所,若非于志龙生在北地,无论如何,他也要设法在江淮立足,以图长远。

后世记忆中,最终在此立足的只有张士诚和朱元璋,这两个大老虎此时一个刚刚脱困,正是要龙飞九天之时,一个尚在蛰伏,但两人的实力和影响力均不是此时的于志龙所能望背的!

远的不提,此时多了解一番江南风情、人物,对于志龙而言也是好事。于志龙早已定下谋夺益都东郡之策,到时东临大海,免不了要与南北,甚至辽东行省、高丽、东瀛等地互通商贸。届时如何发展海贸,盘活本地经济将是一件大事。

席上不好详谈,于志龙给褚青把酒压惊,明确告知褚青:商队里的所有盐铁、漆油之物,乃军中和地方亟需物资,靖安军全部市价买下,其余货物点验后,可随他自行处置。随后与邬兴德商议,明日先下聘礼,定下这桩婚事,待靖安军大局鼎定后再择佳期完婚。

古时下聘礼订婚意义重大,一旦下聘,女方可以说已经算是男方家人。邬兴德思量,邬金梅毕竟是自己唯一的爱女,总要风风光光的嫁出去。他既然已经有了觉悟,索性就大大方方的多助靖安军一臂之力。

“既然已是秦晋之好,老夫愿献米粮五千担,银钱八万贯,猪羊四百只,供大军用度!”邬兴德红光满面道,“爱女的嫁妆也当即日备妥,只待少将军花轿明娶!”

同桌十几个地方乡绅见状,自然跟风,连连道:愿为大军捐献钱粮。只盼大军早日克城。

于志龙略略惊讶,这老儿办事说话倒是极直爽。他转头看看钱正,举杯应诺:“多谢诸位襄助,某在此敬祝一杯!钱正将军秉性方正,乃军中不可多得的文武双馨之之将,定不负贤老所托!”

他以目示意钱正,钱正不得不扭捏起立,勉强应了一句。

邬兴德心怀大慰,钱正这是当众应了邬金梅的大妇之位。

于志龙暗暗苦笑,刚才所言,他自然是为钱正允诺了邬金梅的家事地位,根本没有顾念这个发小的情绪和心思。

钱正一脸尴尬,再说了一句场面话,落座后一言不发;邬金梅听到于志龙与爹爹最终商定,她面色涨红的几乎滴下水来。她心中喜悦无限,见终身有托,羞怯之下,再也不好意思当众安坐在钱正身旁。低着侧脸,挪着小步颤颤的先行退下了。

钱正已无家人,于志龙自然作为男方尊长,与邬兴德递上钱正的庚帖,交换了邬金梅的生辰八字,再找来一个风水先生批了两人八字,自然是夫妇吉昌、同堂大利;于志龙与邬兴德商议好明日纳征时辰,这才饭饱归营。

归途中,兴致勃勃的于志龙就连连吩咐,军中赶紧连夜置办诸般彩礼,多备绫罗绸缎,选了不少古玩玉器,特批数万贯银钱,将大箱小柜装得满满的,再选出军中健马数十匹,扎上红绸,披上红花,只待天明就敲锣打鼓,送入邬家。于志龙令孔英一手操办,书写礼单。孟昌遍访地方乐手、轿夫,天亮前竟召来近百乐工等杂事。当夜军中热闹一宿。

期间,斥候回报,日落前,曾有一大股元军欲出城寻机作战,不过似乎探知了靖安军并未攻打邬家堡,竟然半路迅速撤回城了!

于志龙再问,斥候接着道:日照城昨日就已下令收拢各处元军,入城守备,城外许多富户、义军等也仓皇入城。估计四处求援的信使早就出发了。

靖安军行军再速,也不可能完全避开沿途的元军耳目。故于志龙早就做好被敌发觉的打算。对方如此动作也在情理之中。只是那元军撤得太快,导致于志龙本想设伏的计划直接落空!

当初于志龙令大军围困注邬家堡,未尝没有打援的心思。

前者酒宴席间,邬兴德当场书信一封,遣心腹连夜赶往日照,希望能劝说县尹梁思归顺。于志龙也修书一份,称只要开城归降,城内蒙汉官吏可继续留用不动,皆受靖安军保护,不得任意骚扰,不愿留着,也可携浮财出城归去。

这比先前彻底查抄蒙色权贵的方法优惠多了。之所以如此,也是因为于志龙得知日照城城墙坚固,弓弩、火炮等防备利器多,不想有太多将士损伤的决定。

钱正默然跟随于志龙归营后,甩开拉他取笑的诸人,偷偷溜进帅帐,小声请道:“大人,明日正愿为先驱,直取日照,若是得手,愿领一军,就此北上,疾取胶州,文登!”

“明日是你的大好日子,合该我等去送聘,我已令孔英连夜准备鲜亥、喜馒、喜饼若干。你若不亲至邬家,岂非失信于人?”

钱正扭扭捏捏,才憋出句话:“此事实非某所愿,较技输耳,即便硬娶,恐日后不如意!”

于志龙愕然,将手中狼毫置于文案,笑骂:“婚姻大事,怎能儿戏?况你二人明言较技论输赢,大丈夫当一诺如金!”见他脸臊,接着道:“吾观此女眉眼方正,目光清亮,姿仪板正,若为大妇,乃阿细之福啊!”

阿细是钱正的小名,两人有发小之情,后随赵石等一起投附于海,十几年交往,可谓是半个兄弟。钱正早前还与于志龙嘻骂逗乐无忌。如今于志龙已是一军之首,渐渐威仪自生。钱正虽然在他人面前不再复以前无兄弟忌之态,但私下情谊不改。

钱正一屁股座下,深叹一口气:“本欲求一鸾凤,奈何得一大鹅!”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钱正早暗恋于兰,后见无望,本就有些郁闷,不料今日较技失手,还要**!

“娶妻娶贤,纳妾求色,阿细本人中龙凤,何愁今后佳丽难求?”于志龙安慰道,“待大局定鼎后,当为汝遍访绝色。”

相比邬金梅的魁梧,看钱正的小身板和技艺,估计到了春床上,也是被邬金梅碾压的份。于志龙不敢细想这两人如何内室缠绵,忍着笑,好言安慰了他几句。

两人再闲聊几句,钱正见无望扭转,只得认命归自家营帐。此夜钱正长吁短叹,感叹命运多蹇,自己好好一朵鲜花落在了牲口圈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