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元末新世界 > 正文 第二百七十一章 李逵,李鬼?

元末新世界 正文 第二百七十一章 李逵,李鬼?

作者:月下清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20:13: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大军一路前行,步伐不急不缓,每日行军约五十里下寨。

如今的靖安军数次大战得胜,正士气高昂;前番大规模操练,和充足的伙食使得将士的身体明显健壮了许多。日行五十里仍能保持充沛的战力。

孔英、孟昌、金炎一路乘马跟随,孔毕与其百户队的同伴步行,一路见靖安军行军、下寨有方,全军出动几乎静默无声,步伐不躁不乱,逢村不入,众人均是称奇。

后半段路多是丘陵沟壑,或半山盘旋,或时不时穿过密林,溪涧,山涧时有狐兔,野鸡等受惊而走。沿途零散民户见有大军前来,俱是吓得奔入家宅,紧闭门户,只求菩萨保佑。不料这支军马好生奇怪,不索粮薪,不进户院,除了敲门问路,探询周围异状外,大军俱静默而行。

这些乡野之人多不识字,看不懂前头的旗号。这路上近期多有元军车马通行,只道是又一支元军南下。

有点见识的心内嘀咕,北方有贼军闹事,只见元军和车马粮秣向北开拔,从未见如此整肃大军大举南下,莫非这南边也闹匪了?

想起前一日一股军马乘车跨马,不打旗号,急行南下,似乎自己的猜想颇有道理,不禁自得的对家里噤若寒蝉的婆娘小声自夸,却不知他是猜中了开头,而错了结尾。

前哨探马流水般往返,禀告前方探查。临朐至沂水路程近二百里,他们已经行了近百里,算算时间最快也要三日方到。而沂水事变至今已经三日,赵石领军南下夺莒县,吴四德败出城,不知所踪,这些时间足够石泽波在城内应付布置了。

钱正与吴四德交情最厚,每逢探马回报,必紧张地竖起耳朵在于志龙旁谛听,好在一路既无元兵拦截,也无清风寨人马设伏,人马行军较快。不过为了防受伏,每逢险要,于志龙必派探马在左右仔细搜寻,待彻底安全后,方敢通过。

于志龙起家后的这几仗,多是在险要处设计伏击,仗打得多了,自己也深恐遭敌以此相待。

当年魏武帝逢战好断敌粮道,故每战极看重自家粮道安危,于志龙如今也是颇有同感。

临近沂水城约四十里,前方哨探来报,前方大路侧有一寨堡,面积颇大,看寨墙上立着许多壮丁,挺枪挎刀似有相拒之意,寨堡上竖有一张杏黄大旗,大书一“白”字,倒是未见元军旗号。

“可有小路避开”于志龙问道。

探子道:再前行六里地,有一小路,需绕远十多里。只是道路狭仄,大军不易通行。

曲波愿领军攻取,于志龙尚在踌躇,于世昌上前建议道:“事变已有数日,石泽波临时发难,想他也难有后计,估计八成是地方士绅据寨自守。想那地方大户不过自凭一寨,里面壮丁最多不过数百,我军只要留一军监之,大军呼啸而过,寨内必不敢挑衅。若是对方识相,只要我军不害其利,或许寨内之人还能资助一二,即便没有助力,探听些消息也是好的。”

于世昌也曾多次为前军,对这些据寨自保的士绅心理还是有些把握的。

于志龙当众赞其有心。此去沂水当然不要横生节支为宜,遂许之,令于世昌领队前发,至寨门前百米试探。

附近寨外散居的民户纷纷扶老携幼,慌慌张张奔入寨里,然后寨门紧闭,再无声息。

寨墙上早有壮丁发现有大股军马快步沿路行来,一时寨内人喊犬吠,很快寨墙上又冒出许多人头,均手执兵器,紧张地关注这只陌生的军马。

于世昌仅带三四亲随,策马一溜烟的奔到寨前十几步远,只见前方一片寂静,寨上壮丁紧张地盯着于世昌的一举一动。

“不过是乡民结寨自保,就连鞑子的义军都不如,区区弹丸之地,何足道哉!”于世昌晒笑,几个亲随陪着呵呵直乐。

话虽如此,这个寨规制可不小,寨墙亦高达两丈,全部以大青石垒砌,每块青石皆长约四尺,厚尺半。两扇巨大的寨门全部以黄铜包铸,二三壮汉也难以推动。

这个寨临大道旁而设,利用附近较高的地势,正好虎据要道,大军若要沿寨外大路通行,正好在其监视之下。好在此时元廷对民间弓弩控制较严,于世昌在寨墙上并未发现有大量的箭手,上面一排民丁,持箭者不过数人。

一个亲随眼尖,指着寨墙和周遭地面的痕迹禀道:“将军且看!”

于世昌仔细瞅,发现周遭黄褐色的泥土地上到处是块块深褐色斑渚。

此时秋日高照,煦暖的阳光照射在盔甲衣衫上,众人还觉得一股舒爽的暖意直沁心窝,懒洋洋的冬日下精神极为舒坦,不过随着一股微风吹拂,顿觉一股淡淡的血腥气隐隐入鼻。

于世昌略略打量,看出这是一番血战后,地上遗留的血迹斑斑散发出的呕气。虽然尸骨早已被打扫,但地面上块块血迹四处都是。看泥土色泽应是前两日内刚刚发生,战况似乎很激烈。

寨墙上庄丁见他不惧箭矢,竟领亲随亲至跟前探查,不禁左右面面相觑,因未得号令,不知其底细,谁也不敢放箭或呵斥。

虽不知下面是何人,但寨内壮丁随后都看得见其后千百人马正逶迤列队而来,军中一股肃然煞气不怒自威。见到来者人马行军队列规整,旗号分明,就是傻子也知道这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

不多时,数千人马齐至,竟无一人喧哗。

于世昌在下大叫:“靖安军路经此界,请寨内人答话!”

刚才已有探查的小校过来禀报,此寨名白家寨,里面有大户白姓者做主,寨内民户不下三四百数。白家家主乃是此地有名缙绅,所拥周围良田不下数千亩,山林之广者亦是。

这几日沂水城有兵乱,许多城内民家、大户纷纷出城避祸,前两日一彪乱兵纷纷过来攻打了白家寨,最终死伤不少,无功而退。

寨外有未及走脱的土著被靖安军斥候所持,每有问询,莫敢不答,故此得知。

于世昌虽常激奋,但并不是莽撞之人,他虽是孤身犯险,但也看得出这寨堡内有些慌乱,轻易不敢招惹自身,故凭着身后数千有素军马, 索性高调上前。

寨墙上面一些纷乱,有头目大声笑道:“尔等何人,敢诈言靖安军?可知李逵的兄弟是李鬼?”

“若是借路,任汝行去!”上面众人再一阵哄笑。

于世昌大怒,举鞭斥道:“无知鼠辈,安敢妄言!”回头吩咐道:“数起旗号,给这些鼠辈开开眼!”

一个亲随应声回阵,须臾,一个旗手并两个护卫策马向前,旗手解开包裹旗帜的系带,迎着秋日,哗的一声将旗面奋力抖开。

于志龙等一路疾行,不鸣金鼓,不打旗帜,所有旗帜全部以布带紧系。

寨墙上庄丁不识字,只见一面红色大旗上有斗大的字,再见于世昌一身铠甲鲜明,挺立的腰板儿,按刀怒视,心内有些发虚,纷纷回头乱叫:“快去找个认字的来!”

这边上下说话,于志龙已经带大队赶至,见寨内不敢出战,部属行军已经微显疲惫,遂令各部沿路分段稍驻,布设警戒,只看于世昌交涉。

早有探子禀告于志龙这寨内大约情况。看这寨堡颇大,地势高,若是里面壮丁较多,急切间还真不易攻取。

靖安军斥候杨乐、王毅皆是沂州本地人氏,早先曾对于志龙介绍过,这沂州地界山多地少,粮寡民贫,还常有匪寇袭扰,城外民户不得不多依据地方乡绅大户结寨自保。这些寨堡与官府虽来往密切,但是其壮丁既非义军,亦不是朝廷官军,在于志龙看来其战力就连地方团练都不如,若是两军对阵,必不是自己对手。但是其若依据有利地形,结寨顽守,却不易取。

于志龙想起被俘的元军千户严顺也曾简述过此地地理风情。这严顺随赵石、吴四德前往沂水,也不知现在是死是活。

于志龙不怕这些大寨公然在野外挑战,或是依寨自保,只是担心自己若放任不取,继续前行,这些堡寨万一在后彼此合纵为敌,断己后路,却是麻烦。

自己是前去给吴四德解难的,可不想前脚去,后路就被截断。

于世昌上前对答,合乎于志龙心意,就此看看这些沿途寨堡的态度,若能不动刀兵,引为后援最妙。

于世昌正不耐间,终于寨墙上再涌出一波人,其中一个男子见到于世昌,大喜道:“可是军中世昌将军否?”

于世昌等一愣,抬眼望去,寨墙上那人眼熟,正寻思着,那人已望见于世昌的身后大旗和远处道路上的靖安军,喜道:“天可怜见,吾等终于盼到飞将军的人马!于将军稍等片刻,吾等这就知会寨主,打开寨门!”

说完,大声唤人帮手,寻来此寨寨主,说明来者身份,只要开门。

寨主在宅内闻得有靖安军后援大举而来,心内狐疑,先前他在家宅听闻有大兵路过,心内惊惧,担心是元廷兵马闻沂水有变,特来扫荡。这几日沂水城内风云突变,城内外许多地方士绅破家丧命者极多,自己好不容易纠集众人,联络同道,几番周折这才回到自家寨堡据垒而守。

前日虽打退了仇家的进攻,但仍是惶惶不可终日,许多故旧和家眷四下里抱怨自己选错了主子,抱错了大腿,甚至对寨内收留的那些人都开始不给好脸色,吃喝等招呼的也怠懒了,要不是家里的爱女还一力维护,设法周全,只怕这些被收留者早就被拿来做了归附仇家的见面礼了。

白寨主年近五旬,须发斑白,虽然这几日精神体力疲惫至极,听闻今日外有大军,还是赶紧吩咐先在寨内鸣锣,纠集各处庄丁,齐至寨墙守卫。一些得信的亲族和落难缙绅等人物也跟随着想瞧个究竟。

寨主等在走在半路上,一个庄丁跑来道:有人认出来者乃是临朐的靖安军,请示是否开门迎接。

白寨主先喜再惊,后疑。白家寨已是陷入风雨飘摇之中,蓦然传来有援至,他觉得来的蹊跷,担心竹篮打水一场空。

白寨主快步赶至寨墙,早有一人扑过来道:“白寨主,外面是我靖安军的于世昌将军,某看得仔细,乃是我等靖安军旗号。还请寨主打开寨门接纳!”

白寨主尚未出言,身后众人纷纷急道:“且慢,此事怎会如此巧合?莫非有诈!白兄且稍待,容我等再好生观瞧!”

“前日郑、周等狗贼铩羽而归,这寨外血迹未干,莫不是用计诳我?”

“汝不过一军中小校,怎能当此大事决断?不如回府召来那黑将军瞅个明白再说!”

“那黑将已是重伤卧床,不得行走,如何能来?”

“谁说他不能动,我昨日听他还满嘴叫言,要整顿部属,杀回县城!若非白家千金苦苦规劝,怎会消停?”

“范兄此时何必如此动气,如今尘埃已定,白小姐既然落花有意,范兄何必仍苦不自醒?再说范兄已过而立之年,亦非白家千金良配!”

“你吃得灯草灰,说的轻巧!郑兄你不过是为家中小子娶媳,范某却是为己续弦,郑兄家内自有三房妾婢侍候,哪知范某半夜孤寒?”

“吾家内室怎及白家小姐颜色,世人皆赞其才德双馨,若能得之为妻,郑家之福矣!再说白家小姐及笄,多少人家都盯着,如今竟然便宜了那黑厮,怎不令人扼腕叹息!”

“真真是饱汉不知饿汉饥!”姓范者反唇相讥。

“你二人此时还说些疯话,忒不羞人!若非白家广田千亩,牛羊无数,仅白小姐姿容丽质,怎会引得你等如此垂涎!”又有一姓严者插话。

“严兄,莫以为你中过县学,有了功名就可肆意。范某也曾是捐过书堂,修过桥的!”

姓范者立时变色反击。

“严兄弟既是读书人,自可向圣贤书中求玉、粟,吾等皆世俗之人,沉迷百态皮相,当是不得入严兄弟法眼了!”姓郑者亦恼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