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元末新世界 > 正文 第二百六十六章 南援路3

元末新世界 正文 第二百六十六章 南援路3

作者:月下清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20:13: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穿过旧营寨,再向前六七里,拐入一处山坳,这里林木茂盛地势低洼,偏离山道有一里多。

尚未进入,就见嗡的一声无数飞虫被惊飞四散。于世昌和谢林凝神下马进去,在前方的一处低洼处,果然见到百余具尸首横七竖八的仍在此处。

于世昌等下马仔细看看尸首的面容和衣饰,对谢林道:“确是当日汉军俘虏,虽然盔甲已除,但是衣服鞋袜都是鞑子汉军制式。”

谢林点点头,这些人的着装确如于世昌所言,他不顾满地污渍、血渍,撩起前襟,进入尸堆,一一翻检尸首,仔细看了看尸斑,试了试肌肉、关节的僵硬程度,再看创口面等,用了大约半柱香的时间才徐徐出来。

四周外放的士卒有人返回来,报:除了一些杂乱的脚印,未发现任何踪迹。

谢林回来,于世昌则继续令人在原地扩大搜索范围,希望能找到什么线索。

“大人,属下已经验完尸首,若属下所料不差,这些人应是死了不足六七个时辰。”

于志龙来了兴趣,问道:“何以知之?”

能够把死亡时间确定的如此准确,就是于志龙也是有些不明白,更不用说穆春、钱正等人了。大家都是阵上杀敌惯了的人,何时懂得这些奥秘。

谢林施礼道:“属下任伪元县尹时,为了防止武断,造成冤案,曾看过《洗冤录》、《折狱龟鉴》,知晓一些断案杂记。平常人死后,多会在两日内出现肌肉肤色或红或青或紫的斑痕,仵作称其为尸斑。”

“人死后,尸斑在一个时辰内就可出现,死后三四个时辰内开始明显。此时若是挤压这些部位,尸斑往往会发生褪色或消失。若是褪色、消失快的,说明死时尚短,若是慢的,说明死时已经在三四个时辰以上了;而且尸斑多在尸体的底下部位生成,若是搬动尸首,尸斑一般也会移动。”

“而人死后,一般两三日就会发生异味,俗称尸臭,或出现尸绿和膨胀,这些属下皆未发现;而尸体的尸斑颜色鲜艳,挤压多有褪色消失现象;尸体虽然冷,但是全身肌肉僵硬。诸般现象印证,属下以为应在六七个时辰内。”

谢林侃侃而谈,众人听得津津有味。

“《洗冤录》、《折狱龟鉴》?”于志龙听得有点耳熟,不禁问道,“不知是何人所做?”

“回大人,《洗冤录》乃前宋宋慈所著,《折狱龟鉴》乃前宋郑克所编,皆是县府审狱、断案之大成。为地方官者不可不细读!”

“啊,原来如此。”于志龙点点头,这是两部相当专业的书籍了,确实是仵作验尸,县官断案之有力的参考。

宋慈的大名在后世也是他耳熟能详的了,比起神化的狄仁杰断案来,宋慈的案例更加注重现场证据和佐证。

术业有专攻,没有丰富的侦缉经验和严谨的逻辑推理是不可能明断秋毫的。于志龙想不到这谢林不仅政事出众,还善学杂书,难怪他适才主动请缨。

谢林见于志龙不再问询,遂继续道:“这些尸首多是利器割喉,看创口大小和深度应是长刃刀剑,另外尸身上几乎无搏斗之痕,应是被凶手集中迅速处决。地上还有许多拖曳痕迹,属下估计是分批,分开处置,最后弃尸集中在一地。”

“属下曾问询钱正千户,当初此营内尚有俘虏不下三百,而清点尸首不过百余,周围再无尸首,料来其余这些俘虏尚存于世。”

于志龙听他分析的有理有据,着实赞他几句。

“那么卫宝哪里去了?剩余的俘虏哪里去了?”于志龙悠悠问道。诸将皆默默思索。

钱正有些迟疑回道:“属下以为吴胜一行应该是已经与卫宝通了消息,他们或是回转山寨,或是直接去了沂水城。”

“何出此言?”于志龙饶有兴趣地继续发问。

钱正道:“卫宝就驻守在此,当初商定在此等待吴胜回转,若无消息,怎会轻易不见?再说沂水变故,我军都已经得知,这消息铁定已经传到了卫宝和吴胜耳中,至于他们做什么应对还不好说。”

“你是担心他们在山路上对我军设伏吧!”于志龙一针见血道。

“确有此意。”钱正有些忧虑。

谢林听了心惊,再看向两侧山峦,只见山林憧憧,山风沙沙吹过,枝叶随风翻卷,似有无数伏兵隐在其中。草木皆兵就是指的他现在的心情了。

于志龙自带兵起家,这伏击战打了好几场,每战皆有斩获,谢林也曾问询细节,虽然都有取巧之处,不过于志龙等人敢战,善战之心也非寻常人可比。

好用巧计者,必也担心自己同样入彀。此时谢林不仅忐忑,于志龙等内心又何尝不是打鼓。

穆春与庞彪前几日倒是相谈甚欢,两人都不是心机深沉之人,此次见面,携手抗敌,结下了些情谊。而吴胜给穆春的印象则是面热心冷,难知喜怒。

此时想到此节,穆春紧张地观察正往两侧山顶搜索继续攀爬的靖安军士卒,暮色苍茫,勉强能认出身影,若是有伏兵,八成隐在山峦锋线之上,想必很快就会知晓答案。

曲波则是再次到阵列两侧巡视,督促各部紧守阵列,不得喧哗,再令斥候往回路探查,看是否有异常。他第一次跟随于志龙出征,非常想留下一个好印象,自己既然不是嫡系,现在换了主帅,当然要好好表现。

他骑马回返中军,尚未行多远,突然听到左侧山峦上一阵金锣急响。

“有敌!注意两侧敌袭,稳住阵脚!保护大人!”曲波大惊,急忙一连串下令,一边纵马飞驰赶回于志龙身侧护卫。

众人听得明白,左侧山上一阵阵的金锣声,靖安军各部将士纷纷人立,阵列纷动,面向两侧,将士们纷纷望向左面山顶,那里人影闪动,似在交战。面向右侧的将士则紧张的注视着对面仍然沉寂的山林,时刻准备应对可能突然冒出来的敌军。盾牌手分列在最外围,举盾护住中队。

听到示警,于志龙、谢林、钱正均扭头先看向左侧,早有最前列士卒在各个百户和总旗的喝令下,盾牌成行、弓矢上弦,

于志龙急令传于世昌那队骑军回撤,免得他们孤悬于外有失。军列阵中原先已经点燃许多火把,照亮了山谷,此时于志龙令全部熄灭两侧队列火把。

锣声突然响了一阵后,竟然再无声响,于志龙不禁怀疑搜索上山的士卒全部遇害。

“怪哉,怎的连个喊声,杀声也没有了!这有了一盏茶的时间了,怎的连一个生还的士卒也没有下来?”钱正拿着马鞭,用鞭头在头盔一侧不停地挠着。

众人也是奇怪,这种设伏按常理是出其不意,如今竟然敌踪被自己发现,对方还不急于发动突袭,岂不怪哉?

山头上似乎有些呐喊,很快就再也听不到,众人屏息紧张的观望,终于发现有些人向山下跑来,前列士卒更加紧张,茂盛的山林间时不时能看到一些黑乎乎的身影在出没。

“稳住,落盾,前列半蹲,后列盾牌前举!弓箭手准备!”左侧前列的几个百户开始大声下令,穆春出至左侧,这是他的本部,穆春有信心能够守住对方的攻势。

“枪兵在后准备,一旦放箭毕,待敌上前后,立即上前捅刺!”穆春下令。几个枪兵百户大声应着,跑回本队待机。

“莫放箭,自己人!”等了好一会儿,终于有几人自山林里跑出来,气喘吁吁得喊着话。

穆春怒睁双眼,朦胧中认得是自家士卒装扮,他不敢轻视,抽出腰刀指向来人,大喝一声:“止步,准备!”

所部士卒齐声轰然响应,“吼!吼!”声中,阵列更加紧密,无数箭矢对准了林中冲出来的一个人!

这人出了林子,见山道上布阵严密,知道不能随意靠前,赶紧弃了手中兵器,高举双手缓步上前道:“自家人,莫动手!吾等有军情禀告飞将军!”

阵中有官佐认出确是靖安军上前搜索的兵士,遂禀告穆春,穆春令分开阵列,露出空档,令那军士进来说话。借着队中火把照明辨识,果然是自家人。

穆春简单问了两句,得知了山上有军情,急忙引其见于志龙。

于志龙,钱正,谢林等正在奇怪,这几个士卒过来禀告。说是山顶后发现数百人,男女老幼不下三四百,许多人还拿着兵器,铁犁,锄头等。搜山的士卒初以为遇到了敌军,赶紧鸣锣示警,做好了动手的准备,不料一番对峙,对方发现这边衣甲服饰不似元军或义军,赶紧问询究竟,才知是靖安军。这才主动放下兵器,愿过来投附。

这靖安军牌子头心叫侥幸,自己这边人少,若真有对方厮杀,哥几个八成就交待在这里。听到对方愿意投附,他将信将疑下,令其头领约束部属,留下几个同伴就地监视。自己领着对方头领下山来见于志龙。

担心于志龙等一时不知究竟,这牌子头先派一人跑下山报讯。

“山上之人称孔英?没有听错?”于志龙听到禀告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大人,此子确是如此回复。顾头随后就领他下山,就在小的后面,顾头担心大人不明情况,故先一步跑下来禀告!”牌子头气喘吁吁道。

于志龙大为纳闷,孔英怎么会到了这里,他当初带着田欣母女和其妹子早早返乡,以避战火,如今这荒山野岭的,孔英却出现在这里,难道那里有变故?

他心内猜疑,令各部继续戒备,此时前队一阵询问军令声,却是于世昌等返回。

过了一阵,一个年轻人被顾头带到了于志龙马前。定睛一看,可不就是孔英!

孔英此时面容憔悴,须发散乱,一身长衫已是破了许多口子,再无当初倜傥无忌的风范,暗夜里看不甚清其衣衫是否洁净,不过孔英的一双眸子仍如前清亮。

“孔英拜见大人!”孔英在一群将佐环卫中认出了中间的于志龙,激动的快走四五步,抢前跪拜。

“真是孔家兄弟!”于志龙急忙下马搀扶,“当日一别,吾常挂念,后有书信来报平安,方才心安,如今怎会在此相遇?”

孔英郝颜,叹道:“当日归家,本想静待临朐事头过去,再将叔母及田家妹子安然送返,不料小子在家处事不周,惹来族中嫉恨,犯了官司,不得已举家携一些族人和黔首一路逃脱官府追捕,辗转流徙,不得已想着过来投奔临朐,不意在此遇到了大人。”

他心情激动,语声有些哽咽。话刚落,腹内一阵雷鸣,众人听得真切,却是饥饿而起。孔英不由羞惭。

于志龙紧握其双手,安慰道:“兄台等能平安,吾心大慰,汝等速速准备饭食!”这是吩咐手下快速拿些吃食来。

他不好现在直接问田烈妻女安危,追问道:“士卒回报,山上有数百人,可是兄台同伴?”

“正是,多是某乡邻家贫之人,因无法容身,故举家外逃,某等思量将军在临朐已有根基,特来相投,还望不弃!”

“这是说哪里话?我等意气相投,枝气连支,何分彼此。有兄等相助,吾之幸也!”

孔英这才稍稍缓了紧张的心神。适才他们一路穿山越岭,走小道来到此处,发现山下有一处似乎破败的营寨,随即又突然发现前面来了一彪军马,以为是元军来此堵截,众人骇得不敢声张,全部躲避在山顶上,只盼这支官军赶紧过路。不料这彪军马极其谨慎,竟然就地布防,还派了士卒上两边搜索。

孔英等人已是多日奔波,几乎无吃无着,此时勉强爬上山顶,老弱人等再无力气,知道下方士卒上来恐无幸理,只得召集青壮者断后,为妇孺老弱远遁争取时间。但妇孺老弱者不愿自行离去,大家皆道一起搏命,死也要死个痛快!

看着老弱涕流满面,孔英等心中凄苦,不料奔波数日眼看临朐将近,还是不能逃脱,正在劝解一些同伴速速离去,自己就在此尽力相阻,结果下方士卒爬上来,双方对峙,孟昌发觉不对,赶紧问询,才知对方正是临朐南下的靖安军!

于志龙和孔英慢慢说着,山上又下来几个年轻人。孔英赶紧给于志龙引见,一人是孟昌,一人是金炎,还有一壮汉是孔毕。皆是其乡邻左近之人。

三人见军阵森严,布列严整,士卒多体健伟岸,神色肃然,不由称奇。难怪益都元军无法胜之。再见于志龙面色清峻,人却如此年轻,心内诧异,他们不敢失礼,一一躬身拜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