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元末新世界 > 正文 第二百五十五章 无可奈何花落去

元末新世界 正文 第二百五十五章 无可奈何花落去

作者:月下清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20:13: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两方都在积极调整部署,准备接战。忽然听到唐兀卫大营内一片纷乱,数百元骑接连自大营内冲出,正是李振雄所部。未几,多数元骑被马如龙部阻拒,或死或俘,余者不过百骑断断续续冲了出来,也不敢直接奔往城西,这边火把连营,分明是两军即将接战的景象,元骑早已胆寒,哪敢自投落网,瞅见侧面黑黝黝,是个战阵缝隙,纷纷鼠窜而去。

此时唐兀卫大营营盘尽失,于志龙率众追击出营,见此处大局已定,遂立即分兵一部至潍州兵大营,支援吴胜、庞彪。自己则领近千人马快速来援钱正。

当也先赶至时,田辉、孟庆部在于志龙、马如龙、钱正的步步反击下,已难以扎稳阵脚,正缓缓后退。

孟庆本可出死力,但想到也先屡屡令己打先锋,打呆仗,打硬仗。心内终是不愿。此时这边大局已定,即使击垮当面之敌,孟氏义军必然大损。自己辛苦筹军、建军不易,可不愿失去根本,故作出迂回迎击的动作后,不再有太多动作。

此夜双方几乎纠缠杀至天亮,元军完全失了城南两个营盘,损失官兵尽两千余。唐兀卫仅余生百人,几乎被全歼;潍州兵则逃出近一半,官兵弃营后,丢了兵器、铠甲,多只身游过河,才捡得一条性命。清风寨众下手狠辣,不愿留俘虏,若不是靖安军助其破营后,多少阻止了些,最后只得百余俘虏。倒是俘虏的元骑在三百上下。

最后穆春、万金海等出城接应,也先见折损太多,城南大营挽救不得,将士战意低落,知事不可为,晨曦中不得不鸣锣收兵。于志龙也不追赶,收拢部纵,打扫战场,利用城南元军的残破大营,加以稍稍修葺,暂时安驻。

待也先退兵回营,于志龙安排各部及清风寨城外驻扎,然后骑马入城。城内军民几乎是夹道相迎,欢呼喜泣声不绝于耳。

初时,尚有人暗下猜测飞将军自领精锐南下,是为避开临朐险地,若见事不可为,当抛弃全城,自谋出路。后纪献诚、曲波等对诸将悉心解释,并严禁底下私议,避免动摇军心。前两日城防摇摇欲坠,勉强守御住后,这些猜测最为明显,以至于纪献诚不得已军前斩了四五个妄自私议的士卒。

如今飞将军等解了城南之围,临朐终于解困,城内军民奔走相告,喜极而泣。

虽然益都元军大部仍然驻扎在城北未撤,但是曙光已现,阴霾尽散,听闻于志龙入城,数万民众纷纷涌上街头,焚香跪迎飞将军。

城内一片欢腾,宛若新生,喧闹之声沸耳盈天,城外元军官兵则士气低落,窃窃私语。

也先座于帐中,面色阴郁,双眼满是怒火,帐下诸将皆低眉顺目,皆不敢言。

适才一战,元军损兵折将,唐兀卫可以说尽殁,能够逃回来的溃兵不过百余人,李振雄身影未见,有人瞥见他翻身落马,铁定是死于乱军中了。

京师宿卫被敌尽歼的战役自大元立国以来,只有当初阿速军之败可比。

这些卫军驻守腹里,是大元的核心军事力量,职司拱卫腹里外,是枢密院掌握的机动精锐军力。

所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作战有损伤在所难免,伤亡大了亦可理解。但是一部宿卫军成建制被歼灭,这个影响太大了,益都路实在不好向上交代。虽然责任多在李振雄军纪不振,警戒化虚之故,但是枢密院里未必是这么认为。也先身为主帅,罪责难逃。

最令也先气恼的是,顺天军贼夜袭大胜,如今贼军军心大振,实力和气势已经不下于己,这今后的厮杀如之奈何?

座下江彬等紧缩浓眉,一时无措。

此时于志龙一行挤开两侧蜂拥汇聚的兴奋民众,好不容易来到县衙,大家落座,纪献诚简单叙述了临朐作战经过。

于志龙在路上就见到了破败的城外靖安军大营,他特意在城墙上绕了半圈,居高远眺城内景象。城内许多屋舍损毁,街垒密布,越往城北,屋舍损毁愈甚,地上碎石、血污到处都是,犹如遭了乱兵劫掠一般。

钱正昨夜回转禀报这几日城内血战,于志龙等听后已是心惊,今日目睹可知城内厮杀惨烈之状更甚。

马如龙、钱正、于世昌这次亲眼所见城墙残破,对守城之艰苦不由感同身受。当初议定纪献诚主持守御,两人尚有些不服气,如今见城内军民战意尚足,指挥有度,方暗自服膺。

吴胜、庞彪等见到血迹斑斑的城墙,残楼,墙外野地里无数残肢断臂,四处抛洒遗弃的残破内脏等,大受震撼下,哑口无言。

刘正风身亡,实际上对这次守城士气并未造成太大的影响,一者是因为刘正风在位时间不长对各部统属尚未彻底完成,二者顺天军各部实力除靖安军外,皆差别不大,刘启、万金海等部的独立性较强,诸将早已习惯自己掌控部属,三者于志龙此前刻意交好各部首领,笼络关系,很快就取得了万金海、曲波、夏侯恩等人的支持、配合。

吴胜等第一次与大家见面,于志龙引见双方见面,一番寒暄,互道久仰后,大家不约而同的看向于志龙。这次于志龙引兵回援,兵马约四千众,加上现有城内军士,几乎与城外元军相当,而且昨夜袭营大胜,军内士气高涨,诸将士皆愿与敌再次放手一战。

军心可用,于志龙心花怒放,特别是唐兀卫被歼。元军的强大突击力量再不足虑,自方士气高昂,彼方消沉,此时与敌决战于野,正当时矣!

万金海兴奋地鼓掌大叫:“这几日受够了贼厮鸟的气,飞将军回援,吾等如见青天,这次定要杀得鞑子找不着北!”

“正是!鞑子在外辱我妻女,杀我父兄,此血海深仇,不报誓不为人!”夏侯恩咬牙切齿道。

因为元军在外纵军大掠,大肆搜捕妇人,未能逃进城的民众多被掳、被杀,顺天军将士多有亲属为元军所执,或被害,城内军民抵抗意志如此坚定,元军所为亦有其因。夏侯恩的大多财货和几个心爱妇人也遗失在乱军中。

曲波等则恨恨道:“若是能擒住刘启这厮,定要在刘天王墓前手刃此贼!”

刘启突然反水,除了事前于志龙等靖安军一众将领略有所查外,顺天军其余诸将皆不知。

为了图长远,于志龙将计就计,任刘正风在明处吸引益都路注意,他只在城内外留下后手暗中应对,但这件事只控制在靖安军内很小的圈子里,外界并不知晓。

“刘天王被奸人所害,吾辈必要向鞑子讨回血债,至于刘启这厮卖友求荣,罪无可恕,他日战场相见,绝不放过。各位稍稍静心,这就回去整顿兵马,昨夜鞑子大败,今日估计不会再有大动作,不如今日吾等修书一封,约其明日决战,一决胜负!”

曲波、万金海、夏侯恩互相看看,遂共同起身,下至堂前,齐声跪拜道:“刘天王既已身死,军中不能无主,敢请飞将军挂帅,匡复大业!”

刘启叛元,秦占山被其诱杀,刘正风也死,顺天军无主。

这三人均是各部的主将,其心腹将佐等见他们行跪拜之礼,亦是紧跟着下堂跪拜,于志龙正要推辞,赶紧站起来就要搀扶众人,纪献诚、马如龙、钱正、穆春、侯英、黄二等呼啦啊一股脑的下堂跪拜道:“刘天王之仇不可不报,如今军中无主,大敌未退,将军应即刻即主位,收聚军心,与鞑子决一死战!”

于志龙惶然道:“军中自有法度纲常,万、曲、夏侯等诸将皆我军宿将,小子无望,怎能担此大任?诸君快快请起,如此行事岂不是折煞于某?”

万金海抬头道:“大家伙儿看得分明,没有飞将军,今日就没有大家的生路。哪个不服,老万第一个不放过他!”

曲波拜服道:“临朐能有今日皆赖将军之功,吾等诚心悦服。末将等愚鲁之资,怎能与将军相提并论?某尚有些力气,愿为将军今后牵马执鞭,甘为驱驰。还望将军体念全城军民所望,早登大位!”

纪献诚领诸将道:“自将军南去,临朐军民受鞑子屠戮惨不堪言,将军破南面之围,再解此城之困,活我等军民无数,功德大焉。将军上位,乃应天顺时者也,请勿辞!”

于志龙再做推脱,诸将拜服不起。

黄二急道:“将军有驱除鞑虏之志,一个顺天王有何做不得?再做推辞,岂不冷了大家伙的心,趁早都散了就是!”诸将皆称是。

于志龙这才道:“既如此,于某愿为顺天军之首,今后当披肝沥胆,复我河山!只是这王号绝不受,还请各位兄弟体谅则个。”

钱正喜道:“既然将军应诺,这名号不用也罢。将军快快上座,请受我等一拜!”

黄二、侯英等乐呵呵的抢上前拉着于志龙坐在堂上主位,诸将在堂下恭恭敬敬的施了拜礼,这才完事。

于世昌见众人皆是此意,虽然不甘,又拉不下脸,悄悄侧立在后,随着众人跪拜时只是勉强屈身拱了拱手。于志龙只当不见。

于世昌不言语,见众人参拜,无心他事,于海和刘正风先后身死,无人再为他主事,于世昌心中不喜,索性也不招呼,扭头自行出了大堂。

众人施完毕,谢林对视曲波一眼,曲波道:“既然将军做了主位,这顺天军之名是否就此改作靖安军?”

纪献诚点头,探询问道:“曲将军说的好,吾等已是一家,这名号还是以靖安军为宜?”

于志龙略略斟酌,称善。就此军名只做靖安军。

原来谢林揣摩于志龙心思,知其有上位之意,但不好名言,这几日守城时谢林也曾与纪献诚暗中商议,与曲波等人主动接好,私下暗示。曲波无接替刘正风之意,对于志龙等人的才智颇为佩服,渐渐有了入伙之心。

于志龙不愿称王,勉强先用飞将军之名义统御全军,众人初时多是不解,屡劝不纳,只有谢林似有所悟,堂上人多,他不好开口,只是静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