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元末新世界 > 正文 第二百五十章 进击5

元末新世界 正文 第二百五十章 进击5

作者:月下清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20:13: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于志龙与赵石听取了吴四德、马如龙、钱正等禀告,稍作商议,均觉得就此打道回临朐,未免不甘。

此战靖安军、清风寨损失极小,战果丰厚,三岔口大营彻底被攻破,缴获人马辎重无数,难得的是打通了南下的道路,虽有部分元军残兵逃入山中,但要回转莒县等城池绝对快不了。

先前审讯严顺已知莒县因远隔百里,城内防御和戒备皆不足,于志龙远望黑乎乎的南方,心中起了心思。

再看赵石,赵石目光闪烁,似有所言。

两人对视,互有所感,于志龙先道:“石哥先莫开口,不如你我二人在手上写出心中所想,再做对照!”

赵石哈哈一笑:“就依将军言。”

两人在身旁随手取来一支细松枝,在火头点燃,再吹熄,就着炭黑在手上分别写了几个字。

吴四德、钱正等在旁,大眼瞪小眼,不知这二人卖什么关子。

于志龙、赵石写就,两人缓缓伸出手掌,马如龙立刻分举两只火把照耀在左右。

只见于志龙掌上写着“南下”,赵石掌上则是“破莒”。

文字虽不同,但含义近似。于志龙和赵石心有灵犀,均认为此时行事已是势在必行。

吴四德、马如龙几乎不识字,钱正算是半个夫子,自然识得。见状大喜,称愿为先锋,直取沂水。

吴四德不乐道:“吾乃骑军,可日趋二百里不堕靖安军声威,还望两位将军明鉴!”

马如龙也在旁请战。

于志龙尚在沉吟,赵石请道:“夺莒乃我军关键,贵在神速,胜在勇悍。但我部已离临朐多日,恐后方有变,当宜速归。某愿领骑军为先锋,径取沂水,以为后计。将军可携大队回归临朐,早定军心!”

石泽波、吴胜等在旁听得于志龙、赵石要速取沂水,不由得面面相觑。

不料,有亲卫在王德帐内取来一叠营内往来文书和账册请于志龙过目。

于志龙借着烛火一一阅览,发现里面有几封益都城传来的谍报,看后惊得霍然起身!

这是益都城飞驰传来的临朐战报简述。说的是也先领军已经夜袭了临朐贼众,杀敌缴获无数。

于志龙大惊,往下细看内容,简报说明城外所有贼营皆被攻打,仅余靖安军一座营盘急切南下;官军大举入城,夜擒贼酋刘正风等,刘贼不降,被官军就正法。可惜贼军困兽犹斗,拼死反扑,最后官军遭敌火攻,在城内立足不住,不得不撤到城外,缓缓攻之。

赵石、吴四德、石泽波等在旁笑语倾谈,见于志龙勃然变色,不仅好奇的看过来。

于志龙按捺心神再看谍报日期,已是三天前所书。他急忙翻查文书,又找到一封前日的益都谍报。急忙凑近烛火细看。

这封内容是介绍靖安军残部全部趁机遁入城内,官军连日攻打,城防已经破损不堪,下城之日已是指日可待。于志龙翻来覆去细细琢磨,再无其他消息。

另有一文指出临朐一战未发现贼首于志龙等,有探报说其骑部似乎南下,不知所踪,着王德加派斥候,密查北部山区和道路,以防敌袭。

至于其他文书皆是军中往来公文,没有多少临朐的消息。

其中有一封公文指出道路不靖,往来公文屡有被劫,令王德小心防备。

难怪王德对向北的防御如此紧张,不仅深沟壁垒,而且斥候多出,外探路程不下二十里,害得于志龙为保密不得不绕远路,走小道,路上耽搁了许多时间。

虽然此次秘密南下前,于志龙、赵石做了预先做了布置,但是究竟能否起到作用,效果如何,现在并不知晓,看谍报内容多少可知顺天军还在坚守,元军并未完全获胜。

但久困孤城,若外无援兵,终将不守。当初议定的最终方略就是死守城池,以待援兵。依照于志龙、赵石等估算,最多不过坚守五到六日。

赵石见于志龙陷入沉思,正在思虑何事令于志龙紧张,于志龙则将手中几封关于临朐的谍报递给了他。

赵石等看后亦是大吃一惊。

本来要分兵取莒县的计划顿时成了两难。石泽波亦是紧张,顺天军若失了根基,靖安军亦难独善其身。吴胜暗暗思虑若无转机,于志龙等只怕要放弃临朐,全力攻占沂水及周边府县了。

“石哥怎么看?”于志龙问道。

赵石低头沉思许久,听到于志龙发问,在斟酌一番,下定决心道:“无论临朐如何结果,这南下是必然之路,只是时间更加紧迫而已。事不宜迟,某这就领兵出发,两日后必下沂水!”

“只是临朐必救,若是人马少了,不过杯水车薪,想那沂水尚未得知这边消息,城防定然无备,吾只去骑军,快马简从,当飞马而下!”赵石思虑到于志龙手中不过两千余人马自己若是分兵多了,想解临朐之围难矣。

靖安军近半兵力秘密南下,时日久了,有心人难免会窥探出一二,再侧面打探,这个秘密不会保持太久。于志龙、刘正风等只希望五日内捷报传来,益都元军投鼠忌器,或许会暂缓进攻时日。

石泽波与吴胜对视一眼,插话道:“沂州山多地少,民众苦于苛政,多有对鞑子朝廷不满之意,即便是汉军中亦如此。只是鞑子势大,地方上虽屡有抗税逃役之事,因无筹划,多无果。这次俘虏极多,不妨就此招募,以为臂助?”

吴胜则接着道:“飞将军等如此英雄,这次为我清风寨解了燃眉之急,所谓投桃报李,饮水思源,若是回救临朐,我等亦愿从之。”

于志龙闻言大喜:“两位熟知地理风情,若能相助解困,定有后报!”随令钱正立即至各处关押之所侧翻,招募兵员,石泽波则遣吴胜等几个口舌伶俐之人相助。

好在这次大营内缴获现银颇多,严顺这次押运之物中就有本月军士俸禄,于志龙全部拿出来,只要投诚军士,尽可领取。同时许诺,凡加入之人,待夺取沂水及周边后,均可无偿分得良田四十亩。若有军功另算。

钱正则大力吹嘘当初战后的军功赏赐,举出吴四德、晏维、劳景等例,特别是军前公开发俸,没有丝毫克扣,但有军功,上司亦不侵占,不仅听得俘虏人心大动,就是清风寨众人知道后亦是动容。

这些汉军俘虏多是穷苦出身,当兵只为吃饱饭,减少家中缺粮之患。至于领取月俸补贴家用,那是想也别想,大部月俸皆被上官层层克扣,所得勉强够个人维持。至于所谓的上报朝廷,下安地方,不过是朝堂狒狒之言,谁也不会把它当回事。靖安军月俸发放公正,远超元军,俘虏们亲眼见这些将士面色红润,身康体健,分明可以饱食,再加上有功田可分,立契为据,多怦然心动。

短短一个时辰,最终招募效果之好,就是于志龙、赵石、石泽波等亦是惊讶,不仅有大量汉军士卒愿意归顺,就是很多被俘的役夫也愿意加入,原有俘虏近两千众,至少千五百人就此加入靖安军。

其中也有部分俘虏是随大流,跟着上官走。千户严顺知道自己已经无法回头,索性这次也在其中劝诱,他在沂水是大族,很多士卒皆知其家境根底,见他既降,靖安军又说的天花乱坠,也就跟着降了。

随后收编战俘,讲解军纪,确定各级将佐,分发兵器等又花了一个时辰。

期间埋锅造饭,杀猪宰羊,众军饱食一餐。同时赶制了面饼等干粮,随军携带。靖安军将士们这次才有机会纷纷解下湿衣衫,借着篝火烘干了,穿在身上终于觉得舒坦。临近亥时,一切准备方就绪。

亥时一过于志龙就令赵石、吴四德领三百骑军和三百步军先前往沂水。石泽波则亲率五百锐卒一同前往。此去,大营内被缴获的板车多数被赵石调用。挽上驮马牵引,步卒坐于板车上,可大大节省体力。大营内只留下三寨主卫宝及二百清风寨士卒看守,并监管不降战俘。清风寨还余有千人,由吴胜、庞彪统率,一同随于志龙北返。

这次缴获极多,一次不能全部将其搬运回山寨,故卫宝先派遣一批士卒携带部分贵重金银回寨报讯。

南下众军全部换上沂水元军的服饰,打着元军旗号,一路逶迤出发,渐渐没入黑乎乎的群山中。

元军千户严顺因是本地人氏,地方关系熟络,赵石令他在前带路,出入关卡自有他出面招呼。

最后北返的人马大约四千众,在山间行军,一字排开,队列连绵数里,高举火把如龙,旗帜招展。兵力虽盛,可惜鱼龙混杂,战力不一。

吴胜一路感慨,这靖安军军势强盛,就是寻常官军都敢直挫其锋,不知清风寨何时能有如此气概。看庞彪等手下,多是面色钦羡。一路小声议论,无外乎佩服靖安军的勇壮。再想起与石泽波的心思,吴胜心内千头万绪,竟然微微惆怅的暗叹了一口气。

原来石泽波临行前与吴胜、卫宝、庞彪一一秘密交代。他亲去沂水,主要还是为了得一城之利。

清风寨本次几乎倾巢而出,得了数量巨大的缴获,这个人情多少要还给靖安军,故令吴胜带大队返临朐,不过两人暗地议定,此去只是助威,绝不会为于志龙火中取栗。一旦发觉形势不妙,清风寨的这些相助人马还是要趁早扯呼!

庞彪觉得此举未免不太讲江湖道义,刚刚提出话头,石泽波就狠狠用马鞭击其头颅,吴胜和卫宝则赶紧拉退庞彪,卫宝解释道:一切以寨里为要,大哥永远是对的。

庞彪不知道的是最初石泽波甚至还与吴胜暗中商量,若靖安军战力孱弱,攻不下王德大营,干脆寻个机会火并了他,纳其部属,壮大己身。即使打不下王德大营,这次下山也不能空手而归。

不过后见了靖安军的严明军纪、风范和作战能力,二人才慢慢绝了这个心思,甚至在原先议定的缴获比例分配上反而主动自行降低了一成。

靖安军这些人不好惹,既然暂时不能得罪,不妨跟着沾沾光,特别是还要打县城,若是一路走下去,将来的收益又岂是眼前这点缴获可比的?

石泽波和吴胜油滑势利的很,否则也不会在大山里能与元军十几年周旋至今,不仅没有溃散,反而有了如今数千人马的声势。思来想去,两人觉得还是先与于志龙交好为上,清风寨助其北援也是为了长远之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