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元末新世界 > 正文 第二百三十三章 命运交集的初显 1

“兰姐姐,你们怎的过来了?”一个看守的声音自房外传过来。

“纪将军令我等过来相助。”一个女声清脆可闻。牢房内的几十个大小元军将佐纷纷好奇的抬头看去。随着话音刚落,一阵脚步声传来,几个年轻的女子打着火把进来观察,后面跟着身材纤细的郭峰荣。

郭峰荣本就是这牢里的一个小看守,奉纪献诚之令专门看押这些人。

牢房内光线昏暗,只有墙上插着的几支燃烧的火把在照亮。

为首一个青壮高举火把,这是孟琪,后面是几个年轻女子,均一身短打,窄袖紧裤,在乍明乍暗的牢房里显得曲线玲珑,别有一番滋味。当一张带着英气的俏丽女子脸庞出现在这些俘虏眼里时,仿佛漆黑的夜里乍现出一缕光芒,刺激得不少俘虏的心跳快了不少。

这是贾道真第一次见到于兰,多年以后他常常回想这个时刻。

一帮心情忐忑的俘虏在阴暗的牢狱里无奈的等待生死未卜的命运,而一个英气俏丽的女子在明亮的火把照耀下来到了潮湿阴暗,散发着霉味和淡淡血腥的牢房,能够在临死前看到一张美丽的容颜,也是一种慰藉了。

贾道真因为是明雄的旧识,郭峰荣将他单独关押在一个小号内。于兰看看各个牢房内这些面色黯然的俘虏,来到了贾道真的小号前,仔细打量了他一会儿。

“你就是贾道真?”于兰有些好奇的问道。

贾道真不明白为何这个年轻女子对自己感兴趣,眼睛只是瞥了她一下,见到于兰面容后不由眼光一亮,旋即转暗,随后低头不语,败军之将羞于启齿。

郭峰荣在后笑道:“就是这厮!听送来的人说要不是明叔将其生擒,这家伙很有可能就占了南城门呢!这厮刚进来时还不服气,大嚷要与明叔再战三百回合。”

于兰噗嗤一笑:“倒是硬气!可惜认贼作父,成了鞑子的鹰犬,再有本事,也不过是一条好的看家狗而已!”

于兰的话恼了牢房内的俘虏,邻室一个百户忍不住反驳道:“你等做乱地方,愚惑百姓,抗拒王师,岂知朝廷高义,律法森严?”他瞠目挺身,带得脚踝的铁撩哗啦啦作响,一股悍气勃然而发。

于兰等几个女子颇惊,不由自主的多看了这个百户几眼。郭峰荣怒道:“不知死活的东西,身为阶下囚还敢大言!改日给你一顿笋炒肉,让你舒服个痛快!”他以前身为狱卒,折磨囚犯的手段知道不少。

“王师?律法?”于兰撇了撇嘴,这些女子对元廷已是恨之入骨,尤其是于兰失去父母不过一个月,恨不能亲上城头杀敌,为父母报仇,如今见到还有敢怒目顶撞自己的这个百户,自是烦躁,脸上微笑立刻消去,一股抑郁不平的血性和杀气忍不住向外散发。

她久为这些女子之首,又曾数次上阵杀敌,自然有一股头领的威严,凛冽的杀气一露,贾道真等元军将佐立刻感觉到有异。不禁大感诧异的看向她,想不到一个妙龄俊俏女子竟有如此威仪。几个低级军官还想欺她是个年轻女子,待于兰脸色转冷,这几人情不自禁的停下动作,只听到一阵镣铐哗啦哗啦的拖地的摩擦声。

“我们是百姓,只想安稳过日子,谁来座天下,我们本不在意,该交的租子,该纳的役一项也不会少,只是这朝廷可给过我们一条活路?远的不说,看看至正年以来,有多少人被迫起事?我虽是女子,亦知律法当公正严明,不徇私,不舞弊,若朝廷律法只是用于拘束世间万民,却纵容权贵富贾,这样的律法要它何用?且蒙人视汉为低贱,国事运作皆由蒙人决断,汝等九尺男儿也有祖宗,也有父母妻儿,不思保家护民,竟甘心做元廷鹰犬,屠戮天下抗元志士,才真真是可悲可笑?”

于兰本是一个村女,这一个月经常往靖安军的操练场跑,时不时遇见于志龙给手下的将士讲解为何作战的意义,后来也留心与赵石、钱正等人交谈,多少学了些于志龙的话,今日激愤之下情不自禁地说了出来。

贾道真等不料这个女子竟能说出一番大道理,虽有心辩解,但想到目前朝廷重重弊端和自己的俘虏身份,终于不发一言。

“某是贾道真。”贾道真轻叹一声。

“可惜了!听闻你与明将军曾相交莫逆,如今明将军举义旗,救万民于水火,贾大人却是附蒙贼,为虎作伥。”于兰见贾道真无语,笑了笑,领着众人在牢内巡视了一圈,出去。

担心于兰安危,高尚曾专拨了一小队士卒听从于兰安排,说是协助,实是保护,偏巧选的一人是孟琪。

孟琪此时立在于兰身后,心内百般滋味。前几日他那一队人被派去防守,因战况激烈,原先的的几个孟氏义军的同伴竟然在混战中死了两个,最后一个同伴彻底胆寒,再次偷偷鼓动孟琪寻机投元军,孟琪嘴上稳住他,趁他不备,暗中一刀将他捅翻,再假做他伤势过重而亡。余人不知,反而安慰孟琪莫太悲伤。

看着贾道真等被俘的糗样,孟琪反而有些高兴。这些元廷军官往日自然高高在上,自己一介寒民如何敢正眼相看。如今见到这些元军校佐被拘押在牢内的狼狈样,孟琪突然有了翻身做主人的感觉。

只是自己入了靖安军,今后恐难以回头了。

细细回想靖安军的行为,孟琪已渐渐赞同于志龙的大多主张。否则他也不会一直留在军中,不作他想。

“兰姐姐莫恼,这些鼠辈不知好歹,若不是纪大人特意吩咐留其性命,依小弟之见早就砍了他们!回头小弟自会好好修理这些杂碎!”

“我看这些人是做狗上了瘾,没救了。依郭小哥说的,杀了不是一了百了,多好!”刘娥见不得这些人的嘴脸,撇撇嘴道。

“纪大哥有令在先,弃械投降者免死,我们怎可言出无信?况且那个贾道真还是明将军的旧识。”于兰有些无奈道。

“纪大哥是担心我们安危不准我们上城头厮杀,可在这里看押这些家伙真是无趣!还不如帮着制作驽箭,运送石块呢!”刘娥不满道。

郭峰荣吓了一跳,纪献诚的心思大家都明白,这几个女子要是出了什么闪失,于志龙那里他可没有办法交差。黄二虽然是个猛将,可也是非常护短,刘娥现在就是他的心头肉,少了根头发都令黄二心疼,就在刚才黄二还特地遣人过来告诉郭峰荣,务必保证于兰、刘娥等的安全。那些运送擂石等事不比城头厮杀安全多少,元军的强弩和石弹可是一**的如雨而来,中者皆骨断筋折,或血肉模糊,这些小娘子若是出个好歹,纪献诚、黄二等还不把他吃了!

“几位姐姐过来帮忙,小弟感激不尽,这不,小弟这里的人手多被抽调上前厮杀了,若是俘虏闹事还真不好对付,有诸位姐姐坐镇,小弟才觉得安心些!”郭峰荣说的也是实情。现在牢房的看守不过七八人,确是人手不足,而且纪献诚今日已经暗示,若是事不可为,或俘虏闹事就将其全部处理。为了应付最恶劣的情况,郭峰荣已经向明士杰请求再派几个敢于动手的士卒过来,现在这些士卒还未到。

“既是如此,我们就先在这里帮你一把。只是在这里枯守甚是无趣,我见前面几面院墙是大青石垒砌,前方正缺石块,去个人问问高尚大哥,能否运到前面使用?”于兰说着话,就听到北城处号角连响,喧哗声大作,鞑子又要攻城了!

于兰这些日与众姐妹在城内忙于救治伤员,安抚民众,甚至危急时亲上城头作战。此时作战有纪献诚等主持,有明雄、万金海、夏侯恩、曲波等辅助,民夫、物资调度有谢林、程世林筹划,在民心的稳定和凝聚上,于兰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临朐战得如火如荼,益都城王府内、总管府内,翼元帅府内各色人等则一直惴惴不安。

战事延续已多日,虽然官军在城外斩获无数,甚至当夜袭城剿灭了顺天贼酋刘正风,战果确实辉煌,益都路早已明细战表,飞报给大都枢密院,同时上呈百余员将佐功绩,只待枢密院首肯,即可行文颁奖。不料百密一疏,被残贼濒死反扑,竟然将袭城的官军反击了出来,如今余匪盘踞临朐城,坚守不出,官军团团围城,死战不得入,反倒是折损了无数人马,益都路不得不连续征调各路元军和义军、民夫,流水般的奔向了临朐。

人马增添了不少,但是战果寥寥,除了那城墙在反复攻击下显得愈加残破外,官军不得寸进。

买奴这几日也不再去总管府了,一直闷在王府内,苦等前方捷报。他心情郁闷,脸色自然不好,宣慰司卓思诚等下官每日皆去王府请安,小心的请示诸般事宜,看在卓思诚等勤勉的份上,买奴不好发火,然不耐烦之意溢于言表。卓思诚、顾恺等索性只捡最关键之处禀告,余者众人商议而定。

这日晨曦,鲜红的朝霞刚刚映在东方,王府内的数百下人早已在府内开始忙碌。

王府占地极广,不下三四百亩,不仅有园林,水塘,各处楼台殿阁层罗密布,回廊、影壁、灌木、山石等依据各处地势、布局错落有致,宛若游龙。

数百下人分布其间,有清扫庭院、道路,有打理花卉苗木,有为王府家眷等人准备盥洗器物、衣衫鞋袜,也有在后院整理车马仪仗等,下人们多默不作声,人虽多,但是动作熟练,各司其职,偌大的王府内并无嬉闹杂声。

一个青裙红袖,腰间束以紫色围带,高梳发髻的年轻丽人在回廊内款款而行,行走时隐隐可见她下穿一双丝绸罗鞋,鞋面上分别绣着数朵灿烂绽开的红艳牡丹。后面跟着两个低眉的白衣婢女,亦步亦趋。

旁边路遇的几波下人见到丽人行来,纷纷避让,施礼,恭谨道:“见过淑妃!”

那丽人微微点头,目不斜视,莲步不停,穿廊过院,直入王府正堂后院。

“淑妃娘娘今日显得更加清丽了,不知小王爷为何就是不愿夜宿侧院呢?”一个扫地的仆役目瞪神迷的低头斜眼看着远去的正装丽人的身姿,禁不住喃喃的自语。

咚的一声,他脑门被同伴狠狠地敲了个包。

“你今早吃错药了!还是鬼迷心窍!这种话也敢说?”年长的同伴吓得狠狠瞪了他一眼,“淑妃娘娘的面容也是咱们这些下人可以看的?还敢嚼舌头!感情你是忘了年初牛二犯事被小王爷的大将军给活活撕了的事。”

这年幼仆役吓得心里一哆嗦,再不敢多想,老老实实继续清扫庭院里的落叶。

大将军者,是小王爷后援豢养的几头蒙古獒,这是前几年大草原上的部落特地进献给益王的,罗帖儿看猎心喜,索性索了去,自养于侧院。这獒足有半人高,毛发浓密,长约一指,眉上还有一对黄色或棕色的对称圆斑,性情极为凶猛,喂食之人乃是王府专人,寻常下人根本不敢近身。

牛二本是下人,在侧院专做打扫杂事,不料一日扫地不察,冲撞了正快步行路的气头不好的罗帖儿,那罗帖儿随口令人将其扔进了犬舍,再不理会。待半日后管事的小心请示罗帖儿是否放其出来时,牛二早已被撕咬的支零破碎!

想起大将军的凶狠,这仆役收敛心思,再不敢妄想淑妃的丽容。

淑妃款款穿过院门、月门,到了益王夫妇歇息之堂屋门前,早有门口侍奉的婢女口中软语招呼,一人撩起了苏州产的云锦花团门帘。

“父亲、母亲可安起?”那丽人不进堂屋,先细语问询堂外侍候的婢女。

婢女低眉回答:“回淑妃,刚才进了盥洗之物,几位姐姐尚未出来。”

婢女所言的几位姐姐是指进递盥洗之物的婢女,她在府中职位低,不过是堂外使唤的丫头,非传,不得进入堂内侍候。

淑妃点点头,她是高丽下官之女,姓柳名珍,自前年被高丽广选秀女入大元,先奉进大都。

当初她随众人自釜山乘海船,漂洋过海,一路跋涉才到了元大都路总管府宝坻县上岸,即今塘沽。

习惯于地方小城的柳珍,本来已经深深赞叹高丽西京的繁华,但到了元大都,第一次见到巍峨的城墙,挺拔的城楼,城内人烟如织,楼阁密布,高大的牌坊时,高丽贡女们几乎被震撼的无以复加。

据引路的火人夸耀,大都全城南北长约7600步,东西宽约6700步,周长60里,全城分为三重城结构:大城、皇城和宫城。大城呈长方形,四周城墙设门11座。大城城墙四隅建有巍峨的角楼,城外还设有墩台。城内则有皇城和宫城分为五十坊。至元三十年七月,通惠河成,大运河的槽船可直接入京师装卸。自此京师愈加繁华。仅城内人口不下数十万!

高丽虽有楼阁,多低矮,无高层,虽精美,缺大气度,少庄严。至于城墙也不过数丈高,而大都的大城城墙就高达十几丈。

上元都城,繁华兴盛,不外如是!

柳珍心内赞叹,她本就有出位之心,见到外国繁华,又有入宫之机,那希冀蒙受元帝宠爱,再现奇后际遇的心思大为活泛。

高丽贡女入元,在当时颇兴,奇氏本是高丽人,极有心计,为第二皇后以后,更为关心贡女一事。

每次贡女来华,奇氏特在其中择数十中意之人悉加教导,栽培为心腹。奇氏见柳珍不仅聪慧靓丽,而且对答间谈吐婉约,极为得体,大悦,不数月,报奏帝意,将她们一一分赏给各处蒙元权贵为婢。因益都路是腹里东部关键之处,有益王买奴再次坐镇,淑妃就此被分派给了益都买奴处。

但柳珍不知道的是那奇氏曾暗中召来白云观全真教龙门派的散人为她们这些甫入元宫的女子一一相面。白云观乃是全真道教第一丛林,也是龙门派祖庭,后世的北京白云观位于北京西便门外,是道教全真三大祖庭之一。

这白云观主持自接到奇氏之命后,却大力推荐本派正一游方到此的闲散道人为奇氏一观。若是于志龙得见此道士,必认得是当初在临朐为己和于兰所看相之人!

这散人暗中一一对高丽众女相面,他人尚不理会,唯独见到这敛目低眉的柳珍后不由称奇,奇氏大怪,遣人问之。对曰此女不仅仪容秀丽,眉梢间还隐隐有皇家气象,有旺夫之气,可惜右耳廓边侧有红痣,兆际遇波折,但此生若遇贵人必有极兴之遇。

“皇家气象?旺夫!难不成还想步哀家之路?”奇氏绣眉微蹙,暗道:“这深宫内有哀家一人足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