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元末新世界 > 正文 第一百八十三章 招安2

元末新世界 正文 第一百八十三章 招安2

作者:月下清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20:13: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刘正风昂然道:“我等商议已定,与鞑子朝廷根本不是一路人,大伙儿均无意招安。两位此来辛苦,这请回吧!”

谭子琪听到后不禁与俞伯对视了一眼,拱手道:“诸位,我等既然授命而来,还请诸位听我一言。朝廷诚心诚意招安诸位,如此不计前嫌,诸位怎好断然相拒?我知过去当地官府的所作所为多有对不住桑梓之处,只是树大有枯枝,朝廷内现有的大小官吏何止千万,间或杂有贪墨、酷索、丧尽天良、抛弃人伦的害群之马也是在所难免;如今我皇贤明,能臣倍出,脱脱丞相又励精图治,正是能人义士大展宏图之时啊。”

“诸位是爽利人,明人面前不说虚言,过去当地官府确有对不住诸位之事。本官来之前,大人就说了:诸位走上这条路实乃被迫之举,益都上下并不怪罪诸位,只要诸位肯回头,朝廷不仅赦免诸位的罪过,还要给诸位官身和赏赐,今后若能同殿为臣,实乃社稷之幸,百姓之福!”

俞伯接着谭子琪的话再细细分说,说完,他观察在座诸人的神态,刘正风只是冷冷一笑,秦占山和万金海、夏侯恩虽是不屑一顾,但是听得还算认真,下首的于世昌则只是端起茶盅独自慢饮,于志龙则是专注地盯着自己。刘启则阴着脸,面色无波。

“说了这么多,有甚么鸟用?天下乌鸦一般黑,老子活了这么些年从没见过不恋权、不贪钱的官!“万金海首先道。

“现在老子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夜里还有娘子暖床头,过得是神仙般日子,凭什么受鞑子的约束?”夏侯恩冷笑。

“一个小小的管军万户就想打发大家?做梦吧!待老子打下益都路,要是汝等识相,这就早降了咱家,倒是可以考虑给汝等一个万户帽子,这地方吗,尽随汝等挑!”秦占山嗤了一声。

于世昌直接不搭理这两人,正眼也不瞧。

“诸位息怒,目前朝中确有歹人弄权,上蒙圣君,下害黎民,荼毒地方久矣,致天下苍生苦矣。不过我辈有志之士正是因此才更要激浊扬清,还天下百姓一个清朗世界。若是诸位愿受朝廷招安,若愿继续从军,可为军职,今后约束三军,严明军纪,外御敌辱,内安地方,若愿治政,益都路治下各府县诸位也可任选一地,施政爱民,为当地百姓之谋福。倘若诸位只是在草莽之间混迹于山林,坐看歹人在朝廷上弄权害民,侵害社稷,枉负了一身本事,又岂非英雄所为?”

俞伯苦口婆心道:“诸位有志安民,要还天下百姓一个公道,但是困守一地能有何作为?何况朝廷大军旦夕可至,到时玉石俱焚,片甲难留,诸君的志向不伸,岂不覆水东流?如今朝廷清明士林正群起呼应,与腐官贪吏做殊死一战,正需有志之士四方响应,但只有入了官家体系方有左右逢源,上下一心,互为照应之途!若诸君有意,顾大人当扫榻相迎,只要公忠体国,必为圣君所察,到时高官厚爵,封妻荫子,再告慰祖宗之灵,岂不是美事?”

于志龙没想到这个俞伯竟然能讲出一番大道理,不由地对他重新审视一番。诸将都是粗人,多不善言辞,虽然觉得有些不妥,可又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谭子琪接着俞伯的话道:“诸位现在虽据有一城,但在朝廷眼里也不过是弹丸之地。贵军兵不过万,而朝廷雄狮何止百万?且临朐县城西有大山难通行,东有河叉沟渠密布,南北大路皆有官军相阻,本县已聚外地民众不下三万,但如今官道不通,一应钱粮无有输入,即便朝廷不发大军来剿,单单封锁数月,以诸位的状况,怕是支撑不了三个月。到时不战自溃,可就连归附朝廷的依仗都没有了!还请诸位为了自己的前程多多考虑!”

于世昌嗔怒道:“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有胆放马过来见真章!”

刘正风拧眉道:“不消官家费心,我等自起兵以来就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手下将士众志成城。元廷暴虐,牧民如猪狗,无需赘言,绝非什么树大有枯枝之说!两位入城时想必看到了城门上的两面大旗,上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此为我等志向,誓不更言!”

刘正风语调不高,却铁骨铮言。

俞伯、谭子琪不禁暗暗皱眉。

城头大旗所书八字,两人早知,私下也反复揣测,琢磨其用意。自古树旗造反者多是打出替天行道,除暴安良之类,其实难有实指,这些人多是求个安身立命之所,招来许多落草之人,啸聚山林,时常下山劫掠资财以养人马,很少主动攻取府县,对抗朝廷。说是反贼,其实更是山贼,只要官军不要征剿过甚,自可相安无事。

但是这两面旗却是挑明了敌我,直书其志,委实不可轻看。细做早已探明这是于志龙所部首先打出来的旗号,后来贼首刘正风将其立在了城头,以示顺天军之志。

又是这个于志龙!当初若是颜赤在山道上将其斩杀了该有多好!

俞伯再次扫视了对面的诸将,特地在于志龙脸上停顿了一下。

“哈哈,万事和为贵,上天有好生之德,动起刀兵,苦的还是百姓!本官既忝为使者,若是将军觉得这个条件不中意,待回去后,自然会将将军的意思带到,总要大家满意为好。想那张贼士诚一开始也曾有投诚之意,朝廷屡次与其联系招安一事,只是张贼不仅心比天高,还屡次食言反悔,甚至谋害朝廷命官,最终令人神共愤,朝廷才一力严剿,这倒霉受罪的还是当地的百姓和下边的将士。”俞伯最后故作轻松道。

他说的是高邮府的知府李齐本来招降了张士诚,但是不久张士诚又叛,还杀掉了行省参政赵琏,至正十三年,也就是去年五月,元廷派知府李齐拿着万户的委任状再去招降他们,张士诚嫌官太小,反杀了李齐,袭占了高邮,自称“诚王”,国号“大周”,年号“天佑”。这一下终惹得元廷大怒,诏脱脱亲率大军南征。

俞伯看似说得轻松,但也透露出万事有的商量,诸位最好识趣些,别学张士诚又贪又奸的例子。

俞伯提及张士诚,刘正风等不禁脸色微变,知道是对方软话说完,再放些硬话暗示自己识相。

刘启坐在椅子上,两眼不断的眨巴,看看上首的刘正风的脸色,再瞅瞅左右诸将的神态,眼光飘忽不定,不知想些什么。

于志龙微微一笑道:“我巍巍华夏已经传承千年,期间无数次北虏南侵,虽屡有得手,得财货人口无数,却鲜有能在中原立足长久的。吾观其因,多是北虏暴虐,不通华夏礼仪和经济,蔑视汉家子民如猪狗,时移世易,又不知变通,多以野蛮粗暴之法行之,导致政事弊端日甚。鞑虏入主中原后,短短数十年,皇帝竟然换了好几个,足见其宫帏内斗之惨烈,且政令朝闻夕改,贵蒙轻汉之处不胜枚举,天下苦之久矣!放眼当今君臣上下,内无明德,外无贤法,此乃亡国之兆,若此时受招安,未免太过可笑!”

俞伯和谭子琪悚然一惊,俞伯假意问道:“不知这位小将军尊姓大名?”

“吾就是于志龙。”

“原来是飞将军,如今在益都路上下,将军之名可说是如雷贯耳,久仰久仰!”俞伯施礼道。

“顺天军能得将军,真幸甚大焉!”谭子琪追赞了一句,不忘给刘正风加点眼药。

果然,刘正风听后面色虽不变,但眼光却收了收。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我大元代宋、金,亦是此理。自太祖鼎定中原已历数十年,各朝圣主革新政事,劝农桑,兴水利,修官道,建驿站,通运河,更有东海西域货贸巨利之通达。百姓安居乐业之盛景远超前宋前金之时,朝中虽有弊端,不过高树之上偶有虫疾,实不足为患。”俞伯洒然一笑,慢慢分解道。

“诸位将军神勇,智慧通达,正是国之干将。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现大元国运昌明,虽有各地小贼不时骚扰,毕竟是蚍蜉撼树!诸位将军若弃暗投明,此正是大展身手之时。如此乃诸位将军之福,朝廷之幸矣!”

于志龙立即道:“不敢当!我顺天军上下皆是苦力草民,今日之局皆因朝廷上下昏聩,贪腐无度,致使民不聊生,不得不反。大人言元廷为高树,但依吾观之却已是病入膏肓,无药可治。大人在京为官,当知元廷国库早已入不敷出,朝廷运作是捉襟见肘。不加赋税,朝廷军政费用无所供,必然崩溃;若加赋税,民生本就艰难困苦,此举又必然导致天下百姓破家无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今民怨沸腾,已成燎原之势,正是吾辈恢复河山之时,吾倒是劝大人干干脆脆脱离元廷,入我军中效力,消灭暴元,做一个开国功臣如何?”

“两位大人不妨思量思量?”于世昌接口打趣。刘正风则微微一笑。

刘启、秦占山等与于志龙接触较少,未曾想这于志龙口利若此。尤其是刘启,听了这于志龙一番驳斥,心内又有些犹豫了。

俞伯和谭子琪更是深有所感,自己此行本是劝降而来,不料这于志龙却以己之道还施己身。

于志龙判断元廷财政已是陷入泥潭,根据多是来自于自己查阅的临朐历年赋税收入和比重,以及本地民生记录等得出。谢林主政期间,各项收支内容和田亩地契侵占等记录详实,有很好的参考依据。而且这些年各地反元风潮骤起,以各级官吏的贪腐无能,元廷的军费开支绝对是一个巨大的窟窿,否则也不会赋税如此之重。

谭子琪不愿坠了自己的气势,冲着刘正风和于志龙笑道:“我大元以武功征服四海,天下咸服,后以汉法教化华夏万民,历经数十载,早已是人心思定,有志之士出将入相者不可胜数。偶有地方不靖,也是弹指间灰飞烟灭,即便有刘贼福通,张贼士诚之人,如今也是苟延残喘,至于方国珍、郭子兴、陈友谅更是宵小无能之辈,实不足挂齿!”

“如今朝廷大军已在高邮胜绩频频,张贼困兽犹斗,灭亡只在旦夕之间,届时大军即可自由转移战场,黄淮、江浙任意驱驰,为诸位前途计,还请早做打算为宜。”

他说的倒是实情,诸将虽然不明高邮具体战况,但是朝廷信息还是侦探得一二,也知张士诚的情形不妙,万一高邮城破,这数十万大军随便分出一股来益都,他们都对付不了!

一时诸将变了脸色,多不做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