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元末新世界 > 正文 第一百七十五章 朱家有子方安归

元末新世界 正文 第一百七十五章 朱家有子方安归

作者:月下清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20:13: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日于志龙巡视完各部练兵,回到营内大帐不久,方学和谢林联袂而来请示诸项事宜。

拜见了于志龙,两人分做左右。

方学首先道:“按照将军吩咐,今日已将所有我部阵亡将士安葬,并立碑刻字。有家属的,则一律给其抚恤银两,所有阵亡将士名册在此,请将军过目。”说完递上一卷帐册。

于志龙接过来,从头到尾细细浏览了一遍,这一仗仅靖安军就阵亡了约五百余人,伤者近七百,约占靖安军总数的三分之一,顺天军其他各部的损失也不小,若是按照比例计算,刘正风、于世昌部、刘启部各约五成,万金海部、秦占山部的损失更大,伤亡近六成。

“这些将士将性命交付我等,日后定要建一巍巍庙宇,供奉其灵位,享祀天下香火!只是可惜许多人姓名、籍贯不祥,无法联系其亲属。”于志龙看后叹息道。

“属下做事不密,出了纰漏,请将军责罚!”方学惶恐道。当初招募兵员,方学只是粗粗登记了将士的姓名和籍贯,甚至不少人连大名都没有,狗剩、石头、阿三等,什么贱名都有,还是现场由登记者为其编纂。

“此怪不得你,战事来得太快,我等其实都没有什么太多准备,况且战前以练兵为要,其他皆是末节,以后吸取教训即可。世人言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真是可笑!若无这些将士浴血,何来保家卫国,靼子来了,难道让那些拿着菜刀、毛笔、锄头的人去作战吗?”于志龙安慰完方学,反问道。

“将军重武功,善待我军将士,必能令将士归心,众志成城!”谢林赞道。“只是这次阵亡将士极多,城内赶制的寿材多粗陋,实委屈了我军英烈!”

“此亦无法,短短时日能制备上千寿材,已是难得!总不能令英烈裹席而葬吧。”于志龙叹道。这打造寿材之事由谢林主持,战后谢林抽调木匠等可是忙了几日。

三人正叙话,忽然一个亲兵进来报:“将军,吴四德千户有事禀告!”

“传!”

“诺!”亲兵出去片刻,吴四德喜气洋洋地大步进来,跪拜了于志龙后,大声道:“将军,属下这次出去可是有了收获!您看看我把谁给带来了!”他回头招手示意,屋外进来一个年轻男子,身体纤细,面色清秀,近前冲着于志龙大礼参拜。于志龙细细一看,不认得。

吴四德笑道:“将军请再瞅瞅!”

于志龙见他卖乖,笑着再看,这男子面容依稀眼熟,但记忆里绝对没有印象。吴四德哈哈一笑,对这人道:“小子,快快给将军报上姓名!”

“小人朱得禄见过将军。”那人闻言再上前一步,双膝跪地行礼道。

“朱得禄,朱得禄,”于志龙低头回忆,这个名字有些熟悉,在哪里听过呢?“啊,想起来了,你是朱贵的儿子!难怪看着有些面熟。”

“小人惶恐,贱名有辱将军清耳。”年轻人泣道。

“你不是陷于山贼之手,不能归家吗?战前我曾命人试图去营救,只是战事来的迅速,后来只得放弃,这些时日我忙于善后,竟一时想不起来,惭愧惭愧,真真对不住你老父的期待。”

“将军仁义,百忙中还能顾念家父的期盼,小人就是粉身碎骨也难报答万一!”朱得禄听到于志龙所言,心内感动,想起自身经历,不禁眼角有些湿润。

“小人本以为今生只得陷于贼手,不料今早吴将军突然率人袭击了山寨,趁贼不备斩杀了贼首及其党羽,救出了小人。”

“哦,此事经过如何,吴校尉可细细道来。”于志龙奇道,转头看向吴四德,同时令朱得禄站起与吴四德坐到一边叙话。

吴四德得意道:“将军战前不是曾令石哥和诸将轮流至附近巡视,或剿灭贼寇吗?后来因为跟鞑子大战,当初原想救出朱小子的事只得放下。不过赵哥早就留心,曾派了些探子到那里探查,战前甚至还有两人假借县牢里放出来的罪囚身份混进了那贼寨里。这有了内应后面的事就好办了!”

“所以战后你就靠着内应,趁贼不备一击而定?”于志龙插话道。

“正是!我们这次打了个大胜仗,赵哥还特地给贼首传了话,只要他率众来降就既往不咎,可没想到这家伙不识好歹,还大言不惭地回话道说甚么其人马强壮,无论官军还是靖安军皆不能拿他怎么样,又说宁愿**头,也不做凤尾。我呸!老子一怒,与赵哥商量干脆端了他的老窝,现在贼首及其党羽的头颅皆在帐外,只待将军勘验!”

吴四德眉飞色舞地说了好一阵,看见谢林坐在一旁,再道:“这次谢县丞也是出了大力,若非谢大人安排细做,并详细讲解山贼内情,只怕这事也不会解决得如此顺手!”

“吴将军过赞了,属下只是尽了些绵薄之力而已,那贼子这几年为祸乡里,县里屡次出兵围剿皆不能获,故此贼气焰愈炽。将军入城后曾吩咐属下配合赵将军围剿本县周围的贼寇,以靖地方,故属下曾向赵将军建言内应之计。那伙贼子盘踞在山寨里,若只是围剿不放走一人倒不是甚难,只是飞将军明言要安全救出这朱家子侄,倘若明攻难免发生变故。”

“说的是这个理!石哥也是担心此事,故此不敢妄动。谢大人这才献了内应之计。”吴四德一拍大腿道。

“若论功劳,赵将军、吴将军方为首功,内应之人次之,”谢林接着道,“说起这内应,孙校尉或许还记得,当初孙校尉率人闯县狱时,就是此人带的路。”孙校尉就是指现在站在于志龙身侧的孙兴。

“哦,可是为我等打开侧门的那个狱吏?”孙兴想了想道。

“正是,此子姓郭,名峰容,我观其机智多变,又有胆色,遂将其举荐给赵将军,幸不辱命!”

“原来是这个年轻人。说起来他与士杰皆是本县差役,当初入城前,士杰曾说县狱内有交好之人可为内应,说的就是他,想不到这郭峰荣这次再做内应,又救了朱家子。此人既是有胆有识,做个本县典吏委屈了他!方学,你且先记下他的功劳,论功行赏就是。”于志龙听到郭峰荣,想起当初营救明雄之事,起了栽培之意。

于志龙再对朱得禄道:“你现在既已平安脱困,不妨这就回乡看望家中老父,已解老父思念之苦。”

朱得禄起身至前,长跪、垂首至地,拜了两拜,语音微颤道:“将军恩德,小人无以为报,回去必为将军立长生牌位,日夜香火祷告,惟愿将军所向无敌,添福增寿!”

“哈哈哈,那就承你美言了!回去替本将给你父亲问好,我在这里祝他安康百年!孙兴,去账上支取些银两,取两匹锦缎,再选一匹骡马,一并带去。”石峪村距此远,有了骡马可骑,朱得禄将在日落前即可到家。

“多谢将军贵言!小人必定带到!”朱得禄再三叩拜后,才由孙兴亲自领着出去了。

看到朱得禄出门而去,谢林对于志龙拱手施礼,叹道:“今日这事终于圆满了,属下为将军贺!”

“嗯,当初我等初到石峪村,可说是人困马乏,在朱贵宅里休息了一晚,后来才有了巧遇穆春、方学,定计解救马峪采石场驱口之事,靖安军能有今日规模,都是源由夜宿石峪村。我观朱贵为人良善,老来得独子不易,其子被掳不啻于飞来横祸,若是营救不密,失了其子,岂非好心办了坏事?所以才对石哥着重强调,一切以安全救人为上。”

“说起石哥,他现在哪里?”于志龙问道。

“回将军,本次急袭贼穴,是赵将军亲自领队,今晨子时前出发,因为有了郭峰荣的内应,一切顺利,那寨里的贼子不过两百余人,我等斩杀了三十余人后,余者皆降,得财货、马匹不少。还有一事报将军知晓,赵将军已对这降者甄别,数十祸害乡里最重之人皆被就地处死,余者留其性命。其中青壮者有近百人,皆愿弃暗投明,加入我军,属下见其中有三十余人骑术较佳,恳请将军准许,将其编入属下的骑队。”吴四德道。

“准了,不过若编入骑队,应打散其人员,混编进去。还有,你要对其言明军纪,入我靖安军,一切以严守军纪,不得扰民害民!划归步军者亦然!”于志龙厉色道。战后靖安军严抓军纪,各部的行止已大为改善。

“诺!”

方学见吴四德谈完,接着道:“这几日时有周围的强人或精壮流民结伙来投军,许多还是直接奔着靖安军来投的,还声称若是不纳,宁愿归去,另往他途。属下粗粗估算,总数也得在四五百人上。听说为这事刘启将军、秦占山将军等颇有怨言,数落我部私纳投军士卒,不知将军何意?”

“理他作甚!他们指名道姓来投,正说明咱们此仗打出了名头,顺天王在中军不惧石矢,领着中军一路向前,与鞑子硬碰硬,那是好汉行径,我老吴服气,我们靖安军更是没的说!至于刘启、秦占山等此战打得太过窝囊,险些坏了大事,这次补充兵员已经是大大的照顾他们了,再在这里扯犊子,不嫌脸红吗!”

无怪吴四德生气,刘启、秦占山等部确实此战打的欠佳,差点导致全军溃败。特别是刘启明显有保存实力的心思,战事最危急关头,竟然还在犹豫是否全力支援,若非刘正风数次严令,只怕刘启都有抛弃众军,独自逃离战场的行为。

战后虽然刘正风和于志龙不提,但是一些部将还是有怨言。

于志龙见吴四德再提此事,阻止道:“大家都是一体,荣辱与共,休戚相关,莫要因此事伤了彼此和气。传令下去,各部将士严禁再议论此事,有违令者,按违反军纪论处。”

吴四德、方学接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