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元末新世界 > 正文 第一百六十九章 分配

元末新世界 正文 第一百六十九章 分配

作者:月下清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20:13: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日一早,刘正风在府内召集诸将议事,一是确定战后的缴获分配,二是商议下一步如何办?

于志龙部功劳最大,战场缴获的锣鼓器仗、战马、兵器和俘虏最多。只是最终缴获报到了刘正风这里,各部都提前私下截留了不少俘虏,兵器和战马,靖安军亦如是。刘正风只做不知。

那日元军大溃,近万元军仅仅逃回去四千,被俘虏的士卒、脚夫等亦有三千余众。众人一番争论后,刘正风先从中挑了四百精锐,再拨了一千人给于志龙补充,余者各部均分。刘启、秦占山等初时还甚不乐意,论损失,万金海、刘启部最大,不过刘正风给他们多分了兵器、营帐等,算是堵住了二人的嘴。

也先的石砲和被俘的操砲人员全部归了刘正风部所有,以此为骨干,顺天军也筹建了自己的砲队。

这几日顺天军有巧言之人不断在俘虏中加以鼓动,劝说,被俘士卒看到这边能分田,有安家费,发饷时上司几乎不喝兵血,多愿意投附。只有少数坚持不降。

至于当初被俘的各级军官则多数不降,刘正风懒得与之啰嗦,索性令曲波将这些不降的将士全部上以镣铐,每日早晚至城外做劳役。

俘虏分配上并不激烈,但到了战马一项时,诸将争得是面红耳赤。

“别的东西某可以少些,战马绝不可少!这次某是看明白了,没有骑队,就是他妈的软柿子,怎么捏都可以!”万金海扯着嗓子大声道。万部被唐兀卫的骑兵杀得是落花流水,万金海是铭刻在心了。

秦占山、夏侯恩、刘启、于世昌等一齐嚷嚷,都要多分战马,这次共缴获马匹近千,其中战马至少六百,几个人的眼睛都瞪的大大的,恨不能自己全部包揽了!

唐兀卫的骑射和冲阵给大家的印象太深了,前面还有颜赤的山道突袭的教训,大头领于海就是殁于颜赤的突袭之下。

众人几番争吵,拍桌子,摔茶碗,甚至后来万金海挽着袖子要与刘启干一架,就为了多分几十匹战马,众人争得是乱成一团。

最后于志龙分得二百二十匹,万金海和秦占山各分得二百,刘启、夏侯恩和刘正风则各分得一百六十匹。

谈到下一步计划,渡河向东已探明是元军陷阱,刘正风和于志龙等都觉得向南为宜,只是诸将的意见不统一。

秦占山道:“这次大战,不提刘启兄弟和金海兄弟损失过半,就是刘天王、夏侯将军等部也是损失巨大,小于将军的部属损失也不小,我看,短期内是没法出击了,再加上补充兵员和操练,估计至少也要二十天。探子说南边的汉军可不少,再说向南的路险且长,贸然前去肯定是讨不了好!不如北上,打一下益都,即便拿不下,也不妨绕过去,可以打滨、棣、淄等地。或折而向东,去打潍、莱。”

“占山兄弟说的是!这次虽然胜了,可我手下的儿郎们折了多半,特别是那些老弟兄们剩下的没有多少,仓促成军难有多少战力。顺天王,我看得休整一个月才能恢复过来!”万金海更悲观,给出的时间更长。

刘启斜眼瞅了瞅于志龙,摸着圆圆的下巴,慢声道:“要说损失,我部可说最重。这次关键是老弟兄们折的太多,下面的总旗和牌子头等大多都得换成新人,即便新兵补充后,这上下的熟悉和操练都非数日之功,而且惨胜之后,士气也受影响,并不甚高。此战顺天王和飞将军所部是我军取胜之砥柱,想必士气是最高的了。”

秦占山则在旁附和了一声。

夏侯恩沉着脸,不出声。其部作为总预备队,最后被投入右翼,救援万金海部,结果被唐兀卫打得也是找不着北。

他们各部组织的长矛兵和炮仗等物未发挥多大作用,与于志龙取得的惊人效果截然相反,主要原因是于志龙部多次事前演练,士卒们的训练和胆识均远强于万、秦、夏侯等部,敢于在元骑临近时才突然甩出爆破之物,从而取得奇效。

而且靖安军面对高速奔来的元骑,保持步阵紧凑不乱,即使有人胆寒,在各级军官的鼓励和指挥下也没有慌乱和逃跑,不似万、马部的士卒有很多吓得干脆掉头回撤,几乎失了控制。

因为各部损失大,现在谁也不愿再走远路南下碰硬钉子。斥候早已回报,南边有汉军大营紧守山隘,地势易守难攻,且山路曲折崎岖,倘硬攻,正面难以展开。

于世昌见这些人胆气低落,不禁长身而立,怒道:“属下愿听从顺天王调遣,或战或守愿为先驱!”

刘正风见于世昌好胜,心内欣喜。“世昌军心可用,甚好,且先稍待,待有了结果再定。”刘正风说完再看于志龙,他还是想先听听于志龙的看法。

于志龙心内明白,自己这次出兵最终竟然摆出了约四千人马,实力之强已遭人忌,而且自己这次功劳太大不免令诸将难堪。只是当时战场形势紧张,可由不得自己。

如今于志龙态度在顺天军中已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也是实力使然。刘正风目前不论如何不喜欢,还是要充分考虑一下。

于志龙慢慢道:“此次大战,我军各部确实损失颇大,但是益都之大败,也非其事先所能预料,我想短期内益都必难再调集大军来犯。但若我军休整时间过长,给敌以喘息时机,实不利于我军今后行事!”

“当下除了各部抓紧时间休整和操练外,还应加强四周的探查,了解元军的动向。”于志龙补充道。

“现在谁先动手谁就占先机。我已陈述北上之弊,目前东渡有陷阱,西行是群山,北边有坚城。南下困难再大,但是风险却最小,一旦破围,当有龙入深渊之势,还望各位多加思量!”

曲波和于世昌对视一眼,此种场合他们不好发话,细思一番,于志龙所言也尤其道理,只是大家当初在山里转战了好几日,这山路艰险南行是深有体会,若是带着家小辎重,行路必更是不堪。一旦追兵上来就是大祸临头。刘启、秦占山等不愿南下也是有这方面考虑。况且南边山多地贫,又临近海州等地,那里元军现在势大,又道路通达,北上甚易,万一元军南北夹击,他们将往何处去?北边虽有坚城,但是诱惑极大,如果能突出去,前景倒是看好。

果不其然,刘启等还是坚持北上,万金海在犹豫,夏侯恩咂摸咂摸嘴觉得总要试试北上的可能,再考虑南下。

刘正风见最后仍不能统一看法,他虽是顺天王,毕竟根基不牢,威信低于于海,不好强做定论,最后点点头:“我等家小辎重已非昨日可比,北上南下究竟如何再细细打探。这几日各位兄弟好生操练兵马,切不可大意!待有了详细军情,再做定夺!”

“这几日北边来了数千饥民,几乎都是老弱,据探子报鞑子正四处收拢益都城四周的流民,驱使老弱至临朐,我等已经拿出了许多军粮救济,但若长此以往,背上这一个大包袱可不是事!”夏侯恩插言道。

由于饥民日益增多,城外收容之所也不得不扩增,这个负担日益显现,诸将不得不多拨粮米应对,众人对此虽有忧虑,却一时无计。

“此涸泽而渔,焚林而猎之计!”座下众人皱眉,纷纷叫道。

于志龙一愣,没想到这帮人还能说出这么文的字句。

刘正风则吩咐军内斥候千户:“这几日多做南北的探查,步子再远些,看看鞑子还有什么后招?上次幸得飞将军查出对岸有伏,否则万一一个不差,大军冒然渡河,必中鞑子奸计!”

这千户应声领命。

大战后,敌我尸体开始掩埋,元军的尸体则有益都城来的官员一一勘验,辨识身份。若是总旗以上军官,则将尸首运回益都安葬,至于汉军和义军的士卒等则分批就地火化,再将骨灰带回益都安葬。

唐兀卫的阵亡将士,则一律车载运至益都,好生勘验后,造册,禀往枢密院。

此次大败,益王买奴满腔怒气无从发泄,实不愿派人取回这些元军等的尸首,甚至还想将临朐来的使者斩首示众,以示与反贼势不两立。但是顾恺、田辉、孟庆等知晓后纷纷建言,不收所部尸首,恐寒了三军将士之心;斩杀敌方使者,也于礼不合,传出去徒惹人耻笑。

若是接收,正好可借此展示益王的胸怀和仁德,何况此战大败后,军心浮动,诸将也担心朝廷怪罪而降罚,正是需要朝廷努力安抚之时。众人几番劝解后,买奴终于才允许派人到临朐城领取尸首。

好不容易结束了这次议事,于志龙出来,孙兴早在外面等候多时,为他牵过战马,于志龙翻身而上道:“去伤兵处!”

此时,日头已经快升到半空,城里处处炊烟袅袅,正是各家各户在准备吃食。

当日头初升时,城内的许多人已经开始了一日的繁忙。

城内一处原汉军驻地,此时各个屋里挤满了靖安军的伤员。床不足使,室内所有装饰器具、桌案等全部清空,又在屋里搭了好几个大通铺,才算是终于充分利用了这几间大房的空间。

每日有郎中给伤卒门清洗伤口,换药,旁边有一些女子给他们打下手。

“兰姐,准备的纱布不多了,昨日换下来的洗后大多还没有干透,若是今日再这样大量使用,我怕是不够了!”一个年轻女子来到于兰身旁问到。

于兰端着碗,手拿汤匙正给一个腹部中了箭矢的伤卒喂食,那士卒伤了脏器,不能活动,郎中给他处理后,只能躺在哪里,于兰在其身后垫了些被枕之物,让其能略微抬起上身,以便饮食。

听到这女子所言,于兰放下刚刚喂完的饭碗,用随身的布巾给那伤者擦拭净了嘴角,轻声劝其静养。想了想道:“我娘那里还有些银两,待我再取些,到铺里再买几匹用。还有,昨日的裹布洗后是否全部用水煮过了?”

“放心吧,兰姐。我们都用沸水煮了几柱香呢。”那问话的女子答到,“那些用过的碗筷、布巾也是每日一煮。”

于志龙前些日告诉她们,换洗的纱布等应用沸水多煮,说是为了消毒,伤口在处理时应用白酒擦拭干净,郎中使用的刀具等也要在使用前都用白酒擦拭数遍,才能使用等等。同时要求,所有照料人等应保持清洁,室内勤打扫,避免蚊蝇蛆虫等滋生。

因为伤卒太多,无论是金创药还是纱布都非常紧张,郎中和看护的人手也不足,所以随军的许多老弱也来帮忙,即使是于兰的母亲辛氏也来帮忙洗刷衣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