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元末新世界 > 正文 第一百六十七章 夜袭1

元末新世界 正文 第一百六十七章 夜袭1

作者:月下清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20:13: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秋风习习,吹到身上感觉一股股寒意,远处的战马全部带着马嚼子,甚至马蹄上还裹着厚厚的毛毡。每个骑手都与自己的战马紧密的在一起,不时地抚摸战马的口鼻和脖颈,这是担心可能发生的声响引起对岸巡河的元卒注意。

河中巡查的元军小舟已经来往了两拨,舟上几个元卒高举着火把四下张望,始终没有发现任何异常。对岸的蒲草长得极旺,正好隐藏渡河的小舟,这也是于志龙为何选择此段为渡点的原因之一。

于世昌一直紧闭嘴,默默审视着靖安军今夜的行动,他白日就想率领属下渡河击敌,不过刘正风不允。待午后于志龙派人专程禀告了靖安军击敌的设想,几经权衡后,刘正风同意了提议,反正事情成了,可提升顺天军士气,若是不谐,损失的只是于志龙的部属,自己正好看个笑话。

这飞将军的声望现在未免太高,若有机会落他一下,岂不正好!

刘正风这心思自不会告诉他人,于世昌不晓得,听闻派人渡河焚粮,也要跟着过去,刘正风言辞以对,坚不允许。但准他今夜在这边观望始终,也好就近仔细看看于志龙的人马虚实。同时刘正风遣亲信告知诸将。

秦占山在营内得知今夜此事,讥讽道:“小子多事,扰我等清静!”

刘启闻知,急问:“是何人去,多少人马?”

那传报之人老老实实回禀:“靖安军部的钱正、罗成二将,总计数十人!”

刘启遂放心道:“不过如此。”唤来一心腹白秋,令其夜间在营内小心观望,若有异常,可来禀告。

再问于志龙等为何如此,那传报之人想了想道:“听闻今日对岸高悬我军斥候尸首,以乱我军军心。有人认的其中一具乃是斥候队当初旧人,与于志龙、钱正等有故旧之情,估计是看到旧友惨状,心中愤怒不可抑,遂有此计。”

刘启嗤笑道:“怒而兴兵,非为将之道,飞将军说不得铩羽归来!”令那传报人回转。旁边一众亲随叹道:“大哥慧智,此飞将军自取其败之道耳。”

白秋进来,听闻吩咐,上前附耳小声道:“飞将军及其部众一向无状,倘若大哥有意,小弟可立刻去悄悄告知那人!”

刘启令周围人下去,自己在帐内踱步思虑,良久道:“不急,待价而沽的道理,老子还是晓得的。不让北边再吃点亏,怎显得咱家重要?再说时间已是近三更,河岸双方巡查严密,轻易过不得河,时间上已是来不及,且那小于虽然莽撞,然其部多有勇力,或许真有所得亦未可知。你且仔细观望!”白秋俯首称是。

万金海、夏侯恩听闻后,令人知会于志龙,倘有所用,其部尽听凭于志龙调度。于志龙自是谢过。

今夜目的虽是小惩,于世昌还是很敢兴趣看看于志龙所部的行动。此时四更已过,双方来往的巡哨都过了好几批,对岸仍无动静。于世昌有些气闷,看看左右,于志龙、赵石、孙兴等都是有些困乏。众人皆不做声,不打火把,暗夜里只是隐在堤岸后静静等待。

没有消息即算是好消息。说明钱正等未曾惊动对岸的元军。再过了一个多时辰,于志龙等心中不免焦急,再有两个时辰就开始天亮,钱正若完成任务,还得有返回渡河的时间,在时间上有些紧了。

于志龙听得后面有声响,转头看,一个高大魁梧的身形矮身过来,却是吴四德。

吴四德在后待命,见秋夜露重,小声令属下取毛毯一一遮盖马身,为战马遮寒。他腹内急,自己憋不住,先在后解溲,然后悄悄来至于志龙身旁请命。是否趁隙再遣人过去接应?

因一直无动静,于志龙令其继续忍耐待命。

大家正等得不耐烦,忽然听到对岸有一阵阵呐喊传来。因离得远,根本听不清,但是喧哗大作,听得分明。

“动手了?被发觉了?”众人一惊,都稍稍直起身子尽量远望。黑漆漆的夜色,对岸的动静完全看不到。

再过一炷香左右,就听到上游有船划来,船上打着许多火把,六七艘小船坐满了元军士卒。这不是元军巡河的点,必是元军得令过来封锁河面的。

于志龙喝令孙兴等立即就位准备,孙兴带着二百弓箭手跑上河岸后,先一字排开,默不作声,待元军近前,孙兴发声喊,众人迅速直身,跑至堤上,纷纷弯弓搭箭,须臾间,无数箭矢份落如雨。

元军不察,仓促间连连中箭,惨叫着纷纷落入水中,有士卒赶紧举盾遮挡,只听咚咚咚声音不绝。

舟上一小校勃然大怒,在盾后张弓射来,他动作极快,弹指一挥间已是连射四五箭。箭若流星,势若奔雷,孙兴等尚未注意,身边几个士卒已是中箭,惨叫中倒地而亡!

孙兴急令周围十几士卒急射之,奈何那小校隐在盾后,攻击不得。

不到半柱香时间,船上的元军已伤亡过半,余者多藏在盾后,或反击,或划桨后撤。惊骇下,张弓不力,箭矢不准,急得惊慌大叫。倒是那小校呵斥连连,渐渐稳住军心。他箭技高超,屡屡抽空反击,一连射倒了好几个靖安军士卒。气得孙兴大骂。

赵石皱眉,令鲁安即刻抬床弩上前一战。鲁安与**个士卒赶紧抬起那赶制的床弩,喊着号子大步上前,有步卒举盾为其遮挡。

赶到岸上,选了一开阔视野处,只见河中各船多中火箭,元卒身影绰绰。这是为了暴露敌军,孙兴特地令部分士卒射得火箭。

鲁安不敢怠慢,指挥手下上弩,拉紧弓弦,咿呀呀一阵紧弦声。

那小校几乎藏在盾后,不时冒头反击,几乎每箭中的!

“嗡”的一声,沉闷渗人,再听到咚的一声巨响,弩破盾而入,穿透举盾的士卒身体,再入那小校的胸膛!

船上的士卒俱是惊得呆了,不料对方竟有如此利器。有人骇得干脆跳入水中,向己岸涉水划去。不过很快就被靖安军射杀于河中。

余下的元军士卒大惧,纷纷弃了兵器和盾牌,站起身高喊:“我等愿降,乞饶一命!我等愿降,乞饶一命!”

于志龙喝令其立即划船靠岸,投降的元卒不敢迟疑,手桨并用,在对方虎视眈眈下,慢慢划到岸边。在孙兴的指挥下,一一上岸,跪在堤上等候处置。这些船竟是一艘未能逃脱。

赵石令人赶紧摘取船上的火箭,熄灭火头,这些船稍稍修理还能使用。

于志龙审讯投降的士卒,称是得了军令,发现一支贼军袭了元军的后路,上官令其立即沿河巡视。问及船上小校,乃元军百户,潍州军中素有神射之名,不料今夜毙命于此。

士卒在岸上竖起一根两丈多长的直木,几人用力扶着,令一小巧之人攀援而上,观望对岸动静。

“将军,发现对岸远处有一股人冲着河岸跑来,后面鞑子举着火把飞速追赶,想是我军回撤!”那小巧士卒上去,观察一阵后,突然冲下面喊道。

“我军有多少人?鞑子追兵有多少?行速如何?”于志龙连问。

“天黑看不清,只见一些朦胧黑影!鞑子人马不下数百,但是火头就有近百!看样子追兵多是步军。”

“不过追兵甚急,小的担心他们不能及时逃脱!”那士卒继续喊道。

吴四德上前一步:“大人,小的儿郎已准备停当,只待军令!”

赵石出言问:“追兵距我军尚有多远?”

“看不甚清,估摸着也有千百步!”小卒刚说完,再道:“又有一支追兵自旁侧出现,望其行速,应是鞑子骑军无疑!”

“将军,河岸两侧又有鞑子巡河的部众赶来,应是前来布防之军!”

于世昌大是皱眉,元军行动甚急,若不尽快设法施救,钱正等人必陷入鞑子军中。此时喧哗声更加明显,这边沿河驻守的顺天军和元军皆被惊动。值哨的士卒纷纷上报。一时两方营寨内人心大动,乱如市集。

过一会儿,又是一声警报,却是河下游上来六七艘快舟,舟上满是元军。于志龙再令一将佐领二百弓箭手前去伏击。这次共带来靖安军四百箭手。

那元军已是有备,早竖起许多盾牌,靖安军乱箭射去,只射落入水了二十余人。元军虽有反击,不过因地形不利,战果甚小。见靖安军占有地利,那元军不敢继续深入,慢慢的回撤,并派人禀告元军大营。

此时对岸的喧哗声愈加明显,于志龙不再犹豫,令吴四德令骑军立刻渡河,截击追击的元军。吴四德大喜,领着部属纷纷或上船过河,或牵着战马一同游过去。没多久,百余骑就上了对岸,稍稍整理队形,先把赶至岸边的少量元军步卒掩杀,驱散,再打起火把,照亮路径,急驰而去。

于志龙再令一些步卒尽取军中火把等物,全部送往对岸,将其插在地上或绑于树干,随时待命。因为有了缴获的部分快舟,人和物往来迅速。

没多久,于志龙等就听到远处一阵喧闹,黑夜里对岸突然冒出许多黑影,听口音正是钱正、罗成等人!

钱正等立刻上船过来,一个个累的汗流浃背,口干舌燥,于志龙等迎其稍歇。

“见过大人,幸不辱命!”钱正和罗成双双跪拜,口喘粗气。“属下擒得两个鞑子,一并带来!一问之后,原来鞑子早有埋伏!幸得我军未中贼计!”

于志龙赶紧搀扶二人:“快快起来,二位将军辛苦,暂且一边歇息,共待吴将军等回转。”他看的明白,去时不下二十人,回来的只有一半。而且个个血染战衣个别士卒负伤极重,是被他人扛着回来。

里面有两个俘虏,也无了衣甲头盔,须发蓬乱,反剪双手,倒是浑身上下没有伤痕。

再然后众人听得对岸一阵急促马蹄声,有吴四德大喊道:“休得迟缓,快快过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