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元末新世界 > 正文 第一百六十五章 一骑塘报宽人心2

元末新世界 正文 第一百六十五章 一骑塘报宽人心2

作者:月下清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20:13: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临朐一事,孔英与私交的十几个好友常常议论,谈起临朐废籍,分田,甚至抄没蒙色权富大户,诸友或悲或喜,或赞或贬,众说纷纭。这孟昌则拍手称快,连声放歌大笑:天理昭昭,天理昭昭!惹得几个忧心国事的旁人直翻白眼。

他们这些人正青春年少,书生意气,或因家贫、旁支,不得族中嫡系所重,或是外来人氏,长期客居于此,为地方大户做佃户。先读了些五经,后因个人喜好翻阅了不少杂说,虽然身在孔孟之乡畔,心中儒道正统之念并不强烈。

其中孔英虽是孔姓,但对于前祖孔洙附元一事不以为荣。

孔氏因孔丘而荣耀,自汉唐宋时就被朝廷累世赐爵位,爵号,历朝更替,爵号不一。

宋至和二年,宋仁宗从太常博士祖无择言:文宣公之称号以后专封孔子,而封其宗嗣为衍圣公,令世袭。

再后,女真人、蒙古人争相窃取,自封爵号,以笼络人心。故宋、金、元政权各拥“衍圣公”,一在衢州、一在开封、一在曲阜。始有南宗,北宗之分。南宗归宋,北宗从金。孔洙是南宋衢州孔氏家庙创始人。

自元一统,宋所封衍圣公五十二世孙孔洙归元。孔洙让位于曲阜宗子,忽必烈对其大加赏识,遂命孔洙为国子监祭酒、承务郎兼提举浙东学校事,赐护持林庙玺书,结束了长达一百多年的双宗并立。

因为孔氏后人累世荣焉,故族中子弟往往对朝廷之心较寻常士子更为坚定。

孔英虽是旁系,但毕竟是圣贤之后,偏偏对顺天贼如此热心看重,着实令一些亲朋故友不解。唯孟昌等与其有心戚戚焉。

孟昌素不羁,虽亦是诗礼传家之后,然对时事独有己见,常有激愤之言而不容于士人,其特立独行,亦不愿参试,这一点与孔英相仿。

对朝政失望,又对元廷失了认同心,心中不免苦闷,孔英等闲暇时多坐而论道,指点江山,粪土万户侯。因性直,不羁,更不为正统文士所重。

“官军已败,田叔安危则解,得赶紧告知伯母和欣妹,免得她们挂怀!”孔英兴奋道。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辗转反复。”孟昌打趣道“汉生,你已为伊消得人憔悴了!”

孔英脸色微红,随即轻叹,他对田欣之意早已被孟昌所知,本想趁着田家母女来此避兵祸的良机,加深彼此情谊,说不定就此得芳心暗许,甚至能海誓山盟最好。

可惜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田欣本来前两年还时常与己妹孔月书信频频,信中还能捎带问候自己,如今,佳人在侧,自己能朝夕相见,但孔英觉得似近实远,倒不如以前的切切情谊了。

见孔英有些神不守舍,孟昌拍席而击道:“情之一物,牵心挂肠,不自量,自难忘!汉升,你未免过于着相了!”

孔英自嘲一笑道:“吾不似某人老庄之道已得精髓,世间百态,人生百年,不过是过眼云烟!不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立仁兄为何还不遵母命,趁早娶妻以安母心?”

“你又不是不知我,若能一展所学,青云直上,这娶妻纳妾自不需愁,若是今世就此隐于山林,一心问道,此事又何急哉?”孟昌双手后撑,伸直双腿,惬意的坐于席上。无形无状,混不似个严谨的读书子。

看着孔英一脸无奈,孟昌宽慰道:“田叔陷于城,生死难料,佳人忧心如焚,此时自不会有他念,汉升兄早传佳报,必得美人谢意!”

孔英心内感动,两腿曲跪,双手伏地,叩首道:“多谢立仁兄挂怀,得友如此,汉升夫复何求!”

孟昌虽然不羁,见孔英大礼拜谢,立时收了惫懒之态,跪拜回礼道:“些许小事,何劳汉升如此看重?你我情逾兄弟,意比金坚,此份内事耳!”

孟昌虽然肃然回礼,不过他适才嫌热,解了衣襟,敞怀而座,如今孟昌脸色虽庄重,亦是大礼回拜,不过这解衣敞怀实不搭调。

两人尚未礼毕,只听得院外又传来一阵脚步衣裙声,一个男声高叫:“今儿是什么日子,竟然见二位小夫妇空自对拜,莫非我等错过了佳期?赶得早不如赶得巧,索性我等就来做个见证如何?”

随之又是一阵银铃般的女子娇笑又自后传来。

话声未落,一个青年男子昂然而入,头上束髻冠,一袭青色交领袍,脚上亦是一双木屐。

这男子浓眉凤眼,面容红润,样貌姣好,偏偏身高腿长,大步行来如脚下生风。

“金哥哥又在说笑了!莫不是上次输了论道,今日讨个说法?”听声音,孔英就知道是自己的妹妹孔月。孔月来了,田欣必然偕同而至。孔英赶紧起身,整衣衫,正面相迎,对于那男子的取笑浑似未觉。

孟昌则继续箕踞于席,一边慢饮新茶,一边反驳道:“立仁只知明心见性,率性而为,这汉生偏要执礼甚恭,惹人嘲笑,奈何奈何?”

“孔家哥哥知礼有何不可,总好过某人不拘小节,言行不羁!”这是田欣的声音。

那男子身后很快转出两个妙龄女子,正是田欣和孔月。

孔英一脸欢喜,冲着进来的男子拱手道:“见过锡山兄。”然后对田欣施礼道:“小娘子拜揖。”田欣则道:“先生万福。”

两人礼毕,孔英再对田欣点头笑道:“妹子,今日立仁兄特来传告一个好消息!”

田欣和孔月今日一早就结伴上山观景,回来的路上遇见了金锡山,三人刚进院门,就见孔英和孟昌互相对拜,金锡山素诙谐,见之打趣。

田欣和孔月一时未反应过来,那金锡山听了立时拍掌一笑:“若吾所料不差,必是临朐一战有佳音也!”

孔英和孟昌闻言颇惊异,不料这金锡山心智如此急算。田欣则大喜,美目涟涟的一眨不眨的紧盯着孔英。

孔英指着金锡山笑道:“锡山智急,心有九窍!可否解说一二?”这是承认临朐一战,元军输了。田欣心花怒放,这些日子母女二人极为担忧田烈,当初苦劝他一起离城避兵火,但田烈坚持留下,众人只得趁着道路尚通,尽快离了临朐奔泗水,在孔英家里暂居。

金锡山名炎,字锡山,他自幼入的学堂,与孔英等类似,孔英虽为旁支,做不了官,然做个刀笔吏还是可以由族中说的上话,而金炎却是地方小姓,族里力量单薄,完全无根底,金炎对元廷时政亦颇失望,故甘愿行走山林,不愿出仕。

“这有何难?汉升兄对临朐一事早晚问询,若不是兵凶战危,家有高堂,恐恨不能亲去一探。”金炎撇了一眼田欣,“田家妹子心系亲人,汉升感同身受,若有平安之讯必定首告田家妹子!”

金炎说的隐晦,不过大家都是机灵人,皆知孔英心系田欣,伊之喜忧皆为孔英之喜忧,金炎揣摩孔英心思,料知其必忍不住首先将此事告知田欣。

田欣喜道:“可有家父消息?”

“立仁兄自今晨得知塘报,立时徒步返回,可惜塘报语焉不详,不过可知元军攻城不得,无奈北返,想必世叔应安然无恙。”孔英对田欣微笑道。

“姐姐,这可是好消息,咱们赶紧告知伯母吧。”孔月拉着田欣的手高兴道。

田欣对孔英和孟昌屈膝福了福:“多谢两位哥哥挂怀,辛苦孟家哥哥了!小妹先进去将这消息禀告母亲,免得家母继续担忧。”

“理当如此,妹子自便。”孔英回礼道。孟昌虽然不羁,见田欣喜乐,笑颜如花,已是一呆,赶紧整身正座,拢起衣衫,扎紧衣带,俯身回礼。

孔月对着孟昌抿嘴一笑,屈膝施了个礼,与田欣手牵手往后宅去了。田欣之母就宿在后宅,与孔英之母比邻而居。

三个男子目送二美袅袅婷婷隐入后堂,这才收回目光,只有孔英尚恋恋不舍,待他目光回转,只见孟昌和金炎对他面露轻笑,金炎微微摇头,随手一挥,扯出腰间斜插的一把折扇,唰的一声打开,然后找了个坐席,轻摇折扇,安坐于上,意甚悠闲。金炎家贫,用不了玉佩的饰物,索性在扇下坠一小指长短的金刚木雕,金刚怒目,手持金刚杵。

孟昌则又恢复成了箕踞的样子,懒洋洋的拿起一碗茶,揭开盖,眯起眼,深吸一口气,将沁人心脾的茶香深深地吸入体内。“好茶!每日得饮汉升茶,不辞长做泗水人!”

金炎面对孟昌的坐姿大摇其头:“斯文扫地,古风不再矣!”他性严谨,平素最讲风范。说完亦是取一碗细品。

“亚圣之母都不计较,偏你多事!”孟昌放下茶碗,“世礼皆外形,其神在心间。拘足前礼,徒令吾心不畅,不若气静神虚,体亮心达,情不系于欲,矜尚不存心。吾心所向,大道之行也!”

听了孟昌的自辩,孔英不觉莞尔,依次给两人添上新茶后,正座与席,指着孟昌笑道:“不过嫌麻烦耳,偏忒多言语!”

三人哈哈一笑,对饮畅谈。

“汉升独重临朐,可是要弃家前投?”金炎探询道。

“可惜家有高母,赡养在堂,实不易轻动。”孔英一声喟叹,于志龙当初的一番话令他触动颇深,特别是对当今时事两人颇有相同之处,他不愿入元廷效力,但建一番功业的心思却是火热。

孔英身边的这两个好友,坐而论道着多,不似于志龙手握一方兵马,治军务农,条条措施逐一实施,身体力行,方显一方男儿本色。

孟昌收起嬉戏之色,端正身子道:“圣人云:听其言观其行,临朐究竟如何,尚待一观,前者闻其檄文和通告有振聋发聩之音,不过倘以此自持而抗衡于元廷,还远不足。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此时临朐一战刚刚结束不久,于志龙的一系列兴农之政还没有流传过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