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元末新世界 > 正文 第十五章 东行2

元末新世界 正文 第十五章 东行2

作者:月下清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20:13: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于志龙虽说已经确定了东进的策略,但是究竟何处可以立足还未有明确的想法,初步打算是寻得一个有山有肥田的地方立足,初期不要靠近要道,最好远离济南和益都,避开大运河,距离张士诚,刘福通远一些也无所谓。

现在张士诚那里正在战得如火如荼,自己只有脑袋进水了才会过去投奔张士诚。在于志龙印象里,张士诚后期似乎晚节不保,投了鞑子,而且四处攻伐同类,最终也没有好下场。

夜色渐浓,于志龙与朱贵聊了许久,见其面有乏色,宽慰了他几句,遂允其至后院歇息。于志龙又与赵石两人在村内转了一圈,巡查了各处的哨位。自于海受袭而亡后,于志龙吸取了教训,严格了夜间的哨警,甚至还采取了明哨和暗哨的方式。当于志龙提出暗哨的设想时,赵石、吴四德、钱正、纪献诚等均不易理解,自他们行军以来,一般多设哨位就是提高警惕等级了,再设置暗哨总觉多余。

暗哨的设置非常有讲究,如何借助地形设置隐蔽哨位,人员如何隐蔽和示警,如何换班等都是于志龙一人提出安排,大家听于志龙娓娓道来,都颇觉新鲜,既然于志龙坚持设置暗哨,大家也就作罢了。

两人巡查完毕归来,在朱贵家的厢房里和衣倒床就睡了。于志龙因身体乏累,眼睛一闭很快就梦周公了。自独立领军后,于志龙的头部竟然不再有明显的疼痛,这几日的睡眠终于正常,白日虽然疲劳,但精神劲好,做起事来思路也清晰得多。

卯时已过,突然钱秀才推门急乎乎得闯进来,推醒了于志龙,报告道:“于小哥,村前的哨兵抓到两个偷偷摸进村的人,我见他们可疑,就把他们带过来,现在就跪在院中,你去看看吧。”

于志龙与赵石赶紧起来,揉揉睡眼,穿上鞋走到院井里。

只见两个蓬头垢面的男子双手被紧紧反缚住,低头跪在院中青砖地上,一个身材魁梧,赤脚,衣衫最为破烂,难以蔽体,在身体裸露处可以看到部分未愈合的多道鞭痕和醒目的伤疤,此人年方三十余岁,面容消瘦。另一个年幼,只有十余岁,不及弱冠。人不仅清瘦,而且脸色有一种不正常的潮红,双眼无神,身体微微发抖,看起来正在发烧,倒是病的不轻。

钱正低声道:“这个大汉很有几分力气和功夫,他们鬼鬼祟祟的偷偷进村,避过了明哨,却被暗哨发觉,当时暗哨因不知他们的身份,趁他们偷偷摸进屋找吃的时,联系了几个周围的弟兄围上去,把他们堵在屋里绑了。若不是那个少年体弱,先制住他做了人质,一时还真拿不住这个大汉。”

借着火把,于志龙仔细打量这两人,两人神色黯然,默不作声,少年有病,神智似乎有些不清,但知道现在祸福难料,情急间偶尔偷偷瞥同伴一眼。

“你们姓甚名谁,哪里人士?为什么偷偷进村?”于志龙发问。

跪着的大汉抬起头来,目视了一圈周围的几个站立汉子,打量着于志龙、赵石几人的身份。在这夜色深重的夜晚,于志龙他们不着盔甲,没有官衣,言谈举止粗鲁不拘,又执刀佩剑的,怎么看都不似官军,更像是土匪之流。自己二人刚出虎穴,又入狼窝,运道委实是背!土匪的行径自己也曾听说,遇到来路不明之人,若不能取信他,粗线条的做法是直接埋了了事。可惜身边的这个孩子,此次带他进村倒是害了他,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问你话呢!哑巴啦?”身后的押解人员用力踢了大汉一脚,本想踹他倒地,不料大汉身子板硬,腰背使力,只是上身晃了晃,却没有倒,反倒是踢人者不曾注意,自己被反馈之力震的后退了两步。此人本想在头领面前露脸,这一下出丑脸上不禁变色,羞恼之下,解下佩刀,举起刀鞘就要击打大汉的后脑。

赵石拦住他,见大汉没有其他动作,对于志龙示意了一下,于志龙指着少年对钱正道:“给他松绑,舀一瓢水给他。”

钱正应了一声,几人动手解开了少年的绳索,有人取来一瓢水递给少年,少年急急地接过来几口就饮完大半,然后双手捧着水瓢凑到大汉嘴边,给大汉喂了余下的水。

那大汉见少年被松了绑,饮水后精神稍稍好转,面色有所转霁,看向于志龙等人的目光不再是漠然无神了。

于志龙见他双手厚茧,大手大脚,不仅衣衫破烂不能敝体,而且赤脚,两脚似乎是因为行路,脚上也有不少伤痕。

“我们本是河南汴梁人氏,去年被鞑子掳掠成了驱口,遣至前面二十里的石场采石,当时随我们一起自汴梁遣发来此的有千二余人,现在一年了,只余下不足千人。”

“我本是汴梁陈桥镇打铁营生,名叫穆春,乡邻称我穆铁柱。这个少年是镇里一书舍主的幼子,名方学,前几日他发起高烧,监工却不管不顾得继续要求干活,大家被激起怒气,与之讨情不准,反被当众鞭打了十几人,有一人直接被活活打死。我们哥几个合计终归难逃一死,于是我们六个人趁着夜色,解了撩拷,偷偷跑出来。”

“只是我们道路不熟,其余几人路上被采石场的看守逮住,只剩下我俩。方小弟高烧不退,我们又饥饿难耐,今夜在山林里实在熬不住,见到这个村子,怕有元兵或村丁,白日不敢进村,就想夜间进村寻点吃的。”

叫穆春的汉子断断续续的说着,看神色似没有做伪。于志龙遂命亦解其缚,众人围站在周围,赵石双手垂下,立于大汉身侧,吴四德则挺着配刀立在于志龙身后。“你说你们是汴梁人氏,那里还是朝廷辖地,既是良民,又怎么被官府执走,成了驱口?”于志龙问道。

“不敢瞒诸位,我们的确是汴梁人氏,前些年韩山林、刘福通起事,曾率军攻打过汴梁,因最终汴梁城不可得遂挟裹城外民户而去。后来官军在路上打败了韩、刘,我们就又被官军俘获,那些官军根本不听我们解释,当场就被发配做了驱口,我们这一支被遣往鲁地,来到这里釆石。”

于志龙让一手下进屋取出毯子给方学少年披上,沉吟片刻,道:“你也莫用话语试探,实话告诉你,我们不是官军,也不是义军,更不是山贼土匪。我们跟你们一样都是破落出身的穷苦人,现在也是杀官造反的同类!”

“看你身体彪悍,身体上有多处刀伤,箭伤,而且面有杀伐厉色,想必战场厮杀经历颇多,死于你手下的官军不少了吧。真人面前不说假话,还有什么要说的一并讲出来!”

那汉子没料到于志龙快言快语,一下子看出自己久经战阵。自己刚开始摸不透这些人的来历,只见他们挎刀配剑,杀气逼人,不似普通的官军或盗匪,不敢深谈自己的经历。刚才被执,一直低头暗觑,后来借着身边火把的亮光,在陈述中细细观察于志龙等人,发觉与自己的之辈相仿,于志龙开口,他登时信了七八成。

“我们是自愿入的伙,倒不是被挟裹。”穆春终于承认。

“这些年生计艰难,河南一地多有卖儿卖女,本来庄稼收成就不好,但官府、雇主丝毫不降息赋,丝绢,百姓无法,只得暂借印子钱度日,可是这利滾利,只会越滚越重,倾家荡产的不知有多少!自新政施行后,官府滥发元钞,物价大涨,今日元钞的价值已经不足至正五年的一半,百姓更是没有活路!”穆春接着道,“不造反,就活不下去,造了反也许才有一条活路。”

“你小子倒是机警,竟绕过了两道明哨,若不是有暗哨报警,还真被你小子得手了!”吴四德大嘴叹道。今夜的警戒哨位安排是吴四德负责,于志龙提出明哨,暗哨的布置后,吴四德觉得有趣,今夜他是抢着负责布置,于志龙告诉他主要的注意事项后,特意的没有过多干预,毕竟于志龙自己也是半桶水的水平,还没有系统的方法给以指导,所以与赵石一起巡查后,觉得无啥大碍后也就回来歇息了,没有料到会发生这件事。

吴四德身负哨警之责,自是颜面无光。更没有想到这个穆春的功夫硬,五六个人都不是对手,幸好秀才眼尖,发现方学体弱,且穆春对其安全颇为关切,吴四德将其治住后,刀架其喉,逼穆春就范,这才绑了他。

吴四德把细节说与于志龙和赵石,两人觉得此人是个人物,有心招揽。于志龙让其他人回去歇息,让秀才领方学找一屋自去,吩咐给他吃点干粮。领着穆春和赵石回到屋里。

赵石从包裹里翻出几块面饼,让穆春就着清水吃了。穆春着实是饿极了,接过面饼,狼吞虎咽,几口吃完,腹里有食,血液流畅后,身体渐渐觉得暖了。

三人就坐,见穆春吃完,于志龙问道:“刚才你说你们去年作为驱口遣压至此,现在这个釆石场到底在哪里,里面还有什么人,有多少驱口?”

穆春心下估计了一番,答道:“具体方向是由此向北,略有偏东,我们这几日一直是翻山越岭,藏在山上,基本上没有进过村子。估摸着大约山路有二十里。釆石场里干活的主要是各地的驱口,现在大约还有两千余人,妇孺很少,体弱的多已受不住劳苦早就没了”

“现在这些驱口的想法怎样?愿意继续忍受吗?”于志龙问。

“能有什么想法!大家伙儿吃的根本是不如猪狗,干的又是牛马的活,天不亮就得起来,一直干活到天黑,中间只给一顿稀粥和窝窝头,遇到老爷们高兴,才分点咸菜,晚上也是一样。而且无论是否有病有伤,只要能喘气,能爬起来,都要被监工叫起来去干活。方小弟前些日子体热,实在是熬不住,干活出不得力,被监工发现要当众鞭笞,哥几个看不过去,分辩了几句,就被一同鞭笞。这才想法逃出来。”

“大人若是解救了这些人,就是我们的再生父母,来世变牛变马也要报答大人的恩德!”穆春见其执有刀枪,是杀官造反的汉子,遂怀着希冀恳求道。采石场里还有他不少老兄弟,一起逃跑的几个同伴前日被抓回去,一番苦头下能否活下来尚未可知,若是救得晚了,只怕悔之晚矣。

于志龙和赵石对视了一眼,又细细地询问了一番釆石场的监管和防御,这才让其出去,由一卫兵领去休息。

两人再次落坐,赵石问道:“于小哥可是要帮这穆春一回?”

“不错!赵哥,我们东行是为了跳出官军的包围,在鲁东找一立足之地。如今已经过去三日,后队传来的消息是西边和北边的官军一直没有全力压过来,若我所料不差,他们对追击我们的**并不强烈,南边的官军行动也是缓慢,现在正好有个机会。我们的实力太小,无法与大股官军正面作战,也就很难有机会夺占县府,即便占有了,也守不住。以前我们没有立足之地,到处转战,这个苦处我可受够了!”

“要想在这乱世中生存,就必须要有立足之地,要有立足之地,就必须能打下来,能守得住!能打能守就必须有实力!现在既然有了这个机会,天予不取,反受其害!”

赵石点点头,因长期转战,粮食,兵员,辎重补给,伤兵救护和休养等一直难以解决,周围的府城里官军和义军的实力强大,也难以攻克,部队只能攻占较小的集镇和村寨,若不是南方张士诚、郭子兴等闹的江淮不宁,运河不通,大量的元军被调动到南方,只怕他们早就被朝廷给剿灭了!

这些采石场的驱口若能被解救,必然对他们感恩戴德,估计愿意加入的人不会少,他们与大户、官府仇深似海,战斗的意志天然就坚定的多。有了人,事情就好办了。

“机会难得,事不宜迟,一会儿我们合计合计,天就快亮了,让大家伙先吃饭,找朱贵来,再问问釆石场的事。”

“赵哥说的是。”于志龙在屋里来会跺了几步,开门令一士卒请朱贵来。并让其通知钱正给方学尽量医治。

朱贵听见于志龙请,不敢怠慢,湿布擦拭脸面,整理了衣冠而来。

于志龙请他落座,与赵石细细地问询釆石场的消息,以及周围官府的远近,驻守士卒的多寡等。朱贵将自己知道的一一陈述。釆石场位于临朐县城西边山区,一个名叫马峪的地方,距离县城约二十里,那里是由益都路大户张氏等几家共同监管,属于这些大户的产业,临朐县治也有参与分利,所以釆石场的监工既有大户的家奴,也有临朐县治的部分差役,具体有多少人监管朱贵并不知道。倒是穆春曾暗暗长期观察了一番,判断全部监管的家奴和衙差不超过两百人,执兵器百余。其中衙差有五六十人。

于志龙从朱贵了解到临朐县治里本来只有三个汉军百户驻守,自益都路下令围剿于海后,为了加强四周防御,特地增派了一个百户,同时当地豪绅也筹建了四百余义军,这些义军主要驻守在城外的豪绅大宅处,其实就是护院家丁,没有上过战场。

天光放亮,于志龙再次集合所有的头目议事,说明作战的意义和目的,并将与赵石商量的初步方案,在会上提出,纪献诚、常智、吴四德、钱正等人则又提出了一些细节加以补充修订。待定下计划后,各人散去依计准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