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元末新世界 > 正文 第一百零二章 滁州2

元末新世界 正文 第一百零二章 滁州2

作者:月下清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20:13: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善长轻抚颌须,心思电转,琢磨着如何岔开这个敏感的话题。

朱元璋不动声色,再次举杯,这次是主动敬郭天叙,两人饮尽,朱元璋当下酒杯,马氏亲自为其斟满。这次出席酒宴,只有他二人和郭子兴与其小夫人是夫妇同席,其余人等皆是单身。

“义父此来,无异于给滁州雪中送炭!孩儿感激不尽。”朱元璋朗声道,“义父功勋卓著,在江淮德高望重,乡民闻之莫不踊跃景从,若不是彭、赵二人徐州举义帜更早,只怕在濠州称王的就是义父了,如今义父屈居于元帅,孩儿心内惶恐,既然已经与彭早住、赵均用等撕破脸面,不如就在滁州立王号如何?”

朱元璋在身份上天然的就低了郭子兴一辈,无论是从起事的早晚还是个人辈分都无法与郭子兴可相比,虽然现在朱镇抚的实力数倍于郭,但是这一道坎是朱镇抚根本绕不过去的。

请郭子兴称王,于情于理都说的通。

郭天叙和郭天爵闻言大喜,齐声鼓动道:“难得姐夫如此开明,如今这滁州还不是咱郭家的地盘,爹爹称王正是当时啊!”

随着郭子兴同来的一众将领也是纷纷同意。这边李善长、丁德兴、胡大海、汤和等人不禁微微皱眉,冯国用、陆仲亨等濠州或滁州新附的将领不太明了双方的关系和底细,不好表态,只是放下酒筷,静观郭、朱的表现。

见谈到今后名分大事,李善长冲着舞姬和乐姬摆摆手,令其悄然退下,数十个女婢立时停下演奏,踮着脚,轻挽衣袂,如行云流水般无声地退下至堂下候命。

“称王?”郭子兴摇了摇头,这世上的王也未免太多了,若不能立足,一个王号徒惹人耻笑。再说现在自己虽有些兵马,却无法独守一隅,还得依附朱元璋,如今这义女婿的实力远胜于己,这关系如何处自己还没有想好,未来如何还不好说呢!

从这次相见的前后情况看,重八仍是对自己推崇,至少在这两天的礼遇上挑不出什么毛病,马氏对自己也是仍然关心有加,在身边嘘寒问暖,无异于往日。郭子兴想想自己的这几个儿女,无论才情还是胆略竟然皆不如这二人,幸好当初如夫人慧眼,看出这重八不同凡响,大力推荐召他为婿,这才有了今日可避难之所。

在看看身侧的如夫人张氏,张氏似知他意,眼光转过来,笑着微微颔首,郭子兴沉声道:“如今战事不断,鞑子大军南征江淮,此诚我等存亡之秋也,此时称王,未免树大招风,还是从长计议吧。”

郭子兴耿直,耳根子软,对时局的看法还是清醒的。现在濠州有彭早住、赵均用公然称王,他们兵马众多,必然是元廷重点关注的对象,现在自己还是隐忍为好。

见郭子兴无意此事,朱元璋不再建言,朗声道:“义父思虑亦是道理,现在我军还是不刺激元廷为好。义父可在此驻扎,孩儿必鞍前马后,听您调遣!”

“你亦是一军之主,当有其决断和威严,为父老了,这今后的胆子早晚还是你们这一辈的。前些日子,我在濠州,彭、赵等就曾去信与你,约你共同起兵,东向,去助张士诚,解泰州、高邮之围,不知你有何决断?”郭子兴接着道。

“好教义父得知,孩儿与众将反复思量,均觉得此时东向解围实属不智,现暂观其变。”朱元璋坦然陈述。

其实不仅是彭、赵等来信,就是张士诚也多次亲笔书信过来,恳请朱镇抚施以援手,言辞初时豪迈,视元军如粪土,后转恳切,最后是涕泣交加,只要镇抚出兵,张某愿牵马执鞭,永为马前卒。只是朱大人一直按兵不动。

“哦,张士诚正与鞑子决战,所谓唇亡齿寒,濠州、滁州与泰州路途并非遥远,若坐视不理,万一张士诚兵败,下一步元军若是西向,如何是好?”郭子兴有些不解。

当脱脱大军云集高、泰时,张士诚就一日数封书信来濠州求救,言辞恳切,可谓滴泪交加,各种好处越许越大,就差磕头拜义父了。

赵均用等虽然刚愎自用,但是对于元廷的心思还是能猜出一些的,眼下是张士诚最出风头,引来了元廷的疯狂反扑,一旦张士诚事败,元军转向西边来,自己必定首当其冲。所以为了自己,他们也想拉张士诚一把。

当高、泰战况不利时,赵均用等发兵向东挺进,同时要求郭子兴发文,令朱元璋配合自滁州出发,只不过朱一直推说大军草建,粮秣兵器等皆不齐备,再加上连绵阴雨,道路泥泞难行,故一时无法成行。

赵均用等急不可耐,率兵自濠州向东去,半路上就遇到了大批的元军阻拦,几番交手,无法通过,渐渐的元军增援兵马上来,赵均用等终于无力继续抵抗,眼见得粮秣吃紧,不得不收兵空回。

当然赵均用见朱元璋的兵马迟迟不能赶来汇合,自然怀恨在心,由此迁怒到郭子兴身上,彼此的矛盾更深。

郭子兴知道朱元璋沉稳有智,他一直不肯出兵必有其道理,况且朱出自他郭家一脉,怎么算都是一家人,所以也不怪他。现在两人终于见面,正好问询究竟是何原因。

李善长先陈禀道:“郭帅,当日濠州来信,共约出兵东向,镇抚大人并非不想立即启程,只是确如我等回信所言,困难重重,实无条件。”

“当初镇抚大人领命攻略定远,再攻滁州,一路奔波,马不停蹄,幸天佑吾等,原先不过数千兵马,后来四方豪杰、百姓望风蚁从,部曲规模急剧增大,虽然人马看着很多,但各部新属,军心不定。军中老弱极多,而且缺粮少衣,众多将士皆不能饱食暖衣,很多士卒皆是赤脚,甚至有时候镇抚伉俪都不能吃饱饭。现在想起来,属下都不堪回想当日之窘迫。”

“爹爹,李书记所言句句属实,女儿当日见军中缺粮,亦是愁得日夜难寐,最困难时,军中不得不挖野菜混着米粟就食,只有在打下滁州后,才勉强有了些钱粮,但是也只能保证军中日常用度,若是出兵,用不了几日就会严重缺粮而不得不撤兵。”

朱元璋接过话来道:“孩儿仔细斟酌,与众将士商议,一致认为此去高、泰,虽然路途并不遥远,但是河岔湖泽众多,我军根本没有足够的舟楫,大军不仅渡河不易,一旦被鞑子缠住,万一不能脱身,后果不堪设想。况且军中极端缺粮,与鞑子若纠缠日久,必因缺粮而丧失军心,东行实不可为也!”

“夏末我军给濠州送去一批粮秣,都是军中辛辛苦苦一口一口省下来的,当时妾身曾劝相公暂时留下这批粮食,用于自己军中士卒,不过相公称没有濠州就没有定远和滁州,才将这批粮食递解过去。相公说爹爹在濠州也甚是困难,宁愿我等辛苦些,也绝不能令爹爹为难!此事还吩咐妾身,决不可告知爹爹。”

“啊,原来你们竟然如此困难!怎的还不明白告知为父?糊涂!”郭子兴大吃一惊,无论滁州众人谁说滁州军困难,也难以说服郭子兴,但是马氏这么说,郭子兴就相信了,都说知女莫若父,这马氏的为人和性情,郭子兴夫妇最为了解,既然马氏说当时军中极端困难,那必然是真的。

当时正是因为收到了滁州的军粮,郭子兴才最终下定决心与赵均用等共同出兵,去接张士诚之围。

郭天叙和郭天爵等部将面面相觑,原来还有这些故事。

“嗨,真是难为你们了!”郭子兴感叹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他也算是一方主将,知道管军,治军不易。外人只知军马强壮,令行如一,却不知军内之事处处繁琐,事无巨细。

“只是万一张士诚败了,计将安出?”郭子兴还是不放心,他可不想出了狼窝再进虎穴。这滁州离高邮可是不算遥远,万一脱脱打仗打上了瘾,不回京师非要西行怎么办?

朱元璋环视堂内众人,微微一笑,不再言语。

郭子兴一愣,顿时恍然大悟,随对身边的如夫人道:“酒食已饱,夫人可且下去歇息。”

这如夫人轻声应了一声,起身告退。马氏赶紧起身道:“娘亲,女儿与你一起去!”她亦向朱元璋告退,随手示意众婢一起撤下。

看着这些女子一一退下,朱元璋才安坐,挺身正色道:“回禀义父,孩儿等思考高泰战事久矣,愈思愈觉得凶险,滁州军目前虽有数万之众,但是兵器、粮秣皆不足,贸然东去解围,不说元军势大,不来主动进攻我部就是幸事,就是沿途过河,绕泽行军就可能拖垮我部。”

“所以孩儿与众将反复思量,均认为此时不宜向东,而是向南。”

“向南?”郭子兴愣了,他无论如何也未料到滁州军的行动方向是南方。

“再向南可就到了长江,你意如何?”郭子兴问道。

朱元璋慢慢道:“过江!”

郭子兴、郭天叙、郭天爵等人听傻了!

自古长江天险,江面辽阔,江水涛涛,水势湍急,到了雨季,更是浩浩汤汤,一往无前,直奔集庆东边的出海口。没有足够的大船运输,根本无法渡江。更别说南岸若是元军有备,加强了江防后,更是难以通行。当年曹操数十万大军顿于江北,只因南岸有孙、刘的数万兵马布防,最后一把大火被焚毁了北岸大营,曹操功亏一篑,此后再无南下计划。

“如此凶险之策,你等为何行此事?”郭子兴半天才说话。

“形势耳,不得不为之!”这时李善长轻轻摇着一把折扇,欠身对郭子兴道。这人自认腹内满才华,智计可比周公谨,也不知这把折扇他是刚才放在了哪里。

李善长见濠州人等的注意力被他吸引,心内得意,面上却古井无波。定下渡江南征之计,李善长可谓功不可没,此时他自然想在濠州人等面前好好露下脸。

此时朱元璋刚刚展露峥嵘,手下武将渐渐增多,但是谋士尚少,刘基、章溢、宋濂、叶琛、胡惟庸等尚未加入,李善长正是朱元璋最亲信的依仗。

“诚如适才所言,滁州军兵甲、粮秣急缺,东行不可取,但若龟缩一地,不思长远亦难长存。当下高、泰战事正酣,,张士诚已露颓势,我等若不及时思量今后,待元军缓过手来,必会大举西行。”

“江北距离元廷腹里太近,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想在江北立足实属不智,芝麻李、刘福通先后在北方举义帜,命运皆如是可知。朱公这才有意南征,渡江而立方为上策。现在正是秋末,江水水位回落,水势大为减小,论天时正是渡江的好时节;元廷在江淮的力量多在高、泰之地,其水师也多在那里用于人马粮秣的转运,而采石、太平之地元军稀少,先前探查得知,南岸的粮食今年大丰收,正好得之军用。”李善长分说大势。

“另外,徐寿辉,方国珍在长江上游和下游分别起事,虽说他们现在屡遭元军征剿,声势大弱,不过毕竟还是吸引了大量元军,现在对岸的元军实力正是最薄弱之时。”座下朱系众将频频点头。

“江南已经连续数年未曾遭遇天灾兵祸,那里民户稠密,粮草殷实,若能据有,当可成霸业”朱元璋接话道。

“如君言,渡江为必行之策,但是无舟楫又如何?”郭子兴来了兴趣。他也知江北不好立足,现在到处都是元军,突出重围不易,要不然也不会在濠州起事后呆了两年没有动窝。

李善长微微一笑,看向朱镇抚,朱元璋接着道:“好教义父得知,前不久有巢湖水师将廖永安、俞通海以水军千艘来附,这舟楫之苦正好解了!”

月下再次求推荐!走过路过的捧个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