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汉骑 > 第396章 退兵

汉骑 第396章 退兵

作者:堕落的狼崽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9:10:06 来源:蚂蚁文学

、、、、、、、、、、

“高猛,快点放了大人。”吴桂骑着战马而来,望着杨嗣昌落到了高猛手中,顿时面色气的通红,别看他自己是京营的副将,但是他自己知道,实际上,主导者就是杨嗣昌,他自己不过是一个陪练的角色,在这次和李信的比试中,他充当的是一个打手,或者说一个保镖的角色,所保护的对象就是杨嗣昌。这次没有想到的是,高猛居然如此的强悍,居然将杨嗣昌生擒活捉了,而且还是这种方式,这岂不是更让人尴尬?

“好锋利的宝剑啊!”已经擒拿了杨嗣昌的高猛却是不管这些,一手抓着杨嗣昌,一手却是从杨嗣昌腰间抽出宝剑来,寒光闪闪,却是不同凡响,到底是统帅级别的人物,和其他的将军不一样,腰间的兵器不是木头的,而是真正的兵器。这大概也是因为知道杨嗣昌这个弱书生就算是有点本领,也不可能上阵杀敌的缘故。所以才有这把宝剑,只是眼下这把宝剑已经落到了高猛手中。

“砰!”一声轻响,原本立在杨嗣昌身边的中军大纛在高猛暴力的作用下,终于被砍成了两段,跌落在地。好像是在预示着什么。

整个校场上瞬间就陷入了一片寂静当中,无论是点将台上的,或者是正想着奋勇追杀的吴桂,满脸复杂的洪承畴,一脸愤恨的,甚至还有一个面无表情的秦良玉等等,都放下了手中的兵器。

征北军胜利了,朝廷的京营和边精锐失败了。主将杨嗣昌被擒,而且还是用这种比较屈辱的方式,这简直就是丢了朝廷的脸面了。

点将台上的温体仁等人脸色也不好看,各个都低着脑袋,不敢说话,这个时候谁说话,谁倒霉。当然,这个时候众人心中会是什么想法,恐怕没有人知道。

“哼。”崇祯皇帝在点将台上显然是看到了这一幕,他站起身来,面色铁青,死死的望着洪承畴等人,最后目光落在李信身上,只见李信面色平静,没有任何高兴的神色,也没有任何得意,这才让他心情好了不少。

“,你在京师也呆了不少时间了,应该回漠北了,何时调遣征北军平叛,朕自有决断。”崇祯皇帝淡淡的说道。

“臣遵旨。”李信面色平静,站起身来朝崇祯行了一军礼。就静静的站在那里,也没有追问崇祯胜利之后的奖励。

“回宫吧!”崇祯皇帝对王承恩说道。

“皇上起驾回宫。”王承恩这个时候是巴不得立刻就离开这里,哪里还敢停留,赶紧命大汉将军、宦官、宫女等等准备了仪仗,簇拥着崇祯皇帝就朝皇宫行去。在他身后,温体仁等人也不敢停留,各个用幸灾乐祸的眼神望着李信。显然是巴不得李信倒霉的模样。

“高猛,放了杨大人。我们回去。”李信也同样没有将众人的眼神看在心里,这些人虽然位列台阁,身着朱紫,但是内心如何,李信都能看的清清楚楚。至于杨嗣昌,他并不想与他计较,最起码杨嗣昌与自己关系不大,甚至可以说没有仇恨。

“哼!好一个征北侯,好一个征北军。”只是李信不知道的是,自己是放了杨嗣昌,杨嗣昌却并没有感念在心里。对于杨嗣昌来说,最重要的是是气节,是脸面,若是李信杀了杨嗣昌,那就是成全了他的气节,保全了他的脸面,可是如今,李信的麾下大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将其生擒活捉,而且还是那副模样,让他的脸面都丢进了,哪里还能做什么。所以他对李信很愤怒。

“走吧!”李信淡淡的看着杨嗣昌一眼,对于这个基本上算是将大明王朝一手送入深渊的人,他并没有什么好感,对于李信来说,能不能获得铸币权才是最重要的。

“主公,我们现在去哪里?”高猛很得意,取了自己的兵器,骑在战马上,望着李信说道。

“去见一个人。”李信想了想说:“走,我们现在就去钦天监。”说着就轻轻的夹着战马一下,乌云踏雪的速顿时加快了起来,在他身后是高猛所率领的千铁骑。

就在李信打败了杨嗣昌、洪承畴的时候,远在喜峰口外驻扎的皇也终于得到了李信的消息。尽管这是一个不好的消息。

“李信倒是大手笔啊!居然兵临北京城下了。难道他就不怕别人说他什么吗?”皇望着手中的情报说道。

“若是连命都没有了,还有什么可怕的呢?”范程笑呵呵的说道:“微臣听说那李信回军之后,洪承畴居然连遵化城都不让他进,军粮也没有给。这要是对付一般的明朝军队或许能行,可惜的是,对付的是李信,李信毫不犹豫的就冲进了洪承畴城外的军营,击败左良玉,抢了里面的粮草,然后兴兵南下,直至京师。虽然有些气魄,可还是被逼的。”

“你说崇祯皇帝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若我是崇祯皇帝的话,趁机杀了李信,除掉这个强敌才是。”皇摇头苦笑道。

“崇祯皇帝是不会杀李信的,而且也是杀不了李信的。”范程毫不犹豫的说道:“李信有霸王之勇,没有几人是杀不了他的,而且在什么地方杀呢?崇祯皇帝见李信不过是在城墙上,莫说短时间内杀不了李信,还有可能逼的征北军攻城,而且在那种情况下,或许就是崇祯杀李信,而是李信杀崇祯了。崇祯皇帝为了自己的小命,不敢轻易为之。”

“还有一件事情,李信和崇祯皇帝在城墙上密谈了将近半个时辰,这里面两人到底说了什么话,必须要派人打听过来。”皇想了想,笑呵呵的说道:“崇祯最大的失算,或许就是没有趁着这样的机会杀了李信,可惜了。此人成长起来,日后必定是我的大敌。”

“只要自身强大,就算敌人再多也没有关系。”范程在一边轻轻的说道:“李信此人嚣张跋扈,就算是他自己人都喜欢他,所以他只能是一个强者的试金石而已。皇上乃是天命之主,岂能害怕一个小小的李信。”

“不错,先生所言甚是。这次是我们过于小瞧中原人了,南下之心过于急切。”皇点了点头说道。

“皇上,实际上,南下中原是迟早的事情,现在时间未到而已。”宁完我忽然出言说道:“微臣认为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要做件事情,第一,就是整顿大金的军队;第二,就是扶持科尔沁部族,或者说,消耗科尔沁等部族的实力,让他们不断的骚扰李信;第就是拉拢中原的叛逆,这些叛逆们会帮助我们拖住大明的军队,甚至还会让李信的军队转移一下注意力。”

“你是说李信的军队会南下中原?”皇不相信的说道:“崇祯皇帝恐怕没有那么笨吧!李信的军队入关了,那就是李信有机会再中原立足了。日后想赶走李信恐怕是没机会了。”

“崇祯皇帝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宁完我解释道:“明朝的兵马虽然很多,可是大多是在吃空饷,就算是在京营也是如此,否则的话,当初皇上领军围城,崇祯皇帝还要下令勤王。这就是明证,十万京营能战者本身就很少,而且京营是驻守京师的,又岂会去地方剿贼呢?那剩下的也就是几只强军了,这次与我大军一战,二十万兵马能存下来的顶多也就是十万而已,十万大军能做什么?”

“中原的叛逆却是剿灭了一次又有一次,崇祯皇帝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此事,就算是有再多的兵马派出去也是不可能成功的。最后只能是这些勤王大军各个都被灭掉。所以为了保持兵马的数量,臣以为崇祯皇帝肯定会要求李信派兵入中原,而且臣没有猜错的话,征北军一旦进入中原,那也必定是李信亲自领军。”范程摸着胡须,得意的说道:“依照中原王朝的规矩,这些家伙肯定会将李信的兵马当做炮灰来使用,李信自己也是会不放心的。”

“那我们该怎么做?”皇顿时来了兴趣了。能看着李信倒霉,他还是很开心的。

“皇上,我们需要让李信放心大胆去中原折腾,他折腾的越厉害,中原的元气就会大伤,李信虽然有雄心壮志,但是他解决不了中原的主要问题,只要根在,这些叛乱就解决不了,作为李信,只能是领军厮杀,不但的征剿这些叛逆,将他托在战争的泥潭里就更好了,而在草原上,我们要保证对李信的防御,但是这种防御,却是要让李信将足够多的兵马留在草原。但是又不妨碍我们。第,就是派人接触一下那些所谓的义军,给他们提供粮草,给他们提供兵器等等,让他们的势力变的更强一点,这样一来,我们就有足够的时间,而李信也会被这些人拖得更久。实力损失的更加的厉害。这是臣的一点浅见。”

皇听了之后点了点头,他在思着这里面的关系,若是真的像范程和宁完我所策划的那样,最后倒霉也是有是李信了。自己不过损失一点金银和粮草而已,李信的兵马就会拖入

中原战争的泥潭之中,将他拖累、拖垮,自己才能坐收渔人之利。

“我们在这个地方呆的时间也足够的长了,李信既然和崇祯皇帝有了密议,说明李信即将回草原了,他走喜峰口的可能性不大,既然如此,我们该回盛京了。”皇淡淡的说道。他现在已经将李信上升到了一个可以时刻威胁他江山社稷的人了。这一次没有获得更多的粮食和人口,反而损失了不少,折了大将岳托,他心中很是舍不得,但是更加惋惜的是没有杀了李信,这是让他最不甘的事情。他望着远处的喜峰口,冷笑道:“这个张凤翼还真是有趣,居然在我眼皮底下修建喜峰口,也不怕我们这个时候冲进去,将这些姓尽数夺了过来。只是不知道等我们走了之后,张凤翼还会不会继续修建喜峰口,还会不会还想现在这里认真负责?”

“皇上说笑了,若是如此,大明朝还是大明朝吗?”范程笑呵呵的说道:“恐怕也就没有我们的大金了。”

“大金?”皇忽然想到了什么,说道:“两位先生都是聪慧之人,你们说说,明朝现在是崇尚什么德?中原以前不是有五德之说的吗?我大金该是什么德?不会是金德吧!”

“回皇上的话,明朝崇尚的是火德。故为皇明。”范程赶紧说道。

“那我们应该是水德,水能灭火啊!”皇想了想,忽然又自言自语的说道。范程和宁完我二人听了之后,却是相互望了一眼,双目中露出一丝喜色来。

历朝历代,当皇帝讨论国号的时候,这就说明他想称帝了。现在的皇虽然武官称之为皇上,可是实际上,却只是大汗,并不算是皇帝。

“皇上,不如改国号为清,以全水灭火之说。”范程赶紧出言道。他决定了等回到盛京之后,立刻让人下令,在大金国境内,搞上一些神迹什么的,什么麒麟显世,什么黄龙升天等等,就要让皇登基显得天经地义。

“还早了一点,早了一点。”皇听了之后,摇摇头说道。当皇帝谁都相当,皇这个时候的势力虽然没有历史上那么强大,但是算是草原上的霸主之一,与李信不用的是,辽东这些年,经过皇父二人的苦心经营,已经是沃土了,而李信的兵马虽然很强壮,可是底蕴远不如皇。这也是以前皇不将李信放在眼中的缘故。但是让皇这个时候称皇帝,无疑还是早了点。皇深深地明白这个道理,若是这一次是打了胜仗的,俘获了明朝多少人口,得了多少金银,皇也许会默许范程的这种行为,可惜的是,事情并没有像自己想象的那样,原本的一场奔袭战,最后却被李信闹成眼下的这个模样,兵马损失了不少,连大将都战死了,当然自己也杀了李信的一员大将,可是到底不算是真正的战功,皇就算是脸皮再怎么厚,也不会在这个时候登基称帝,惹的天下人笑话。

范程和宁完我二人想了想,也点了点头,但是只要皇有这种心思,那就好办了。剩下的事情也就好操作了许多。只听范程想了想,说道:“皇上,微臣听说,上次李信坐镇皮岛的时候,朝鲜上下可是帮助了李信不少忙啊?”

“李倧那小又不老实了?”皇冷森森的说道。他也是讨厌朝鲜,但是朝鲜是一个奇怪的民族,你可以击败他,但是若是说想征服它却很难。尤其是李倧在位的时候,朝鲜一直是明朝的附属。到了光海君的时候,在即位问题上,光海君于明朝心有不满,因此主张在尽量不得罪明朝的情况下开展灵活外交。在光海君坚持下,朝鲜致书后金,称自己臣服明朝是“大义所在,固不得不然”,而与后金的“邻好之情,亦岂无之?”,希望双方“各守封疆,相修旧好”。那个时候,朝鲜倒是很安分,尽管光海君励精图治,使的朝鲜国力增加了不少。大金国对此也是很容忍的,甚至容忍了光海君左右逢源的行径,但是粮草什么的,还是要很多的,大金国就是要将朝鲜作为自己的粮食储备基地。

可是事情变化的很快,天启年在李珲左右任事的亲侄绫阳君李倧见李珲身患疾病,于是令心腹陪臣建议将西人党的平山节使李贵教练兵马五人调入京城“防御”。月十二日,朝鲜发生宫廷政变。李贵、李适、金自点等人在仁穆王后和新崛起的南人党势力的协助下,召集军队在绫阳君(后来的仁祖)的别墅内会合。当晚,仁穆王后手下在庆云宫内举火为号,李倧率领李贵等人以救火为号打入庆云宫,发动宫廷政变,将李珲绑缚,押到仁穆王后面前接受训斥,然后宣布废黜其王位。二十八岁的绫阳君李倧即位于庆云宫之别堂。李倧的合法性得不到明朝政府的承认,朝鲜只好派出使团前往登州拜见登莱巡抚袁可立,祈求他代为转奏辨明原委。也由此能看见明朝的强大之处,但是更能看见朝鲜对中原明朝的感情,为了求得一纸敕封,居然还要请巡抚做中间人。

皇也是知道这一点的,但是在老汗努尔哈赤的时候,也曾进攻朝鲜,与朝鲜签订合约为兄弟之国,朝鲜每年都进贡大量的财物。只是虽然如此,朝鲜仍然和明朝有着暧昧关系,他们是从骨里认同大明朝。当年的毛龙就曾经骚扰过朝鲜,再到后来,李信肆虐盛京的时候,也是从朝鲜入关的,甚至,朝鲜还帮助过李信不少。正是这一点,让皇很生气,加上这一回,皇劳师远征而所得,逼的皇不得不想办法教训一下自己的小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