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汉骑 > 第350章 各路出手

汉骑 第350章 各路出手

作者:堕落的狼崽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9:10:06 来源:蚂蚁文学

、、、、、、、、、、

石元直点了点头,心中却是一阵惊讶。李信不过二十出头,本是年轻气盛的时候,现在更是一方雄主,手中重兵,按照道理,有一些冒进的想法或者举动也是情有可原的,可是石元直跟随李信这么长时间,几乎很少看见他犯错误。甚至就是孤身南下中原,这本是一个大的错误,可是事实证明,李信南下中原之中,不但没有给他带来任何的损害,更是使他的名声大涨,传遍了整个中原,现在中原的有些仁人志士,谁不赞赏李信仁义,虽然他在江南得罪了不少的士绅,可是他要来的粮草,却在山东活人无数,现在被山东姓称之为万家生佛,为他带来了一大票好处。这些都是石元直这个老狐狸没有预见到的。

“这难道就是天,天命所归?”石元直有的时候也就是这样询问着自己。他跟随李信原本只是想看看李信这样的人能走多少,现在不曾想到,居然弄成了如此大的规模。这恐怕不单单能用是一个时势造英雄来解释的。

李信并不知道石元直的想法,就算知道了,也只是一笑而过,在他看来,皮岛对他来说,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后金却是很难灭掉的,李信也没有自大到,自己所向无敌,面对后金这只善战的军队,李信还没有做好准备,后金可以一败再败,但是他李信却不行,一旦失败,整个草原上的人都会反对他的,所以他必须要想办法占据中原,哪怕是一个城池也是好的。而要做到这些,就是在现阶段不能刺激了崇祯,只能是自己打好根基。皮岛既然你崇祯想要,那就让给你好了。按照李信的推测,吴襄这个草包是绝对守不住皮岛的,最后倒霉的还是祖大寿的锦州城。

坐观天时,等李自成坐大,占据陕西半壁江山,威胁北京的时候,肯定会让自己出兵的,到那个时候,才是名正言顺的牧马中原。而在此之前,李信要做的就是统一草原。让自己作为草原之主,后院安定了,他才能对付其他的敌人。

十天后,阳光洒满了草原,草原上的气温回升,冰雪也渐渐的融化,各种动物在冬眠之后,都纷纷出现在草原上,这个时候,正是出兵的大好时机。刚刚平静的几十天的草原,又迎来了一阵腥风血雨。

在琉璃宫,李信拜蒋毅为西行军总管,领兵万攻略西面;又拜杨雄为北行军总管,领军四万,兵进察哈尔,剿灭土谢图可汗的残余力量,而李信自己却是领军五万,诈称十万精锐东进,、孙元化随军而行,大将陈汉、尚可喜、高猛、何可纲等等纷纷在列,进攻的残余势力。又命人传书皮岛,让赵广领皮岛残余兵力约一万人,护送皮岛家属、姓前来草原。

就在李信起兵的同时,皇在盛京,打着支援科尔沁部族的口号,亲自领军八万人出盛京,朝科尔沁杀来。仅仅只是平静了几十天的草原,又是迎来了一场腥风血雨。当然,这其中也算是李信的声势最为浩大,兵分,横扫周围的一切。

不过,众人都知道,李信这是要抢夺林丹汗留下来的势力,面对李信的进攻,周围的各个势力罕见的没有插足其中,就算是对李信有着深仇大恨的皇都没有去找李信的麻烦,更何况是其他人了。

当然,趁火打劫的也是有不少的。远在京师的崇祯皇帝这次是很快就收到了草原上的消息,对于李信没有禀报他就开始横扫草原,他心中虽然很不高兴,但是却又没有任何的办法。他很羡慕李信,所以对辽东也是寄予了厚望,马上命内阁下旨给祖大寿,让祖大寿相机行事,看看能不能夺取城,或者对建奴加以进攻,获取更大的胜利。

“范先生,你让朕留在盛京,难道是想监视李信,或者是亲帅大军进攻李信不成?这虎口夺食的机会虽好,可是李信这头猛虎可不是一般的猛虎啊!”盛京凤凰楼内,一个身着龙袍的中年人笑呵呵的望着范程,此人不是皇又是何人,恐怕谁也不知道,大张旗鼓进攻科尔沁草原的皇根本就没有出盛京,而是留在盛京。

“李信是猛虎不假,可是猛虎也只有四只爪而已。”范程冷笑道:“他的四只爪现在都放出去了,哪里还有其他的精力,这次微臣让皇上留下来,主要是有重要得事情要做。”

“什么事情比征讨科尔沁更重要的?”皇很惊讶了,他在出征前夜被范程劝了下来,因为他对范程为信任,所以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皮岛。”范程得意的说道:“皇上应该将注意力放在皮岛身上。”

“皮岛?”皇惊讶了,最后说道:“一个没有李信的皮岛很重要吗?这个皮岛难道真的能起到牵制我军的作用吗?”

“皇上,可记得上次说过,要在明朝内部寻找一个人,帮助我们传递消息?”范程笑呵呵的从怀里摸出一叠名单来,说道:“皇上,微臣让二十四衙门的人寻找了明朝诸多大臣的名单,有许多人都是符合要求的,但是在辽东,最符合的就是这个叫做吴襄的人了。”

“吴襄?”皇皱了皱眉头,显然对这个吴襄并没有什么印象。

“皇上,这个吴襄您或许没有什么印象,但是对他的儿,您恐怕还记得,当年皇上大军进攻锦州,吴襄被困,曾经有一少年领着数家丁冲入阵中,皇上还曾经赞赏过此人,此人就是吴襄之吴桂。”范程博闻强记,说道:“吴桂此人也是不凡,崇祯小儿刚刚登基的时候,魏忠贤还是秉笔监,掌控内廷,崇祯皇帝害怕被魏忠贤加害,所以就招吴桂进京护驾。此人现在做了山海关的游击将军,祖大寿等人有意扶持此人做山海关总兵,准备将山海关这个要隘掌握在手中。”

“山海关。”皇双眼一亮,山海关可是他向往的地方,明朝之所以定都北京,固然是因为政治因素考虑,而北京有燕山之险,长城之固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而这其中,山海关就是最重要的一个关口,若是能攻下山海关,北京就掌握在手中。

“先生是想先诱降吴襄,然后再通过吴襄掌握吴桂,最后掌握山海关?”皇一下就看出了范程的算计。

“正是如此,不管怎么样,短时间这父二人是不会投降的,但是只要时间久了,明朝内部有变化,那就说不定了。”范程轻轻的说道:“这个吴家父和李信可是有恩怨的,李信贼有朝一日牧马中原的时候,就是吴家父投靠我大金的时候。”

“这件事情可以去做,就算是时间长一点也没有关系。”皇也是一个高瞻远瞩的人物,一下就看出了这里面的问题,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如此,我就去先攻占皮岛。”

“不,皇上不是让您去攻占皮岛,而是去攻占旅顺口。”范程赶紧阻止道:“吴襄为了接管皮岛上李信流下来的势力,将大部分军队都去守卫皮岛去了,现在的旅顺口大营缺兵少将,皇上首先要做的就是攻占旅顺口,击败了吴襄,让吴襄丢兵去职,这样我们才能接近吴襄。”

范程一环套一环,将吴襄算计在里面。果然次日,皇亲自领正黄旗大军两万人,趁着吴襄猝不及防的时候,进攻旅顺口,这位善于逃跑的将军这次也没有例外,匆忙抵抗一阵之后,又狼狈而逃,丢失了旅顺口,这下皮岛算是真正的孤悬在海外了。

丢失了旅顺口的吴襄没有让范程失望,回京之后,崇祯皇帝罢免了吴襄,让他在京师养老,只是他的儿吴桂却仍然是在山海关受到了重用。

崇祯六年四月,李信率领大军横扫整个东部草原,大军所向之处,无人敢与之相抗衡,纷纷归顺李信麾下,而在四月十九日这一天,与赵广等人在老哈河边汇合。至此,李信东征的任务才结束。

当然,就在李信与赵广胜利会师的时候,也有不好的消息传来,多尔衮率领大军突袭了科尔沁的牙帐,正式吞并了科尔沁部族,吴克善等人归顺了多尔衮,科尔沁等部落的归顺使的后金实力大涨,整个草原上,只剩下李信与皇两雄争霸。

而在中原,义军仍然是闹的热火朝天,崇祯皇帝苦不堪言,加上延安、平凉、庆阳等地受灾,崇祯皇帝无奈之下,只得减免了地的“辽饷”,至于让祖大寿趁火打劫也因为粮饷的问题只得作罢。当然,也有让崇祯皇帝感到安慰的地方,就是他派遣的川军将领邓玘射杀了著名的义军首领紫金梁,使得官军名声大振,也算是给了崇祯一点安慰吧!

不过,可惜的是,崇祯皇帝并没有高兴多长时间,邓玘击杀了紫金梁之后,这些起义军无奈之下退到了河南林县,明军游击将军杨遇春追杀义军,这个与明朝功臣常遇春有着一字之隔的人经常自称自己就是常遇春第二,可惜的是,只是第二,而不是本人,也没有主角的光环照耀,在追击义军的时候,中了埋伏,丢了性命,而这一股起义军中还是有能人存在的,他们用了这位杨遇春的旗号,又诱杀了其他官军,最后连邓玘都给击败了,身边仅仅只有余亲兵狼狈而逃。等到六月份的时候,土司马凤仪率领一支军队,也被起义军击败,一时间,河南起义军声势浩大,为嚣张,那些失去土地的农民也都纷纷加入起义军,河南的形势顿时成了紧张起来。

“听说皇帝陛下已经派遣了监军前往各个大将军中?”琉璃宫内,一大早上,李信披头散发,身上穿着一身道服,为轻松,盘坐在炕上,在他对面,分别坐着石元直、宋献策、张采、张春和孙元化等人,这些都是他的班底。

“不是吗?”石元直点了点头,说道:“曹诏、张应昌、左良玉、邓玘军中都派了监前往。这些阉货一出,这些将军们恐怕是人人自危了。”

“朝廷是着急了。”张采低声说道。他言语复杂,一边的张春、孙元化也都是如此,这人都是从崇祯手下背叛过来的,虽然是有不得已的因素,可是对朝廷还是有感情的。让他们短时间内彻底对李信归心,将朝廷视为仇敌,显然是不可能的。

“恩,是着急了。”李信又从诸多情报中调出一份来,递给张采等人说道:“最近朝廷中有人建议催要各省历年逋赋(未交或者逃逸的赋税)一千七万两银。崇祯皇帝准许了。而且是限期完成。”李信言语之中为轻松。

“这么多?”张采等人并没有听说过这个情报,陡然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顿时骇然一惊,只听他说道:“数额巨大,需要一个月内完成,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更可笑的是,这个时候,温体仁和周延儒二人斗的是相当的厉害,朝中上下的官们几乎都被席卷了进去,崇祯皇帝也被弄的焦头烂额啊!”石元直不禁摇摇头。

“内忧外患,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同舟共济才对,朝廷却分成了两派,为了一点权力而争斗,这样的朝廷难怪能将天下治理成这个模样。”宋献策幸灾乐祸的说道。他现在在李信内部已经站稳了脚跟,声音也逐渐大了起来。

“旅顺口失守之后,朝廷又派了何人镇守?”李信忽然想到了什么,对石元直问道,张采等人竖起了耳朵。李信不是有意询问此事的,肯定是有其他的想法。

“一个叫做沈世奎人做了代总兵。”石元直扫了众人一眼轻轻的说道。

“可有此人的信息?”李信又问道。

“此人的女儿曾经是毛龙的侍妾,此人好杀,贪财,为骄横,横行皮岛,众将无人能治。”石元直按照情报上说的念道。

“朝廷居然让这样的人做了皮岛总兵?”李信有些惊讶的说道。将领骄横本就是一件不好的事情,这样的人做冲锋陷阵的将军还行,若是做了一军之主,迟早是出事情的,尤其是仗着裙带关系上来的人更是如此了。

“可不是吗?大概是因为他在皮岛的时间很长,所以朝廷才会让他做总兵。”宋献策冷笑道:“此人做总兵,皮岛从此不为朝廷所用了,锦州的压力也增大了许多。”

“可惜了,可惜了。”李信摇摇头,他感觉到有一丝惋惜。

“侯爷,我军刚刚占领了大量的地盘,西至弱水,北至科尔沁,东至大兴安岭,这广大的一块还需要消化,还是不要生事的好。”张采听了李信的语气,还以为他又要寻找地方进攻对方了,赶紧说道。

“这个我自然知道。”李信点了点头,说道:“这段时间,还是休养生息的好,将士们近半年的征战都辛苦了,若是再打下去,恐怕也接受不了。”李信点了点头,他自然知道,战争这根弦要绷紧,但是也不能老是进攻,尤其是李信这么多年入主草原,每年都在打仗中过的。虽然有七大世家支撑,可是将士们的身体也不是铁打的,再打下去,迟早有崩溃的时候,李信也会走上穷兵黩武的时候。在一定的时候,内政治理,恢复生产有很大的作用,可以夯实根基,现在李信正好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夯实根基。

都说农民军厉害,但是实际上,真正成事的又有多少,就是如此,中原大地烽烟四起,看上去到处都是烽烟,然而,这些农民都不会成事,包括日后差点成就大业的李自成,现在都是流寇作战,攻打一处就毁一处,没有任何的根据地,就是如同无根之浮萍,成不了大事,只要朝廷缓慢剿灭,一步一个脚印,将这些人逼的毫无退了,自然就能取得胜利,可惜的是崇祯皇帝或者他的朝廷根本就没有这样的见识,东一榔头西一斧,朝廷的万大军被这些义军牵着鼻转,加上朝廷战后政策的变化多端,赋税压的姓都承受不住,自然是战火绵绵,按下了一个葫芦,另一个又起来了,弄的军队疲惫不堪,将领们也是苦不堪言。偏偏崇祯皇帝还是一个急性,这边刚刚打了一个败仗,崇祯皇帝就发火,下旨训斥是轻的,丢官去职都是很平常的事情,而军中的后勤又跟不上,这样的军队,如何能打胜仗呢?

李信不是崇祯,也不是李自成这样的流寇,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崇祯六年六月十日,李信在琉璃宫下达命令,抽调老弱前往河套一带进行开垦荒地。种植小麦等农作物,争取做到炎黄军内部粮食的自给自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