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之寒门天下 > 第二十四章 治标治本

三国之寒门天下 第二十四章 治标治本

作者:天天不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38:3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其实蔡琰讲述给郭嘉的道理,放在后世也同样如此,许多胸怀大志立誓要有一番作为的青年俊彦,在走出象牙塔之前大多都是憧憬着美好前程,国家栋梁,开拓未来,建设家园,功成名就时流芳百世,但现实与梦想的差距磨灭了他们的雄心壮志,不得不向权势低头,满腔热血与才华最终也只用在了追名逐利上面。

士族子弟虽不少都是飞鹰走狗,横行霸道之徒,可总有饱读诗书,满腹才华之辈,这些人不会天生就为了家族利益而生存,圣贤之言让他们在屈服权势之前,也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准则,谁又不想成为一个利国利民的国士呢?

只要郭嘉能够让有真才实学并志存高远的士族子弟有用武之地,不但能够给天下士族竖立一个榜样,更可以分化士族内部,只是这美好的蓝图实施起来,恐怕还要再三斟酌,草率不得。

翌日清晨,郭嘉召集手下谋士们在府中议事,他刚想开口将压制士族的对策与谋士们商议时,姗姗来迟的甄俨皱眉不已地跨入堂中,朝郭嘉一行礼后,先禀报了一个最新得到的消息。

“主公,董卓迁都长安之后,昭告天下,号令十八路诸侯攻伐益州。”

满堂谋士垂首露出暗笑,并未有丝毫惊慌之色,郭嘉坐在主位上摇头轻笑不已。

实际上半个月前董卓的招安使者已经来过一回,被郭嘉拒之门外。

董卓是想和郭嘉联手抵挡关东联军,所以入长安后先招安郭嘉,却没有得逞,现在是气急攻心,反倒号令十八路诸侯攻伐益州。

“董太师这道假天子名义的诏令,肯定没有和幕僚们商量过就发了出来。看来董太师是对我恨之入骨,头脑都不清醒了。”

从主位上站起来的郭嘉开怀大笑,在谋士中间来回踱步,笑声就是止不住。

谋士们各个心照不宣地露出淡笑,郭修敞手笑言道:“想必董太师冷静下来,肯定也追悔莫及了。关东联军与董太师鏖战半年,兵疲马乏,粮草消耗严重,各个心中早有离意,主公拿下益州,诸侯们拍手称快还说得过去,因为他们更有理由返回属地壮大自己以图剿贼平乱,可董太师一道号令诸侯们攻伐益州的诏令,诸侯们若从,必然以此为借口借道关中,董太师若不放行,等同出尔反尔,董太师借道给关东诸侯的话,呵呵,首先被剿灭的,就是董太师自己,这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原本郭嘉还有些顾虑,没想到董卓帮了他一个大忙啊。

“我要谢谢董卓啊,面对这道天子名义的诏令,关东诸侯从的话,就是认可董卓窃据龙庭足可号令天下,关东诸侯不从的话,自然也就不会来益州了。十八路诸侯号称数十万众,车马劳顿,粮草供给都是头等大事,现在就算关东诸侯真想要讨伐益州,也是有心无力了。”

堂内一片欢笑声,戏志才摇头道:“这个董太师还真是荒唐事一件接一件,先封了自己一个相国,后又自称太师,现在又在长安西面开始建郿坞,据说是要将家室移居其中,囤积数十年粮草和数不尽的财宝,竟然还大言不惭,若不能称雄天下,就在郿坞里安享天年。这,这,这不就是给自己挖坟墓吗?”

众人大笑不已,一个枭雄竟然走到这个地步,做出如此愚蠢的事情,实在令人啼笑皆非。

郭嘉渐渐收起笑容,换上一副淡漠的神色,负手望着门外,问:“元直,依你之见,如今我是否已经稳居益州了?”

徐庶背对着郭嘉出列,朗声道:“益州之北有苟延残喘的董卓,既然董太师已经为自己开始挖掘陵墓,自然不会南下攻伐益州,在董卓败亡之前,益州北面安枕无忧。益州之东,荆州仍处混乱之中,袁术虽盘踞南阳,但他还在招兵买马,实力未成之前,荆州于益州无患,即便有枭雄借道荆州攻伐益州,张辽六万兵马坐镇汉中,与巴东涪陵两郡成犄角之势,若有大敌来犯,进可攻,退可守。关东联盟即将解散,有实力的诸侯都在北方,益州外境无大敌。但是,益州有内忧,士族豪族若不及早提防,迟早必生祸端。”

郭嘉面色不变,继续问道:“那我该如何防微杜渐?或断绝此患?”

徐庶回列,默然不语,甄尧面无表情地出列,沉声道:“主公眼下局面有两个选择,治或伐。先治则要拔除士族根基,免绝后患。先伐则手握兵马钱粮,与士族虚与委蛇,待平定天下后再行大治。”

摆在面前的选择实际上众人心里都明白,但不是谁都敢开口献策,轻重缓急,稍有不慎,适得其反,郭嘉好不容易有了的资本恐怕就会荡然无存。

“先治或先伐,利弊何在?”郭嘉闭目沉声再问。

甄尧昂首挺胸,表情淡漠地继续回答道:“先治,可将益州完全掌控在手中,境内再无隐患,但却树敌天下,对主公进取天下不利。先伐,主公可缓和与士族关系,向外攻伐受到阻力减少,但有腹背受敌之忧。两者利弊难以权衡,皆看主公如何决断。”

这就是一个非常尴尬的处境,两害取其轻,可这两者之间究竟哪一个做法的害处最轻?权衡不过来。

让众谋士不敢贸然献策的原因也在这里。

声音有些发冷的郭嘉语速轻缓地问道:“诸位,谁能告诉我,我郭嘉如何做,能够让士族真心投效我?”

众人欲言又止,却又化作一声叹息。

他们想开口说放权给士族,给足他们利益就行,这是实事求是的说法,但是转念一想,大家都沉默了,因为面对郭嘉,士族不会有真心实意投效的一天,无论郭嘉怎么做。

鸦雀无声的议事堂中,郭嘉忽然自嘲地笑了笑,转过身环视众位谋士,缓步朝主位上走去,边走边说。

“他们眼中我郭嘉是叛逆贼子,出身卑贱,地位低等,就算我将整个益州全部交给士族来治理,让他们位高权重,让他们以权谋私,让他们为所欲为,可他们还是不会感激我,还是会想方设法除掉我。不管士族是远虑还是近忧,是内患还是外敌,他们终究都不会臣服于我。”

这就是身份的差距,倘若是曹操或袁绍,甚至袁术,陶谦等等诸侯,他们把特权交给士族,恐怕士族会欢天喜地地拥戴他们,同样的做法,郭嘉来实行,士族也会欣喜若狂,可仍然会处心积虑除掉郭嘉,永远不会拥戴他。

众人默然,也都明白了郭嘉做出的决定,已经晋身为统治者的郭嘉与被统治的士族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程度不可调和,那么两者必然爆发一场生死存亡的博弈。

戏志才出列垂首淡淡道:“主公欲打压士族,首重是善后,毕竟益州地方政务,都是士族在治理,先要做好稳定地方政务不乱的准备,再考虑用何方式打压士族。”

这就是一个谋士该做的事情。

出谋划策先从结果入手,将态势的走向拿捏精准后,想出万全之策保证最终结果是有利于主公,至于打压的手段,那并不重要。

反观许多诸侯行事,面对敌人首先想的是怎么打击对方,手段层出不穷,伎俩高深莫测,可是最终却手忙脚乱地不知如何收场。

“元直,乡亲子弟可都接来成都了?”

郭嘉忽然问起了这么一件事。

徐庶心领神会,有点猜到郭嘉的意思了,出列回道:“已从各郡接入成都,由郭平在城中妥善安置了。”

将目光投向其貌不扬的郭平,郭嘉继而问道:“郭平,乡亲子弟中,不论武艺,文才小成者,有多少?”

一脸沉静之色的郭平出列后平淡道:“一百七十余人。”

十年以前郭嘉只收留了些许难民,教导不过百名贫寒子弟,十年积善积德之后,能有一百七十多人脱颖而出,已是难得,这些人不可能有经天纬地之才,但是肯定要比太多举孝廉的士子要文才高超,德行优良。

郭嘉还在深思,郭平又继续说道:“主公,甄家也在数年以来教导了一些贫寒子弟,他们在主公筹谋的两年中秘密迁入益州,如果主公需要他们,一个月内定可全部招入成都。”

诧异之色一闪而过,郭嘉想起了甄姜曾对他说过效仿他教导贫寒子弟读书明理,以甄家实力,定然能够教导出更多的人才。

“主公是想从这些贫寒子弟中甄选出有才能者接替益州士族治理地方?”

甄俨蹙眉地问道。

郭嘉点点头,也不隐瞒,说:“的确有此想法,可问题的关键不是摘掉如今益州的士族官吏,而是如何断绝士族的生存之道。”

治标不治本的话,犹如隔靴搔痒,士族总会死而复燃。

堂内众谋士猛然抬头,震惊地望着郭嘉,心底都明白郭嘉话中意思。

难道要废除举孝廉这个官吏选拔的制度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