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之寒门天下 > 第六十九章 舜禹之事

三国之寒门天下 第六十九章 舜禹之事

作者:天天不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38:38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秒记住【供精彩。

第六十九章 舜禹之事

曹丕意欲改朝换代,禅让大典在邺城举行,而当他将野心公之于众后,首先面临的是朝中一些忠心汉室的大臣决裂。

以崔琰,毛玠为首的部分文臣向曹丕上书,辞官归田。

反抗曹氏篡位是以卵击石,大势所趋之下,即便是崔琰与毛玠这两位曹操十分器重的文臣也无力回天。

曹丕赏赐了他们大量金银良田,在禅让大典临近之际,曹丕不愿大开杀戒,况且崔琰与毛玠代表的群体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只要不投敌,曹丕放他们离去的胸襟气量还是有的。

人各有志嘛,不能怪曹氏负了这些臣,而是从一开始这些臣没有看清曹操的真面目,是曹操掩饰的很好,或一步一步后来才滋生了野心,又或他们自己有眼无珠?

说不清,道不明。

其实在荀彧离奇辞世之后,朝中拥汉的大臣就深感不妙,或许对曹家还抱有那么一丝期望,有了公爵,有了王爵后,该罢手了吧?

但是最终,曹丕迈出了曹操一生不曾迈出的那一步,将这些人最后的幻想彻底粉碎。

禅让大典是一场空前盛典,曹魏治下稍有分量的人物皆到场,当然,有军令在身的武将则在外领兵,不能擅离职守,而在远方,这些人也都将目光聚焦邺城,所有人知道,曹家正式君临天下的时代即将拉开帷幕。

天坛之上,一身龙袍头戴冠冕的刘协泪流满面,浑身颤抖地说着祭天告文,天坛四周,皆有曹魏的刀斧手,只要刘协敢有一丝不安分的举动,后果不堪设想。

曹丕在阶梯之下,负手仰望,在他身后百官垂首漠然。

这一刻,并不光荣,也无可炫耀。

这些文臣武将全部倒向曹魏,是曹丕用政治利益诱使的,而这一刻,会永载史册,甚至有可能遗臭万年。

篡逆,对崇尚君贤臣忠的儒道文人而言,绝对是一件颜面扫地的事情。

但相较颜面名誉,显然子孙蒙荫家族兴盛更实在一些。

或许很多闭目不愿看到这一幕的人心里都在想,以一人的毁誉换取后代绵延不绝的荣耀,这个代价,值得。

祭天祀地,刘协完成了他该做的秀,回过头来俯视下方,刘协满面挣扎与痛恨,他甚至能将下面那些大臣的家世背景一一道出,他们祖上在汉室哪朝哪代做过什么样的官,受到过汉室帝王怎样的优待,等等,可这一切,都将成为历史,他们现在全都拥戴的人,是曹丕,那个从刘协手上把汉室江山葬送的男人。

宣读诏书,刘协退位,禅位与曹丕。

历史性的一刻到来。

曹丕脸上带着压抑不住的笑意,昂首挺胸志得意满,大步流星登上阶梯,刚走三步,他忽然回首,望向群臣,而所有人都将目光聚焦在曹丕身上。

这一刻,他停下了脚步,为何?

曹丕望着前列并排而站的陈群与司马懿,朗声笑道:“舜禹之事,吾知之矣。”

说罢,曹丕爽朗一笑,扭身登坛而去。

他说的八个字,让下面所有文臣皆内心不屑,甚至厌恶。

陈群眼帘微垂,微微叹息。

曹丕,你有什么资格自比大禹?

大禹于天下有治水之功,你呢?

曹家若说谁有功,那也是曹操。

是曹操将这个支离破碎的江山一步一步重整收服,也是曹操打下了曹魏的属地。

只不过,曹操用错了方式,他若不是挟天子令诸侯用了汉室的名义,今天曹丕怎会是篡位?

曹丕登上天坛,来到刘协身边,无视掉刘协目眦欲裂恨不得将他碎尸万段的毒辣目光,曹丕摆出恭敬姿态完成了之后的禅让典礼。

刘协从帝位退下,降为王爵,相反,曹丕登基即位,追封曹操为魏武帝,改元黄初,大赦天下!

仰望苍穹,俯瞰大地,微风徐徐从身边掠过,戴上冠冕的曹丕从内心得到了释放,仿佛主宰万物,天下予取予求。

闭目缓慢地呼吸,曹丕喃喃道:“不知嬴政,刘邦,是否与朕有着相同的感受!”

益州 峨眉山

青山巍峨,流水瑰丽,苍翠绿芒的平地上,一座新落成的坟墓之前,芳华绝代的蔡琰身穿孝服,苍白之间,心神憔悴。

同样穿上素服的郭嘉跪坐在墓前,伸手拦住蔡琰的腰肢,让她靠在自己的肩头。

在郭嘉身后,他的妻妾儿女一同披麻戴孝,众人的目光锁定在那墓碑上的名字,倍感神伤。

其中,已经是风度翩翩少年公子的郭瑾泪流满面,双目通红,泪水决堤就是止不住,陪在他一左一右的曹宪与曹节只能轻柔地握住他的手,给他一些安慰。

在郭家的家人后面沿着山道有近卫军夹道护卫,山脚下,聚集着密密麻麻的文人雅士,他们大多都是百家学堂的教书先生,在这个日子带着悲戚之色一同来到这里,仰望山上。

墓前,郭嘉倒了一杯酒洒在碑前,轻声道:“岳父,对不起。”

曹丕篡汉,消息传到益州后,年近八十的蔡邕吐血病倒,三日后撒手人寰。

在临终前,蔡邕希望见郭嘉一面,但是郭嘉没有去。

郭嘉怕,怕听到蔡邕的临终遗言和荀彧一样,都是让他扶汉。

现在的事实是,汉室已经亡了!

依曹丕心狠手辣的作风,肯定会在称帝后继续对刘协严密控制,稍有风吹草动,刘协都会死无葬身之地。

郭嘉到现在还去扶汉的话,找谁当这个汉室的代言人呢?难道找刘备吗?

他不能,从一开始就不能。

依偎在郭嘉肩头的蔡琰话音干涩,以往犹如黄鹂的天籁之音蓦然沉重。

“夫君,你错了,爹临终前让妾身转告一句话给你。”

陪着蔡邕走完最后一程的人当然是蔡琰,蔡琰之母七年前就先行一步。

郭嘉长叹一声,道:“说吧。”

“爹说,请夫君当一个好皇帝。”

郭嘉眼露震惊,望着墓碑难以置信。

阅人无数历经沉浮的郭嘉这一刻必须承认,他看错了一个人,蔡邕。

这个看上去顽固不化迂腐老头,实际上大智若愚。

或许当年一席对话,蔡邕实际上就接受了现实。

对他而言,最难的抉择是夹在中间,一面扶汉无门,一面又帮郭嘉在百家学堂源源不断地教导人才,这就是忠君与苍生之间的抉择。

而蔡邕,选择了后者,百家学堂每年都会在新的一个郡兴建一所,二十多年,郭嘉受益无穷,而蔡邕这面无形大纛吸引来的文人志士数不胜数,他们不见得会在郭嘉手下当官,但当一个教书先生领取不低的薪酬,则也是对郭嘉统治有着显而易见的巨大贡献。

凄凉一笑,郭嘉拿起酒壶自己灌了两口,对着蔡邕的墓碑道:“如此,岳父也一定知道为何当年我将天子拱手送出。”

蔡琰泪流满面,无力地靠在郭嘉身上,缓缓点了点头。

刘协这把双刃剑,郭嘉放弃挟天子令诸侯,最致命的原因,就是今天这个局面。

曹丕篡汉,虽则所行是禅让,是一个开风气的举动,为此后数朝数代的开国之君竖立了一个榜样,要改朝换代,要么流血,要么禅让,看似禅让和平又顺应天道,实则披了一层冠冕堂皇的外衣,而这个外衣,是许多想要名垂青史的帝王都要的,可天下人不是傻子,流芳百世与遗臭万年,都在一念之间。

郭嘉不要天子,就是不希望他自己,包括他的子孙后代,背上这个篡汉的骂名。

这个名,要背负千秋万世!

当一个好皇帝,这个要求同样沉重,是郭嘉在乱世打拼二十余年后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不是郭嘉逃避这份重担,而是他不希望自己的人生就这么一路背负着沉重责任地走下去。

每个人都应该有选择的权力,郭嘉在这一场灭曹战略部署之际,便已经做出了选择。

站起身,郭嘉给身后的貂蝉投去一个眼色,貂蝉会意,走上前来接替郭嘉的位置扶住蔡琰。

哀悼亲人是一件必须做的事情,而郭嘉不能久留,他还有数之不尽的公务要忙碌。

准备下山,路过郭瑾时,郭嘉看到他泣不成声的样子,安慰似地拍拍他的肩,而后阔步离去。

沿山道而下,郭嘉刚走到半途,庞统捧着几卷竹简趋步来到郭嘉面前,呈给郭嘉。

郭嘉拿过一卷边走边看。

庞统跟在他身旁,紧随在侧。

卷起竹简,郭嘉脚步一顿,扭头去望庞统,疑问道:“建号帝王,龚行天罚?”

庞统认真地点了点头。

“此事再议。”

郭嘉把竹简丢到庞统怀中,迈步要走,但是庞统却出言劝道:“主公,曹丕称帝,汉室已亡,主公若不称帝,那今后天下人面前,主公能和曹丕相提并论吗?”

郭嘉官职最大是州牧和军职中仅次大将军的职位,可这都是汉朝的官。

爵位也不过是侯爵。

枭雄对话,曹丕是帝王,郭嘉算什么?

现在郭嘉的身份地位略显不伦不类,因此,必须也竖起自己的大旗。

郭嘉回过头去凝视庞统,沉声道:“士元你心知肚明,曹丕这个皇帝能当多久。称帝的事,不要再提。”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