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之寒门天下 > 第三十五章 阴差阳错

三国之寒门天下 第三十五章 阴差阳错

作者:天天不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38:38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秒记住【供精彩。

.第三十五章阴差阳错

讨伐韩遂,郭嘉派出了五万大军,是韩遂兵马的两倍有余,他可以派十万,十五万,但出于粮草辎重的消耗考虑,只派遣五万出征,如果五万兵马都不能彻底剿灭韩遂,那郭嘉即便有百万之师,恐怕也没什么底气去征伐天下了。 d快速收藏"请看"

甘宁,张辽,马超,吴懿,孟达武将率军踏入西北韩遂的属地,一路没有遇到任何抵抗,甚至在兵临枝阳时,城中官民直接开城投降,而这,仅仅是他们出征行军的第一日。

在枝阳兵马休整过夜,同时,五位将领也要开始细致地规划战略部署。

太平军有一条军规,但凡出征进入敌方城池,上至文武将领,下到普通兵卒,不得扰民,不得强占民居,若无居所,则在城内城外就地扎营。

吴懿与孟达的兵马在城外驻扎,给手下安排好了巡夜防范敌人的措施后,两人骑马来到城中军营,甘宁,张辽,马超三人早已静候多时。

虽说是五人同时出征,各领一万兵马,但此次出征的主帅,是甘宁。

穿着铠甲的五位将领坐在营帐内,甘宁坐在主位上,左右两边分别是张辽吴懿,马超孟达。

摆开西北的地图,甘宁也不废话,直奔主题。

“我等率军五万,韩遂此刻在武威应该已经得到消息,此次征伐西北,我军兵力优势显而易见,因此我意步步为营,明日分兵两路,子度,你麾下步卒皆为刀盾兵,面对西凉铁骑是以短攻长,所以,明日就有劳你率军向东北方向的祖厉而去,我与诸位同僚率军直捣武威城,待你平定武威郡东南部,我等在武威城中会师。”

根据凉州的地图来看,用个比较形象的比喻是长方形,从金城席卷武威只要一条直线横扫过去就行,只不过因为这个长方形是四十五度倾斜的,所以唯一的空当和疏漏点就是武威郡的东南部。

马超率银翎飞骑,甘宁带领弓箭手,张辽统领弩兵,吴懿麾下都是长枪兵,这四个兵种面对西凉铁骑,长枪兵和弓箭手是有还手之力,弩兵与银翎飞骑则是克制敌人,唯独孟达所率新军一万步卒都是刀盾兵,面对西凉铁骑没多少优势。

孟达拱手抱拳道:“都督放心,末将保证完成任务。”

甘宁点点头便让大家都下去休息,养精蓄锐明日大军开拔。

其实现在大家都认为韩遂仓皇撤军逃回武威,面对郭嘉的大军来袭,肯定是死守为主,再不济,利用旷野的开阔化整为零跟郭嘉的兵马周旋个数月不成问题。

翌日清晨,全军开拔,已经投降的县城留下千人部队控制。

西北荒凉,偶尔也会有寸草不生的黄土之地,孟达作为统领骑在马上稍显轻松,他身后的一万步卒靠着两条腿行军,自然辛苦一些。

这里没有怡人的景致,只有烈日下令人难耐的艰苦。

统领两百人的郭烨在大部队中面色平静,跟在他身后的两位分别管理百人的屯长,一位是个青年,一位是甘瑰。

百无聊赖的甘瑰凑到郭烨身边,低声道:“嗨,我说什么来着?咱们这部队就上不了战场,我爹带兵去武威打韩遂,咱们却去反方向的祖厉,枝阳丝毫不抵抗地投降了,我看祖厉也不例外。”

对此,郭烨表情不变,淡淡道:“行军打仗岂能想当然?武威郡东南部若不平定,总是一个隐患,既然必须有人来收降这东南部,那派谁来不都一样?只不过我部非骑兵之敌,因此领了个看似无关紧要的差事。但是我告诉你,这武威郡东南部,假若顺利平定那自然是好事,可要是万一有了差池,后果不堪设想。”

甘瑰一脸惊异,琢磨一阵后低声问道:“烨公子此言何意?”

郭烨扭过头来瞥了眼甘瑰,反问道:“若我军不来而祖厉又有韩遂重兵,你父率军在前面打武威城,后面祖厉发兵围攻金城,你说局面会发展到什么地步?”

甘瑰心里悚然一惊,深以为然地点点头,反而乐道:“如烨公子所言,那咱们来打祖厉,看似不起眼,实际上是个不小的功劳喽?”

郭烨轻轻一笑道:“别想着功劳了,打仗就是要各部齐心,每个人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就是对胜利的最大功劳。”

“呦,烨公子现在说话越来越像使君啦,有其父必有其子嘛,可我就不明白了,使君喜欢运筹帷幄,烨公子为何就偏偏要冲锋陷阵?”

面对甘瑰这个疑问,郭烨沉默片刻后轻声道:“父亲说过,不论对事对人,若是不了解,没有体会过,就没有发言权。我和父亲不同,我觉得我必须在战场上切身感受一回。”

郭烨与郭嘉最大的不同,是出身,他从小锦衣玉食,在他懂事的时候无忧无虑,打仗对他而言还只限于兵书的理论知识,真正在战场上经历过,见证过,体会过,或许他才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战争背后隐含的一切,而对他自身来讲,这也是一个淬炼成钢的过程。

烈日当空,祖厉县城近在眼前,孟达率军喝令全军止步,遥遥望去,祖厉城门紧闭,但城头又不见守军,如果是抵抗,只关上城门有什么用?和掩耳盗铃有什么区别?但如果是抵抗的话,难道城头有埋伏的敌军吗?

关键的地方是这城中有多少兵马,孟达不知道,轻易攻城是不智之举。

“将军,要不俺去喊话让城里的人投降?”

典满跑到孟达身边,一脸兴奋,在他看来,有抵抗最好,这样才有仗打,真要是举城投降了,那就一点儿意思都没有了。

孟达同意了典满的请求,不管怎样,先看看效果。

人高马大的典满兴奋地跑到阵前,距离祖厉城约有三百步,刚提了口气想要喊,张大嘴巴却又愣住了。

他该喊些什么?

绞尽脑汁思来想去,典满眼睛一转,高声喊道:“城里的人听着,快快出城投降,否则后果自负!”

……

祖厉城中,县衙里已经炸开了锅。

不是普通县官在吵闹,而是韩遂手下八部将中五位!

成宜,马玩,杨秋,候选,李堪五人围着成公英七嘴八舌地吵闹起来。

“你看,你看,郭嘉的军队来了!”

“成公兄啊,你的计谋被郭嘉识破了啊!”

“我等如今该如何决断?是出城决战还是死守啊,怎么看都是死路一条。”

……

成公英心里也有点儿慌。

这祖厉城里有两万兵马,是韩遂的主力部队,围攻金城在郭嘉率军前来后,成公英果断撤退,回到武威就直言面见韩遂,一语中的。

郭嘉肯定要直接吞并西北!

不管他是出自怎样的考量而做出这个判断,至少现在是印证了他的推测。

而韩遂的兵马肯定打不过郭嘉,正面战场是必败无疑,那只能出奇兵,用奇谋。

成公英建议韩遂在郭嘉没出兵之前就屯重兵在祖厉,而他料定郭嘉率军从金城出兵后会直捣武威城,只要韩遂能守住十天,那么祖厉的兵马做最后一搏杀去金城,迅速攻破空虚的金城后,他们只要做一件事,就能让郭嘉的兵马不攻自破。

烧粮!

抢,是抢不完,也运不走,只要烧掉郭嘉在金城的粮草,别说军队,就连老百姓恐怕都有饿死的危机。

只是成公英也没料到郭嘉的兵马不去打武威,眼下却兵临祖厉城下。

“去探一探城外有多少兵马再说,诸位不要慌,连来了多少敌军都不知道,诸位怕什么?”

强自镇定下来的成公英冷静思考,只能走"taget"_blank">"taget"_blank">一步看一步。

如果城外真有大军来袭,那他这釜底抽薪之计反倒成了作茧自缚。

去打探消息的人很快便回来,据他所言,城西原野上有一万左右的敌军,其他城门外均无敌人。

“会不会有诈?难道是诱我等出城去战?”

杨秋惊疑不定地说道。

依郭嘉今天的实力,外出征战怎么也得带个十万八万吧。

成公英闭目沉思一阵,眼下的情况只有两个可能。

要么是诱敌,祖厉的兵马出城后,敌军后续部队就会杀入战场。

要么就是郭嘉根本没料到祖厉有重兵,这一万兵马只不过是郭嘉谨慎用兵踏平西北来收降祖厉城而已。

如果是前者,敌军有后援,那么祖厉城中的兵马不管怎样都要出城去战,因为对方诱敌不成就会大举攻城。

如果是后者,祖厉的兵马果断出城去战,反而出其不意有大胜的机会。

两者怎么选,成公英都只能做出开城门决战的决策。

“城外都是什么兵?”

“都是刀盾兵。”

“好!开城门,西凉铁骑一鼓作气冲杀出去!”

成公英果断下达命令,这一次,他可是韩遂任命的主帅,其他五位将领不管言语口气对他是否尊重,这一刻,都要听他的指挥。

在城外喊得嗓子都哑了,典满也没叫开城门,跑回孟达身边,典满有些怒气地说道:“将军,要不攻城吧?”

孟达回身一瞧,他这部队真要攻城,也要先安营下寨,然后连夜打造一些云梯和撞木才行,正在孟达决定后撤二十里安营下寨时。

祖厉城的西门从内打开了。

j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