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之寒门天下 > 第十八章 骄兵骄将

三国之寒门天下 第十八章 骄兵骄将

作者:天天不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38:38 来源:平板电子书

颍川书院议事大堂之中此刻乱作一团,世家子弟皆面色惶恐,交头接耳交换对策,甚至不少都提出举家迁移避难。

黄巾贼是什么人?那是专杀豪门大户的蚁贼!

倘若黄巾贼席卷颍川,他们这些士族名门必然覆巢之下无完卵!

“诸位,请先镇定下来。”荀衍不得不出面稳住局面,而世家子弟也都对荀家信服,闻言后皆闭口沉静下来,看看荀衍有何妙策退敌。

荀衍朗声说道:“波才率军一万兵发颍川,其目的不明,但无论如何,我等必须做好御敌准备,此时此刻若是我们不能团结一致,恐怕后果不堪设想。”

话音刚落,陈群起身接口道:“休若兄所言大善。此危急存亡之际,我等须同心协力方能度此大难。”

“不知长文又有何高见?”有世家子弟向陈群讨教。

陈群却眼睛一转,望向了郭嘉,拱手道:“群自知才疏,御敌之策,想必奉孝心中已有妙计。”

众人目光转向郭嘉,平心而论,郭嘉尽管放荡不羁,狂妄自傲,世家子弟嫉恨已久,却不得不承认郭嘉确有才华,当下也顾不得门户之见,期望郭嘉能够挺身而出。

郭嘉轻咳几声后,淡淡道:“太平道兵逼帝都乃头等要事,波才分兵朝颍川袭来,无论他意欲何为,或掠夺钱粮,或屠戮大户,必定不会久留此地。原因有二,颍川地势平坦,无险可守,驻军?不可能。再者波才乃太平道造反大将,围攻洛阳此等重要战事,他岂会错过?故,我等只需集中人马迁入城中,坚守数日,波才必退。”

房中众人面面相觑,顿觉有理,荀衍也深以为然地点点头,思量之后说道:“既然如此,我等便将家中子弟全部迁入长社,待波才来袭,固守便可。”

长社?

郭嘉又是一呆,暗自想到:没有皇甫嵩大军,波才还会在长社葬身吗?

众人商议细节之后便相继告辞,回家安排迁移事宜,此时此刻,颍川豪族名门抱成一团,为了保存家族,团结协作乃是大势所趋。

待世家子弟离去之后,房中只剩下荀衍,郭嘉,戏志才,陈群。

荀衍皱着眉头问三人:“我百思不得其解,波才于冀州边境杀败皇甫将军近十万大军,此战固然有皇甫将军所率大军不战自溃的原因,但波才吞下王师兵器铠甲和粮草辎重无数,如今他什么也不缺,为何要分兵来袭颍川?若说是过路,那也说不通,太平道五路大军举兵六十万兵逼洛阳,显然是要一战而毕其功,如此形势之下,波才向颍川而来,真是让人捉摸不透。”

“休若所言正是,在下也绞尽脑汁揣摩波才行军目的,却没有丝毫头绪。”陈群叹息一声,将目光投向了郭嘉。

而此时,戏志才却略有深意地看了眼郭嘉,郭嘉同样心中有个预感:波才是冲我来的!

但是这话无论如何都不能说出口,否则将惹杀身之祸。

两日后,颍川各地名门望族皆全部迁入长社城中,郭嘉也带着家中三百多户平民进入了长社,并将徐庶母子接来汇合。

与此同时,波才率部一万踏入颍川,得到消息后直奔长社而来。

长社城县府中,县令以及县丞等官吏早已望风而逃,此地倒成了士族豪门的议事指挥之所。

“各家仆役护卫加起来共计一千七百余人,运至城中的粮草足够支撑半年。”陈群汇报之后微微一叹,这各家大族的粮草挺多,奈何能上战场的人太少了。

荀衍点点头之后望向郭嘉,徐庶,戏志才,询问道:“波才大军恐怕一日之内就将抵达城下,三位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徐庶回道:“可预先准备好滚油,再将城外石块搬入城中,守城之时,可用来御敌。此外,城门必须有重兵把守,波才大军远道而来,恐怕初战他的进攻是以冲击城门为重点。”

荀衍从善如流,立即传令执行,而戏志才接着说道:“守城士兵是来自各个世家,战场之上恐怕不听号令,各自为战,我意,将这近两千守城士兵重新整编,由荀家子弟统一指挥,不听号令者,可杀一儆百。”

众人面色一整,心中惊醒,郭嘉叹道:“志才所虑甚是,这不足两千的守军本就战力不强,倘若不听号令擅自行动,恐怕初战就将被波才攻入城中。”

不是郭嘉瞧不起这些世家子弟,而是颍川自古出人杰不假,却不见得凡是颍川名门子弟便就是豪杰,让郭嘉敬佩的颍川名门,唯有荀家,此危急关头,也只有荀家子弟能够当此大任而不会引起众怒,倘若郭嘉来率领守城,恐怕根本指挥不动一兵一卒,因为世家的奴仆从心底里就看不起出身贫寒的郭嘉,同理,戏志才不行,徐庶不行,就连陈群恐怕也号召力不足,难以服众。

一切安排妥当之后,郭嘉与荀衍等人来到长社城头,静待波才大军。

时至傍晚,长社城外尘土飞扬,头裹黄巾的士兵潮水般涌来,在城外一里处停顿下来,骑马领军的人正是波才。

眼看着那座小城近在眼前,波才嘴角扬起一抹不屑的笑容:皇甫嵩一代名将都被我波才斩落马下,这些颍川士族妄图用小城阻我大军?痴心妄想!十万大军都被我杀的片甲不留,这小城能有几兵几卒?

“传令下去,稍作休整,一个时辰后攻城!全力攻破北门,入城后,降而不杀。”

黄巾军士们都觉得奇怪,这一路凡是攻破城池都会杀尽士族大户,为何偏偏现在要降而不杀?这个答案,只有波才一人知道。

骑在马上望着长社城的波才回想着半年多以前的一幕,那是深夜在邺城门外,他力谏张角杀掉那个口出狂言的少年。

十年之内,太平道若举事,必一败涂地!

郭嘉啊郭嘉,我太平道如今势如破竹,不日将攻陷帝都,改朝换代,你当日可曾想到如今的局面?我知大贤良师对你厚爱有加,甚至传言欲收你为义子,将太平道大业传给你,所以今天,我亲自来请你,与我一同前往洛阳,让你亲眼看着我太平道成千古霸业。

长社城头,郭嘉与荀衍等人面色严酷,望着不远处的波才大军,全无惧色。

他们不怕,怕的人多得是。

“他,他们要干什么?为什么既不攻打,又不退去,这是何意?”一位牙齿打颤的世家子弟面露怯色,弱弱地询问。

陈群挺立城头,头也不回地沉声道:“波才奔袭而来,此刻不过是稍作歇息,待士兵恢复元气后便会攻城了。”

徐庶朝荀衍抱拳道:“休若兄,下令让守城士卒准备吧。”

荀衍即刻下达数道命令,荀家子弟得令后分头行动。

一个时辰后,天幕渐暗,波才此时已是骄兵骄将,丝毫不顾天色昏暗,欲一鼓作气攻破长社。

跨马立于大军之前的波才大手一挥,怒吼一声:“攻城。”

他身后的黄巾军如脱缰野马,冲杀而去。

长社城头俯视前方兵卒如长龙如海,席卷而来的猛烈之势,不少世家子弟吓得瑟瑟发抖,嘴唇发白,而郭嘉却轻笑道:“闻听波才大破大汉王师十数万,斩杀皇甫嵩,卢植,朱儁等十数将,今日一见,此人名不副实,庸才尔。”

戏志才,徐庶,陈群,荀衍皆认同地点头轻笑。

旁边有世家子弟不明其意,问道:“我观这黄巾贼来势凶猛,休若兄为何发笑?”

荀衍轻笑道:“长社虽是小城,亦不坚固,但波才毫无攻城器械便想强行冲破城门而入,不智之举,况且此时天昏地暗,波才令部下攻城,丝毫不顾士卒伤亡,有道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待他大军杀至城下,城上箭雨袭下,黄巾贼更难躲避。看来波才已被此前胜仗冲昏头脑,天真得认为攻城仅凭人多就足够了。”

黄巾军分列两阵攻城,前阵士卒抱着巨木冲向城门,后方有弓弩手向城头射箭掩护,波才率步卒在后方静观战事发展,只要城门一破,他便率军长驱直入。

天色愈发漆黑,黄巾弓弩手根本看不清长社城楼上的人影,只能朝着城楼一通乱射,毫无准心,而抱着巨木冲向城门的黄巾军则还未冲到城门下便遭到铺天盖地的箭雨袭杀。

因为知道黄巾军此番攻城是朝着城门而来,守城士卒虽都不精于射术,但对着城下门前地方一通盲射,倒是收效甚高,不少黄巾军前赴后继,死伤大片之后终于来到长社城门下,抱起巨木撞门。

咚!咚!咚!

城内士卒全力堵住城门,正值两方僵持不下时,城外撞门的黄巾军却嘶喊痛哭起来,盖因城楼上砸下无数石块和泼下滚烫热油。

城门外一片哀嚎,在远处观战的波才这时被夜风一吹,凉意遍体,顿时清醒了几分,下令收兵。

待黄巾军撤回后,长社城中一片欢呼雀跃,而在城头的郭嘉荀衍等人也是互相说了几句客套话,却不料,波才单人匹马来到了长社城前。

银盔银甲披着深蓝披风的波才傲然挺胸,昂首朝长社城朗声道:“小太公郭奉孝可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