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之寒门天下 > 第六十六章 荧惑守心

三国之寒门天下 第六十六章 荧惑守心

作者:天天不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38:38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秒记住【供精彩。

第六十六章荧惑守心

左慈与于吉传道的宫观取名天师宫,有些会让人误以为是天师道,这也是二人故意为之,就道教而言,当时道教根基浅薄,一是太平道,二是天师道,都是起源于春秋战国的道派学说。

张角与于吉早年便有交集,于吉在琅琊宫传道时就是用《太平清纲领》,到了张角那里就变成了《太平经》,实际上本质上没区别,可张角掀起黄巾起义,太平道也成了外人眼中的邪魔歪道。

虽然郭嘉入主益州,麾下士兵和不少百姓都信奉太平道,可若二人公然立派太平道,郭嘉必定不会答应,这也是为什么郭嘉将黄巾军改名为太平军的原因,顶着黄巾军的名义,是天下公论的反贼,改头换面成为太平军,则是一股新的势力,起初依旧是反贼,但至少是与黄巾隔断了名义上的联系,黄巾军以前的所作所为,郭嘉肯定不愿背黑锅。

而有心向道的人则会投向天师道,这本是汉中张鲁宣扬五斗米教的利好,但在萌芽之时便被郭嘉扼杀,如今左慈于吉立教传道,用一座宫观的名号便能让人误以为是天师道,实际上他们传道的教义还是《太平清纲领》或者说是《太平经》,典型的挂羊头卖狗肉。

宫观内格局简约,一派宁静祥和。

儒家修身,佛家修心,法家治人,道家治世。其实每个学派能够兴起,从本质上是好的,只是发展学派的组织用之不当或以公谋私,导致了学派的衰落或世人诟病。

郭嘉每日兢兢业业,有时也忙里偷闲,除了与娇妻美妾谈情说爱,还喜欢偶尔听人讲学论道,摆出虚心的态度听讲,对与错他自己来判断,总归是有裨益的。

甄姜带着妹妹们由于吉带领下参观道观,做一些祈愿祈福的法事,郭嘉则在天师宫正堂中聆听左慈讲道。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听了大半日左慈的讲道,郭嘉听进去多少不好说,但在日落前,他倒是打起精神给左慈行了一礼,以示谢过讲道。

“小太公莫不如多留几日,也尝尝贫道这里的斋菜。”左慈想要挽留郭嘉几日。

郭嘉却推辞道:“不了,秋收刚过,政事繁多,我这也是难得给自己放几天假来游山玩水,呵呵,对了,左老道,以前你在颍川教导孩童武艺,今后,一如既往,如何?”

左慈淡淡一笑,点头答应下来,道门本就讲究身心同修,强身健体是必修功课,帮郭嘉教导一些孩子武艺,左慈不觉得是什么大事,他平日教导徒众,多些孩子没什么不同。

转身打算下山离去,郭嘉玩笑道:“我事先声明啊,你可别把那些我送来的孩子从小就灌输修道的理念,我不强求他们走哪条路,你也别拐外抹角给自己增加徒子徒孙。”

哭笑不得的左慈送着郭嘉朝外走,说:“小太公只允许贫道每年最多只能收徒五十人,贫道也只能精挑细选啊。”

早在外面等候的甄姜与两位妹妹瞧见郭嘉与左慈出来后,甄姜先给左慈和于吉以及一众道徒行了礼,拜别道:“多谢几位道长款待,他日若有暇,必定再来拜访。”

左慈于吉含笑回礼,目送郭嘉一行人下山离去。

站在天师宫门外,俯视郭嘉下山的背影,左慈忽然正色道:“小太公,终究还是小太公的命。”

闻言神情肃穆的于吉抬头望天,红霞映照的天边,娇艳似火。

“数年前,天生异象,荧惑守心,我本以为是董卓窃据龙庭,却没想到妖星现世,心星重创,帝庭危亡,董卓,命不久矣,妖星却依旧璀璨,看来,当年我看错了,真正的妖星,竟然是……”

“妖星现世,司天下人臣之过,主兵乱忧患,死丧妖孽。小太公命数无常,或许日后还有转机,早年龙气便流向西南,入益州时,小太公已有隐龙之势,从荆州归来后,龙象散去,龙气却依旧萦绕西南之地,小太公若无帝王之命,要么身后子孙有潜龙,要么,益州,有篡逆天命之人蛰伏。”郭嘉的命数是左慈心中永恒难解的问题,从郭嘉幼年看过他面相后断言是姜太公转世后,到如今,郭嘉一起一伏,命数似乎又回到了原点,只不过比早年时左慈认定郭嘉是早卒之命要更长寿罢了。

于吉深以为然地点点头,皱眉地说道:“甄夫人是小太公正妻,可她命中富贵,却无孕育潜龙之命,莫非,小太公身边真有篡命之人?倘若真如此,我等还需警示小太公才是。”

扬起笑容,左慈微笑摇头道:“天机不可泄露,小太公也不会信你我所言,道破天机只会令小太公疑神疑鬼,毫无益处,道法自然,且看日后天命所归,究竟何人能主宰乾坤,君临天下。”

回到成都后郭嘉开始着手准备来年春试,这是他推行科举制的第二次科考,会有多少人来应试,他不是很乐观,不过准备工作容不得马虎大意。

秋收之后,收缴税粮后经过统计,虽然郭嘉降低了税赋,可实际上这一年收上来的粮税比去年还高了一成,原因是以前私藏的农户编入在籍人口,不再被地方豪族剥削,劳动成果也并没有被地方豪族收缴,而且追随郭嘉太平军南下益州的百姓们也令这一年的农户增多,收入自然要比以前丰实。

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百姓比以前收入成倍增多,官府的收入也并没有一落千丈,能与以往持平并且略有增长,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如今益州在籍人口超过五百万,而且还不断有外来人口来益州避难,不但提供了生产力,还有北方先进的技术与人才。

在变法改革的初期,能有一个不错的开局,郭嘉深感欣喜,强兵足食才能令他的统治更加稳固,也是对外扩张的基础所在。

百家学堂已经建成,秋收之后,百姓们发现自己的收入增多,不但自给自足,还有余粮,一些生活压力不重,能够轻松面对未来的百姓们则喜得乐见家中孩子前去百家学堂求学,谋求将来能够出人头地,因为在益州想做官,靠的就是才学,不需要有人举荐,每年春试就是最好的舞台。

蔡邕作为百家学堂中名气最大的人物起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一些流亡北士不愿给郭嘉效力,但也不愿下地劳作,眼见蔡邕在百家学堂传道授业,于是也去应征学堂讲师,才学合格者,都能得到益州府支付的俸禄,尽管名义上他们不是官员。

百家学堂只是一个,郭嘉不指望数年之内能够从中收到回报,教育本来就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非一朝一夕能够有成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只有日积月累的工作才能渐渐有成效。

自从去年冬天郭嘉肃清太平军内部后接连镇压各地叛乱,新的一年里可谓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相较去年冬天派官员去上任时引起益州官场地震后,一月内有四十余起叛乱发生,这一年中,只有不到五次的小规模叛乱发生,造成的破坏也十分有限,而现在,郭嘉不会对任何原先的益州士族豪族手下留情,因为他已经是百姓拥戴,名副其实的益州统治者,百姓再愚昧,再没文化,劳苦一年后,手中粮食是多是少,官吏有没有欺压他们,这都是明摆着的事实,不需要大是大非来论断,人心都是肉长的,冷暖好坏,心知肚明。

春天的脚步临近时,益州府再一次迎来了各地士子的光临。

上一次的科考是在前年冬天,那时郭嘉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他需要迅速提拔一批官吏撤换益州士族官员,第二次科考在时隔一年多以后的春天,将来也都会在这个季节进行,一年之计在于春嘛。

因为有了上一次科考的效应,各地才士也都明白了郭嘉的用意,不是想用才学羞辱士子,而是用科考的方式选拔官吏,这种方式犹如大浪淘沙,淹没在泥沙中的金子能不能发光发亮,就看他们自己的本事了。

同时进行的还有一场武举,郭嘉从亲卫中派出十名武艺中上的子弟为一组考官,共派出百组考官,能够胜一场者,直接任命伍长,能够连胜三场者,直接任命什长,连胜五场者,任命百夫长,连胜七场者,任命为小都统,连胜九场者,任命大都统,若是能完胜十场,郭嘉再考考兵法,若能过关,则可为军中正偏将,统领三千士兵。

春天万物复苏,大地回暖,郭嘉在府中看着儿子郭烨练字,自己却端着茶悠然品茗。

今年参加科考的才士比上一次少了些,但也不少,有近七百人,阅卷工作已经接近尾声,郭嘉在等着戏志才他们的回复。

秦宓昂首挺胸大步流星地走入堂中,给郭嘉行了一礼后说道:“主公,今年科考才华特别出众者并不多,不过有两人倒是文采斐然,才华横溢。”

郭嘉放下茶杯,笑道:“能让子勑用才华横溢形容的人,恐怕并不多,他们叫什么?”

“法正,黄权。”。.。

更多到,地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