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游侠传 > 二十一、初战宛城(上)

三国游侠传 二十一、初战宛城(上)

作者:三国阿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38:3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关于南阳和宛城,先略做简介。

早在西周时期,这个地区就已经是“南方重地”,称为申吕之国。春秋时楚国崛起,在此开始筑邑,取名为宛,以抵御秦、韩等强国。这是宛城的由来。

公元前270年秦占了这个地方,设南阳郡,治所(郡政府所在地)就在宛城。为什么取“南阳”这种郡名呢?那是因为古人以水北山南为阳,宛城在伏牛山之南,汉水之北,因此,才有了“南阳”这个一直流传到现代的名字。

古代城市建设落后,南阳郡除了治所之外,鲜有发达地区,因此,通常以宛代指南阳。

宛城位于南阳盆地北部,白、潦河之间,“北通武关,南接汉水”,是豫西南重镇,连接南北的重要交通要道。此地本来守将是老将刘延,自袁绍与黑山联军破袭谯郡,围困下邳(今江苏省雎宁县北)以来,曹军诸要地警报长鸣,重要大城都增兵增将,以备不测。宛城也不例外,派来增援的是大将曹洪和李典。据张凤的情报,曹洪身负重伤,卧榻难起,守卫许都南大门的任务,就只能由李典和刘延承担了。

现在,上淮子徒的四万大军,将宛城的东、南、北三门重重困住,惟留西门不攻,未有一兵一卒。

周瑜看到那份?一?本?读?小说 w.军势图后就曾说:“河北军目标很明确,就是想尽快占领宛城,所以围三阙一,给曹军留了空门。但上淮子焉也只允许守军往武关、长安方向逃去,往许、洛走明显也是不许。这么看来,此次河北联军是想要一鼓作气,灭了曹操。”

我听他如此分析,很是震惊于池早的胃口。如今他和袁绍的联盟虽然强大,但毕竟根基太浅,如此孤注一掷的灭国计划,纵然谋算再精密。也会有许多难以预测的变化。万一失手。他和黑山军也将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不说曹操的反扑,就袁绍那种视天下人皆为鱼肉的高门贵族本性,寻到机会也会一口咬死他的。

就眼下看,河北军攻城的能力明显不足。如此一座小小的宛城,打到现在都还没拿下来,这样的战斗力怎么去攻许都和洛阳?

脑子里闪过一丝模模糊糊的念头。一时却抓之不住。

正想间,前军探马来报:“敌人先锋千余轻骑已接近我军,互相压住阵脚。为首敌将十分嚣张,邀我军斗将。淳于校尉已经上去迎战了。”

我一听,斗将?淳于铸可真是好斗。我军都是铁骑,玩什么斗将这么慢腾腾的把戏?那不是等着优势敌人包抄围堵吗?

看看周瑜。周瑜一笑:“无妨,我军阵势,无惧抄袭。”

“嗯,敌将是谁?”

“报名是赵椴。”

哦,这个将是得斗一斗。

还好,不是赵伟就行。

淳于铸前年在伊川跟赵椴就打过,枪法上略胜一筹,这一年来吃了不少苦。修为更是日深。武功颇有提升。

“都督,我们也上去吧?”大战在即。军中要保持威严的氛围,我就抛弃了私下无拘无束的随便称呼,使用了敬称。

周瑜点头,小小三角令旗一指:“列阵!”

周瑜爱用的阵法也相当特别,是两个等边三角形的基本阵型,然后角顶着角,形成一种类似计时沙漏的完整阵势。这阵法我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也没顾上问。

当然,最主要我以前可也是以阵法著称的,曹军的虎豹骑大都是我一手训练出来的。虽然当时靠了池早的帮忙迷迷糊糊瞎搞,我的阵法经验实际上很不入流,但不自觉的,总想着在周瑜面前保持住“阵法专家”的虚名。

所以,我也不好意思问他那是什么阵法。

在新野的那些日子,专门演练过这种阵势。因此,主将旗帜一动,近五千骑兵立刻就领会了,呼拉一下,快而不乱,不用十分钟,就迅速摆成了那什么沙漏状阵型。

我和周瑜等人,沿着“沙漏”中心空出的一条近两丈宽的中轴直线,快速向最前方奔去。

淳于铸和赵椴正在酣斗。

离得近了,我一瞧,淳于铸的枪法确实又有长进,金枪十八扎既稳且狠,虚扎、实扎,无中生有;腾蛇、鸳鸯,奇中蕴妙。丈长的龙头虎尾枪在他手中灵活机动,双头并窜,枪枪直指对方要害。

再看对面,这是赵椴?瞧他枪法的基本架式,赵家的追风枪至少不会绝传了。

嗯,这不是取笑,而是赞美。

一年半不见,马上的赵椴似乎变了个人,枪法既快,劲气更是悠远,已深得追风随笼枪的神髓,不复昔日轻浮无力的花架子枪式。

人总是在挫折中快速成长!

我暗暗摇头,没想到看起来最纨绔的赵家小弟提高这么快,难怪敢来挑逗,是真有些本钱了。

看来经过伊川的几次屈辱,淳于铸这回想要赢赵椴,比上次更难了。

身后突然传出两声战马的喷鼻声。

这种声音我也很熟,只有在马的主人最跃跃欲试的时候,才会把这种激昂的情绪微妙地传递给胯下的老战友,令得坐骑也激动起来,想要奋勇当先。

“宋亮啊,想献宝啊?”

“啊,呵呵,飞帅看您说的……”

“别跟我扯皮,你不就是弄了件宝槊,想让大家都瞧瞧么?去吧去吧,不拦着你。”

“是,末将遵令。”

宋亮蛇矛一举,两脚一磕马镫,胯下马噌就蹿出阵去。

顺便说一句,一些热爱考据的朋友称东汉末尚无马镫,这是错误的观点。

至少,本飞帅不能赞同——因为我已是第九次来到这段熟悉的汉末背景中,从未见过一位大将的战马上没有马镫。

闲话少说,宋亮来到斗将场上,蛇矛横置马项之上,大喝一声:“对面何人,敢来与我争斗?”

这种斗将,说白了就是斗气。明斗的是将领的高超武艺,实际上,争的是全体将士的战斗士气。

一般军中将领。除了部分智力型首脑。多数个人的武力都相当强悍,是本军中的佼佼健者。

特别在两军遭遇,各列阵势的时候,拥有强力武将一方的军队,就愿意搞些一骑讨之类的斗将,一旦获胜,对本方士气的提升。有着无法估量的作用。而失败一方眼看本军最强力的勇士也输了,未战已先怯三分。

当然,个人武力较弱的一方若自觉无法取胜单挑,可以避战,直接挥军冲击。不过,那样在本方士卒的心里。始终都会留下一些阴影,觉得窝囊,长官实力不够强,如此等等。

因此,虽然斗将在近现代的军事冲突中已无法延续——出现火器再去拿冷兵器去挑战,就不是勇猛无畏,而是愚蠢寻死了。这时候的比武暗斗,变成了狙击手之间的乐事。

因此。单挑决斗。在这个时期,是相当具有市场的。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宋亮甚谙军中要事,尤其在得到张飞蛇矛之后,更是自信十足,自认可以与当世第一流高手一争高低。

“休得猖狂,我韩猛特来会你。”

一匹青鬃大马哗然冲过来,马上一员虬髯大汉,满面横肉,手提一条金钻龟背枪。

“啊,怎么这家伙还没死啊?”一见他的兵器,我立刻就认出来了。

周瑜问:“飞帅,他是谁啊?”

我道:“官渡之战前,河北袁氏称霸一时,部下有数员大将,号称‘河北四庭柱’,都督可曾听过?”

周瑜点点头,居然听说过:“是否颜良、文丑、张郃、高览四名将?”

“正是,”我忍不住一笑,道,“对面这个家伙,也有个外号,自称‘河北第五根柱子’。”

“第五根柱子?”

“没错。他就是韩猛,我在官渡时的老熟人,说起来也是袁军比较有名的将领。河北四庭柱死的死,降的降,现在除了张郃还在曹军之中,其他三将全都挂了。想不到,韩猛这厮居然还活得这么结实。难得。”

说话间,宋亮和韩猛已经各自通报姓名,然后就开战起来。

他们俩在官渡虽然没正式打过,不过也属彼此早已久仰大名,只恨没福气一战的状态。所以这一交上锋,手下都不客气,叮咣叮咣,俩齐挺兵刃,先较上劲了。

我边看边点头。在官渡时宋亮跟了我半年多,我还真没机会见他正经施展过自己最擅长的长兵器,今日一见,颇有意外之感。他的马槊之法虽然不是很正规,灵气也不足,明显不是世家科班教授出身,但另有一股凌厉难挡的粗犷锐利,是真正的马战之道。加上今天遇到韩猛这根河北铁柱,也是久经考验的著名槊手,把宋亮真正的实战才华全都给逼了出来。

不愧曾称领军之虎,晋升迅速,宋亮的确文武兼备,是员难得的大将。

再转头去看淳于铸和赵椴两位大族公子的马战,本来也很强大的一对好对手,疾风暴雨中暗藏无数险恶杀机,但咂几咂嘴,却感觉突然就弱了许多。

跟在我身后的阿昌兴奋地看着战场。这种场面对他来说,还是第一次。

“爷,宋将军不是蛇矛枪么?你为什么说他那是什么宝槊?”

我斜了他一眼:“你也太不学无术了吧,这么简单的军中常识你也没听说过?”

阿昌扭扭脖子:“那个……小的就爱琢磨拳法和短兵器,马上的比斗不感兴趣。”

“那你今天怎么变了性,问来做甚?”

阿昌瞪大眼睛,说道:“谁想得到,他们几位大哥一斗起来,这么凶恶野蛮,真是过瘾。”

我见他一脸乡巴佬模样,不禁笑了。

“好吧,我就给你简单说说。”

宋亮用的是张三爷的遗留蛇矛,韩猛则是他老一套的**长枪,他们俩的兵刃都属于异种矛或奇形枪。

这种兵器,都被称之为“槊”。

我说宋亮得到宝槊,自然有我的道理。

最开始,世上既没有枪,更没有槊,只有矛。

周代五兵,矛占其二,已经是主要作战兵器之一。到了现在。这东汉之末。矛已经成为军队的主要装备。最长的矛能到四丈,短的也至少有两丈。有些矛刃只是一个长长的尖刺,有些矛则采用两边开刃,锋刃长达二到四尺,它最大的优点是穿透力强,所谓“刺死砍伤”,一刺之下。九死一伤。

但是,这种长矛由于过长,在单兵作战中很难使用,因此,后来在此基础上,就发展出了枪。

这时代的枪大多数与矛还是比较接近的。除了配以缨络,长度略短,其他区别也不太大,像现在赵椴使的枪,就是这种“类矛”。

但是,这种革新虽然简单,却非常实用。

枪的缨络是枪头下的装饰物,用犀牛尾、牦牛尾、马尾等制作。多为红色。主要功能是吸收枪头沾染的血液。防止血液流到枪杆,也称“血挡”。对武力卓越、杀人如麻的大将来说。这种功效相当之有用。

同时,枪比长矛略短,便于两手把持,所谓“半把为枪”,这项发展使马上的单兵格斗成为了可能,随着时代发展,马战技巧到现在已非常成熟。

当然,不同的人有不一样的特点,对枪的具体要求也不一样。

像赵玉,他的笔管银枪枪杆以五金合炼而成,虽然极细,却十分硬扎,正适合他年龄尚幼,手掌较小的特点。张郃的黑铁枪,枪身柔软坚韧,明显是名匠以上等白腊树精心制造而成,搭配上他灵活多样的枪法,威力倍增。这种枪看似平平无奇,却极其难得,光是作为原材料的那株白腊树,就至少得十年方得长成。

现在阵上的淳于铸,他掌中的龙头虎尾枪,匠心独具,更是一眼可见。

和枪、矛均不同的是,槊的份量较沉,需要孔武有力之人才能使用。槊主要用来弥补矛和枪在威力上的弱势,可理解为马上使用的长矛,但比长矛更加沉重,能借用马力来贯穿敌人。通常槊尖为较长的多棱形状,比矛更加厚重,能够承受马上高速冲击的力量。而且在尖刺后附加了类似狼牙棒形状的配重,增加威力的同时还可以用劈、砸等方式杀伤敌人。

槊的种类较多,各类槊的外表差别也相当显著,像狼牙槊、护手槊、枣阳槊等。

《古兵器史》一书中云:“矛长丈八谓之铁槊,槊头圆形如枣谓之枣阳槊,顶端密排铁钉如狼牙者,名狼牙槊……”

槊在东汉并非一种常用兵器。要到再后几百年的南北朝,从那时候起,直到唐初,由于大规模骑兵作战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而面对骑兵大量配备的坚硬金属铠甲,矛和枪的透甲破坏力都比较有限,于是槊才有了用武之地,风行一时。

不过,东汉时槊的品种已经有了一些,曹操爱使的就是一柄金顶枣阳槊。

现在,宋亮的丈八蛇矛是标准的铁槊;韩猛的金枪,也是一种变形狼牙槊,枪刃呈三棱状,只不过把槊颈上用来增重和提高威力的铁棒铁钉,用一只四爪蹼张的铜铸金龟替代而已。

因此,和第一场淳于铸、赵椴两人双枪并举的区别,就是现在是两位东汉时期少有的“马槊之将”正在阵前死拼,他们斗的,就主要是人力和马力,外加长期征战的那份战场直觉了。

阿昌眨巴着眼睛,似乎明白了一些。

“哦,看来宋将军和对面这个袁将都很有力气。”

我道:“你说的没错……”忽然一顿,上下打量阿昌,“我倒忘了,你的力量也不差呢!”

阿昌主修步战,擅长擒拿抓穴,现在跟着我当了卫士头领,平日里也不经常显山露水,需要他出手的机会已经相当少了。我很少能联想起来,其实他看似瘦弱,却是天生神力。

“阿昌啊,我看你不练马战,实在可惜了呢!”

阿昌眼中一亮:“爷,你老愿意教我马槊?”

我摇头:“马槊我也不很精通。你可以向宋将军学习。”

阿昌眼馋地看着战场上的恶战,嗫嚅道:“宋……宋将军肯教我?”

我道:“嗨,等会我问问他,应该不成问题。”

阿昌大喜:“多谢爷成全。”

我一笑。这小子肯服软叫爷的时候,我就知道没好事。小算盘打得真叫响。

那边周瑜低声道:“我说,飞帅你不能强人所难吧?宋将军这一身武艺,大半在这条槊上。”

我明白他的意思。一名武将最擅长的武艺,就如同土财主的账本,夫妻间的房事,是绝不能随意讨教的,除非他自愿想传授。宋亮征战沙场,多年血战,才造就他这身不凡的槊术,若我以势相迫,未免就太欺负人了。

不过,我看看周瑜,虽然比阿昌要强许多,却也是满脸欢然地看着阵上的好斗,心想:“马战这方面,你也算半个乡下人。”

“我自有办法,让他千肯万肯,自愿传阿昌马槊。”

※※※

这两天忙着为另外一本书《最强,我的棋》修结尾,花费精力很大,这边就慢了一些。

并非偷懒,绝无懈怠,特此为志,嘿嘿。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