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游侠传 > 三、又见江陵

三国游侠传 三、又见江陵

作者:三国阿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38:3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四月,我遣使向江陵城的朱治发出檄文,要他立即退出侵占的我国领土,并保证以后不得再犯,否则,大军一到,皆为鱼粉肉末。

这种最后通牒自然不可能期待对方正面的响应。早在传檄之前,我已经积极准备硬来。

首先是提升了士兵的待遇。所有士卒姓名全部造册在案,按战功发取土地。

是的,土地!

江东六郡的所有土地,都已被我的参谋部门均分成数万份,列为最重要的军功报酬。然后,接二连三召开了好几个动员大会,专门宣布此一重大利好消息。

我承认,这种举措是一种冒险,它显然使我彻底丧失了争取江东诸大族支持的可能性。但我以为,为了保证我军长期的高昂士气,这种失去是完全值得的。

当然,我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极尽所能地向荆襄八郡、长沙四郡等兄弟伙的豪强世族们反复强调,本人刀锋所指,只是敌国的土地,永远不会触及自己人的任何利益。

赌咒发誓、大拍胸脯作出这种保证的同时,我悄悄成立了襄阳学宫,在现代,被称为学校或者学院。

中国封建社会的地方官学,自汉代才开始设立。

两汉时\一\本\读\小说 代,地方行政制度是封建的王国与中央直辖的郡相立并行,郡国以下各属若干县、道、邑。汉景帝末年(公元前2世纪中期),蜀郡(今四川)郡守文翁,重视教化,在成都建立学宫,招下县子弟为学宫弟子。汉武帝对于文翁设学之举甚为赞许,乃下诏,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汉代地方教育实自文翁为始。

自此以后,有些郡开始设置学官,如昭帝时有的郡设“文学校官”,宣帝时有的郡设有“郡文学官”。但在当时所设。不过是一郡儒者集会的场所。而学制尚未建立,亦未曾普及于各县邑。

直到平帝元始三年(公元3年),始建立了地方学校制度,并规定: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乡曰庠,聚曰序。校、学置经师1人。序、庠置孝经师1人。所习内容为儒家“五经”。

东汉时期,由于地方官吏多系儒者,对于修缮学宫,提倡兴学比较重视,因而郡国学校得以普遍建立,官学和私学交织发展。形成了“学校如林,庠序盈门”的景象。

几年前曹操掌政之后,也曾令郡国各修文学,规定凡县满500户置校官,选择本地地主阶级子弟入学。

因此,我在襄阳开设学宫,也并非特别之事,尤其在招贤馆已开张三个多月之后。更是无人注目。众多高层建筑觉得这只不过是飞帅又一项施惠于民的管理政策,最多赞叹几声做罢。

可是我自己对襄阳学宫的期望。却是要把它变成我培养心腹军事人才的高级学校。

因此,我给出的招生标准是:以寒族士人、军中优秀少年为主,年龄在十五到二十五岁之间,最好有一技之长。他们将在学宫里集体住宿、学习。第一学期的学习时间是一年。

我本人亲自担任了学宫祭酒(也即校长)。至于学宫的首席先生,经过我仔细考虑,还是文武双全、本地人脉广泛深厚的徐庶比较合适。他出身豪族,却长在寒家,曾有游侠意气江湖的野性,亦怀儒者治国安民的韬略,是个难得各方都敬服的合适人才。

至于其他老师,也是我多方甄选,大多是不得志的下层士族,文的如汝南孟建、颍川石韬,先后被徐庶说服出山任职。武的我让张南、宋定暂时放下军务,专心教授这群年轻人基本的骑射阵列功夫。现在我地盘大了,人才足了,做事明显方便许多。搁以前我肯定不可能把这么多人才给丢到学校当老师去。

最后,我规定了最莫名其妙的一个标准:首批学员人数只要一百零八人,不许多,也不许少。

在刘表执政这十年间,襄阳地区可称太平盛世,四方难民流士如水滴沟,似江奔海,一时间把襄阳及附近地区挤得满满的,因此学宫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招到了上百名合格的少年学员。因为有我不许多招一人的命令,不然招一千人、两千人也是富有余力。

自然,因为本地豪门的年轻男丁之前大都已被镇军府的“招贤馆”率先征辟,因此,学校的成员,就自然而然只能以平民子弟为主。

这一点眼下不会有什么人非议。

等他们能非议的时候,局势也已不是现在这样了。

回过头来,江陵的朱治接到我的外交来函,果然当场破口大骂,差点把我的使者给砍了头。还好野蛮行径总是少数而且不得人心,在朱然、吕范等人的劝阻下,我的使者捧着掉了一只耳朵的脑袋,急忙跑回了襄阳。

我真是怒火满胸,当即把这位使者树立为“浴血奋战”的英雄,号召大汉南军的军人们向他学习,为他报仇,誓把江东军的耳朵全都切割下来。

经过这么一系列精心策划,重赏加热血,襄阳军队的士气达到从未有过的顶峰。

打铁须趁热!一切就绪之后,我接连发出数道密令,分送江夏、武陵、长沙和油口。

襄阳本地的大军也在十天内集合完毕,做好了攻击江陵的全部准备。

五月初,襄阳军四万人,水陆并进,沿汉水河谷穿越大洪山与荆山之隙。

七日,江夏水师在甘宁的率领下,进据天门。十日,我自率主力至荆门。先锋大将公孙箭引军三千,随之攻击竟陵(今湖北潜江西北)。

竟陵是襄阳与江陵之间往来的咽喉要道,去年周瑜袭取江陵不久便攻下竟陵,派驻五千军守护。等朱治、吕范赶走周瑜之后,遵照孙权之令,裁减竟陵军,补足江陵城防,专心东图江夏。

因此,五月十四日晨,当公孙箭攻至城下挑战时,竟陵城守军不足两千人。

守将徐逸是吕范的心腹部将。颇有武力。见公孙箭身边只带五百亲骑,意甚轻蔑,勃然大怒,又想先立首功,因此当即率领全军出城迎战。

徐逸僻居江东,不知公孙箭的大名,自恃骁勇。竟然要求与敌主将单挑。公孙箭欣然从其所请。

双方交手未及十招,徐逸已是大汗淋漓,遮挡不住,败退回阵。他随即指挥部下发起攻势,打算以众凌寡。

公孙箭哈哈大笑,九环刀一举。身后的五百亲骑立即列开三棱锥阵,如狂暴风浪般,冲击过去。

三刻钟之后,竟陵守军大溃。徐逸连斩数名脱逃军官,依然无法阻止溃败。

襄阳的骑兵冲至中军,将他团团围住,公孙箭喝令徐逸立即投降,可免一死。

徐逸面色铁青。惨笑三声。横刀自尽。

竟陵随即易手。

――――――――――――――――――――――

一日之间,江陵的北大门便告丢失。江陵守将朱治闻讯大惊。急招朱然、吕范、周泰和潘睿等文武计议,加紧守御,严防死守。

然而,他们都没有想到,在竟陵失守的当天夜里,阿飞军的细作头目,已经成功潜进江陵城中。

这名细作头目,便是阿西。

自黄叙等失手落入朱治、潘睿手中,庞统的任务重心转到周瑜身上之后,江陵的整个谍报工作,徐庶就交给了阿西。

对此业务非常娴熟的阿西终于有了发挥余地,全盘接手不久就重新和江陵里的地下关系,尤其是庞统密信里指明的董允取得了联系。

这次能进入戒备森严的江陵,也是因为有了董允的接应。

董府后宅,二楼,主人的书房里。

董允仔细将徐庶的密信细看一遍,不禁皱起眉。

徐庶信里直截了当,就是一个任务:助取江陵内城。

江陵是荆襄重镇,在荆襄八郡中的地位仅次于首府襄阳。城高墙厚,而且有内外两城屏护,城防潜力之韧,不在邺城、许都之下。

这个任务可真是艰巨。

董允双手抻直了信卷,仿佛正在慎重重读中,但双眼微微上翻,从信纸的上沿,悄悄审视着对面的两个人。

这俩密谍也太年轻了,年轻到让不到二十五的董允都觉得自己已经非常老迈了。

阿飞可真敢用人,之前用的细作,黄叙,还有夏家的那个名叫夏略的小子,两个人都不满二十,已经令他惊诧非常,想不到这次这俩,干脆就是十五、六岁的孩子。

这位号称荆襄密谍校尉的信使,貌相生得倒是老成,说话也还沉着自如,但上唇还有着两撇厚茸茸的纤毛,声音稚嫩,连嗓子都还没变过来,明显尚未发育成熟。再瞧一眼他身后的从仆,面容更是清秀纯洁,睁着一对无辜的大眼睛,好奇地瞪着自己书案的一只铜牛镇纸,白痴无比。

徐庶以前派驻江陵的细作,除了黄忠不知所踪外,去年基本上已被南郡功曹潘睿杀了个干净,只留下一个夏略,因为考虑到他家族的关系,才勉强保住一条小命,至今关押在大狱之中。士元如何也这般不小心,竟把如此心腹大事,交托给这两个胎毛未退,乳臭未干的小毛孩?

董允心头恼怒,这看信的时间就显得格外长久。

对面端坐的阿西两手轻轻擎着蜜水杯的双耳,装作品嗅着水的甜香之气,心下却想:“这人琢磨什么呢,难道还在犹豫不决?”

现在的形势,阿飞军动员了精兵猛将,大举出动,对江陵是势在必得。竟陵一战中,襄阳军显示出极强的野战能力,先声已是夺人。但夺取江陵这种坚城,光靠野战却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因此庞统献策,欲故伎三施,不攻而袭取江陵城。

这中间,董允已成为最重要的棋子。他若再三犹豫,则大事必败。

背后忽然轻轻一硬,被什么给顶了一下。

阿西的腰不觉一挺,直立起来。

他知道,是身后的高杉在提醒他注意。

来之前,虽然庞统一再夸赞说,董允大人不但身居高位,而且性格坚定,头脑冷静。你们此去。只要能联络上他,万事可为。但私下里,军师徐庶也曾严厉告诫他们俩,万一发觉董允迟疑不定,甚至借口拖延,二人可以自己计议,统一意见之后。必要时可以先下手除去隐患。

阿西当时听得冷汗涔涔,他当然无法理解徐庶心伤小友阿叙因一时疏忽而被害的“井绳”心理,只是暗想军师平日看着何等仁义豪爽,但在关键时刻,却比自己狠毒十倍。

经过这几日亲密接触,阿西已经了解到自己这次的保镖的性格。这哥哥看着懵懵懂懂,天真无害,其实在他俊美无邪的外表之下,是一颗杀人不眨眼的刺客大心脏。

阿西六识超级敏锐,骤然感受到自己背上的汗毛开始一根一根竖立起来,知道高杉杀意已生。

你别急啊!

阿西急忙咳嗽两声,顺势放下耳杯,说道:“此来庞军师嘱咐。江夏的甘宁将军指挥的先锋舰队。正在向江陵逼近,预计三数日便可到达江陵水域。其后文聘等将领的大军也将随至,若董先生北城方向感觉没有机会,可在东、南方向的水门动作,只要将甘将军的斗舰接应入水关,大事便已可定。”

董允吃了一惊:“文聘也已归顺飞帅?”

阿西微笑道:“董大人的消息,有些闭塞呀!江夏诸将,不光文将军,包括蔡和将军,均已是我军中大将了。”

董允哼了一声:“蔡和那种人倒戈,其实毫无意外。”放下信函,沉吟不语。庞士元的意思是,这次襄阳军对江陵势在必夺了。

阿西的后背,又被狠狠顶了一下。

阿西心下微恼,心想哥哥你也太性急了。瞥一眼董允,依然毫无知觉,拧着眉头正在枯想。

这也是个不知死活的人啊!

“董大人,宋忠老先生,眼下也在飞帅大将军中,任职文学祭酒之职。他说很久未见大人了,年纪大了,腿脚有些毛病,又被刘荆州打伤了腰,也不知道能不能挨得过今年去,他一生无子,只希望大人你有时间,和庞军师一起去看看他。”

董允脸色一变,抬起头,第一次正眼盯着阿西。

阿西满不在乎地笑着,仿佛刚说了几句“今天天气……哈哈哈”之类的淡话。

董允忽然间,无缘无故地打了个寒战,他眉眼微抬,看看半躬身的高杉。

高杉傻愣愣地看着董允案几上的笔筒。笔筒里有几管羊毫笔。其中一管没上笔套,是写废了的笔,羊毫散乱地四处伸张着。

“兄弟,你在看什么?”董允脸上肌肉抽动两下,堆出笑容,问道。

高杉没有理他,只是人畜无害地死死瞪着那管废笔。

“哦,他在数那管笔的羊毛有几根。”阿西斜一眼高杉,替他回答道。

董允缓缓点了点头,回头看向阿西,眉头似在轻轻颤抖,慢慢说道:“我仔细考虑,北门有潘承明镇守,他与我相熟多年,欺他实在极难。但东、南的水门,却有缝隙。”

阿西道:“请董大人指教。”

董允有意无意地看高杉一眼:“东、南两座主大门相距甚远,骑马快奔也需一刻钟的时辰。朱治早有布置,一旦军情紧迫,朱然镇东门,吕范守南门,周泰引飞月亲军四处接应。若有一军急攻西门,我料必是朱然和吕范两个人中的一个移防。那么剩下一人,自然无法兼顾二门,那时候,也许我能成为东、南其中一门的临时守将。”

阿西点点头:“嗯,就算大人无法夺得一门的守卫权力,但只要没有吕、朱二人看护,暗袭一座无主将的空门,还是比较容易的。”

董允掌心冲天,平伸出右手,然后轻轻做180°翻转,手掌翻覆过来,手背呈上,赞道:“王兄弟果然聪颖过人,到时假传太守令旨,以有心算无备,里应外合,夺取江陵内城,如反掌耳!”

阿西心想:“上次你和潘睿献城给周郎,大概就是这么干的,欺负王威无法兼顾四门。有你这江陵县丞当内贼,自然易如反掌。”看看他手势,身体随意向后背一仰,哈哈大笑。

董允白他一眼,心想我这堂堂儒生书房,你这笑声好不粗野,没的惊吓了我的文房四宝。

高杉也被阿西这一仰一笑逼得只好退后半步,呼出一口浊气。

阿西挺身而起,道:“董大人此计大妙,我这就回报两位军师,依计而行。”

董允脸色一松,随之站起,道:“你们……二位要出城么?”

阿西摆摆手:“不用,我们在城中自有渠道,可以与城外联络。保密第一,董大人不用亲自相送,我们还是走侧门。”

阿西、高杉二人被心腹管家带引出去,董允兀自呆呆站着,看着门口。

过了一会儿,管家返了回来:“老爷,那两位小爷已经走了。”

董允恍惚一凛,道:“嗯……他们走了?”

“是,天色已暗,街坊间并无任何行人。”

董允哦了一声,忽然长长吁了口大气。

管家注意到,老爷的额头上,汗滴似乎汩汩而出。

“奇怪,今天也不算太热,我走这么远也没出汗。怎么老爷站在屋子里,反而这么一头大汗?”

董允暗想:“士元,想不到你如此之狠,好狠!”庞统为人他一向清楚,偏激自大,绝顶天赋,但他真没想到,庞统对自己,居然也戒备如此,自己若是心里有几分犹豫,只要露出半点破绽,现在,恐怕已无法站在这里了。

街道阴暗处,阿西笑嘻嘻地问高杉:“高哥哥,你这弯腰就来,退步就散的杀机气势,都是跟哪位大师傅学的啊?”

高杉愣愣道:“什么?”

阿西撇撇嘴:“跟我还装。哥哥你不够意思。哈哈,不过你真把董大爷给吓着了,他那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时候,手抖得可真让人心疼。”

高杉挠挠后脑勺,对他的话大半不明所以:“你在说什么?来之前,徐军师跟我说,对方读信如果超过一炷香,就让我逆运三遍霸刀的内劲,但是眼睛不许看读信的人;然后,等阿西兄弟你高兴了,就立刻把这气劲再给散了。刚才他看信许久不说话,我就暗暗运气……”

阿西正在坏笑,听他说完,笑容忽然凝固。

“什么,徐军师居然让你逆运气劲?”他那未完成变音的嗓子,调门更加的尖锐起来。

“是啊,有什么不对?”

“不,不,很对,你做得很对,非常对。”阿西喃喃地说道,不知不觉,后背里一阵湿润,“我说你那时眼神怎么那么怪异。”

想不到啊,军师算计如此精细绝伦,我还沾沾自喜,自以为高人一筹,其实,我也只是军师手中的一枚棋子呀!

觉悟到这一实质问题,阿西一则沮丧胆寒,一则喜悦鼓舞,还有一丝不屈不挠的兴奋。

有如此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顶头上司,这次任务虽然艰巨,却也必然唾手可成。

军师大人,小子对您五体投地,拜服之至。但总有一天,阿西要超越您!

“眼神怪异?有什么怪的,我什么都没看啊,我正在数运了几遍心法呢!”

阿西:“……,啊,不说了,我们先去见见安先生,看怎么找着汉升先生。”(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