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汉道天下 > 第926章 自欺欺人

汉道天下 第926章 自欺欺人

作者:庄不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04: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唐氏挽着荀彧的手,轻轻抚了抚。“你还记得多久没有见过天子了?”

荀彧想了想。“快一年了。去年天子东行时,我曾去弘农见驾。”

“虽然如此,毕竟时间太短,怕是了解不多。”唐氏轻声叹息道:“之前文倩伴驾,经常有书信来,你还能及时了解天子动向。如今文倩留在长安,打理同文馆书坊,你对天子如今的想法一无所知,自然有了隔阂。”

荀彧转头,看着唐氏,眼神有些犹豫。

“你是说,我误会了天子?”

唐氏抿嘴而笑。“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误会天子,但你心里有疑问,却是连我这个妇人都看得出来的事。或许,你应该趁着上计的机会,去见一见天子,当面说清楚。天子虽年少,却有大胸怀。只要你说得在理,他应该会听的。否则他也不会让苑珪来负责这件事,你说是不是?”

荀彧沉吟不语。

他觉得妻子说得对,如果能当面和天子讨论一下关于党人的事,肯定比在这里猜测好。

颍川荀氏是党人中坚,参与过很多大事。天子要编《党锢列传》,绕不开颍川荀氏。作为当事人之一,他的确应该与天子面谈一番,而不是在这里猜测。

天子能让苑珪来负责这件事,说明他并没有刻意针对党人的意思。

就像他不喜欢士大夫的某些习气,却没有将士大夫排斥在朝廷之外一样。

“夫人说得有理。”荀彧看着不远处正和荀俣玩耍的唐夫人,默默地点了点头。

“去和她道个歉吧。”唐氏看得清楚,轻轻推了荀彧一下。“若非至亲,她岂会如此动怒?这几个月天子远征冀州,长安的太学论讲激烈,她是漩涡中心之人,想必知之甚悉。”

荀彧点点头,却没有急着上前和唐夫人说话,而是吩咐人布席设案,取出准备好的酒水食物,这才招呼唐夫人过来。

荀俣很乖巧,将唐夫人拽了过来,一起入席。

没有外人,气氛很轻松。荀彧和唐夫人都不再提刚才的不快,说起了家常话。

荀彧先问了女儿荀文倩的近况。

唐夫人说,同文馆的书坊已经开始运行,眼下正在准备第一部西域典籍的印制。朝廷设立同文馆的消息传开之后,不少西域人陆续赶到长安,入职同文馆,充当通译。

其中就包括当初在洛阳白马寺译经的一些安息人。

安息人本来的目的是译浮屠经,但是荀文倩却要求他们先翻译一些西域的医学典籍。开始有很多人不理解,与太医院的医师交流之后,才知道事出有因。

西域与中原水土不同,有一些疾病是中原人没有遇到过的,极易造成大疫。在西域商路畅通,往来的客商越来越多的时候,做好大疫的防治至关重要。

防疫先须知疫,所以收集西域有关医学典籍,了解疫情的各种规律,就成了首当其站的重任。

荀文倩将这件事列为同文馆优先解决的问题之一。

正因为有这样的准备,两个月前,一次疫情刚刚出现就被控制住,避免了一次重大危机。

荀彧夫妻听完,既欣慰又不安。

欣慰的是荀文倩能为天子分忧,不安的是荀恽在西域的危险大增,除了战场和鲜卑人,还有杀人于无形的瘟疫。

唐夫人随即又说起了太学论讲的事。

太学论讲其实很激烈,远比邸报上看到的争鸣要火爆。

之所以还能保持理智,没有闹出人命来,是因为太学的印坊有虎贲守护。那些持反对意见的读书人虽然很想把许靖、来敏等人乱刀砍死,却没有那样的武力,只好将所有的怒火付诸口舌。

之所以没有写成文章对骂,是因为有很多观点端不上台面,一旦落在纸面上,将来就是污点。

“什么样的观点?”荀彧忍不住问道。

唐夫人瞥了荀彧一眼,有些掩饰不住的得意。“你知道太学诸堂中,经学堂生员最少么?”

“怎么会?”荀彧大感意外。“经学传承两百余年。五年之前,几乎所有的读书人都是学经。其他诸堂才设立数年,能有多少人?”

“没错,经学传承的确非其他诸般学问可比,但是经学不再是入仕的门路,还有多少人甘于寂寞,一辈子就为了研究几句经文?”

“经学不再是入仕的门路?”荀彧脸色大变。

“虽然不能说断绝,但肯定不是主流。”唐夫人拿起一块凉糕,咬了一小口,有滋有味的品着。“除了到郡县学校作教师,读经的出路的确不多。况且读经的人大多迂腐,好臧否是非,却不擅理事,在仕途上本就不如其他人。”

荀彧眉头紧皱。“这是天子的意思吗?”

“天子没有表达过类似的意思。”唐夫人露出一丝浅笑。“毕竟公府以及郡府县寺的辟除权还没有收回,决定用什么人,还是大臣们说了算。就三辅而言,愿意辟除只通经籍的不多,更多的人还是喜欢能做事的掾吏。”

荀彧心中不安。“不读经,如何能德才兼备?”

“为人当行善去恶,为吏当奉公守法,这都是常识,何必需读经才知晓?再说了,如今儿童不论男女,至少都要读一年书。能为吏的,通常都读过《论语》《孟子》之类,还能不知道这些基本的道理?”

“可是那些浅显的文章,如何能够治国?”

唐夫人终于忍不住笑出声来。

她瞥了荀彧一眼,幽幽的说道:“你还真相信经学能治国?文若,你在河东待得太安逸了。在长安,除了那些老朽,或者经学传家太久,不愿放弃这一优势的人,已经没几个相信仅凭经学就可以治国。《春秋》治狱,《禹贡》治水,就算不是自欺欺人,也是刻舟求剑。”

荀彧面色变了几变,欲言又止。

他知道,他必须去一趟行在,面见天子。

这些事,和别人说是说不通的,必须和天子本人商量。

“长安还有哪些新鲜事?”荀彧按捺着心中惶恐,举起酒杯,向唐夫人示意道:“还请妹妹为我这坐井观天的书生解说解说,开开眼界。”

唐夫人有些意外。“文倩或许是忙,没和你说过也就罢了,怎么友若也没提起?他虽然没去印坊见我,我也知道他在长安,那几篇文章我都是过了目的。”

荀彧抚着胡须,沉吟道:“或许,正如你所说,他是自欺欺人吧。”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