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汉道天下 > 第921章 最后的仁慈

汉道天下 第921章 最后的仁慈

作者:庄不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04: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邯郸虚报户口?刘协微怔。

诸葛亮去邯郸上任后,还没有消息传来,怎么士孙瑞会特地跑来报告虚报户口的事?

刘协突然想起了营外的王端。

这件事不会与王端有关,诸葛亮不方便处理,士孙瑞也不敢擅长处理,所以只好带到行在来吧?

“起来说话。”刘协摆摆手。

士孙瑞匍匐在地。“臣冒昧敢言。冀州是河北大州,关系到幽并稳定。且先帝与孝桓皇帝皆出自冀州,陛下生母亦是冀州人,冀州亦可算是陛下本州,纵不能格外开恩,也不宜杀戮太重。”

刘协皱了皱眉。“你这是逼朕答应么?”

“臣岂敢,臣只是请陛下三思。”

“士孙公……”沮授心中惶急,顾不得君前失礼,连忙扯了扯士孙瑞的衣摆,猛给士孙瑞递眼色,让他不要太执拗,激怒了天子。

士孙瑞却不理他,跪在天子面前,额头抵地,一动不动。

刘协哼了一声。“你真愿意放弃这唾手可得的功劳?”

“臣愿意。”士孙瑞毫不犹豫地说道:“臣当初从盖元固出征凉州,就不是为个人名利。若使邺城不攻自破,审配、田丰称臣,千万将士免于一死,臣不仅愿意放弃这功劳,就算是性命,也在所不惜。”

“这可不是你一个人立功的事。”

“是,但臣也想过了,贾诩文武双全,对陛下忠心耿耿,比臣更胜任太尉。至于其他,后来者甚众,见识、气度、能力在臣之上者比比皆是。但使陛下信之用之,臣做不做太尉,又有何区别?”

刘协眉梢轻扬,倒是有些意外。

没想到士孙瑞倒是看开了,对太尉之位不再有执念,愿意为了邺城放弃这个机会。

刘协想了想,起身来到士孙瑞面前,伸手轻扶。“士孙公,公与,起来说话。”

“谢陛下。”士孙瑞再拜,起身。

沮授也跟着起身,站在士孙瑞一旁。

刘协拍着士孙瑞的手,一声叹息。“士孙公,我征冀州,从来不是为了杀人。所以审配、田丰的生死,从来不在我的考虑之中。但使冀州推行度田,小民能耕种自给,不受欺凌,朝廷亦能得赋税养官利民,又何必多造杀伤?朝廷能赦袁绍,不能能审配、田丰?”

士孙瑞如释重负。“陛下圣明。”

沮授也松了一口气,心里却有些不安。

“但审配、田丰不识时务,据城自守,致使朝廷不得不兴师动众,岂是人臣所当为?”刘协的脸色沉了下来。“若不予严惩,以后只怕人人但有不平,便兴兵据城,甚至挟众为质,与朝廷讨价还价。士孙公,到了那时候,你该怎么办?”

士孙瑞早有准备。“陛下,审配、田丰罪不可赦,惩首恶即可,不必殃及其余。”

刘协松开士孙瑞的手,在帐内来回踱了几步,转身看向沮授。

“公与,城内文武,是冀州英豪,还是无知小儿?”

沮授心中暗自叫苦,低头不语。

“看来不是小儿。”刘协冷笑一声:“既然如此,他们难道不知审配、田丰是倒行逆施么?为何不起兵讨之,反而四处响应,与朝廷为敌?我听说,有些人是不远千里,拖家带口,自备粮食,赶到邺城来的。”

他走回士孙瑞面前。“士孙公,这些人……也是无辜吗?”

士孙瑞躬身道:“他们的确有罪,只是罪不至死。臣以为,可抄没其家,流放边远,使其戴罪立功,自省其过。”

刘协眨眨眼睛,看向沮授。“你觉得呢?”

沮授心中苦涩,却无可奈何,只得点头附和。

“若能如此,亦是万幸。”

这个惩罚并不轻,但士孙瑞已经答应了,他不答应也没用。

错过这个机会,等待邺城的只有城破人亡、玉石俱焚,城里的那些连投降都没机会。

虽说流放边远地区的惩罚也很重,总比直接族诛好一些。

刘协点点头。“那你们就如此回复审配、田丰,首恶族诛,其他人等流放海外。他们不是想改朝换代、裂土封国么?海外天地广阔,大有可为。”

沮授大惊,士孙瑞也吃惊的抬起了头。

他们只是说流放边远,天子怎么直接变成了流放海外?

没等他们说话,刘协眼睛一扫。“有问题?”他一声轻笑。“这是朕最后的仁慈。”

虽然刘协在笑,而且笑声也不响亮,士孙瑞却听得心里一紧。

他听得出,天子不是在开玩笑,这的确是天子的底线。

他迅速权衡了一下,躬身说道:“臣以为甚好。冀州民风尚武,性情刚烈,正当为大汉开疆拓土,建功立业。”

刘协眼珠一转,看向沮授。

沮授虽然不忍,却也只能躬身领命,附和士孙瑞的意见。

“那就这么说定了。”刘协掐指算了算。“秋收还有半个月,再加上诸县的粮食送到大营,估计还要半个月。一个月之内,他们可以慢慢考虑。一个月之后,北军当发起攻击,不要被别人抢先。”

“唯。”士孙瑞大声领命。

沮授的心情有些复杂。

天子给审配、田丰一个月的时间考虑,说明他有足够的信心攻破邺城,根本不在乎审配、田丰愿不愿投降。不过这样也好,审配为人刚直,突然让他投降,他未必给接受。给他一个月时间思考,或许他就能想通了。

“还有一件事,要向你们请教。”刘协摆摆手,从案头翻出一卷文书,递给士孙瑞。“这是兰台所撰的《党锢列传》的序文,我有些不解,希望你们能为我解说。”

刘协的思路过于跳跃,士孙瑞、沮授一时有些跟不上,却无法拒绝,只好接过来。

士孙瑞说道:“陛下有何不解之处?”

“这序文说,党锢起于清河的周福与房植之争。周福不过是个尚书,房植却是河南尹,两人的官职秩禄相去甚远,何以为敌?文人相轻,也就罢了。只是是清河的南北两党,又怎么会引起天下纷纷?党人的中坚不是汝颍人么?怎么根源反倒是冀州人?”

刘协突然笑了一声。“不看这序文,我还真没想到这党事起源竟在冀州。说起来,冀州不愧是天下大州,连清河的乡党内斗都能掀起这么大的风波。”

沮授很尴尬,解释道:“陛下,这并非是清河乡党内斗,而是清浊之分。”

刘协反问道:“谁是清,谁是浊?周福为帝师,擢为尚书就是浊?房植又有何值得称道的治迹,敢称天下规矩?”

沮授皱起了眉头,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士孙瑞读完了序文,轻轻放在案上,淡淡的说道:“陛下说得是,用清浊二字来区别敌我,未免臆断。党锢之事影响甚大,几乎动摇国本,应该好好反省,以为后世之鉴。”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