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汉道天下 > 第868章 三公合议

汉道天下 第868章 三公合议

作者:庄不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04: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周忠快步走进中庭,看着正在院中摆动手臂的杨彪。

“文先兄,什么事这么急,非让我过来一趟?”

杨彪头也没回,继续活动身体。“别急,等太尉来再说。”

周忠吃了一惊,没有再说,自顾自地在栏杆上坐下,用袖子扇着风。虽然还是早春,他却跑出了一身汗。

司徒掾杜畿走了进来,亲手端给周忠一杯茶。

周忠接过,瞅了杜畿一眼,笑道:“伯侯,你到司徒府多久了?”

“快两年了。”

“有没有想过换一个更合适的地方?”

杨彪哈哈一笑。“周嘉谋,你真可以啊,挖人挖到我司徒府来了。就不怕我到天子面前告你一状?”

周忠大笑。“文先兄,我这可不是挖人,我只是希望人尽其才。伯侯为人刚正,更适合监察,在司徒府为掾有些可惜了。”

杨彪转身走了过来,从杜畿手中接过另一杯茶,浅浅的呷了一口。“百废待兴之际,生产比监察更重要。司徒府的事务繁重,不是你以为的那么轻松。没有伯侯这样的少壮之辈,我这把老骨头又能支撑几天?再说了,我已经决定推荐他出仕,就不用你操心了。”

周忠低头喝了一杯茶,细细地品着。“伯侯是做过郡丞的人,出仕可为郡守国相,不必再在县令长上浪费四年。为国纶才,当不拘一格。”

杜畿站在一旁,神情未变,心中却是感动不已。

他是司徒府的人,就算杨彪赏识他,也不能不顾忌别人的看法,直接推荐他出任太守。但周忠是司空,当面提议让他出任守相,太尉贾诩一向不管这些事,遇到这种情况,大概率会表示赞成。

如此一来,等于三公合议,理由很充足。

杨彪微微颌首,却没吭声。

过了一会儿,贾诩拱着手走了进来。杨彪起身,引贾诩上堂。周忠却坐着不动,将剩下的半杯茶喝完,才慢悠悠的起身,到堂上就坐。

“太尉,冀州可有捷报?”

贾诩微微一笑。“冀州暂时还没有捷报,但塞外却有。周瑜、蒋干出使归来,天子甚是欢喜,特地召开了一次会议,讨论他们带回来的消息。”

周忠一怔,眉梢不由自主的跳了两跳。

周瑜回来了,而且带回了重要的消息?这可是好事。问题是周瑜事先没给他一点消息,他居然还要从贾诩这里听说。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个消息能让天子特别召开会议,还第一时间通知太尉府,足以说明周瑜这次出使任务完成得相当出色。

“方便说么?”杨彪问道。

贾诩摇摇头。“不是急务,还是司徒先说吧。”

杨彪没有再问,从案上取过一份公文,交给杜畿。杜畿转身交给了贾诩。贾诩看完,又递给周忠。

周忠打开,扫了一眼,不禁眉头一皱。

袁术请求致仕,天子接受了他请辞幽州牧,却不打算让他致仕,要安排他去修复洛阳两宫,要求三公商量一个合适的职位,并拟定幽州刺史的人选。

这封诏书很简单,但意义却极大。

一是命袁术修复洛阳两宫,朝廷却不要求司徒、司空府配合,也不安排资金和物资,只讨论给袁术一个官职。

二是幽州牧没了,以后只有幽州刺史。

后一点也就罢了,罢州牧,重设刺史,是朝廷的既定方针。

但前一点非常诡异。

按理说,修复两宫这样的大事就算不交给负责水土的司空,也应该交给专门负责宫室修建的将作大匠。现在天子既不提司空周忠,也不提将作大匠黄承彦,直接将任务交给了袁术。

这很自然地让人联想到袁术放火烧宫的罪行。

周忠吁了一口气。“天子真是宽仁,先是赦免了吕布,如今又让袁术将功折罪。”

杨彪、贾诩点头附和,却不说话。

这件事的重点不是在这里,说得再好听,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天子只要求三公商量袁术的官职,却不要求司徒府、司空府拨付资金和物资,袁术如何才有完成任务?

如果不是相信天子没有逼死袁术的动机,他们根本没有讨论的必要。

“修复两宫,难道天子是要还都洛阳?”周忠又说道。

杨彪摇头否定。

这个问题,他接到诏书后就考虑过了,觉得不太可能。

天子虽然没有明说,但他在长安城南修太学,迁都关中的态度已经表露无遗。退一步说,就算要迁都洛阳,也没有只让袁术修复两宫的道理。

至少是整个洛阳城,还要包括城外的太学、明堂、辟雍等设施。

“文和,嘉谋,你们应该还记得天子之前将刘表留在洛阳,让他绘制残洛阳图卷的事。”杨彪不紧不慢地说道:“这两件事,会不会有联系?”

贾诩蹙着眉,沉吟不语。

周忠心里却咯噔一下,有些不安起来。

他在洛阳多年,对洛阳很熟悉,知道城中遍布逾制的权贵豪宅,袁氏就是其中的典型。只是一般情况下,大家都保持默契,经常拿出来批评的是张让、赵忠等人的宅第逾制,士大夫的则避而不谈。

如今天子让刘表去绘制洛阳图卷,又让袁术去修复两宫,也许是一种无形的暗示。

天子给士大夫留面子,不揭破这些事,但是要士大夫亲自动手,清除这些违制的证据,并将这些拆下来的物资用于修复两宫。

周忠抚着胡须,意味深长的说道:“依照礼法,属于宫室的归宫室,属于百姓的归百姓,各归于其位,自然相安无事。”

贾诩点头附和。“这的确是个选择,君臣各依其礼,复礼于仁,共兴王道,合乎圣人之意。”

见贾诩、周忠都赞同,杨彪随即提出了下一个问题。

“物资解决了,人力怎么办?洛阳周边百姓不是死于战乱,就是外逃,户口十不存一,没有足够的民伕可征。文和,能不能由当地的驻军来配合一下?”

贾诩笑道:“抚军大将军随天子征讨冀州,前后左右四将军也随行,洛阳周边的驻军数量少得可怜,对付盗贼都有些勉强,哪有余力配合两宫修复。”

“那怎么办?”杨彪有些为难。

周忠突然说道:“我倒是有个办法,只是需要司徒府配合一下。”

“你说。”

“洛阳百姓外出逃难,大半是向南,近的去荆州,远的则由荆州南下交州,或者溯江而上,去益州。如果司徒府请诏,命荆州、益州、交州的百姓归籍,并提供一些帮助,或许有人愿意返回旧籍。有了户口,还怕没有民伕?”

杨彪想了想。“千里返乡,时日长久,怕是没那么快。”

周忠笑了。“天子征冀州,都不担心用时太久,修宫室又何必急于一时?袁术还年轻,修个十年不成问题。”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