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汉道天下 > 第797章 机会难得

汉道天下 第797章 机会难得

作者:庄不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04: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诸葛瑾与陈登说了几句话,便告辞下城去了。

城上风大,吹得脸疼,而且他和陈登也没什么可说的。

阳都诸葛氏虽说也是大族,毕竟不能和下邳陈氏不能比。在弟弟诸葛亮受到天子重视,前途无量的时候,也没必要因为度田而自毁前程。

家里那几百亩地一年的产出不到三千石,就算接受度田,损失也就是一半而已。如果能因此换来一个守相,利大于弊。

千亩良田易得,二千石高官难求。

他甚至有些后悔,当初就不该接受陈登的邀请,做了陈登的幕僚。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他怀疑陈登最终可能走上与朝廷为敌的路。真要是如此的话,他必在牵连之列。

回到住处,诸葛瑾意外地发现三弟诸葛均在座,正由妻子张氏陪着说话。

诸葛瑾又惊又喜。“世平,你什么时候来的?”

张氏笑容满面,引着诸葛瑾来到内室,指着几个箱子,喜不自胜的说道:“夫君,你看,这都是三弟带来的东西。有荆州的布、关中的笔墨,还有几件塞外的羊裘。有了这些羊裘,你晚上读书就不怕冷了。”

张氏一边说着,一边打开箱子,取出一件羊裘,披上诸葛瑾身上。

羊裘很柔软,毛很顺滑,手感极佳。尤其是贴着脸的羊毛,有一种暖洋洋的感觉。

“这是哪来的?”

“二兄送的。”诸葛均跟了进来。“如今塞外平定,每年都有大量的牛羊送到关中,肉奶可食,皮毛可衣,又便宜又暖和。”

诸葛瑾扭头看看诸葛均。“你二兄还说什么了?”

“二兄还说,朝廷将平冀州,需要大量的人才为郡县官吏。如果大兄有意,不妨做些准备。”

诸葛瑾一惊。“朝廷准备更换冀州郡县官吏?”

诸葛均点点头,转身从箱子里取出几部书。“这是朝廷这几个月的邸报合订本,按照不同的议题分类。二兄说,你把这些文章都看一遍,便知该如何做了。”

诸葛瑾面色变了变,接过书,随手翻了一下。

如今睢阳书坊也有翻印邸报,但是滞后比较严重,传到琅琊的也不全。

“这么说,朝廷对度田已有定论?”

“朝廷还没有做最终的结论,但结果已经大致清楚。各地贤良文学反对度田的理由几乎都无法自圆其说,现在只能坚持不能操之过急,以免激起民变之类,没有人能直接反对。”

诸葛瑾点点头,心中明白。

朝廷可以在别的州郡缓行度田,但是在冀州却没有这个想法。天子亲征,决意用武力平定冀州,就是为了强行度田做准备。

而大量选择郡县官吏,自然也是为了将来度田。

实际上,这也是为了表明态度,朝廷没有和审配谈判的想法。

只是如此一来,不仅审配只能顽抗到底,冀州大族也会因为切身利益而放弃犹豫,坚决地和审配站在一起,决一死战。

“天子很自信啊。”诸葛瑾说道。

“的确如此。”诸葛均说道:“所以二兄让我来,就是希望大兄当机立断,以免错过这最后的机会。”

诸葛瑾眨眨眼睛,欲言又止。

诸葛亮派诸葛均带着这么多礼物来,就没有掩人耳目的意思,恐怕不仅是为了提醒他,更是为了提醒徐州人。

不出意外的话,很快就会有人上门拜访,探听消息。

以诸葛亮的性格,这应该是秉承了天子的授意,至少是默许。

“还有一件事。”诸葛均说道:“伏皇后难产,虽然保住了性命,皇子却夭折了。不过天子承诺说,若伏皇后五年之内不能受孕,天子将从伏氏再挑一个女子入宫。”

诸葛瑾稍一琢磨,就明白了这个消息背后的意思。

天子的态度很坚决,没人可以动摇伏皇后的地位,汝颍人不行,关中人不行,凉州人也不行。

为了平衡汝颍人、关中人、凉州人的实力,天子很可能会选拔一些徐州人入仕,尤其是琅琊人。

对琅琊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不能错过。

“我明白了。”

——

华阴。

刘协登上了道北的高台,看着北侧已经冰冻的黄河,感慨万千。

四年前,他就站在这里,力挽狂澜,击败了追来的李傕、郭汜,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华夏的命运。

虽说任重而道远,但他自信已经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甚至比他预期的还要顺利。

原因有很多,但其中一点非常关键,至少他认为非常关键。

这个时代的读书人真的相信王道可以实现,而且坚定的认为身为四民之首的士,他们有这样的责任和义务。

虽然在道义和利益相冲突的时候,大多数人会选择利益。可是在诸如生死之类的基本利益得到保证的情况下,还是有不少人会选择道义,甚至可以做出一些牺牲。

这可比后世那些只要权利,不讲责任和义务的伪精英们强太多了。

年青人的血,终究还是要热一些。

等他们被魏晋摧残一遍之后,就没这么热血了。

“陛下!”一个娇俏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刘协回过头,看到一个少女站在十几步外,有些局促地看着他。她相貌娇好,身材窈窕,穿着一身讲武堂的制服,看起来有些脸熟,却想不起来是谁。

“有事?”

少女微微欠身。“臣甄宓,有事想请教陛下。”

刘协恍然。怪不得看起来有些眼熟,原来是甄宓啊。

“几个月不见,你又长高啦,我都认不出来了。”刘协招招手,示意甄宓走近些。“你还在讲武堂?怎么没去同文馆书坊做事?我记得你之前在文秀书坊做过,唐夫人还特地夸过你。”

“讲武堂将来也要建书坊的嘛。”甄宓原本有些失落,听到刘协说起她在文秀书坊的往事,又高兴起来。“臣对西域的典籍没兴趣,还是讲武堂的军械制作好玩一些。陛下,臣想到了一种在河上架桥的方法,模型也可用,但是黄大匠说不行,架不起真桥,不肯拨钱试制。陛下,臣该不该继续试?”

刘协稍微思索了片刻。“你说的河,是什么样的河?”

甄宓伸手一指远处的黄河。“自然是这个河。陛下不是说,若能在河上架桥,可以封千户侯的么?臣想封侯。”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