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汉道天下 > 第722章 心病难医

汉道天下 第722章 心病难医

作者:庄不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04: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刘备伏在山坡上,透过茂密的草丛,看向远处的袁军大营。

“不对劲啊。”他又一次发出感慨。

“有何不对劲?”伏在一旁的法正说道。

刘备咂咂嘴,却没说话。他与法正一起来查看敌情,却看不出个所以为然。袁熙的大营严整,一切正常。他试探着说了几句,想引法正发表意见, 法正却不接他的话题,反问他有什么不对劲。

这就有点尴尬了。

他比法正大十几岁,几乎长一辈。在法正这么大的时候,他已经讨黄巾,大小数十战了。如今却被法正考校用兵之道,偏偏他还答不出来。

如果不是法正来了之后, 几次建议都恰到好处, 帮他挡住了袁熙的进攻, 稳住了阵线,他几乎要翻脸,赶法正滚蛋。

你以为你是朝廷派来的军谋,就可以不把老子放在眼里?

法正仰面躺在草地上,嘴里叼了一根草茎,目光透过头顶的树叶,看向湛蓝的天空。

“使君,如果你是袁熙,你会如何打算?”

刘备沉吟着,不说话。

“袁熙的优势是什么?”

刘备不假思索,脱口而出。“骑兵。”

他与袁熙交战多次,双方在步卒上没有太大的区别。但袁熙有近三千骑兵,而且大多是乌桓、鲜卑人, 能突能射, 攻击力很强。

他没有足够的骑兵迎战,每次都吃亏。

好在陈到骁勇, 几次阵前杀将,遏制住了袁军骑兵的冲击势头,为步卒争取了重整阵型的时间,才没有出现崩溃。

“骑兵的优势是攻,还是守?”

“当然是攻。”

“既然如此,那袁熙为什么不攻,反倒据险而守。”法正转过头,打量着刘备。

刘备一愣,豁然开朗。

他知道哪儿不对劲了。

袁熙进攻琅琊如此顺势,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地的士大夫支持他,不仅给他提供钱粮,还出兵助阵,为他引路。

可是这么做是赌博,赌袁绍能控制琅琊,进而控制徐州,与朝廷对峙。

因此,袁熙要不断的展现自己的强大实力,让更多的人对他有信心。如果他进攻不利,无法让人相信他有占领整个琅琊的实力,那些人就会犹豫,支持的力度就会骤减。

几次小挫之后,袁熙依然有足够的兵力优势, 本该重振旗鼓, 继续进攻,而不是据险而守,保持一种对峙的状态。

对袁熙来说,对峙就是输。

他兴师动众而来,绝不是为了半个琅琊,而是整个徐州。

“他打不动了?”

“也许吧。”法正收回目光,眯起了眼睛。“不战,是不能。不走,是不舍。使君,我们不妨试他一试。”

“怎么试?”

“佯攻,然后撤退,诱其追击。”

刘备想了想,觉得有理,一口答应。

——

两人回到大营,随即召集诸将商议。

对法正的建议,陈登表示了委婉的反对。

他觉得保持对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僵持得越久,对袁熙越是不利,对刘备却没有坏处。谷襹

刘备麾下兵力不少,但大多是去年才招募的新兵。他们坚守彭城,立下了战功,却只熟悉守城的战术,对野战并不在行,尤其缺乏对付骑兵的信心和手段。

这也是刘备初期作战不利的根本原因。

经过几次作战,这一点已经有了提高,但是还不够。击退袁熙之后,刘备将进军辽东,与公孙度作战。辽东骑兵更多,如果没有充足的准备,刘备会遭受更大的损失。

与其如此,不如将袁熙当作砺石,磨炼将士,让他们掌握迎战骑兵的方法,树立信心。

这时候主动进攻袁熙,显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野战的难度大,主动进攻的难度更大。急于求成,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对此,法正不以为然。

“想要战胜骑兵,首先要克服对骑兵的恐惧心理。”法正挥舞着手臂说道:“骑兵虽强,却也不是没有缺点。眼下正是夏季,水草丰茂,可以找到充足的草料。休息几个月,战马就能摆脱马力不足的窘境,届时袁熙的实力会更强。现在进攻,看似冒险,其实风险更小。”

“持重是一回事,怯战是另一回事,不能混为一谈。如果不敢面对心中的恐惧,一再失去战机,如何能克敌制胜?”

陈登勃然大怒,拂袖而去。

刘备连忙示意诸葛瑾去追陈登,解释几句,免得陈登想多了。

不得不说,法正虽然尖刻,却说中了陈登的症结所在。

陈登对骑兵有一种说不出的恐惧。

“益德、子叔、君义,你说呢?”

张飞、麋芳、士仁意见倒是比较统一,他们赞成法正的看法。就算是以战代练,也比按兵不动好。时间拖得越久,对他们越不利。

陈登别的都好,就是太怕骑兵了,迟迟走不出战败的阴影。

取得了一致意见后,刘备随即开始做主动进攻的安排,并将主攻的任务交给了张飞。

陈登不想出战,就让他守营好了。

——

诸葛瑾追上了陈登。

“将军息怒。军议而已,争议在所难免,将军不必往心里去。”

“不是我要往心里去。”陈登余怒未消。“实在是那关中小儿欺人太甚,屡屡中伤于我。”

“少年得志,难免如此。”诸葛瑾笑道:“将军不必与他一般见识。人嘛,谁还没个年轻的时候。他虽是玄德先生后人,底蕴终究不能与下邳陈氏相提并论。”

陈登叹了一口气,放慢了脚步。“子瑜,令弟孔明也在天子身边,却不像他一样张扬。这人与人啊,终究还是有别的。若是朝堂上以后都是这类人,成何体统。”

诸葛瑾笑而不语,换了一个话题。“将军,上次我经过下邳的时候,拜谒了伯真公(陈球),在碑阴上看到了审配的名字。是那个审配吗?”

陈登停住脚步,转头看着诸葛瑾,嘴角抽了抽。

“你看得倒是仔细。”

“我一直景仰伯真公为人,只恨生得迟,未能瞻仰其风采。”

“伯真公泉下有知,当为卿言一笑。”陈登仰起了头。“审配是他繁阳令时的故吏。”

“原来如此。”诸葛瑾点点头。“现在还有联络吗?”

陈登疑惑地打量着诸葛瑾。“子瑜,你究竟想说什么?”

诸葛瑾笑了。“大汉中兴,冀州必破,将来若能说降审配,也是大功一件。”

陈登哈哈大笑,连连摇手。“那你就别想了。审配可不是能轻易说动的人。”

他顿了顿,又叹了一口气。“他心中的执念太深。”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