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汉道天下 > 第689章 新时代

汉道天下 第689章 新时代

作者:庄不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04: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孔融哑然失笑,举杯一饮而尽。

虽说对王朗的变化不以为然,这杯羊奶酒却很合人的口味。如果每天一杯羊奶真能使身体强壮,他也不排斥。

就算他不怕死,也不会嫌活得长。

就像他虽然年近半百,有儿有女,却不排斥再生几个。

如今有了振兴儒学、再造儒门的重任, 他当然希望能像赵岐一样长寿。

两人一边吃一边说,谈兴渐浓。

不知不觉,说起了徐州的事。王朗问了他离开彭城之后的战况,对刘备恢复宗籍颇为感慨。

“天子为了太平,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王朗嚼着盐豆,仰面靠在凭几上。“若是彭城失守,袁本初又不知如何取舍, 徐州也有附逆的危险,后果不堪设想。”

孔融没吭声。

虽然他对天子度田颇有意见, 却也清楚,就眼下的形势而言,袁绍根本不是天子对手。之所以僵持,不是因为天子不能胜,而是天子担心西凉兵教化不足。一旦让他们闻到了血,有可能前功尽弃,而山东也为之涂炭。

仅这一点而言,天子可谓仁义。

“喝酒也不等我?”祢衡裹着被子闯了进来。“真是岂有此理。”

“正平,坐。”孔融招呼道:“给你留着呢。”

“这还差不多。”祢衡和王朗点了点头,算是打了招呼,一屁股在孔融身边坐下,拿起案上的酒壶就往嘴里倒。酒从他的嘴角溢了出来,淋湿了胸口,连被子上都是。

王朗静静地看着祢衡, 嘴角带笑。

“看甚?”祢衡拿起一片牛肉塞进嘴里。“这才分别了几个月, 就不认识了?”

“认识, 你还是那副欠揍的样子。”王朗咧嘴一笑。

“欠揍怎么了, 你还敢揍我不成?”

“我不会揍你,但我敢保证,你在长安待不到一个月,肯定会被人揍。”

祢衡的嘴角抽了抽,想起被那个胡女骑士摁在未央宫外的事,脑壳有点疼。看样子,王朗还不知道这件事,但这事瞒不过,他迟早会知道的。

丢人啊。

不能在长安待着了,明天就走。

祢衡下定决心,对孔融说道:“我不在长安过年了,赶到汉阳去过年。”

孔融体贴地说道:“正平,不必急于一时,过了年再过也行。”

“不,朝闻道,夕可死。我等不及,明天就走。”祢衡坚持道。

见此情景,孔融没有再劝。

王朗倒是有些意外,问了一下,得知是杨彪的建议,倒是大加赞同。“你要是愿意的话,明天一早去找我。年关将近,有汉阳籍的将士要返乡省亲,可以捎你一程。”

“不不不。”祢衡连声拒绝。“我自己走。”

王朗有些意外,正欲再劝,孔融却心知肚明,说道:“景兴,由他去吧。”

——

腊月二十四,天子下诏,纳卫尉马腾女马云禄为贵人。

仪式很简单,诏书下达之后,宫里由皇后伏寿出面,派一队羽林女骑,将在家里等候的马云禄接到了宫里,就算完成了仪式。

刘协甚至没出面,他这两天忙得很。直到晚上忙完公务,才到马云禄的住处一起吃了顿饭。

仪式虽简单,影响却很大。

马云禄代表着西凉军,更代表着女子从军的新观念。她入宫为贵人,不仅续上了安定梁家与皇室的联系,也代表着西凉人在朝堂上的地位得到了承认。

只不过这一次代表凉州的不再是更靠近关中的安定、北地,而是更远的陇西、金城一带。

根据尚未确定的小道消息,凉州有可能一分为三。果真如此的话,马云禄代表的凉州就与安定、北地没什么关系了。

消息一出,以皇甫郦、皇甫坚寿为代表的安定人、北地人坐不住了,四处活动。

紧接着,《宦者列传》尽管还没有正式刊行,但内容已经传了出去,其中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天子决定以后不再在宫中设立宦者。

这意味着什么,众说纷纭,一时难有定论。

但是有一点是确定的,不再使用宦者,就意味着天子的后宫将限制在一定的规模。

这也进一步说明,天子后宫的位置有限,每一个名额都非常重要。

加上马云禄,宫里已经有了三名凉州人。如果加上迟早会进宫的吕小环,并凉边疆便有了四人,而能代表关东人的却只有皇后伏寿、贵人荀文倩二人,实力明显不匹配。

大臣们各怀心思,借着年关将近的由头,四处活动。

在这汹涌的暗流中,建安四年来了。

大年初一,天子大会于未央宫前殿,接受群臣朝拜,并颁布了新年诏书。

在诏书中,天子宣布了一件事。

民为邦本。战事已经结束,即日起,朝廷的重心将以安民、富民为第一要务。

为做好这项工作,朝廷决定召开一次大规模的讨论,时间初步定在年底,地点设在即将落成的太学,参加人员不限,方式不限,有意参与的人,都可以参加,年底随州郡的上计一起进京。

提前近一年发出诏书,就是希望各地的贤良做好充分准备。

不仅是学理上的,更是实践上的,要与本地实践相接合,不能空谈经义。

诏书颁布后,整个长安就轰动了。

这道新年诏书虽然字数并不多,却至少透露出了三个意思。

首先,战争状态结束,只要形势不会出现重大变化,朝廷无意再发动新的战争。那些担心战乱的人可以放心了。

其次,天子将在长安重建太学。不管将来是不是会迁都长安,长安太学都将恢复荣光。

与第一点相对照,说明朝廷的重心将由武力征平转为振兴文教。

最后,天子改革的态度很坚决。

五百年之大变局正式进入理论探讨的阶段,天子在新落成的太学召开贤良会议,而不是在宫里,说明这一次规模不小,要把问题说透,为接下来的改革统一思想,减少分歧。

不能空谈经义,要与本地实践相接合,则进一步说明了天子对儒学的现状非常不满,要从根本上进行一番改革。儒术能否在论战中取得上风,不仅是学术上的胜负,更是未来几十年能否在朝堂上立足的关键。

兴亡在此一举,儒门中人,人人有责。

(第三卷完)

第三卷结束,第四卷,也就是本书最后一卷即将展开,老庄要做点准备,请假两天。

不出意外的话,这可能是老庄最后一本三国书,争取能把想说的东西说透,不留遗憾。

至于成绩什么的,随缘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