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汉道天下 > 第660章 轻重缓急

汉道天下 第660章 轻重缓急

作者:庄不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04: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蔡琰的心思被天子看破,大觉羞愧,离席请罪。话到嘴边,吱唔了半天,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臣……”

刘协一声叹息。“蔡令史,我知道,这件事很难,让你一个女子去办, 更难。可是这天下有不难的事吗?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如果人人畏难,耽于安逸,哪来的中兴,哪来的太平?大汉沦落至此,不就是本应该担起重任的士大夫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只知坐而论道, 不肯起而行之?”

蔡琰面红耳赤,无言以对。

“人人都有选择的权利。你如果不肯做为难之事,我也不能勉强你。”刘协的脸色渐渐严肃起来。“不过你做出了选择,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将来再有大战,山东再被掳掠,你们可不要怪朝廷没有努力。朕给了你们机会,是你们不要,不愿意为难。”

蔡琰汗如雨下,身体却不受控制的颤抖。

她听懂了刘协的意思,也想起了家乡遭受西凉兵掳掠的惨状,想起了不堪回首的岁月。

刘协顿了顿,淡淡地说道:“行了,朕累了,你先回去休息吧。”

“唯。”蔡琰战战兢兢地应了一声, 向后退出大帐。

一旁负责记录起居注的史官奋笔急书, 连头都不敢头。

刘协跟着起身, 来回踱了两步,拿起曹操的上表,转身出了帐,来到后宫。

虽然还没有决定迁都长安,但未央宫却已经被用了起来。之前董卓迁都长安时,这里就进行过一些修缮,粗具规模。如今再来,倒也不用太费事,稍微收拾一下就行。

唯一费事的就是椒房殿。

椒房殿是皇后专有的住处。之前刘协没有立皇后,没人有资格住椒房殿,收拾了也没用。后来伏寿立为皇后,但东归已经提上议事日程,自然也没有心情收拾。

这次回来,椒房殿终于派上了用场,伏寿住了进去。

荀文倩等人本该住在掖庭,但刘协以掖庭年久失修为由,让荀文倩等住在椒房殿附近的偏殿。几个殿离得都不远,往来很方便。

刘协来到椒房殿,伏寿正在与荀文倩说话。刘泰穿着厚厚的冬衣,圆滚滚的像个球,正在保姆的搀扶下蹒跚学步。刚过了周岁不久,他就开始走路了,进步很快。

看到刘协进来,刘泰推开了保姆,张开双臂,歪歪扭扭地向刘协奔了过来。

刘协连忙蹲下身子,顺手将文书夹在腋下,将刘泰抱住。

刘泰咧开没牙的嘴,发出清脆的笑声。这笑声抚平了刘协心中的郁闷,吹去了笼罩在心头的乌云,让他的心情变得晴朗起来。

一刹那间,刘协忘记了自己只有十七岁的肉身,忘记了中兴大业,藏在内心深处的老男人灵魂沉醒,眉眼间尽是对家庭生活的享受,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伏寿、荀文倩起身,感受到了刘协眼中的温情,不由得相视一笑。

最近刘协忧于国事,很少笑得这么开心。

下一秒,一份文书从刘协的肋下滑落,飘到了荀文倩的面前。

荀文倩瞥了一眼封面,眼皮就跳了一下。她蹲下身子,将文书捡起,递给伏寿。

伏寿也看到了,握在手中,却没有看。

刘协与刘泰玩了一会,才将他交给保姆,转身看向伏寿、荀文倩。看到伏寿手中的文书,不禁笑了一声。

“倒把这事忘了。山东战事即将结束,曹操请求入朝见驾,你们觉得可行否?”

伏寿嘴角轻抿。“陛下,后宫不宜干政。这样的事,陛下还是问大臣为宜。”

“大臣们肯定要问的,只是他们的心思现在都在司空的谥号上,没心情讨论这些事。”刘协轻轻哼了一声,脸上的笑容也淡了些,带着一丝不忿。

他没有夸大其词。

对那些士大夫来说,曹操入朝见驾这种事,与张喜的身后名以及背后的利益相比,不值一提。

一个阉竖之后,滥杀无辜的小人,入不入朝又有什么区别?等待他的未必是封赏,更可能是口诛笔伐。

所以曹操也识相,一句也不提封赏的事,只想拜见天颜,然后效仿袁术,为国戍边。

曹操感受的压力,刘协能感受得到,甚至更加真切。

他如果一意孤行,说不定会被士大夫看成大敌,再被人当面嘲讽一句,桓灵二帝不行,你穷兵黩武,宠信小人,还不如桓灵二帝呢。

他将这些士大夫从更大的乱世边缘拯救了回来,却未必有人会感激他。

只有亲身经历过的苦难,才是真正的苦难。没有被曹操、曹丕按在地上摩擦过的士大夫,依然是这个时代最骄傲的一群人。

“既然如此,何不等等再说。”荀文倩不紧不慢地说道:“入朝就入朝呗,还省得陛下回洛阳了。”

“你也不赞成回洛阳?”

“臣妾奔赴河东的时候,曾经过洛阳。”荀文倩语气淡淡地说道:“如今的洛阳还不如长安呢。要想恢复,难免要大兴土木。如今天下初定,民生凋弊,正是与民休息的时候,不宜大兴土木。”

刘协沉吟着,不置可否。

洛阳的情况很差,这一点他虽然没有亲眼见过,却能想得到。

但荀文倩的意思不止于此。她不仅不赞成回洛阳,甚至不提回河东,可见她实际上是支持迁都长安的,只是没有说得太明白而已。

是否迁都长安,如今未有定论。对于荀文倩而言,却有一个重大的区别。

如果回河东,依旧将安邑当作临时都城,则河东尹荀彧就是京畿的首席重臣。如果迁都长安,安邑失去了临时都城的地位,荀彧就是一个普通的河东太守。

这甚至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荀彧的考绩。

京畿所在,天然就是有加分的,这是官场潜规则。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可以让荀彧真正成为与杨修、陈宫一样试行度田令的一郡太守,可以放开手脚,不用再顾忌太多。

当然,荀文倩赞成将曹操调离兖州,也可能是对曹操之前行事的不满,要和曹操进行切割。

“那就让他来吧。”刘协做出了决定。“来了之后再说。”

伏寿嫣然一笑,微微欠身。“既然陛下暂时不回河东,臣妾能否请求召臣妾父母赴行在?算起来,臣妾也有些日子没见他们了。最近身体不是很舒服,茶饭不香,若是能见到他们,或许会有所改差善。”

“你病了?”刘协有些担心。

荀文倩笑了。“陛下放心,皇后不是病了,是有身子了。华太医已经诊过脉了,只是陛下最近太忙,没来得及汇报。”

刘协不解。“这么大的事,岂能不急?”

伏寿掩嘴笑道:“华太医也没说是男是女,也许是个女儿呢,陛下别高兴得太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