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汉道天下 > 第637章 一场空

汉道天下 第637章 一场空

作者:庄不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04: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汝南细阳张氏的门户不及汝南汝阳袁氏,却依然是汝南一流。

细阳张氏先祖是赵王张敖,是汉高祖刘邦的女婿。张氏以《尚书》传家,张喜的曾祖张酺以学问入仕,官至太尉,是与袁安同朝的大臣。

细阳张氏之所以不及汝阳袁氏,是因为张酺的儿子、孙子没跟上,直到重孙,也就是张喜的兄长张济为帝师,官至司空,与杨赐、刘陶、刘宽等人共进退。

如今,张喜为司空。

兄弟二人同为司空,细阳张氏也算是重回巅峰,再加上张济曾为孝灵帝讲经,有帝师的情谊在,天子刘协虽然不喜欢张喜,也不能过于寡恩,维持着场面上的礼敬。

在这样的形势下,对于那些不太了解朝廷内情的人来说,张喜就是当之无愧的汝南甚至整个豫州的士人领袖。

张喜回到汝南,影响远超宗承担任汝南太守。

汝南大族几乎闻风而动,赶到郡界相迎,打听情况。

借着这个机会,张喜表达了朝廷的态度。

天子手握并凉精锐十万,不是不能踏平山东,只是天子仁厚,不肯多造杀戮。所以他选择了接受袁绍请降,赦免山东士庶,实现天下太平。

即日起,不管之前是否支持袁绍,只要肯改过从善,一律既往不咎。

张喜这番话说得很客气,但背后的杀气却非常重。

这是最后的机会,你们再认不清现实,就等着被西凉铁蹄践踏吧。天子也是有脾气的,你们不要不识好歹,以为他好欺负。

私下里,张喜又苦口婆心的劝说。山东虽有人力、物力的优势,人才济济,但军事上的劣势同样明显,终究不是并凉铁骑的对手。

当初董卓乱政,山东州郡起兵,袁绍为盟主,麾下大军数十万,结果如何,你们都是知道的。

如今天子实力远超董卓,而袁绍却大不如前,只能主动请降,你们支持他,等着为他殉葬吗?

我们的优势不在战场,在朝堂。

作战,山东人不如山西人。治国,山西人不如山东人。

借着这次机会,摆脱之前的负担,在朝堂上一展身手。无愧前贤,不负此生,岂不妙哉?

范滂、李膺等人不畏生死,为的是什么?不就是反对天子重用阉竖、外戚,不用士人吗?如今天子有意革新,以荀彧为河东尹,推行王道,又有意还政于三公,这是多好的机会。

张喜最后又说道,退一万步讲,就算袁绍侥幸成功,与你们有关系吗?他已经被冀州人控制了,就算他得了天下,也是冀州人的胜利,不是你们的胜利。

你们最多和徐州人一样,被冀州人随意羞辱、杀戮。

张喜虽然是朝廷的使者,却完全站在汝南人的立场说话,诚意拳拳,令人动容。

能成为大族家主的都是人精,对利害得失计算得极为清楚。他们也清楚,袁绍两次南下,一次无功而返,一次顿兵彭城,疲态尽显,别说夺取天下,能在中原站稳脚跟的可能性都不大。

在这种时候,谁还愿意跟着袁绍送死。

门生、故吏什么的,也顾不上了。

反正你袁绍也被开除宗籍了,袁术才是袁氏家主。

在一片看似悲伤,实质庆幸的叹息声中,众人达成了默契。

张喜随即赶往九江。

在他起程时,陈到主动找到了他,请求做他的侍从,护送他去九江传诏。

张喜观看了陈到的骑射后,欣然答应。

汝南不缺谋士,却缺少将才。陈到勇武过人,将来从军,可以为汝南人代言。

——

张喜到达汝南的消息迅速传到袁绍耳中。

实际上,张喜刚刚离开长安,袁绍就知道了大致情况,也清楚天子虽然迫于压力,不得不接受议和,却不肯轻易放过他,要逼他以渤海太守的身份上书称臣。

袁绍对此不屑一顾,他更关心张喜的态度。

他本来以为,朝中老臣既然能迫使天子接受议和,就会全力推进议和,像这种明显破坏议和的条件很难成立。只要他咬住不松口,老臣们最后一定会屈服,反过来逼迫天子让步,接受他的条件。

但张喜到达汝南后的表态,让他感到了真正的危机,也让他知道了最大的问题所在。

他对冀州人的纵容激怒了汝南人,也激怒了张喜,他们不再视他为乡党。

根源就是陈登事件。

袁绍越想越生气,召田丰、沮授、逢纪等人来议事。

豫州不可得,形势于我不利。是撤回孤悬庐江的颜良,收缩战线,还是强行夺取豫州?

袁绍的问题针对所有人,眼睛却盯着田丰。

到目前为止,一切行动都是按照田丰的计划进行,包括议和在内。如今朝廷虽然有意接受议和,却要强迫袁绍接受渤海太守的身份,田丰如何应对,就成了态度问题。

是让袁绍忍辱负重,还是不惜一切代价,坚持到底?

不管怎么选,田丰都会招致非议,得罪一部分人。

田丰沉默了良久,缓缓抬起头,迎着袁绍几乎要喷火的目光。

“主公愿意接受这个议和条件吗?”

袁绍忍着怒火,沉声说道:“我应该接受吗?”

田丰不置可否。“臣当初为主公建计,曾有一个判断。时至今日,臣依然坚持这个判断。至于是战是和,则由主公自决。不管主公如何决定,臣都没有异议。”

田丰说完,收回目光,一言不发。

袁绍吸了一口气,反倒有些为难起来。

田丰当初说过,天子三年内不会出师山东,如何韩银、黄猗虽然率部赶到睢阳,但兵力有限,并不足以改变战场形势。镇西大将军韩遂转为抚军大将军,进驻洛阳,但目前来看,大举东出的可能性并不大。加上张喜的态度,田丰的判断基本还是成立的。

既然如此,是战是和,就不是田丰能决定的。

“元皓,若战,还有多久才能拿下彭城?”

“百日之期将满,主公随时可以发起攻击。正南(审配)或许无法解睢阳之围,却能为主公护住身后。援兵不至,刘备又有坚持到几时?”

袁绍抚着胡须,权衡良久。“兵力不够,奈何?”

“兵力不是不够,只是他们不肯为主公所用罢了。”田丰淡淡地说道:“汝南是主公本郡,那些大族都首鼠两端,不肯为主公效力。如此看来,或许退守冀州也不失为一计。”

袁绍恼羞成怒。“这么说,元皓还是主张接受天子的条件,退守冀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