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汉道天下 > 第629章 赛马之道

汉道天下 第629章 赛马之道

作者:庄不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04: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天子软弱吗?

但凡有点常识的人,都不会这么认为。

天子以少年之身,亲身赴阵,连战连捷,两年内就平定了凉州,初步解决了边患。谁敢说这样的君主软弱?

但不排除有人选择性失明,或者掩耳盗铃,将天子当成一个普通的少年。

又或者,过于相信朝臣的力量,以为他们可以左右天子,让天子不能放手施为。

接受袁绍的议和,无疑会加重这种误判。

如果一想,的确不能给那些人太多的让步。

你越是让步,他越是觉得天子不过如此,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造成无法收拾的结果。

杨彪入仕多年,见过很多这样的例子。

看着眼神凌厉、锋芒毕露的贾诩,杨彪不禁苦笑。“文和,这是天子的意思?”

贾诩眼中的锋芒敛去,又恢复了与世无争的散淡模样。“是谁的意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事实与否。不管是谁,都不可能逆天而行。唯有顺天应人,方能无往而不利。”

杨彪也恢复了镇静。“依文和之见,如何才能顺天应人?”

“不知道。”

“不知道?”杨彪惊讶地反问道。见贾诩说得这么从容,他还以为贾诩已有定计。

“天子说过一句话,我非常赞同。”

“能得文和赞同,想来必是至理。”杨彪含笑道,带着三分调侃。

“说是至理,也不为过。”贾诩也笑了。“天子说,他不是伯乐,不懂相马之术,但他可以让骏马们同场较技,看看谁能脱颖而出。”

杨彪想了想,若有所思。“所以荀文若在并州,犬子在凉州,都是天子给他们驰聘的赛场?”

贾诩点点头,又道:“其实袁绍也是。”

“袁绍?”

贾诩笑笑,端起茶杯,浅浅的呷了一口茶。

杨彪明白了,没有再问。

贾诩的意思已经说得很清楚,天子并不急着平定山东,他更愿意让袁绍去折腾,看袁绍能走到哪一步,能不能实现士大夫们的理想。

但结果已经很清晰,袁绍不仅不能为山东带来太平,只会为山东带来战争。

杨彪忍不住又想,如果天子一直不出兵,袁绍能够平定山东吗?

他平定山东之后,能否像天子在并凉推行新政一样,恢复生产,富国强兵?

念头一起,杨彪随即苦笑。

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大汉沦落至此,有很多原因,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土地兼并。大量的庶民没有立足之地,再加上天灾不断,流民四起,最终演变成黄巾之乱。

谁是土地兼并的罪魁祸首?

就是支持袁绍的那些人。

甚至连百年羌乱都是那些人推动的,在凉州为官则横征暴敛,在朝堂上则力主弃凉,对乌桓、鲜卑则一心招抚。仔细想想,就会发现他们虽然满腹诗书,推行的政策却愚蠢无比。

放弃凉州,将抗击鲜卑的主力——凉州人当作蛮夷,然后再像安抚鲜卑人一样安抚凉州人,就能让凉州太平?

何其荒唐。

杨彪原本就是个务实派,在北疆主持事务近两年后,越发觉得那些士大夫的想法不可理喻,更不可能成为现实。教化不可或缺,但绝不是嘴上喊喊就能实现的。

要像天子一样去做。

或许,天子不出兵,由着袁绍折腾,让山东士大夫身受其痛,让他们知道空谈道德的后果,才是真正的治病救人。

只是……如果一来,将有无数人死于无辜,山东也将因此元气大伤,儒门遭受的重创甚至会比王莽篡汉带来的后果更严重。

杨彪一声长叹,几次欲言又止。

他做不到像贾诩一样洒脱。

“文和,袁绍非治国理政之才。”

贾诩嘴角轻挑。“只怕有人不同意你的看法。”

杨彪很无奈。他知道贾诩说的是谁,希望袁绍入朝主政的人不少,他说袁绍不是治国理政之才,自然站在了那些人的对立面,难免会遭到非议。

“正如你刚才所说,是不是有人不同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事实与否。袁绍虽是高门子弟,但他除了入仕之初做过一任濮阳长,并无地方经验。在渤海、冀州的治绩也有目共睹,如何能治理整个山东?知其不能,而放纵不管,非赛马之道。”

贾诩反问道:“依你之见呢?”

“依我之见,天子的方案甚好。”杨彪咬咬牙。“让他先做好渤海太守再说吧。”

贾诩无声地笑了。“文先识时务,只怕其他人却不肯。”

“我去说服他们。”杨彪慨然道:“这种事,没人比我更适合了。”

贾诩点点头,举起茶杯。

——

杨彪送走贾诩后,命人去请赵温、张喜。

赵温、张喜很快就来了。

他们其实一直在外面等着,亲眼看到贾诩离开。

“文先,贾文和怎么说,他愿意从中解说吗?”张喜迫不及待的问道。

杨彪瞅了张喜一眼,又看看赵温。“子柔,若不问山东之事,朝廷赦免刘焉、刘璋父子不谨之罪,益州可安吗?”

张喜、赵温都愣住了,互相看了一眼,眼神不安。

杨彪不说袁绍的事,直接问益州,而且不问刚从益州回来的张喜,却问赵温,这是什么意思?

但他们都是久经官场的人精,迅速听懂了杨彪的意思。

赵温稍一思索,随即答道:“人心思汉,朝廷不问前过,益州没有后顾之忧,自然可安。”

“你能保证吗?”

“能。”赵温很有把握地说道:“我可以亲自走一趟,若不能安定益州,我愿自免谢罪。”

杨彪转头看向张喜。“你呢,愿不愿意去一趟彭城,劝袁绍接受诏书,安心做他的渤海太守?”

张喜面色苍白。“文先,天子决意用武?”

杨彪摇摇头。“季礼,你觉得袁绍还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平定山东?又需要几年时间,才能让山东恢复太平,如并凉一般安定?将来与朝廷对决,又有几分胜算?”

张喜哑口无言,额头冷汗如豆。

“如果不能,不如安心做个渤海太守。于人于己,都留一点余地,岂不可好?”

张喜的脸腾的红了,紧接着又白了,反复几次,才嗫嚅道:“若是袁绍不肯呢?”

“他肯不肯,不重要。”杨彪拍拍张喜的手臂,意味深长的说道。“重要的是,你肯不肯,山东士大夫肯不肯?”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