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汉道天下 > 第624章 弄假成真(COCO爸比打赏加更)

汉道天下 第624章 弄假成真(COCO爸比打赏加更)

作者:庄不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04: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许劭面红耳赤,刚要说话,刘繇使了个眼色,展颜而笑。

“嘉谋兄真是廉颇虽老,勇气不减当年。多年不见,一见面就是让人应接不暇。来,暂歇雷霆之怒,容我稍尽地土之谊,再请益不迟。”

见刘繇态度有所转变,周忠也顺势让步,哈哈一笑,仿佛什么也没发生过。

刘繇在路边的长亭中准备了酒食,请周忠入座,畅聊起来。

不管这次能不能达成合作,他们都是多年的好友,同气相求的士人。

周忠详细向刘繇、许劭介绍了这几年的变化,尤其是华阴之战以后的事。

在他看来,大汉中兴的希望火光就是那时候闪现的,以天降异象为标志,华阴大捷为重要转折。在那之后,天子就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带着大汉走向了另一条路。

一条既让人振奋,又让人不安的路。

刘繇、许劭听得很认真,而且很快就听出了周忠的来意。

周忠不仅是为朝廷招抚而来,更是为制衡并凉而来。

天下大乱之际,天子用武,重用武人是意料之中的事。但文武失衡,而且大部分武人都是并凉人, 这绝不是周忠等老臣愿意看到的局面。

“嘉谋兄真是老成谋国啊。”许劭调侃道:“只怕天子少年意气, 未必听得进去。说得急了,再来一次党锢,可就不妙了。”

周忠反唇相讥。“天子虽是少年,还有教化并凉之意, 就连韩遂都被他压制得不敢轻举妄动。袁本初年近半百, 却不复当年意气,被冀州人玩弄于股掌之上。”

他看向刘繇。“你真以为袁本初得势, 你刘氏就能攀龙鳞, 附凤尾?”

刘繇眉头轻皱,掩唇咳嗽了两声, 借机避开了周忠的眼神。

对袁绍父子的情况, 他还是有所了解的。袁绍被冀州人裹胁,袁谭更是被冷落,而刘氏所生的袁买更没有承嗣的机会。如今竞争力最强的是袁熙,而袁熙将与冀州人联姻。

对刘氏来说, 与袁绍联姻的利益基本落空了。

在这种情况下, 是继续与袁绍绑定, 还是转而依附朝廷, 就成他必须面对的问题。

周忠说得明白, 天下大乱, 皇室血脉孤单, 天子有意重用宗室。只要他愿意为朝廷效力, 天子必能既往不咎。连刘备这种说不清楚世系的都可以恢复宗籍, 他这样世系清楚的人就更不用说了。

这似乎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但他却还是很担心。

其中一点就是天子对河东大族的态度。

如果那不仅仅是针对河东大族, 而是针对所有的大族呢?

论士族豪强的实力,河东人如何能和山东人相提并论。

作为士族的一员, 刘繇自然清楚士族的影响,也清楚天子此举有多危险。

天子直接控制了并凉人, 绝非无法控制兵权的孝灵帝可比,他对朝廷的控制或许会超过孝桓帝, 与当年的孝武、孝宣相当。一旦他举起屠刀, 要对山东士族、豪强下手,必然血流成河,伤害绝非党锢可比。

许劭也想到了这一点。“嘉谋兄,你想劝降袁本初吗?”

周忠看向许劭。

许劭笑笑。“若想制衡并凉人, 仅是朝中的大臣可不够。再者,没有武力支撑, 文臣不过是待宰的羔羊, 连阉竖都斗不过,更何况是手握并凉精兵的雄主?”

周忠点点头。“若能劝降袁本初,我当然愿意一试。若不能劝降,那就只能逼降。”

他喝了一口酒,又道:“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事,须正礼、子将襄助才行。”

许劭目光一闪,突然笑了。“嘉谋兄有孙伯符、周公瑾支持, 还需要我们吗?”

“并凉兵凶猛, 就算是孙伯符、周公瑾也未必挡得住,当集同道之力, 多多益善。”

“刘景升已经答应了?”

周忠笑了,举起酒杯,向许劭示意。“子将就是子将。”

许劭没有再说什么, 只是与刘繇交换了一个眼神。

两人同时举杯,向周忠致意。

——

没过多久,袁绍的使者也赶到了豫章。

在周忠的授意下,刘繇、许劭提出了新的方案,劝袁绍与朝廷议和,入朝主政。

没有武力支持的文官无法与并凉人抗衡,山东兵的战斗力虽然不及并凉,却有财力雄厚、人数众多的优势,充当山东士人的后盾,在朝堂上与并凉人一较高下,并非没有可能。

反正袁绍的檄文中也提到了议和的事,不如顺水推舟。

刘繇、许劭又提出, 如果袁绍能够接受这个建议,不仅可以避免一场恶战, 还有机会夺回袁氏家主的称号。

与袁绍相比, 袁术不论是名望还是实力上都望尘莫及, 他之所能成为朝廷认可的袁氏家主, 只是率先称臣而已。一旦袁绍也称臣了,袁术就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到时候,袁绍又是名正言顺的袁氏家主,汝南袁氏四世三公积累的门生故吏还是袁绍的。

这个条件不可谓不优厚,尤其是对当下众叛亲离的袁绍来说。

与朝廷议和是一个将过去的失误抹去,从头再来的机会。

刘繇、许劭也借此表明了态度。

如果袁绍接受他们的建议,他们还是同道,将来在朝堂上共进退。如果袁绍固执己见,那就怨不得他们向朝廷称臣,与袁绍刀兵相见。

刘繇的表态非常有份量,不由得袁绍不认真思考。

一旦刘繇决定向朝廷称臣,不仅孙策、周瑜可以放心北渡,刘繇也将率豫章之兵渡江,围攻颜良。加上已经进入汝南的宗承等人,颜良弃守庐江只是时间问题。

事情到了这一步,就不是田丰所说的试探。不管袁绍愿不愿意,与朝廷议和都势在必行。

即使是冀州人,也不反对议和。如果能见好就收,何必杀得血流漂杵?

面对手握以十万计的并凉精兵,一心想立功的韩遂,再加上北疆虎视眈眈的荀攸,没有人敢说自己有必胜的把握。之所以咬着牙苦斗,就是想有条件的和。

多年以来,袁绍麾下文武难得的取得了一致,不管是冀州人还是汝颍人,又或者是其他人,都赞成袁绍为天下苍生计,忍辱负重,与朝廷议和。

反正忍辱的只是袁绍一人而已。

无奈之下,袁绍上表朝廷,请求议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