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汉道天下 > 第565章 意外收获

汉道天下 第565章 意外收获

作者:庄不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04: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周忠在襄阳住了两天,饮食很丰盛,但他想见的人却一个也没见到。

刘表派人守住了驿舍,名为保护,实际软禁。

带兵的蒯祺很客气,言辞恭敬,就是不让周忠出门。周忠要见人,他也可以派人通传,但结果却是一个也没来。不是不在襄阳,就是找不到人,至于真实情况,谁也不知道。

周忠倒也不意外。他很快就弃了努力,和蒯琪聊了起来。

蒯琪是蒯越的从子,年方弱冠,刚刚成亲,妻子是琅琊人诸葛氏。

周忠立刻想起一个人:琅琊人诸葛玄。他在寿春时,听袁术提起过此人,袁术曾任命诸葛玄为豫章太守,想借此控制豫章郡。但诸葛玄治理能力有限,尤其不擅长军事,因山民叛乱,弃郡而走,据说是到荆州投奔刘表了。

周忠一问,蒯琪就笑了。他的妻子正是诸葛玄的从女,不过诸葛玄本人不久前病故了。

周忠咂了咂嘴,暗自叹惜。

他和诸葛玄也曾有一面之缘,诸葛玄比他还小几岁,不想竟已经去世了。

“除了你的妻子,还有其他诸葛一族的人在襄阳吗?”

“内人还有一个姊姊,嫁给了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明。此外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叫诸葛亮,字孔明,年方十七。一个叫诸葛均,年方十三,尚未有字。”

周忠想见见诸葛亮。蒯琪却说,诸葛亮不在襄阳城,他们弟兄两个在隆中,躬耕自读。

周忠很意外,又问了一些诸葛亮的情况。蒯琪虽是诸葛亮的姊夫,却对诸葛亮不太感兴趣,寥寥几语后便一问三不知。

周忠很奇怪,没有再问,却记在了心里。

两天后,周忠辞行。刘表亲自送他出城,看着周忠上了船,这才放心回去。

过了汉水,周忠一路急行,当晚在邓县留宿。

他让儿子周昉带着他的名刺去隆中,务必要找到诸葛亮,请他来邓县一晤。

周昉很不解,那么多的人才聚集在襄阳城,你都没见着,见一个才十七岁的诸葛亮有什么用?

周忠笑笑,问周昉道:“如果是你,背井离乡,来到襄阳,人生地不熟。长辈死了,两个姊姊嫁给了襄阳的大族,你会带着弟弟去城外定居吗?”

周昉不假思索的说道:“既然与本地大族结婚,自然是想借以安身立命,为何要偏居城外?”

“这就是你不如他的地方。”周忠感慨地说道:“如果换了公瑾,他很可能会做出同样的选择。依附他人,难免被人左右。躬耕自读,才能保持独立。隆中虽在城外,却不甚远,有什么事,求援不难,可是这个距离又足以让那些不想见的人却步。”

见周忠将诸葛亮与周瑜相提并论,周昉不敢怠慢,带着周忠的名刺去了。

第三天中午,诸葛亮跟着周昉来到了邓县,与周忠见面。

第一眼看到诸葛亮,周忠就松了一口气。

这次襄阳之行,他不会空手而归了。

诸葛亮虽然才十七岁,身高却已经接近八尺,相貌端正,双目有神,有着同龄人中不多见的沉稳。即使是周忠最欣赏的周瑜,也未必能胜过他。

两人见礼之后,周忠也不绕圈子,开门见山的问道:“你隐居隆中,可知天子事迹?”

诸葛亮拱手道:“还请周公指教。”

周忠便从华阴之战说起,一直说到韩遂统兵进驻关中备战,天子留驻金城。他身为豫州牧,最近一年多又与袁术同城,能够接到朝廷的邸报,也知道袁术的女儿、女婿传回来的消息,对天子的行踪大致还是清楚的。

最后,周忠双目炯炯有神的看着诸葛亮。“你愿意辅佐这样的天子吗?”

诸葛亮沉吟片刻,反问周忠。“天子圣明,知人善用,只是我年纪尚幼,学疏才浅,周公何以如此郑重其事?只是因为与我叔父有旧吗?”

周忠抚着胡须,摇摇头。“我只是觉得你隐居隆中的想法,与天子不回洛阳的决定异曲同工。能不为眼前近利所惑,立足于长远,不惮于劳苦,绝非普通人能做得到。你们虽然年轻,却都是有大志向的一世豪杰,应该能君臣相知,共兴大业。我老了,如果能为天子进一英才,有助于中兴,此生足矣。”

诸葛亮想了想,躬身一拜。“愿从周公之教。”

——

周忠带着诸葛亮,赶到了宛城。

骠骑将军张济亲自出迎,热情倍至。军师丁冲也非常客气,对周忠执子弟礼。

周忠老怀大慰。

他这两年虽说挂着豫州牧的官职,实际上是被天子踢出了朝廷,袁术对他也没什么尊敬可言。这次铩羽而归,重回朝廷,他已经做好了被人嘲笑的心理准备。刘表那般待他,他也只是生闷气而已,没有与刘表理论。

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他做了这么多年的官,起起伏伏,这点自觉还是有的。

见张济这么客气,尤其是丁冲如此恭敬,他很高兴,感觉到了一丝温暖。

“幼阳,你太客气了。”周忠笑道:“我受不起啊。”

“不然。”丁冲一本正经地说道:“周公是我本州的州牧,理当如此。”

周忠有点尴尬。“可惜我徒有其名,却未能踏足豫州一步。”

“刘备也未曾踏足本州,却以刘豫州自居。周公有天子诏书,纵使未曾踏足豫州一步,也是堂堂正正的豫州牧。”丁冲挽着周忠的手臂,态度诚恳。“周公虽势穷,辗转来归,对朝廷的心意日月可鉴。归朝之后,天子必能重用。”

“借你吉言。”周忠很感激,握着丁冲的手臂,重重地晃了两下。“幼阳,两年不见,你越发有大臣之相,将来前程不可限量。”

丁冲哈哈大笑,请周忠上车,一起入城。

“周公,我们先去看看南阳学堂吧。”丁冲说道。“骠骑将军治理南阳两年,这是最大的政绩。”

周忠心领神会,一口答应。

他在襄阳的时候,就听人说丁冲这些年在南阳挖了不少人,不仅在张济的军中推行教化,还设立了不少学堂,招收庶民子弟读书。虽说张济、丁冲的个人名声不好,这一举措却是深得人心的,连刘表都不好说什么不是。

毕竟教化是儒门最为推崇的德业,刘表本人在襄阳也是大力推行教化的,只是他与张济、丁冲教化的对象和目标都有所不同。

刘表针对的是读书人,而张济、丁冲针对的却是普通百姓、庶民子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