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汉道天下 > 第470章 玉不琢,不成器

汉道天下 第470章 玉不琢,不成器

作者:庄不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04: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杨彪虽然代行太尉事,却没有参与吕布出征的送行仪式。

一百多骑的规模,哪怕是由吕布率领,也只是个斥候队而已,哪里需要他出面。

等他知道天子亲自出面,并且为吕布授了狼旗的时候,他才意识到这件事并不是他想象的那样。

这一百余骑承担着天子的殷切希望,只不过他没感觉到而已。

杨彪有些沮丧,觉得自己或许应该请救致仕了。

就在杨彪自怨自艾的时候,天子请他议事,主题就是重设都护府的事。只不过这次要设立的不是西域都护,而是北疆都护,首任都护的拟定人选就是弹汗山大捷的指挥者——荀攸。

杨彪很惊讶,一度怀疑自己听错了。

“陛下,关东未平,州郡未定,征伐四夷是不是操之过急?”

“设立都护府,与征伐四夷有何相干?”刘协哑然失笑。“杨公,我只是担心草原不安,鲜卑人死灰复燃而已。之前虽然设立护鲜卑校尉、护乌桓校尉,却都在塞内,对塞外的鲜卑人控制有限。如今公达一战而威震草原,正是在塞外设立都护府的好机会。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嘛。”

“仅凭并凉二州,如何供养得起这么多人马?”

“鲜卑人怎么活,他们就怎么活。”刘协说道,声音不大,却很坚决。“朝廷会为他们提供武器和必要的粮食补给,让他们能战胜鲜卑人,让鲜卑人无法坐大。”

他顿了顿,又道:“但是毋庸置疑,战斗会很艰苦。所以,朝廷会尽力让他们的付出有所值。诸公在讨论的时候,务必要记住这一点。”

杨彪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这超出了他的认识范畴。他从来没想过汉军可以像鲜卑人一样在草原上生活、战斗,但仔细一想,没想过不代表不可以。在北疆呆了一年多,他清楚人有多大的潜力,为了活下去,又能付出怎样的代价。鲜卑人可以做到的,汉人同样能做到。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就算荀攸不愿意受这样的苦,也会有别人愿意受这样的苦。

比如吕布,或者张辽、高顺。

要放弃这个机会吗?当然不能。

这是荀攸冒着被天子斥责的危险争取来的机会,绝不能轻易放弃。

杨彪迅速做出了决定,赞同刘协的意见,在北疆设立都护府,并由荀攸出任第一任都护。综合考虑当前朝廷的实力,以及草原上胡虏的户口,应该将兵力限制在三万以内,并将都护府的控制范围设定在塞外。

沿边诸郡可以为都护府提供粮食、物资,但不能由都护府直接控制,以免出现都护府实力过大,尾大不掉,甚至成为朝廷的威胁。

刘协没有发表意见,只是让杨彪畅所欲言,并将他的意见记录下来。

这些老臣或许会有私心,但他们受董卓、李傕之苦太深,绝不会鼓励边将坐大,哪怕这个边将是他们之中的一员。

这一点,刘协还是有信心的。

也正因为如此,他才放心将设立都护府的想法交由公卿讨论。

刘协与杨彪反复商讨后,拟定了诏书,命人送往关中、益州以及河东。

随后,刘协又与杨彪商量。他暂时还不打算回美稷去,美稷的事务暂时还是由杨彪代理,所以杨彪不能久留。

考虑到荀攸、吕布的先后出击,会有更多胡虏款塞请降,杨彪肩上的担子会更重,刘协授权杨彪以太尉的身份辟吏。

九卿不开府,不能辟吏,太尉可以。

杨彪感激不尽。天子虽然依然不肯将太尉实授给他,却还是体恤老臣的,对他的信任也无可挑剔。

出了御帐,杨彪想着刚才天子所说的话,径直回自己的帐篷,险些撞上迎面走来的袁权。

“姑父有心思?”袁权笑道。

杨彪回过神来,自失地一笑。“你找我有事?”

袁权点点头,将一只厚厚的包袱递了过来。“这是我和阿衡为姑父缝制的冬衣,你试试合不合身。如果不合身,我们再改改。”

杨彪诧异地看了一眼袁权。“你们……缝的?”

袁权笑了。“刚学的,手艺不好,姑父别嫌弃。”

“你这孩子。”杨彪心疼地瞪了袁权一眼,将袁权引到帐中。他太清楚袁权、袁衡了,那真是锦衣玉食长大的世家女,根本不会学什么女工。如今到了边疆,迫于生计,只能从头学起。

“手给我看看。”杨彪说道。

袁权摇摇头,打开包袱,取出冬衣。“没关系的,是我自己手笨,怨不得人。”

杨彪哼了一声,夺过冬衣,拉过袁权的手。

袁权的手很粗糙,但是很有力。她轻轻挣脱杨彪的手,笑道:“姑父,真没什么。连荀贵人都自己动手缝衣,我有什么不可以?对了,姑父没看到狼旗,上面也有我绣的。”

杨彪看着袁权,心情很复杂,一直不知道说什么才好。过了好一会儿,他才说道:“孩子,你姑母若是知道你这样,会骂我的。”

袁权笑得更加灿烂。“姑父多虑了,若是姑母在此,或许会说这才是我们袁氏的家风。当年召公卧雪,不比现在难多了?正是后人奢侈,忘了祖辈的艰辛,这才有今日之难。姑父,子美(黄猗)随军出征,未能当面辞行,命我代向姑父请罪。”

杨彪一愣。“子美随什么军?他不是在学员军中,随贾文和学习兵法么?”

袁权掩饰不住眉宇间的喜色。“天子说他学习刻苦,进步突出,授了长史,随温侯出征了。”

杨彪彻底懵了。

一时偷懒,他错过了多少事?

黄猗是江夏黄氏子弟,又是袁术的女婿,天子委任他为吕布的长史,足以证明吕布此行绝不是打探消息这么简单。这么重要的事,他这个代理太尉,实授大鸿胪,全面负责北疆胡虏事务的官员居然没有参加,甚至没有关心。

我是不是不太糊涂了?

过了好一阵,杨彪才平静下来。“子美最近吃了不少苦吧?”

“苦的确是吃了一些苦,但都是值得的。要不然,这样的机会怎么会落到他的手中。”袁权幽幽地叹了一口气。“玉不琢,不成器,希望他这次能抓住机会,不负江夏黄氏之名。”

杨彪想了想,眼神却渐渐亮了起来。“他能走到这一步,已经无愧于江夏黄氏。也许天子是对的,世家子弟只读书是不够的,还应该到战场上去历练一番,才能成为真正的人才。公达、子美便是明证,当为士人楷模。”

袁权心中虽然欢喜,却也不敢将黄猗与荀攸并列。本想谦虚几句,却见杨彪不像是说笑,一时也有些激动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