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汉道天下 > 第457章 难得糊涂

汉道天下 第457章 难得糊涂

作者:庄不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04: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韦端父子跟着杨彪进了帐,见帐中简朴,除了案席之外,再无容身之地,不禁面面相觑。

杨彪也反应过来,哈哈一笑。“外面坐,外面坐,外面宽敞。”

韦端父子退了帐篷,杨彪也跟了出来,叫来侍从,就在帐前生起了火。得知韦端父子还没吃饭,杨彪又命人宰羊,要请韦端父子尝一尝真正的好羊肉。

韦端很感激。他在冀州与杨修同城而治,杨修都没这么热情。

杨彪架上壶,烧水煮茶,动作熟练。“休甫,你刚才说请罪,请什么罪?“

韦端叹了一口气,将自己的来意说了一遍。杨彪虽然只是代行太尉事,但天子对他们父子的信任不减。如果杨彪能为他说几句话,也许能涉险过关也说不定。

杨彪静静地听完,看了韦端一眼,脸色不太好看。

“休甫,你迟迟不来见驾,着实不妥。”

“是,是。”韦端尴尬地应道。

“令郎今年几岁?”

“二十。”

“今年才二十?”

韦端的额头沁出了汗珠,不敢作答。

“京兆太守是谁?我要弹劾他。“杨彪说道,声音不大,却非常坚定。

韦端低着头,一声不吭。他万万没想到向杨彪求助会是这个结果,早知如此,他就躲着杨彪走了。

韦康十五岁为郡主簿。对外说,这当然是韦康少年聪明。可是在杨彪这种老臣眼里,这点鬼花样根本瞒不住人,就是京兆太守想讨好凉州牧韦端,这才让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做太守府大吏。

“你不说,我也查得到。”杨彪提醒道。

韦端被迫无奈,只得说道:“河东张时。”

杨彪态度坚决,他躲不掉,不如主动交待,至少落个态度好。

杨彪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他知道张时,印象还不错,没想到却是这么一个趋炎附势之辈。仔细想想,那时候他也在长安,有一段时间还担任司徒,却没听到一点风声。

“你待罪吧。“杨彪说道:“多吃点,好好休息。”

“喏。”韦端强忍着,没有哭出声来。

韦康呆若木鸡,小脸煞白。

——

刘协陪着荀文倩遛完弯回来,当值的卫觊便送过来一份奏疏。刘协接过一看,竟是杨彪弹劾京兆太守张时的,不免有些好奇。

“你认识张时吗?”

“认识。“卫觊说道:“不过没有什么往来。”

刘协也没当真。杨彪素以出手稳准狠著称,他既然要弹劾张时,就意味着证据确凿,张时的仕途到此为止了。在这种时候,卫觊就算和张时有交情,也不会承认。

再者,他们年龄相差不小,就算有交情,也是卫固的交情。

刘协看了一遍奏疏,也不禁眉头轻挑,怒火中烧。

狗日的张时,简直是胡搞嘛。十五岁的少年做郡主簿,他承担得起那样的责任吗?主簿可不是皇帝,可以垂拱而治,甘心做傀儡。那是要管事的大吏,而且是一大堆事,成年人都未必能做得好。

张时是有多想拍韦端马屁,竟干出这么离谱的事?

怪不得卫觊主动划清界限,这种人谁惹谁倒霉。能在京兆太守任上做这么久,已经是很奇怪的事了。

刘协压制着心中的怒火,将奏疏丢在案上,挥了挥手。

卫觊会意,退出了大帐。

刘协靠在案上,眼珠转了转,深吸两口气,让自己平复下来。

这件事看起来简单,但仔细一想,又绝对不简单。

首先是杨彪就在这里,而且已经到了两天。之前不提,现在突然提,肯定是收到了什么消息。能将消息直接传到杨彪的面前,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其次,大司农张义就在关中。虽说主要事务是屯田,但其他事务也有管辖的权力。要弹劾,也应该由张义弹劾,不必杨彪亲自动手。

最后,这个时机太巧合了。韦康是初平二年做郡主簿,现在才被免,从时间上看,应该是韩遂平定宋建之后的事。

刘协叫来当值的曹昂,让他去查一查,今年有没有谁来。

时间不长,曹昂回来了。

不仅有人来,而且是正主,韦端、韦康父子俩。他们先见了杨彪,然后就被杨彪关了禁闭。

刘协听完,暗自苦笑。

杨彪此举果然别有目的,要是仓促决断,就出笑话了。

刘协让曹昂去请杨彪来。请杨彪入座,刘协将他的奏疏推了过去,静静地看着杨彪。

“杨公是在考校我么?”

“不敢。“杨彪面色平静,眼中却有一丝欣慰。

“那你说说,这件事该如何处理?”

“罢免张时。”

“仅此而已?”

杨彪沉默了片刻。“陛下,关中乱不得。”

“关中会乱吗?”

“会。”杨彪说道:“张时在这个时候主动罢免韦康,就是感觉到了凉州人的压力。关中初定,不少关中人回迁,这时候又有凉州人迁入,人口迅速增长的同时,冲突也在所难免。如果让人觉得朝廷被凉州人挟持,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不仅对朝廷不利,对凉州同样不利。”

刘协心里咯噔一下。他想到了这件事不简单,却没想到处理不好会影响这么大。

“杨公是说,这是韩遂父子主动挑衅?”

杨彪摇摇头。“臣不觉得这是他们有意为之,而是形势如此,让人很觉得可能如此。”

刘协皱起了眉头。他知道了杨彪的意思。这未必是哪个人故意要去挑起关中人和凉州人的冲突,但双方发生冲突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稍有见识的人都意识到了冲突的可能,甚至觉得不可避免,而且凉州人肯定会占上风。

而这一切,都来源于他对凉州的格外重视。

张时主动罢免韦康,韦端自觉危机,主动请罪,都是这种心理的反应。

这是他看到的,那他看不到的呢?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韦康父子一样,有机会到御前请罪。更多的人受了委屈却无处伸冤,只能忍着,却将怨气积在了朝廷的身上,将他看作还是那个被西凉人挟持的傀儡。

以违规辟除大吏的理由,罢免张时一人,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影响。

郡主簿虽然可以由郡太守辟除,却需要得到司徒府的认可。当时大权都在董卓手中,司徒王允也是听命于董卓。现在追责张时,等于追责董卓和王允,反正与他无关。

不得不说,杨彪这个方案看似糊稀泥,其实最稳妥。

但,这不是刘协想要的结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