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汉道天下 > 第410章 周忠的选择

汉道天下 第410章 周忠的选择

作者:庄不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04: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庐江郡治舒县,周氏大宅。

光禄大夫周忠端坐在堂上,低着眉,一言不发。

庐江太守刘勋站在堂下,进退两难,神情尴尬。他虽然向袁绍送了降书,却担心自己袁术故吏的身份,不为袁绍所重,想请周忠出面,壮壮声势,以便保住庐江太守的权力。

但周忠连门都不肯让他进,是他自己厚着脸皮,硬闯进来的。

即使如此,周忠还是不肯和他说一句话。

他很恼火,恨不得直接拔刀杀了周忠。

但是他不敢。

袁绍好名,与周忠关系不浅。若是得知他杀了周忠,袁绍大概率会直接杀了他,为周忠报仇,顺便将庐江郡收入囊中。

这样的世族名臣面前,他根本不值一提。

门外有脚步声响,周忠之子周昉大步走了进来,身上的甲叶哗哗作响,腰间的刀鞘拍打着甲裙,铿锵有力。紧接着,墙头冒出一排弓弩手,张弓待射。

刘勋的亲卫大惊失色,纷纷拔刀,将刘勋护在中间。

刘勋也吓得变了脸色。天气炎热,他没有披甲,只穿着单薄的夏服。周昉披甲带刀,显然是做好了战斗的准备。一旦交手,他根本不是对手,必死无疑。

身为庐江太守数年,他可清楚这个周昉不是善茬。兄弟几个都养了不少宾客,横行江淮之间,是知名的游侠儿。但他还是低估了周昉,将自己陷于险境。

“不知府君来访,有失远迎。”周昉哈哈一笑。“府君还不上堂就座,容我稍备酒席,你我共饮?”

刘勋满头是汗,哪敢久留,连忙拱手告辞。

周昉看着刘勋出门,不屑地哼了一声,上了堂,在周忠一侧坐下。

周忠眉梢轻挑,瞥了周昉一眼。“这么热的天,穿着甲胄,不怕中了暑热?”

“习惯了。”周昉解下刀带,置于膝上。“阿翁,刘勋虽走,袁绍必然再来,阿翁是不是避一避?”

“有何可避,他还敢杀我不成?”周忠不紧不慢地说道,倒了一杯水,推给周昉。“你这么喜欢作战,就不要在家闲着了,去公瑾处吧,或许能谋一官半职。”

周昉眉头微皱。“阿翁,真要与袁本初为敌?”

周忠叹了一口气,摇摇头。“竖子,你懂什么。袁本初亲近的是名士,不是你这种武夫。你留下也无益于事,不如随公瑾进退,观望形势。”

他皱了皱眉,没有再说,免得影响周昉情绪。

早在朝廷时,天子曾说起周瑜,却一句也没有提及他的几个儿子。他开始还有些不服,现在却不得不承认天子的眼光更准。

让他更加不安的是,天子之前从未提起过周瑜,是在华阴露宿,夜呈异象之后突然提起的。这似乎说明周瑜的出色也是天意的一部分,将来的成就可能超出预期。

对庐江周氏来说,这当然是一件好事。可是对他父子来说,多少有些失落。

反复权衡之后,他决定让招揽宾客,好为游侠的周昉兄弟去投奔周瑜,从军作战,自己则留在老家,坐等袁绍的到来。

以他与袁绍的旧交,就算不肯称臣,袁绍也不敢拿他怎么样。

——

送走了周昉不久,周忠就接到了阎象的书信。

看完之后,他没有写回信,只是告诉送信来的使者。“回复阎主簿,我周忠虽一事无成,却也知道忠义二字。食汉禄,为汉臣,纵天子弃我,我也不会委身新君,大不了退隐耕读,了些残生。”

使者满意而归,迅速离开了舒县,返回寿春。

周忠随即沐浴焚香,沉心静气,写了一封奏疏,命人取道荆州,送往河东。

提笔的时候,他有些恍惚。

才几个月而已,却仿佛与朝廷、天子分离了几十年,有一种说不出的疏离、陌生。

——

周昉还没渡江,就遇到了周瑜。

孙策驻兵石城,接到袁术的命令后,迅速渡江,进入庐江境内,直奔舒县。

周瑜统一万人,为前锋大将。庐江是他的本郡,他最熟悉这里的地形,是担任前锋的最佳人选。

遇到周昉,周瑜也很意外。

周忠以光禄大夫的身份来传诏,拜孙策为会稽太守,又征他入朝。完成任务后,周忠却没有回朝复命,而是以患病为由,回老家养病。

这当然是对天子不用老臣的无声反抗,也是在形势不明之前的观望。

袁绍大兵压境,周忠如果没有做出决定,应该明哲保身才对,为何让周昉率部前来投军?

周瑜隐隐地觉得,周忠可能已经做出了选择。

周瑜带着周昉来见孙策。

听完周瑜的分析,孙策问长史张纮的意见。

张纮倒是很干脆。“袁绍倒行逆施,看似强盛,实则危机四伏而不自知。不深植根本,却耀兵寿春,如智伯之围晋阳,自取灭亡必矣。将军当立刻进兵庐江,上报朝廷,下应黎民。”

孙策正中下怀,随即将周昉编入周瑜麾下,以为前锋,直扑庐江郡治舒城。

庐江太守刘勋倒是有准备。他一直派人监视周昉,周昉离城的那一刻起,他就闭城自守,以备不虞,同时派人向袁绍求援。

周氏在庐江的影响力很大,周瑜又是孙策麾下大将,一旦进入庐江,里应外合,绝不是他能控制得住局面的。只有得到袁绍的认可甚至援兵,他才能与周氏对抗,在庐江立足。

这一次,袁绍来得出乎意料的快。抢在周瑜前面一天,他亲率大军,赶到了舒县。

到舒县后,他并没有急着安排城防,准备交战。他将大军留在城外,自己降尊纡贵,素服纶巾,只带着数十大戟士,来到周氏大宅,求见周忠。

这一举动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无数人被袁绍的礼贤下士所感动,迫切地等待着周忠的反应。

作为庐江第一世家,甚至在扬州都数一数二的顶流,曾官至太尉的周忠如何选择,有着令人难以想象的影响。一旦他选择支持袁绍,纵使孙策骁勇,周瑜善战,也无法在庐江立足。

当年孙策攻杀陆康,手段残忍,庐江人对他一点好感也没有。

刘勋背叛袁术,向袁绍称臣,并不是他一个人的决定,而是太守府中无数掾吏的共同选择。

出乎所有的人意料,周忠闭门谢客,拒袁绍于门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