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汉道天下 > 第268章 集思广益

汉道天下 第268章 集思广益

作者:庄不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04: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君臣四人凑在一起,商量了一个方案。

如果不算刘协的心理年龄早已奔四,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十八岁。

杨修与军中将士比较熟。他首先提出,应该将咨询的范围确定为张杨率领的并州骑士和新降的凉州老兵。

张杨曾随并州刺史丁原作战,对北疆的形势有直接的经验。他招募的并州骑士也大多是雁门、云中一带的人,对美稷一带的地形很熟悉。

凉州老兵中有不少人曾随董卓在北疆作战,甚至有随段颎征战东羌的,对匈奴右部以及休屠各部有印象。张绣麾下的骑士中也有随张济在北地作战的,应该也能提供一些信息。

时间紧迫,先找最有可能提供信息的人打听,可以提高效率。

刘协觉得杨修的建议不错,便将这件事交给了他。

他又提醒杨修,对休屠各的作战是以防万一。他不会主动去北地找休屠各。除非休屠各赶到美稷,双方才有接触的可能。

当务之急还是美稷一带的地形。

杨修心领神会,转身去了。

刘协随即派人招骁骑将军张杨、羽林中郎将张绣问话。

羽林营就在一旁,张绣来得最快。

刘协刚开口说明情况,张绣就笑了,满脸的不屑。

“陛下,匈奴人吹牛呢。他们自己没有能力平叛,又怕陛下滞留美稷不走,故意夸大其事。”

刘协不置可否,示意张绣说得仔细点。

不是他不相信张绣,实在是张绣之前没表现出太多的战略、战术眼光来。在他眼中,张绣就是标准的有勇无谋,而且年轻气盛,一心想立功,甚至有点急功近利。

年轻气盛是好事,但鲁莽冲动不是。

冲动是魔鬼。

张绣解释说,不管休屠各是不是真有十万众,但羌渠被杀肯定不是因为休屠各的实力强大。

以匈奴人的德行,如果双方真的实力悬殊,美稷的单于庭早就被人犁过几遍了,何必等到羌渠?

羌渠被杀,一方面是内部不和,比如与休屠各勾结的匈奴右部;二是随着汉人实力下降,匈奴人又不安份了,不想再听汉人的指挥。

刘协能理解后一个原因,让张绣再解释一下匈奴人内部不和的事。

张绣说道:“陛下觉得,是汉人百姓恨当官的,还是匈奴人恨那些大大小小的王?”

刘协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

汉人官逼民反是事实,匈奴人也有类似的情况?

“嘿嘿。”张绣得意地笑了两声。“陛下,汉人百姓虽然苦,毕竟还有王法。遇到好官,还有替他们做主的可能。匈奴人都是奴隶,被人杀了,除了亲属,没人会替他们报仇的,说不定还有人顺手牵羊,分了他们的财产。”

“有这样的事?”裴俊觉得不可思议,忍不住问了一句。

刘协却没有问,他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匈奴人实行的还是奴隶制。

那些普通的匈奴人看似唱着歌儿放着羊,有事没事打个劫,实际上他们都是匈奴贵族的奴隶,没什么人身自由的。

张绣更加得意,说起了自己的见闻。

匈奴人迁入塞内定居,每年都能得到朝廷的赏赐,代价就是守边,以及出兵协助汉军作战。但朝廷的赏赐被贵人们分了,普通百姓分不到一点油水,守边及作战的责任却无法推脱。

那些一直是放牧的还好一点,耕种的就麻烦了。

牛羊可以带着走,田地不能带着走。出去时间长了,必然影响耕种,但他们该交给贵人的税却不能少。如果打了胜仗,分到战利品,还好一些。如果打了败仗,那就是倾家荡产。

很不幸,这几年汉军出塞作战几乎没有胜绩。

这就导致了两个结果:一是普通百姓大多破产,二是匈奴贵人也觉得依附汉人不合算。再打下去,他们的损失太大,收获却非常有限。

所以,匈奴贵人对一心依附汉人的羌渠很不满意,勾结休屠各,偷袭美稷,杀了羌渠。

张绣正说着,张杨也赶来了。听了张绣的解释,张杨表示赞同。

大体是事实。

刘协心里有了底。

他又问张杨道:“美稷大概有多少匈奴人?”

“三四万户,最多不超过五万户。”张杨说道:“臣以为,与其担心他们与休屠各联手,不如防着鲜卑人扰边。虽说檀石槐死后,鲜卑人大不如前,还是比匈奴人强很多。匈奴人内讧,正是鲜卑人蚕食的好机会。”

刘协深以为然。

匈奴已经衰落了,余日无多。鲜卑人却朝气蓬勃,为百年后的南侵积聚着力量,不可不防。

刘协命人置酒,与张杨、张绣细谈。

张杨、张绣都是标准的边地武人,平时很难得有进言的机会,见天子如此赏脸,他们感激莫名,恨不得将自己知道的事全部说给刘协听。

只是苦了蔡琰和裴俊,记了一大堆的废话。

——

刘协在平阳逗留了两天。

这两天时间,他一边安排蔡琰、裴俊查阅史料,一边让杨修和军中教师一起,广泛征询对并州羌胡有所了解的人,尽一切可能的收集信息。

有时候,刘协还要与亲自询问,展示一下能让廷尉吏汗颜的询问技巧。

杨彪等公卿大臣不了解的事,不代表其他人不了解。

实际上,熟悉边事的人不在少数,只是身份地位太低,没什么发言的机会。

刘协没那么多尊卑贵贱的讲究,只要能得到有用的信息,原意向任何人请教,哪怕对方是一个普通士卒,甚至是个匈奴人。

大量的信息像潮水般的汇聚而来。

蔡琰等人不分昼夜的整理、比对,最后汇总出一份近万字的资料,内容繁杂,其中不乏互相矛盾,无法辨别真伪的信息。

蔡琰还绘制了一份地图,标注了匈奴人的几个驻牧地,让刘协大为赞叹。

荀攸看了地图后也非常满意,表示有了这份地图,哪怕不完全准确,也足以保证这场战事的成功。接下来的,就看君臣将士的临场发挥了。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作战不可避免有运气的成份。

但君臣一心,能将准备工作做得这么细致,运气不会差。

蔡琰却不知足。

她从史料中得知,建武二十二年,曾有一个叫郭衡的汉人携带着一份匈奴地图入京。但她在宫中所藏的图籍中却没看到这份地图,也不知道是没有收入宫中,还是遗失了。

董卓迁都时损失了大量的资料,也许那份地图就在其中。

一切准备妥当,刘协让人传呼厨泉和去卑。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